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作戰飛機的行動為什麼集中在台灣南方

晨楓老苑

台軍公佈的解放軍作戰飛機航跡

台軍6月15日在其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稱,15日從凌晨5點多起,解放軍多達28架戰機從東南,西南兩個方向抵近台灣。台媒稱,這是解放軍軍機今年規模最大的一次抵近台灣行動,打破了今年4月13日單日25架戰機抵近台灣島的紀錄。

根據台軍發佈的消息,有14架殲16戰鬥機、6架殲-11戰鬥機,2架轟-6K轟炸機、2架空警500預警機、1架運-8電子戰機和1架運-8干擾機參與了15日的空中行動。其中,10架殲16與6架殲11,在2架空警500預警管制機的指揮下,飛抵台灣南部。此外,4架殲16、4架轟6K和1架運8反潛機則從台灣「西南空域」包抄至「東南空域」,形成兩面包夾之勢。

有意思的是,台島北方沒有動靜。

為什麼是這樣的「一邊倒」態勢?為什麼不從台灣以東繞飛半周甚至對整個台島繞島一周?

這其實不只是這一次,近期基本上都是這樣,道理很簡單:解放軍作戰飛機的出動早已過了顯示實力和政治姿態的階段,這是針對性的戰鬥訓練,真正以實戰為著眼點的。

解放軍的實力在台灣海峽已經是壓倒性的,但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是解放軍的傳統,再壓倒性也還是要認真準備。

解放台灣有北線方案和澎湖方案,前者直奔台北,後者先打澎湖,再登陸台島南方。這兩者不是截然對立的,可以先打澎湖,然後在登陸台島南方的時候,登陸北方,兩面牽制。解放軍有足夠的兵力和裝備實施各種方案,這正是壓倒優勢的底氣。具體用什麼方案,當然要看當時的具體考慮,但準備是都要準備的。南線空中行動就是為澎湖方案做準備的,也可以是北線方案的呼應,牽制台島南方的台軍。

在15日的行動中,6架殲-11、10架殲-16在2架空警-500的支援下,進入台島東南空域。殲-11負責空中掩護,殲-16負責空地和反艦攻擊,控制台灣南方及海域。空警-500的航跡略微向南,遠離台灣,也得到殲-11和殲-16的掩護。

另一個考慮就是台島東岸。這裡有佳山和志航基地,背向大陸,是台灣空軍的主要預備隊基地。台軍設想是:即使面向大陸的西海岸基地全部在第一時間被毀,依然能從東海岸基地出擊,維持台海空中態勢。1架運-8反潛機和兩組各2架轟-6K在4架殲-16的掩護下,佔領台灣東南的有利位置,導彈火力可以摧毀志航和佳山基地。使用殲-16而不是殲-11是因為前者雙座更加有利於長航時巡邏,兩者的空戰性能沒有本質差別。

台灣海峽的喇叭口向南開,關島(Guam)在右下方

台灣西南的殲-11、殲-16還負有攔截來自關島的美國轟炸機的任務。關島是美國空軍在亞太唯一可以可靠出動作戰飛機介入台海戰鬥的主要基地。嘉手納更近,但有日本因素,日本未必自動同意美國飛機從嘉手納出動、攻擊台海的解放軍目標。韓國基地的限制更大,韓國的主要防禦對象始終是朝鮮,不想捲入美中衝突。

關島的美國轟炸機的主要目標是解放軍的登陸艦隊。反艦導彈可以規劃路線,但大致航跡近似直線,大拐彎太浪費射程,長途翻越陸地甚至山巒則不是反艦導彈的擅長。

關島到台灣北方和南方的距離差不多,但台灣海峽呈北窄南寬的喇叭口形狀,從北方向南發射反艦導彈的話,需要接近江浙海岸,比較危險;從南方向北發射,則一越過巴士海峽就可以發射。這裡遠離廣東海岸,是更加有利的發射位置。也是解放軍的重點防禦方向。15日的出動中正是顯示了這一點。

至於台灣北方,這裡距離大陸很近,空中行動的難度大大降低,實際上飛機一出海就該過中線了。這裡也是台北所在地,高強度行動的政治意味很重。這不是不可以,而是現在還沒有到時候。

繞島半周的航行以前就做過,用轟-6,再做沒有難度,但戰術意義不大,主要是政治上的象徵性意義。繞島一周也沒問題,但更是象徵性意義了。台海鬥爭已經過了象徵性意義的階段了。如果台灣解讀不出這樣的含義,那就只有自祈多福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