昂貴的死亡,讓三哥慢慢明悟

虛聲

4月中旬疫情爆發以來,印度頗為低調。

尤其是5月份,中東亂成一鍋粥,各國紛紛發表高論,卻沒見愛湊熱鬧的印度出來刷存在感;美日澳法在東海擺造型,印度也沒摻和。

背後的邏輯很容易理解:疫情之下,死亡變得昂貴,印度人開始逐漸明悟。

01、敬畏與恐懼

印度疫情,過去1個月可以說處於崩盤的邊緣,可以說牽動著整個地球村的神經。露天焚屍的慘狀,更是全球刷屏。

要知道印度那超過13億的人口,一旦疫情崩盤,會影響整個地球村生態。

大約兩周之前,我在文字裡說,隨著狂熱的大壺節與幾個重要邦的選舉落幕,印度疫情至少在本年度會好轉。

現階段看,印度的確診數據已經開始下滑。

目前印度單日死亡人數居高不下。但隨著確診數量下降,一周之後,死亡人數也會隨著下降,最黑暗的時刻即將過去。

印度疫情轉變,除了上面說的宗教與選舉因素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印度人對疫情開始恐懼與敬畏。

新冠病毒就這副德行,你無視它,就會遭到無差別對待;你恐懼與敬畏它,才有可能防禦它。

疫情防控就好比一場全民戰爭,考驗一個國家動員能力的下線。印度因為奇葩的歷史文化傳承(南亞自古更像一個碎片化地域概念),以及現實中千奇百怪的宗教、黨派、利益集團的博弈,造成整個印度社會在抗疫問題上難以協調一致。

然而恐懼與敬畏,卻能讓沈迷於宗教領域的印度人開始思索現實,從而促進一盤散沙的印度正視疫情防控。

於是警察拿棍子上街趕人,又成了印度街頭靚麗的風景。

憑什麼說印度人開始恐懼與敬畏?

答曰,印度各界(包括官方、輿論、民間)終於開始正視疫情之下恆河浮屍的危害。

02、政府正視 

印度官方首次承認:恆河浮屍中有新冠患者屍體!

路透社16日報道稱,北方邦前首席部長、人民黨成員辛格致信地方官,當局獲悉有死於新冠或其他疾病的人,屍體被棄於河中,而非得到妥善處理。

恆河浮屍,在印度並不新鮮。

但是疫情肆虐之下,恆河浮屍增多。攜帶新冠病毒的浮屍,不僅會污染河水,還會增加傳染鏈條。

辛格要求地方官員確保沒有屍體被拋進河中。

這位辛格老鐵,前段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大火了一把,因為他化身哲學家,「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冠狀病毒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它和我們一樣,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但是我們(人類)認為我們自己是最聰明的,而且一定要消滅它。因此,它在不斷地自我變異。」

疫情肆虐之下,能這麼說話的政客,一定是印度特產。

莫迪本人也一改之前「鴕鳥姿態」(參考疫情爆發時,號召印度老鐵出來投票),敦促北方邦當地投入更多資源,控制農村疫情。他在5月14日發表講話,宣稱印度政府已經進入戰時模式。

莫迪的態度為啥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呢?

印度北方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省級單位,人口超過2億;面積只有24萬平方公里(比中國任何一個省份人口密度都高)。

關鍵的是,北方邦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由於疫情影響,財政進一步萎縮。以2月份為例,北方邦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5%,只有約100億人民幣;和2020年青島市月均財政收入相當。

更關鍵的是,北方邦在印度國會(543個席位)中佔有80個席位。

最關鍵的是,北方邦是莫迪與人民黨的鐵票倉。

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就在於,疫情之下,死亡變貴。

疫情肆虐之下,由於死人激增,喪葬費用水漲船高(火化一具屍體大約需要210美元,是平時的3倍)。北方邦的農民老鐵們本來就不富裕,自然承受不起高昂的火葬。

北方邦政府可以給每位死者提供約440元人民幣的喪葬支持,但這筆錢只夠平時的喪葬費用,在疫情肆虐時遠遠不夠。

很多人開始選擇在露天之地焚燒屍體(印度火葬場也有露天焚燒屍體的傳統)。

但是焚燒屍體需要木材。

需要焚燒的屍體越多,砍伐木材越不易。

對於印度農民老鐵們來說,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周邊砍伐木材困難的情況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屍體拋入恆河(和水葬是兩個概念)。

如此一來,恆河浮屍增多;同時也加劇了當地人的反感,影響莫迪的選票。

現階段的莫迪,在印度政壇的政敵也不少。疫情的爆發,讓他和2020年的特朗普處境類似。

所以莫迪為了避免重蹈特朗普的覆轍,直接宣佈進入戰時狀態;人民黨掌控的北方邦開始管控向恆河拋屍的情況。這麼做既為控制疫情,也為輓救票倉。

但不管怎麼說,印度政府更加正視新冠疫情,這是好事。 

03、媒體正視 

既然政府開始重視疫情,那麼媒體宣傳自然也會跟上。

不論任何國家,輿論都會圍繞政策進行,印度也不例外。而區別在於,有的國家批判少些,有些國家多些。

據印度媒體報導,除恆河之外,還有多條河流中出現了大量浮屍。普雷亞格拉的河岸在暴雨的衝刷下出現了無數紅色或橙色的布,都是用來包裹屍體的。

美聯社的一名攝影記者到達普雷亞格拉的河岸,竟發現了300具左右的屍體。

這些浮屍已經影響到印度的經濟,比方說水產。

雖然印度人(因為冷藏手段欠缺)不是很愛吃魚,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吃(印度人神奇之處就是,不論吃啥都能吃成黑糊糊)。

看到河裡漂浮的屍體,可以想像吃魚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吃魚無奈,捕魚也無奈,在有浮屍的河裡捕魚,也需要巨大的勇氣。

關鍵時刻印度科學家也站出來補刀。

據《印度時報》報導,科學家們也認為,需要立即採取措施以確保此類(浮屍)事件不再發生。

印度中央內陸漁業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蘭揚·曼納說,「有些品種的魚,會啃食被扔進河裡的動物屍體,但它們不區分動物屍體和人類屍體。這就是危險所在。」哪怕只是一條河流裡出現了一具浮屍,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人們就不敢放心地吃魚了。

科學家之所以把病毒風險解釋得這麼直接,就是出於對其的恐懼與敬畏。

——這還只是印度內部的情況。

因為印度河流密布,水產豐富,很多用來出口創匯。

按照2019-2020財政年度統計,即便在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印度出口水產品價值約合66.8億美元(主要是冷凍蝦和冷凍魚),主要出口美國和中國。

浮屍在網絡上刷屏,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買家,自然也會對印度水產望而生畏。

輿論對經濟利益不管不顧,也是出於對新冠病毒的恐懼與敬畏。病毒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成為反對派攻擊莫迪的切入點。莫迪為延續政治生命,就會為抗疫傾斜資源。

簡單來說,恆河浮屍,意味著死亡變貴,從而促進印度上下逐漸明悟。

這裡的明悟有狹義和廣義兩層內涵。 

04、狹義明悟 

狹義上的明悟,是印度在抗疫這個事情上,爭取到一個有利位置。

這裡的有利有內外兩種因素。

內因影響,就是上文說的,印度各階層對新冠病毒開始恐懼與敬畏。

外因影響更為明顯,印度在國際舞台變得低調,不僅沒有去中東刷存在感,也沒有跟隨美日澳在東亞擺造型。

印度的這種低調得到了回報。

多家印媒16日報導稱,一架波音747-400寬體飛機從杭州起飛,當日抵達新德里;給印度一次性運送了3600多台氧氣濃縮器,重約100噸。

這是印度疫情爆發以來,接收到的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批氧氣濃縮器;但也只是從中國獲得的醫療物資的冰山一角。

印度輿論對中國的援助態度也在轉變。

整個2020年,印度敵視中國。

今年這波疫情爆發之初,印度對中國釋放的善意仍然視而不見。

現在印度逐漸明白,只有中國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印度提供醫療物資。

中國輿論界,有一種聲調認為,不要幫印度。因為印度是白眼狼,不會感恩。

其實這種聲音並不準確。中國給印度提供的醫療物資,有部分是慈善機構提供的,但大部分都是商業貿易行為。

這裡還要澄清一下,中國幫印度不一定要印度感恩戴德。只要印度不像2020年那樣鐵了心抱美國大腿,碰瓷中國;那麼對中國來說,就可以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

所以即便在狹義上,印度的明悟,對多極世界也是一個利好。而中國正好是多極世界的忠實擁護者。 

05、廣義明悟 

廣義上來說,是指印度這個民族可能對宗教進行一些反思。

歷史上的很多時候,疫情擴散都會成為社會改革的契機。以歐洲而論,正是中世紀那場黑死病,促進了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最終誘發宗教改革。

印度人口數量龐大,人口結構比較年輕,但很難釋放出與之匹配的人口紅利。

因為印度人的思維被宗教嚴重束縛,只想來世不考慮今生,也不是特別愛錢。

如果印度趁機來一場宗教改革,從而改變一下印度的民族性格,未嘗不是因禍得福。但目前看,這種概率不大。

按照印度人的性格,只要疫情稍微控制,就會忍不住在地球村刷存在感。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