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再分配——中美同時發力,誰將笑到最後?

雲石

大家可能都有注意到,最近這幾年,在政治、經濟層面的中美兩國,不約而同地在社會財富分配方面動起了文章,而且均是指向公平這個社會穩健運行的關鍵詞。

中國方面動手的早一些: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轟轟烈烈的扶貧運動,通過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全國所有貧困縣均成功扶貧摘帽;對互聯網巨頭啟動反壟斷,打破它們借控制渠道攫取利益的企圖;打擊學區房、控制二手房流動性,重新啟動保障性住房供應計劃,逐步削減房產金融屬性;對6億月入1000元以下人群重點關注,將這部分被忽視的群體納入分配改革重點視野等等。

而美國方面開始得稍微晚一點,但氣勢上也不遑多讓:疫情爆發後,尤其是拜登上台這半年,針對財富分配的政策也層出不窮:疫情後的全民大撒幣;對富人加稅,操控全球最低稅率,打擊跨國公司避稅;乃至於放水方式由過去的貨幣刺激逐漸轉向財政刺激,等等,這些措施,無一不直接或者間接指向財富分配的公平性。

中美為何同時開始關注財富分配的公平性?這裡面固然有一些短期性的因素——比如疫情,比如流動性泛濫導致的金融風險等等。但這種短期因素背後,其實也是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前景的一種提前反應。

現在的世界,已經走到了新一輪全球性經濟危機的邊緣:全球主要國家除中國外,經濟結構均極度扭曲,各國政府債務高企,股市泡沫巨大,疫情的衝擊以及中美對抗對全球化產業鏈的瓦解,更是將全球經濟推到了懸崖邊,而且看不到好轉的跡象。中央也提出了我們正在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的說法,並積極布局應對。

但即便中國提前積極布局,即便中國經濟結構相對良好,以中國一國之力,肯定是無法阻擋這場百年一遇級經濟危機的到來的。而一旦大蕭條出現,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中國準備得再充分,也同樣會因此大受衝擊——可以降低受衝擊程度,但不可能完全避免。而這場蕭條過後,根據歷史經驗和經濟規律,就是漫長的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也就是滯脹,直到爆發世界大戰,或者某一個世界級大國(中美歐)徹底倒下,或者第四次科技革命爆發,人類財富天花板被打破,新的經濟發展機遇來臨,人類才有可能走出滯脹。

世界大戰,這個不大可能了——局部戰爭或者會有,但核武時代的世界大戰,根本不可能。當然,冷戰也可以——如果某一個世界大國像蘇聯那樣倒下,經濟體系被徹底毀滅和收割,同樣能讓經濟秩序恢複合理——但現在這形勢,中美就算明天便開始打冷戰,想熬到其中一個國家徹底完蛋,也不是短短十幾二十年就能做到的。至於第四次科技革命,那更是連鬼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但至少可以預見的近十年內,很難成為現實。

所以,滯脹不可避免。這就是未來最少10年內,經濟危機爆發後的人類經濟的主旋律。

而這段時期,對任何國家都是極為難熬的——經濟停滯,意味着民眾收入不漲——甚至降低;而通貨膨脹,則意味着購買力不斷縮水。所以這個期間,所有國家都會面臨內部秩序失控、甚至暴亂的風險。

如何解決?既然打不了世界大戰,科技革命一時半會又不會來,那就只好在內部財富分配方面做文章,在不影響社會秩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劫富濟貧,將財富從富人的手上,儘可能多的轉移給窮人,以安撫他們的情緒,維持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

而這對中美兩國尤為重要。中美對抗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這意味着二者不僅要面臨內部的滯脹,還要面對來自對方的拆台、施壓和進逼。所以,二者雖然底子是全球最厚的,但同時所承受的壓力絕對值,也是全球最大的——一旦失敗,在另一方的強勢追殺或全力追趕下,遭受的損失也勢必是最慘重的。

所以,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蕭條和大滯脹,二者都必須要竭盡全力地處理好財富分配問題,以穩定社會和經濟秩序,避免過多的資源被內耗乃至內亂所浪費。

與此同時,這場內部財富分配公平化的結果,也將對中美兩國未來誰主沉浮,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我們一直都知道,社會經濟最重要的兩個詞,就是效率和公平。過去,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更多的追求效率。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還在陸續落地變現,新的財富增量正被源源不斷地開闢出來,這時候過度講究公平,勢必會影響到效率。

這是必然的。你政府和社會天天琢磨着劫富濟貧,那資本哪還有興趣去投資?創業者又哪還有興趣去新賽道創業?科研工作者哪還有興趣去創新攻關?反正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成果,變現后都要被高額收稅,那我還不如直接躺平算了!

所以,在財富增量開發期,效率優先是有道理的。但現在,人類財富增長進入瓶頸期,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個階段,除了尖端高科技領域因為涉及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國還有個追趕西方),依然會給他們在分配方面特殊優待,以允許他們繼續效率第一,努力創新;至於其他成熟行業,再讓效率高於公平就沒太大意義了。

甚至還有危害。畢竟成熟行業嘛,都意味着產能過剩,技術也不稀缺,模式更是隨時可以替代。這時候再縱容他們,意味着財富會聚集到極少部分人手中——這不僅意味着貧富差距增大,階級矛盾增加;同樣意味着大部分普通民眾沒錢消費,整個社會的經濟缺乏活力。

這是必然而然的邏輯。畢竟富人的消費是恆定的,他們的財富絕大部分都不會用在消費,也不會主動用在風險巨大的科技創新,而只會用來投資投機——這不僅會加劇資產炒作風潮,而且也因為財富大部分被囤積,變成無法作用於實體經濟的死錢,政府就很難從中收到足夠的稅收。而政府收不到足夠的稅,自然也就無力支持前端科技研發,進而有可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競賽中落伍,整個國家的長遠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必須要把這些成熟行業的資本,進行財富再分配。這種分配不僅有利於社會維穩,而且能夠促進消費——窮人收入少而開銷多,所以財富到他們手上必然大部分都用於消費,整個經濟就活了,政府也就可以從各個環節中抽取稅賦,這樣政府才能夠在避免內耗的同時,又有更多的錢投入尖端研發。

這就是中美都開始重視公平,布局財富重新分配的邏輯。而且,鑒於中美對抗如此激烈,同時中美又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最有可能的引爆國,所以,兩國在保障社會公平方面,都有着極大的動力和熱情。

那麼,在推動社會公平方面,中美兩國誰更有能力實現?或者說,誰更有可能做得更好?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兩國是各有優勢:

美國的最大優勢就是底蘊深厚,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可以直接耍流氓。這種耍流氓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反正美元是世界貨幣,它多印鈔票引發的通貨膨脹可以全球分擔,所以它可以直接印錢發給民眾——而不用太擔心後果。第二,作為全球霸主和世界貨幣擁有者,美國可以利用美元潮汐,收割全球——把別人的資產搶過來,填自家的窟窿。

這樣的本事,中國是拍馬難及的——人民幣不是世界貨幣,中國也不是全球霸主,所以中國既不敢隨便印錢發給民眾,也沒法像美國那樣不講理的去搶劫收割。

不過,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相對較好——前面說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現在經濟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全靠放水苟延殘喘,而中國經濟基本面雖然也有很多麻煩,但整體還算處在正常範圍內,應對大蕭條和經濟危機的政策儲備也最充分。

其次,中國布局更早——美國真正意義上開始有財富重新分配的想法,還得算是疫情后,尤其是拜登上台後。而中國,早在疫情前,就已經把扶貧攻堅給搞得七七八八,反壟斷也在去年進入高潮。

再次,中國的社會危機比美國小。如果擱在十年前,中國的社會危機可能比美國要多。但現在,形勢完全掉了個個兒,近幾年來,中國人愛國主義情節明顯提升,社會向心力大大增強,尤其是新冠之後,中國社會的團結程度,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所未有的程度。而反觀美國,社會高度撕裂,政治正確VS民粹,白人VS有色人種,窮人VS資本,這幾個對立在過去,尤其是新冠期間大大增強。

這種差異,意味着一旦全球進入滯脹期,中國政府的安全墊要高的多,民眾對國家和體制的高支持率和向心力,決定了他們能更長時間的忍受滯脹帶來的衝擊。而美國不同。美國的社會高度撕裂,導致一旦進入滯脹,民眾對體制、對現有秩序的不滿會比中國更快上升,更先觸達臨界點。相應的,美國政府在維穩方面投入的資源,和承擔的壓力,自然就要比中國大的多。

最後,中國政府的組織動員力強。作為中央集權制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對國內資源本身就擁有者極為強大的控制力,所以中國政府要啟動財富重新分配,力度要強的多,面對的阻力和困難要小的多。

而美國就不行了。美國是分權制衡的資本主義國家,政府權力有限,且受到高度限制,資本在這個國家用着不遜於政治權力的力量和話語權。

這就給美國追求公平,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畢竟這是直接割資本的肉啊!在資本主導的國家,政府想割資本的肉,哪有那麼容易?

這是二者一個極大的差異。追求公平,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這在中國只是一個政府想不想的問題,只要政府綜合權衡,覺得利大於弊,進而下定決心,那就一定能搞成——沒哪個資本敢頭鐵到直接跟中國政府硬碰硬,如果敢,必定會享受到人民民主專政的鐵拳(比如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某D)。

但美國就不一樣了。這不僅僅是想不想的問題,更是能不能的問題。就算美國政府意識到了追求公平、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但它要壓住資本,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拜登的加稅計劃,提出來才幾個月,到現在來看就基本上已經是虎頭蛇尾——最後別說腰斬,能膝斬通過,都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窺一斑而見全豹,可見在美國想動資本的蛋糕,讓富人把錢拿出來分給窮人,這是有多困難!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中美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半斤八兩。不過,雖然現在看起來差不多,但從趨勢上來看,我覺得中國還是更有優勢的。因為趨勢的變化,取決於國家的實力,尤其是經濟基本面。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一旦未來經濟危機和大蕭條來臨,中國鑒於基本面更好、政策儲備更充分,所以遭受的衝擊,會比經濟高度扭曲,政策幾乎透支殆盡的美國要小的多。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在大蕭條的暴風驟雨衝擊後,中美實力對比會有一個急速的縮小;而之後,只要中國成功阻止了美元對自己的收割,並竭盡全力幫助一帶一路國家避免被美元收割(從現在情況來看,中國做到這些應該問題不大),那整個滯脹期間,中美的的實力差距還會繼續的步步縮小。

基本面的此消彼長,自然會帶來兩國政策效果的變化。只要中國能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那麼,相應的,在公平、財富重新分配這條內生賽道上,中國就能跑得比美國更快、更遠。而只要中國能始終跑在前面,那不僅可以更快地實現對西方技術壟斷的打破,進一步削弱美國打壓自己的能力;更是有更大的希望,在最後首先引爆第四次科技革命。

只要中國能夠成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引爆者,那這個先發者紅利,再配上中國龐大的國家體量和經濟規模,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必將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到那時,中美對抗的最終結果,也就毫無疑問了!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不會這麼順暢和容易。雖然美國不大可能靠自己達成財富再分配的目標,但它一定會竭盡全力,試圖阻礙中國,甚至使用各種手段將中國拉爆,在消滅最大競爭對手的同時,也通過收割中國,填平自己的天量窟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