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但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各地政府正在鼓勵人們回歸日常節奏:地鐵、辦公室、餐廳和機場人滿為患,人們嘗試著「與病毒共存」。
全球科學家警告稱,目前,傳播性更強的變異病毒正在全球肆虐,即便是疫苗充裕的國家如美國,也不能確保安全。《紐約時報》稱,近一周來,美國平均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5.1萬例,僅7月23日就增加了8.2萬多例。
新一波疫情面前,不少國家選擇了「躺平」。英國取消了幾乎所有疫情限制措施;德國允許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出行而不必隔離;意大利在戶外戴口罩的規定大多已取消;新加坡的購物中心正常營業……
「你得告訴民眾,我們會有很多病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教授、新加坡衛生部國家感染防控委員會主席戴爾·費捨爾對《紐約時報》說,「這就是計劃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放開管制。」
7月25日,新加坡新增確診病例125例,新冠肺炎感染者總數超過6.4萬例。《紐約時報》稱,隨著新增病例數再度達到兩位數,焦慮的情緒在新加坡民眾中蔓延。由於邊境再度關閉,許多人遭遇挫敗感,認為即便大費周章也難防感染。
「我們的人民已經疲憊不堪。」新加坡幾名部長今年6月在該國《海峽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所有人都在問,這場疫情何時結束,如何結束?」
新加坡一度試圖學習「與病毒共存」,快速反彈的疫情打破了這一計劃。實施逐步放鬆限制的計劃後不久,疫情在新加坡多家卡拉OK廳和一個大型漁港蔓延。7月20日,新加坡政府宣佈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包括禁止一切堂食服務。
在美國,各地的抗疫政策差別很大。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加利福尼亞和紐約等州的疫苗接種率很高,未接種疫苗者在室內仍需戴口罩;亞拉巴馬和愛達荷等州的疫苗接種率較低,亦沒有戴口罩的規定。一些學校計劃要求在校學生接種疫苗,但多個州已經禁止公共機構實施此類措施。
歐洲的情況各不相同:在德國,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可以在餐館用餐,旅行不需要接受14天的隔離;在意大利,只有在進入商店或擁擠空間時才需要戴口罩;英國已經取消了幾乎所有限制,酒吧、餐館和夜總會人滿為患。
在大多數「限制」不復存在的情況下,英國衛生部門敦促人們重視「個人責任」。英國《衛報》報道稱,英國衛生大臣賽義德·賈維德在解封前夕被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他曾在6月表示,英國需要「學會與這種病毒共存」。但民意調查顯示,英國公眾更傾向於以更漸進的方式重新開放。
在意大利米蘭,當地爆發反對推行「數字綠色證書」的遊行。抗議者認為,人們應該擁有選擇是否接種疫苗的自由。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流行病學家邁克爾·貝克是新西蘭「新冠肺炎消除策略」的制定者之一。他對《紐約時報》表示,那些試圖在重新開放的道路上「走捷徑」的國家,正在把未接種疫苗的人置於危險之中,在拿他們的生命賭博。
「令我目瞪口呆的是,這個時候,一些國家似乎真的確定,自己足夠瞭解這種病毒在人群中的表現,並選擇了『是的,我們將與之共存』。」貝克說。
《紐約時報》指出,實際上,科學界目前仍未完全瞭解新冠病毒。人們唯一確定的是,不能像對待流感那樣對待新冠病毒,因為新冠病毒要危險得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