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通話,美國頂不住了!英國要倒霉

占豪

美國是真的頂不住了!怎麼講?請看最近美國的動作。

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再三要求訪華,7月底訪問天津,在中國沒好臉色的「招待下」,帶走了中方提出的三條底線和兩份清單。9月10日,拜登主動打電話到北京示好,確立了中美改善關係的主基調。10月初,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先是宣佈了對話貿易政策,接著中美在瑞士蘇黎世進行了高層會晤。從會晤的成果看,美國顯然是開始務實了,而中美高層會晤時拜登打電話到北京時兩國元首確立下來的。

開始務實和美國需要與中國合作的迫切性,從細節上我們就看得出來。中美高層剛剛在瑞士蘇黎世完成會晤,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貿易代表戴琪就舉行了視頻通話。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雙方進行了務實、坦誠、建設性的交流,討論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應該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

這第一個問題進一步確認了,中美貿易戰徹底宣佈結束了。貿易戰是美國單方面發起的,中國是被動應戰,是不得不和美國打貿易戰,所以只要美國不想打了,中國都會歡迎,中國也一直主張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

如今,中美再次確認了「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並且一致認為「應該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這就意味著貿易戰要徹底停了(中途美國可能還會搞一些反復的小動作,但不會影響大局),因為發起國自己因為貿易戰倒霉了,貿易戰當然就打不起來了。接下來,雙方要談的就是「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這是美國最迫切的需要。

所謂「加強雙邊那經貿往來與合作」,美國所希望的內涵是這樣的:一是如何購買更多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以平抑美國越來越高企的物價,降低通脹壓力;二是如何讓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的高價商品,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中方當然不可能讓美國得逞,美國當然可以購買更多中國商品,但那需要是市場價格,同時需要美國拿對應的條件來交換,至少美國需要先把關稅取消。中國當然也可以購買更多美國的商品,但那也應該是市場選擇,中國不可能在美國價高的情況下還選擇美國。

因此,中美的經貿溝通,未來就是不斷溝通確立一個個務實的合作,這一點我們可以走著瞧。客觀上看,美國已在屋檐下,不低頭就碰頭,甚至頭破血流!

二是雙方就中美經貿協議的實施情況交換了意見。

所謂中美經貿協議的實施情況,就是中美在特朗普任期最後階段達成的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雙方在協議的執行細節理解上是有一定分歧的,美國當然覺得中國買美國的東西買得不夠,但事實上那份協議並沒有絕對的強制要求,因為那也是市場行為。中國當然可以多買美國的東西,但價錢也得合適利於成交不是?而且,協議也不是單方面的,美國也有相對應的責任,美方做到了嗎?

當然,這一點大家的認識不同,所以是交換了意見。

三是雙方表達了各自的核心關切,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彼此合理關切。

這第三點就充分表現出了美國的確比過去務實了。雙方都表達了各自的核心關切,並且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彼此合理關切,就表明瞭兩點:一是雙方已經同意進行部分交易,就是交易「彼此合理關切」部分;二是對於彼此都不讓步的部分,可以暫時存在爭議,並不會影響先達成一些一致並執行,這一點就充分體現了雙方的務實。

而在具體問題上,中方就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進行了交涉,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政策等問題闡明瞭立場。這表明,美方要想讓中方多買美國的產品,除了價格本身符合市場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則外,也需要美國取消特朗普政府強加的中國輸美商品關稅。至於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政策等問題,是中方不可能讓步的,美國也別做妄想。

最後,雙方同意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繼續溝通,為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創造良好條件。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這次和中方牽頭人劉鶴副總理的溝通,已經從過去的完全談不攏到現在開始顯得較為務實,這就是現實教育美國的結果。美國態度開始轉變了,轉變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典型案例。

一方面,美國嚴重的通脹已經從5月5%開始連續4個月運行在5%以上,估計9月份數據公佈依然運行在5%以上,8月份環比依然上漲了0.3%,美國通脹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

當今世界,只有中國的生產力是有保障的,其它國家因為新冠疫情生產力都遭受了沈重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抑制通脹,首先就得想辦法多進口中國商品來平抑物價,否則沒有物資什麼政策也不行。

另一方面,美國的經濟增長壓力也顯而易見,如果不未雨綢繆,持續的通脹會徹底消耗掉美國的貨幣政策空間,沒有貨幣政策的刺激美國的GDP增長可能出現暴跌。

面對這種的情況,美國顯然是頂不住了,於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調整了自己的對華策略,中美關係也開始出現了更加趨向務實的調整。

中美關係開始調整了,接著美國的盟友大概就要倒霉了!譬如,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接下來是必然倒霉!

為什麼英國會必然倒霉?

原因很簡單,英國現在也開始出現了物資短缺,而中國的物資更多供應美國酒必然減少對英國的供應。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8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超市大量日用品斷供,在過去兩周里,英國有大約800萬民眾無法買到生活必需品。數據還顯示,大約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表示,非必需品也同樣非常難購買到。與此同時,英國也出現了油荒。

發達國家的英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就是,新冠對全球、英國的生產力打擊是很大的,隨著疫情持續深化,物資短缺、物價上漲是必然的結果。更何況,美國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又會加速全球通脹。

當全球物資短缺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一定會發生大家對物資的爭奪。現在,美國低下「高傲」的腦袋與中國溝通,不惜自打臉降稅與中國改善經貿關係,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從中國手裡購買更多物資,通過購買更多物資平抑美國國內的物價從而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

中國的物資是無限多的嗎?答案當然否定的。中國雖然生產力強大,但今年冬天中國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也還面臨「雙減」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產能無限地擴大出口。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如果更多滿足美國的商品需求,就得減少對另外國家的商品出口。那麼,如果中國更多向美國出口商品,會減少對哪國的商品出口呢?答案當然那些得罪中國的國家,譬如英國。或者說,英國要想獲得更多中國的商品,就得出更高的價格,那當然也會導致通脹。

也就是說,如果中美經過貿易談判,美國降低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那麼中國在短期內擴大對美出口後,必然縮減對英國、澳洲這種國家的出口。如果英國因此出現物資的持續短缺,接下來嚴重的通脹、社會問題,必然會伴隨英國。

當然,中美一旦談判,肯定不止美國會降低關稅增加對中國商品的進口,中國也會為了降低中國對美順差的擴大而增加對美商品的進口。中國的需求市場總體也是穩定的,這就意味著中國擴大對美國商品的進口,就必然會減少對其它國家商品的進口。

譬如,之前美國就已經替代了澳洲農產品、葡萄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未來還會有更多諸如英國、澳洲、加拿大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美國給替掉。這意味著,這些國家為大哥賣命,大哥卻把他們賣了數錢!

邏輯就是這麼個邏輯,中美未來一旦展開經貿合作,美國未來矛盾會緩解,那麼誰的矛盾會加劇呢?當然是英國、澳洲等國了!

當美國的盟友國家,那必然成為炮灰國家,等著瞧吧!■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