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提速,被逼到牆角的拜登,會不會跟中國妥協?

雲石

在拜登上台之初,我們就曾對中美關係做過兩個預判:鑒於反華已成美國朝野唯一共識,所以即便拜登過去對華一直親善,亦不可能改變中美走向對抗的整體趨勢;不過,作為民主黨總統,作為傳統建制派政客,拜登應該也不會像特朗普那樣,拼著兩敗俱傷的架勢跟中國正面開撕,所以存在階段性緩和的可能性。

現在拜登上台已近4個月,第一個預判,基本上已經成為現實——已經沒有人再對中美關係回到過去抱有幻想;至於第二個預判,則是實現了一般——看樣子,拜登確實無意跟中國硬碰硬,而是更傾向於迂迴戰術,通過組建反華聯盟,來實現跟中國的軟脫鈎和聯合圍剿。至於另一半——階段性緩和,這個迄今為止還沒有實現——中美在阿拉斯加吵了個熱火朝天,之後雖然二者在氣候問題上確實有合作,但這個合作,與我們所認為的階段性緩和,還是有一定距離。

之所以緩和沒有出現,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畢竟拜登上台才4個月,在反華氛圍無比濃厚的大環境下,尤其是有特朗普強硬反華操作的對比,現在這麼快就跟中國緩和——哪怕只是階段性的,本來也不現實。

何況拜登接手的是一個超級爛攤子——不僅疫情仍未平息,經濟岌岌可危,而且社會和政壇都高度撕裂,拜登要凝聚共識,推動各項政策實施,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假想敵的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階段性緩和就會淪為泡影——畢竟無論是拜登本人,還是與民主黨有萬千瓜葛的全球化利益集團,都是無法接受中美硬脫鈎的——也許出於長期利益考慮,他們也認為有必要跟中國脫鈎,但基於自身現實利益,特朗普搞的這種硬脫鈎的方式對他們造成的利益損失實在太大。所以,在重點領域——比如高科技實現對華封鎖的同時,一些非重點領域,尤其是同時牽涉中美兩國的全球化產業鏈的領域,美國,尤其是全球化資本,其實也存在跟中國暫時保持合作的需要。

這一點,拜登其實也很清楚。只不過,作為總統他也需要平衡,平衡反華這個長期利益和背後金主損失這個短期利益之間,自身政治利益與國家需要之間的關係。這種平衡,最終結果應是:拜登可以選擇階段性緩和,但在此之前,先充分利用反華這個旗幟,最大限度的完成實現政治整合,並推動自己的若干政策;同時,推動建立反華聯盟,實現軟遏制的戰略目標的同時,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在這一切都達到目的——既內部整合調整及政策實施落地,反華聯盟初步成型,中方也感受到來自美方的巨大威懾力,願意做出更多的讓步後,再跟中國去談——這樣,既滿足了自身利益,也不耽擱自己的國家戰略規劃,同時也能從中國手上,撈到更多的好處。

這應該就是這幾個月拜登有意擱置中美關係、並在國內及國際上繼續縱容、甚至推動反華氛圍的原因——就算要緩,也得等老子先把你的價值榨乾,再把你耗到忍不住,然後再求我跟你談。

從過去這幾個月的形勢看,事情確實是在按拜登規劃的步驟走——中國已經成為拜登政府推動政策,說服國會和民眾的最好藉口;至於反華聯盟,雖然離成型還有很大的距離,但也確實有一定的成效——日本、澳洲積極充當走狗,英國也是上竄小跳,連本不想買賬的歐洲,在拜登的一番意識形態炒作下,也掀起了不小的內部波瀾,《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流程也因此出現了暫時性的放緩。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不是拜登繼續冷凍中美關係的關鍵性目標。拜登這種操作,如果想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項標誌,就是中國必須要向拜登妥協——也就是為了中美關係的緩和,主動接受更多的讓步——這樣拜登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特朗普強硬制裁的成果,為美國爭取國家利益;同時也可以堅定那些盟友的信心,讓他們明白跟著美國走才是正確選擇;同時,拜登也可以借此樹立極高的政治威望,並最大的抵消因為中美緩和所引發的內部反感。

這應該是拜登可以爭取到的最滿意結果。不過問題在於——中國不答應。這要是讓拜登如了願,中國等於是為了一個階段性緩和,而犧牲長久利益——不僅之前特朗普搞出的損失很大程度無法因此彌補,還會在國際上大大失分,讓那些首鼠兩端美系盟友,堅定加入拜登反華聯盟的信心。

拜登也明白這一點,不過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要中國這麼容易就被搞定,那也不至於讓美國這麼恐懼了。

所以拜登的選擇就是耗。看大家誰耗的過誰。

拜登的耗也是有底氣的——畢竟美國的整體實力是在中國之上,影響力就更不用說。只要拜登不直接錘中國,中國也不敢跟美國正面開乾。至於打擊盟友——比如澳大利亞什麼的,反正板子也沒打在自己身上,影響不大。而且拜登最大的底氣,就是美國正在走出疫情,未來一段時間是經濟復蘇期。只要良好——至少是看上去良好的經濟復蘇還在延續,給拜登繼續冷凍中美關係,提供了最大的底氣。

但現在,經濟這一塊出了問題。

當然,經濟復蘇還在繼續——雖然印度那邊鬧出了大亂子,但至少到現在為止,美國還沒有被拖下水的跡象。

但最近幾個數據,引起了市場的廣泛恐懼和擔憂——5月7日,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公佈,新增非農就業僅26.6萬人,遠低於之前華爾街幾大投行預測的90萬+;與此同時,美國失業率還在上升,從3月的6%上升到6.1%,高於市場預計的5.8%。

這個就很有點惱火了。美國疫情期間一共印了5.2萬億美金,疊加疫情前印的錢,現在美國債務和股市泡沫都已經高到天際。可就是這麼不計後果放水換來的經濟復蘇,就業率增長居然如此緩慢,失業率居然還增加!

那還復甦個屁?

當然,大家也分析了,這個數據之所以如此慘淡,是因為這次拜登的1.9萬億是財政刺激,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結果導致40%+的民眾,在家收到的錢居然比上班還多——那何必去上班?還不如在家炒炒股玩玩遊戲得了。

這個分析當然是符合邏輯的。但符合邏輯,並不代表能夠解決問題。按照他們的邏輯,直接停止財政刺激,或者直接像過去那樣單搞貨幣刺激;就可以避免這種靠消耗美元信用維持的坐吃山空。

可問題是,如果停止刺激,股市立馬就會崩——這是累積了十幾年放水撐出來的超級泡沫,一旦股市崩了,立馬美國經濟就會崩盤,進而導致大蕭條來臨。

而搞貨幣刺激,那也不行。如果繼續回到貨幣刺激,只會加大股市泡沫——這種模式下,放出來的便宜錢都被大公司拿去炒自家股票了;並加大貧富差距——美國現在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1929大蕭條前夕,社會諸多矛盾也因此而高度激化,特朗普就是這麼被捧出來的。

所以,就算知道副作用嚴重,容易養懶漢,拜登現在也沒其他選擇。

而如果僅就與此,那倒也罷了。更重要的是,另一個重要數據——CPI也同時爆了:5月12日,美國勞工部發佈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4.2%,創下逾12年以來最大漲幅;核心CPI月率上升0.9%,創下自1982年4月以來核心CPI的最大漲幅。

這就真的是大麻煩了。雖然隨著疫情大放水,大家都預料到後面會有通貨膨脹,但萬萬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這麼猛!經濟復蘇還沒見成效,CPI居然就爆成了這樣,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也就是滯脹!

滯脹是所有經濟體的夢魘。尤其是在美國疫情未消、債務壓頂、股市泡沫搖搖欲墜的當下,一旦形成滯脹,很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這個邏輯很簡單——財政刺激不可能長期持續。如果經濟沒復蘇,那麼財政刺激一旦停止,立馬就會重回衰退;而與此同時,通貨膨脹襲來,如果美聯儲不管,隨著通脹加劇,民眾將越來越無法忍受,肯定會爆發騷亂乃至革命;而如果美聯儲管——辦法也無非就是加息。而在經濟沒有根本好轉前進入加息週期,股市就會崩盤——過去十幾年瘋狂放水吹出來的巨大泡沫,一旦破裂,大蕭條就會立馬來臨。屆時不光美國將慘遭重創,拜登也將跟1929大蕭條時代的胡佛一樣,因為這場大蕭條而遺臭萬年!

怎麼解決?

沒法解決!美國要能有解決的辦法,也不至於把泡沫吹到現在這個地步,把貧富差距擴大到讓民粹泛濫、社會撕裂的程度。

解決不了,就只能拖延——拖到第四次科技革命爆發,或者拖到中國、歐洲這樣的大塊頭先倒下,讓美國去抄底回血,將債務抹平,讓泡沫變得合理。

當然,這種希望很渺茫,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那拜登怎麼拖?老實說,現在拜登真的是黔驢技窮,唯一還能折騰折騰的地方,就是主動跟中國妥協。

首先是取消特朗普加徵的關稅。特朗普時代跟中國打貿易戰,所以對中國商品加徵了7.5%—25%不等的關稅。

本來這事是想用來惡心中國人的——拜登繼位以後,也拿他作為跟中國博弈,逼中國做出更多讓步的籌碼。可沒曾想中國製造競爭力夠強,其他地區難以替代,所以這種打擊並沒有取得明顯效果,尤其是疫情一來,其他製造國全部停擺,就只有中國的生產線還能繼續生產,所以結果就是中國輸美商品不僅沒減少,反而還增加了。

在加徵關稅的同時,中國對美出口增加,這意味著加出來的關稅,全讓美國消費者自己背了!這在通脹沒起來前沒准還可以忍下,現在通脹已經起來了,後面很有可能就是泡沫破滅,大蕭條來臨。這種時候再不取消對華關稅,那就不是惡心中國人,而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了!

而如果要取消關稅,那拜登也沒必要再跟中國人耗著了——主要籌碼都沒了,還耗個什麼耗?還不如跟中國人好好談談,獲得它的進一步支持。

而中國這邊,能支持拜登的地方其實還挺多:

比如稍微擴點產能。大家都知道,中國最近在限產能控信貸:這裡面的意思其實包涵了很多種:既是為了避免產能過剩,消耗資源;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大蕭條到來,搞的一地雞毛;同樣,也是為了反制美國——你不是制裁我,不讓我對美出口麼?那行,我現在還嫌產能太多,不想出了呢!中國控產能,尤其是在疫情這個窗口控,直接反映就是美國經濟復蘇時面臨需求擴張、供應緊缺——加劇通貨膨脹!

擱在現在這當口,這簡直是要美國的命!所以隨著通貨膨脹提前到來,拜登的緊迫性會大大加強,這時候如果能說服中國手稍微松下,對拜登緩解通脹,進而拖延大蕭條到來時間,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次是中國可以直接買美國的商品。拜登要經濟復甦,就得增加商品需求,可放眼全世界,現在還能有錢買東西的,就只有中美兩家。美國是印錢給老百姓讓他們買——這種搞法是在推高自己債務,給未來埋雷——尤其是放在債務壓頂的現在,更是飲鴆止渴。而如果能讓中國來買,讓美國的波音、大豆、天然氣、小麥甚至阿拉斯加帝王蟹這些玩意銷出去,這才是真的緩解危機的正道。

最後,跟中國合作,還可以恢復被打斷的產業鏈。特朗普任期內一頓瞎折騰,搞的全球產業鏈被中斷。

這不光是影響中國,美國自己也是大受影響的——畢竟中美兩家一直是並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科技企業,被特朗普的騷操作搞的苦不堪言,而疫情帶來的衝擊,更是加劇了這種產業鏈斷裂的負面影響。現在不斷發酵的全球芯片缺貨,就是這種斷裂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如果中美能夠緩和,讓斷裂的全球產業鏈恢復,美國經濟復甦也能多一條堅實的、可持續的支撐。

所以,跟中國緩和,對拜登的好處還是挺多的——尤其是在通貨膨脹起勢,大蕭條迫在眉睫的當下,這可以說是拜登拖延時間的唯一辦法。

但這個決定對拜登來說是不容易的。原因很簡單——想讓中國幫自己背通脹,就必須要給中國好處。而中國的要求很簡單——解除制裁。這裡的解除,不是指那些加徵的一般商品關稅——這些現在中國根本就不在乎——反正加不加你不都得買我的?最重要的是,中國肯定會要拜登解除關鍵行業和領域的制裁。

這在拜登看來其實也跟飲鴆止渴差不多。其實拜登也明白,只要他真願意解除對華為的制裁,解除對華芯片封鎖,允許阿斯麥賣中國光刻機,那作為回報中國肯定會強勢出手——雖然不可能像12年前那樣直接幫美國把通脹全背了,但肯定會讓拜登面臨的通脹威脅大大減緩。

但這樣一來,就等於是給中國產業升級鬆松了綁。雖然這種鬆綁只會持續幾年時間,但以中國的能耐,這幾年時間,就足以折騰的大不一樣。而拜登那邊,就算有中國幫忙,也最多只是緩解一下,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所以拜登內心當然是不願意的。但如果不拿出這些誠意,中國肯定不會幫他——不僅不會幫他,反而還會越發堅定的控產能——既惡心美國,加劇其通脹的同時,又降低大蕭條到來後,需求萎縮導致自身產能過剩的風險。

限制中國——代價就是美國馬上要自爆;對中國鬆綁,則自己會獲得一大塊轉圜空間。這就是拜登現在面臨的困境。

從本心來說,這兩條路,拜登哪一條都不想選。但隨著滯脹的提前加速到來,留給拜登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如果再不跟中國和解,那可能用不了多久,拜登蕭條,就真的會成為一個特定的名詞,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那麼拜登究竟會怎麼選?拜登還是會選擇跟中國和解的——畢竟限制中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國利益。如果為了限制中國,而間接導致大蕭條爆發——那不光拜登自己將遺臭萬年,美國同樣會因此遭受嚴重打擊。所以,如果真的被逼到了牆角,拜登最終免不了還是會找中國,多多少少的做一部分和解——只是和解到什麼程度,能把對華關鍵性制裁放鬆到什麼程度,就看美國的通脹形勢有多緊張,以及拜登自己的平衡、以及底線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