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個動作,輕鬆讓哈里斯破功!她在越南遭遇三個大寫的難堪

刀劍笑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今天(26日)結束東南亞之行啟程回國。當「空軍二號」飛離河內的時候,國際媒體上雖然留下幾聲她對南海周邊國家加大對華施壓的叫嚷,但更多的,卻是她遭遇的種種尷尬和難堪。

美聯社對哈里斯在河內的「結束語」頗感費解。

還沒離開河內,這位副總統就在記者會上公開宣稱:她在與越方領導人會談時提出「越南的公民自由和人權問題」,並建議讓「社區領袖、公民社會」等力量都參與進來應對這些「挑戰」。

這種無異於公開挑動「顏色革命」的提議顯然遭到冷遇:哈里斯「沒有表示這些會談取得了成果」。

這成了過去幾天她自討無趣甚至自取其辱的一個縮影。

按照事先寫好的腳本,哈里斯在訪問新加坡和越南時不斷表態,要跟東南亞國家加強抗疫、經濟和安全等方面合作,在離間拉攏地區國家同時更將炮口屢屢對準中國。

只可惜,美軍阿富汗大潰敗給訪問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計劃中的對東南亞「外交魅力攻勢」,變成了挽救美國盟友形象的「考驗」,哈里斯一路上竭力辯解和轉移話題,都沒能把輿論焦點拉回她想聚焦的抗中主題,更沒打消地區國家對美國的疑慮。

河內行程中的一系列意外、烏龍事件以及越方微妙的「待客之道」,更讓哈里斯此訪變成了一場「尬旅」。

01

24日晚上9點50分,美國副總統的專機飛抵河內內排國際機場。「空軍二號」在夜幕下緩緩滑停的那一刻,很多人都看到了機身上籠罩着現實與歷史的兩層陰影。

現實陰影來自阿富汗大潰敗。美國「可信盟友」形象遭受重創,這讓哈里斯東亞行的預期動作嚴重變形,效果大打折扣。

早在一個月前,白宮就放出哈里斯8月訪問新加坡和越南的消息。籌劃之初,這次訪問被視為美國加強與東南亞關鍵夥伴之間經濟與安全關係的契機,也是拜登政府南海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

什麼「南海戰略」?當然是鼓動對抗中國。24日離開新加坡前,哈里斯在濱海灣花園一字一句讀出白宮助手們事先準備好的印太政策講稿,一再渲染「中國南海威脅」。25日到河內後,她又立即敦促東南亞國家就南海問題對北京加大施壓,挑戰中國「欺凌性和過度的海權主張」。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兩天之內兩度猛烈攻擊中國,將是哈里斯的訪問在國際輿論場收穫的最大迴響。

可惜事與願違。早在她動身前,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就變了。

用紐約時報25日的話說,美軍在喀布爾災難式的撤離,使哈里斯的訪問由「契機」變成了「考驗」。

美方原本的盤算是藉機深度攪動南海問題,挑撥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關係,但實際呢?哈里斯一路都在疲於向東南亞國家甚至全世界保證,「美國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國際合作夥伴」。

這個「考驗」,在新加坡就已凸顯出來。

24日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哈里斯始終無法將媒體們的焦點拉回她想聚焦的話題。「記者會上的提問主要都是關於阿富汗」。連新加坡當地記者,都向他們的總理問起了美國撤軍問題。

現實中的「阿富汗陰影」,在河內又引起歷史相似性的共振。

當美國副總統抵達越南時,「她應該慶幸飛抵的是河內,而不是南部更大的商業都市胡志明市。」BBC東南亞事務記者喬納森·黑德在23日文章的一開頭,就道出哈里斯的尷尬和難堪。

胡志明市前身就是西貢,1975年才以這個當年迫使美國屈辱撤退的越共領導人的名字重新命名。

而最近美軍倉皇逃離喀布爾的場景,已經讓人普遍聯想起46年前的「西貢時刻」。

不知是因為在新加坡拚命挽救因撤軍問題嚴重受損的國家聲譽收效甚微,還是意識到在越南大談這個問題有些「敏感」,在越南這幾天裡,哈里斯對涉阿問題幾乎隻字未提。

但美國副總統的三緘其口被認為是掩耳盜鈴,因為越南人對阿富汗亂局的關注和反思是實際存在的。越南前駐美大使范光榮對法新社明確表示,「越南正密切關注阿富汗局勢」。

范光榮話中帶有明顯的質疑:「美國對東南亞地區再次做出承諾,但如果阿富汗再次發生什麼事,比如恐怖主義捲土重來,美國會繼續關注這裡嗎?」

這就是哈里斯乃至整個美國的尷尬之處。不說,被批裝聾作啞。說了,盟友和夥伴又都不信。

02

河內之行的兩個插曲加深了有關哈里斯「尬訪」的印象。

24日晚,美國副總統的飛機本應在更早時間抵達河內。但因美國駐越大使館報告發生了「異常健康事件」,哈里斯不得不臨時推遲行程,晚了3個小時才到河內。

美國政府經常以「異常健康事件」來指代「哈瓦那綜合症」。這一病症因2016年美國駐古巴大使館首次出現而得名,癥狀包括頭暈、噁心、偏頭痛和記憶力減退等。美媒NBC說,至少兩名美國駐越人員將因「哈瓦那綜合症」被送出越南國境。

路透社說,這件事搶了訪問的風頭。紐約時報甚至將此作為哈里斯越南行面臨挑戰的「先兆」。

更令美媒甚至華盛頓鬱悶的是,就在哈里斯滯留新加坡三小時裡,越中之間開展了一場戲劇性的「突擊性會晤」。

當天,越南總理范明政和中國駐越大使熊波舉行「事先沒有宣布的會面」。范明政明確表態,越南在外交政策上不會選邊站隊,「不會與任何國家結盟對抗其他大國」。

這讓哈里斯事先準備好的對越拉攏和對華攻擊早早破功。

在這場被美媒稱為「北京外交攻勢」的會談中,熊波大使表示中方將向越南捐贈200萬劑新冠疫苗,這也讓哈里斯後來對越捐贈100萬劑疫苗的承諾相形見絀。用華盛頓郵報的說法,就是「削弱了美方隨後的聲明」。

除了神秘的「異常健康事件」為北京提供「機會之窗」,哈里斯在河內鬧出的一起烏龍事件更加深了她的糗態。

25日正好是美國已故共和黨籍參議員麥凱恩的忌日。儘管當天行程繁忙而且還下起了雨,但哈里斯還是抽空,前往位於河內竹帛湖畔的一座麥凱恩「紀念碑」獻花致敬。

美國國會山報一本正經地報導了這件事。一身黑衣、打着黑傘的哈里斯,恭敬地在雨中肅立、獻花,並對隨行記者稱讚麥卡恩「勇敢」「是一位英雄」「熱愛我們的國家」。

但這個「一本正經」的場景很快就淪為了笑柄。

因為河內竹帛湖邊的這座石碑,根本不是為了紀念麥克恩這個人物,而是為了記錄他在越戰期間作為美國海軍航空兵的被俘。

不僅石碑上的雕像是一個俘虜雙膝下跪,舉着雙手投降,越南語的碑文上也寫得明明白白: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駕駛的飛機墜毀,他本人被越南市民和軍人俘虜。

一個在越戰期間22次駕機轟炸越南殺害平民的反共鷹派,越南人會專門立碑讚美他的「功績」?而且巧合的是,8月25日還是越南前黨政軍領導人、抗美名將武元甲的誕辰紀念日。

難怪有越南網友難掩憤怒地說,哈里斯竟在這樣一個日子去致敬「戰犯和騙子」麥凱恩:「美國回歸的說法真是夠了!他們還指望越南和美國站在一邊?做白日夢吧。」

這可是美國在任副總統首次訪問越南,美媒早就開始造勢,說哈里斯將在東南亞上演一波「外交魅力攻勢」。怎料一樁樁一件件的意外和插曲,甚至還有拜錯「紀念碑」這種自取其辱的烏龍事件,整的她只剩下灰頭土臉。

03

河內在哈里斯「耽擱的3小時內」明確表態不會與別國聯手對抗北京,被普遍認為是在向哈里斯釋放信號:不要在河內公開呼籲越南跟美國站隊抗中,不要讓越方難堪。

但「帶着任務來」的哈里斯怎會放過「機會」。

抵達河內的次日上午,她就分別與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副主席武氏映春和總理范明政等舉行會談。跟在新加坡一樣,她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呼籲地區國家對抗中國。

聯合早報記者說,哈里斯在跟阮春福會面的一開頭,就說「我們需要尋找途徑施加壓力以及加強施壓,迫使北京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挑戰其霸凌和過分的海洋主張。」

有意思的是,越方對哈里斯拉自己下水早有防備。

阮春福會見哈里斯,越方只允許少數媒體在場聽取雙方前幾分鐘的致詞並拍了照,隨後就轉成「閉門」會談。

25日晚越南官媒越通社發布的通稿也「做了處理」,對哈里斯一開場攻擊中國的內容隻字未提。

在哈里斯到訪前緊急釋放清晰信號,在會談中嚴防對方「大嘴」言論外泄,在新聞通稿中又抹去攻擊中方的言論,越方對這位美國副總統可以說是「防範到了牙齒」。

通稿中還說,「南海所有爭端都應在國際法基礎上和平解決……並根據國際法儘快制定南海行為準則」。

這更被認為是對美方攪動南海局勢的直接打臉。

因為美方現在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東盟國家與中國在協商談判基礎上達成「準則」,那會讓華盛頓「南海牌」大大失效。

越南這一系列操作都讓哈里斯顯得更加尷尬。

近在眼前的阿富汗大潰敗喚醒了越南甚至整個東南亞的歷史記憶。

BBC記者說,「西貢和喀布爾的陷落相隔46年,但在哈里斯的訪問中,兩者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可避免。」

雖然她反覆強調美越之間的經濟和戰略關係「日益密切」,聲稱美國將會加強南海軍事存在,但這依然無法減輕河內的疑慮,至少眼下是如此。

北京「不能忽視美國為爭取越南所做的努力」,中國社科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提醒。「美國已經表達了提升雙邊關係的願望,這是越南一直想要的。美國還在安全、抗疫以及經濟合作等多個方面向越南做出具體承諾。」

但他同時強調,「作為中國近鄰,越南擔心美國最近的舉動可能會影響其與北京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哈里斯到訪之前看到了與中國大使的會面。」

「確認與中國的關係仍是越南的當務之急。」許利平說,這表明中越關係的基礎沒有改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