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注台灣時,別忘了印度在偷襲我們

酷玩實驗室

大家知道,近段時間來,我國的關注度都在東南沿海。

哪怕一絲風吹草動,都能牽動全國人民的心。

但就在這種節骨眼上,從我國的「後方」卻傳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

那就是我們的老鄰居,印度,又過來攪局了。

就在前幾天,印度悄悄地往邊境地區調集了8000名號稱「皇牌士兵」,同時增設了大批裝備。

在這些裝備中,除了偵查設備——比如監控攝像頭、傳感器、雷達、震動探測器和無人機等之外,印軍還首次將米格-29戰鬥機,部署到了靠近中印邊境的前沿機場。

此外,他們還往邊境部署了最近獲得的美國製造的武器。

其中,包括美制的「支努干」直升機、超輕型牽引榴彈炮和步槍,以及美國超音速巡航導彈和新時代的監視系統。

而就在今天,他們又花30億買了7萬支AK步槍救急,緊急配發邊境一線。

這一通操作,實際上已經從原來的「冷兵器」上升到了「熱武器」,對於我國西南的邊境局勢來說,顯然已經是另一級別了。

那這時有人會問,在這些現代化武器的加持下,印度會對我國造成多大威脅?他們真實的軍事水平還會像以前那樣拉胯嗎?

印度軍事,目前在朝著一個怎樣的水平發展?

關於這個疑問,前幾天印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就是:第一。

在印度節日「十勝節」到來之際,印度領導人莫迪宣佈,今後印度政府要加強在國防軍工產業的投入,致力於將印度打造成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儘管這受到了不少嘲諷,但在紙面上看,印度距離這個目標似乎並不遙遠。

在2021年「國家利益」網站發佈的「全球火力」軍事排名中,印度的排名達到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甚至超越了英法這兩個老牌軍事強國。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印度現役軍人總數達到140萬人,排名第二位,軍費640億美金,世界第六。

上至核彈,下到步槍,天上飛機,海裡航母,幾乎你能想到的頂尖先進武器,印度都有。

那麼,在雙方都全副武裝的情況下,我們還能輕而易舉的打贏印度嗎?

假如印度趁台海危機時偷襲我們,我們會不會腹背受敵?

關於這些問題,我只得送印度軍方一句話,那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01

說到印軍,就不得不先提到屢次刷新「全球紀錄」的印度空軍。

說到這,大家別誤會。

這個記錄指的不是「擊落」記錄,而是「摔機」記錄。

比如就在幾天前,一架印度空軍幻影-2000HI戰機,就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自己在中央邦「摔」下來了。

注意啊,沒有人打它,是自己飛著飛著就墜毀了。

而這,已經是印軍今年第五次摔飛機了。

前面四次,分別是9月21日、5月21日、3月17日、1月5日,其間多名飛行員因此喪生。

更誇張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從1996年到今天的20多年,大大小小的飛機,印度一共摔了200多架,造成了二三百名飛行員犧牲,創造了同時代人類摔飛機的最高記錄。

如果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印度摔飛機的數量已經上千架了。

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從紙面上看,印度空軍實力空前雄厚,人數接近14萬人,各型作戰飛機數量高達1000多架,號稱是全球第四大空中力量。

但現實中,印度空軍還沒上戰場,戰機就接二連三的像雨點般往下掉,甚至和平時期的摔機速率比別人戰爭時期還高,愣是把印度空軍飛行員(僅訓練狀態)變成了世界最高危職業。

那這時有人要問,是不是印度製造的戰機有問題?

其實也不是。

因為印度就沒個像樣的戰鬥機。

不同於我國,印度幾乎所有大型武器,全靠買,不論從俄羅斯、美國、歐洲,反正什麼先進買什麼。

在空軍中,由於歷史原因,其大部分作戰飛機全部由蘇制戰機組成——比如蘇30、米格21、米格29、米格27,等等。

而這上面提到的每個型號的飛機,印度都摔了個遍。

其中,米格-21,摔得尤為「慘烈」。

米格-21,是蘇聯設計的一款很經典的戰鬥機,不僅產量領先全球,還先後出口至五十多個國家。

如此皮實耐用的「神機」,落在印度人手裡後,硬是變成了「飛行棺材」。

光從今年看,印軍米格-21半年不到就連墜3架,以往平均每年摔將近5架,由於摔死的飛行員太多,以至於被戴上了「寡婦製造者」的帽子。

那比米格-21更先進的戰機呢?

印度也照摔不誤。

比如蘇30-MKI戰鬥轟炸機,造價將近5000萬美元,但到了印度手上,先後有10架墜毀。

戰鬥機摔完了,運輸機也要摔。

美制C130,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都在用,以瓷實而著稱,而印度不到5年時間便摔了2架……

運輸機摔了還不夠,直升機繼續摔。

僅國產「印度豹」直升機一個型號,20年裡就摔了191架,導致294名軍官死亡,上個月正是這架直升機斷送了兩名飛行員的性命。

摔自己人還不夠,還差點把人家總統都摔死。

厄瓜多爾曾進口過7架印度自研的「北極星」輕型直升機,結果3年內4架出現了重大事故,其中一次還是在前去迎接本國總統的路上摔的,幸虧總統當時尚未登機,否則結局難以想像。

那麼,為什麼印度飛機總是頻頻出事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當地一家巨無霸公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

之所以稱它為「巨無霸」,是因為這是印度當地唯一一家航空企業,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包攬了印度空軍戰機所有製造、維護工作。

但正是因為太過壟斷,也給其帶來了惡果。

因為長期缺少市場競爭,這家公司管理效率變得極其低下,生產和研發節奏非常拖沓。

比如,被印度標榜為「印度製造」驕傲的「光輝」戰鬥機,自誕生以來就面臨成本上升、進度延宕等種種問題,30多年都未能批量生產。

而艦載機版本的「光輝MK1A」戰鬥機,則更是由於性能不達標,印度海軍寧願用被摔成「棺材」的米格-21,也拒絕用它。

很多飛機運來修理和維護,運走後都是小毛病不斷。

再加上印度的軍費都用來買買買,留給機型的訓練、保障、維修費用微乎其微,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真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02

但印度空軍再能折騰,和海軍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人家海軍瘋起來,連自己都打。

時間回到2013年8月14日凌晨,還在睡夢中的南孟買科拉巴地區人民,被兩聲爆炸聲驚醒。

當他們起來朝窗外看時,發現碼頭那邊火光沖天,濃煙四起,停靠在雄獅門一帶海軍碼頭的「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爆炸起火,然後沈沒。

原來,這是潛艇被一枚導彈擊中了。

得知此事後,印軍勃然大怒,誓要徹查這枚導彈從何而來。

但是,得到的調查結果卻令人尷尬——這枚導彈,竟是發射於自家的潛艇。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這又是因為印軍不靠譜的操作,導致「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發生了電氣短路,觸發了兩枚潛射導彈,一枚發射後在港口牆壁爆炸,另一枚在艇內爆炸。

當時艇內還有18名士兵,都不幸成了冤魂。

同時,印軍的這次奇葩「自我打擊」,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無數個「第一」:第一個用潛射導彈擊沈戰艦、第一個用潛射導彈擊沈潛艇、第一個被潛射導彈擊沈的軍艦、第一個被潛射導彈擊沈的潛艇、二戰後第一個反潛戰戰績……

不少老牌海軍帝國萬萬沒想到,二戰後潛艇戰果最輝煌的國家,竟然就這麼被印度「先聲奪人」地搶走了……

但鬧了這麼大一個烏龍後,印度似乎並沒有吸取到多大教訓。

沒過幾年,他們又搞出了個更大的事故。

2016年,印度第一艘國產彈道導彈核潛艇「殲敵者」號下水,消息一出,印度舉國狂喜,海軍中將更是放出豪言,印度海軍實力已經進入世界一流。

然而就在下水慶祝儀式中,海軍士兵又因誤操作,把後側艙蓋打開了,導致大量海水湧入,核反應堆嚴重受損,潛艇失去動力。

幸好發生在港內,及時關閉核反應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連核相關的武器都這麼大意,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了。

為此,印度海軍不得不花費10個月時間,抽出海水並替換大批管道和零件。

結果剛剛修好,沒想到另一艘核潛艇查克拉2號又在進港時撞上海底礁石,聲吶罩被撞了個1.5×1.5米的大洞,只能請俄羅斯專家來修,至少花費6億美元。

而這邊潛艇剛修好,另一邊航母又出事了。

2019年9月,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兒。

它被「小偷」光顧了。

當航母的安保人員發現時,航母上早已門庭大開,四台電腦被「開膛破肚」,裡面的硬盤、內存以及處理器等設備統統被一掃而空。

這讓全球航母屆都一片嘩然——縱觀全球,航母都涉及各國的最高軍事機密,哪怕靠近都很難,更別提拿走了這麼多東西。

而且「維克蘭特」號不僅被偷,甚至到底是誰偷的,印度至今也沒查到。

正當印軍這邊忙著破案時,另一艘現役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也沒閒著——人家正忙著「爆炸」呢。

這艘購買自俄羅斯的航母,經過印度改裝後,光火災至少就發生了兩次,一次是鍋爐失火,一次是發動機艙火災造成人員傷亡。

鍋爐失火這次,印度海軍不想檢討自己的問題,還企圖把責任推到中國生產的耐火磚上。

直到2018年,屢教不改的他們遭到了報應。

這年年初,「維克蘭特」號航母上的工人正在照常施工,但頃刻間,一陣刺鼻的惡臭隨風傳來,緊接著是一聲巨響,隨後排山倒海般黑乎乎、黏稠稠的不明液體鋪面而來。

後來才知道,這是造船廠的糞坑爆炸了。

高達200噸的糞便炸彈,不僅把造船廠炸出了一個大洞,還把正在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誤傷了,多虧消防隊及時趕到,才澆滅了航母內的大火。

那麼有人好奇,是多大的糞坑才能把堅硬不摧的航母都搞壞呢?

這就得說到印度最大的造船廠——科欽造船廠。

科欽造船廠建於70年代,是一個國企造船廠,在過去的30年里,它為印度交付了兩艘當地最大的95000載重噸的Aframax型雙殼體油輪,同時被指定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

按理說這麼大的一個造船廠,應該是個很國際範高標準的公司了吧,怎麼會發生這種低級錯誤呢?

原來,這是因為造船廠內部腐敗嚴重,不僅雇傭的都是臨時工,甚至連管都懶得管,工人們用的廁所多年不打掃也毫不知情,導致糞便越積越多,沼氣也一直在糞坑裡不斷堆積。

而沼氣這種氣體,累計到一定濃度,遇火星就會爆炸。

直到事發那天,船廠的工人給一艘鑽井船進行船底部水箱切割和焊接作業,迸出的火星,點燃了這座「沼氣炸彈」。

印度也因此打破又一項匪夷所思的紀錄——第一艘被「屎」炸傷的航空母艦。

03

那這時有人說,假如不提航母,不提飛機,拋開處於軍工體系頂端的武器。

像槍炮這類沒什麼技術難度的輕型裝備,印軍總可以從容應對了吧?

對此,連印度老百姓都會對你說:別太樂觀……

從本世紀初起,印軍即開始為國產火炮「丹奴什」而造勢吆喝,但一年又一年,炮沒見著,炸膛的消息卻接二連三。

直到2017年,印軍又在三個月內連續發射失敗,這下連印度民眾都看不下去了,罕見地在網上集體吐槽。

經過這一鬧,軍方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但無論如何,反思是不可能反思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反思的。

為了給民眾一個交代,他們又把鍋推給了我們。

不出幾天,印度中央調查局出了份報告,稱「丹奴什」火炮的故障原因,是因為使用的滾珠軸承尺寸偏差過大,而這個滾珠軸承,原本是打算從德國的羅特艾德公司買的,結果分包廠家為了撈取差價,從中國一家企業採購了一款「山寨」滾珠軸承,這才導致「丹奴什」火炮故障不斷。

原話是這樣說的:自中國提供「劣質零件」,從而「嚴重威脅印度國防事業」。

總之,印度打不了炮,也賴中國。

而為了提高「可信度」,印媒還特意點出了這個中國公司的名字——洛陽三幸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但後來經網友們查證,這其實只是家註冊資本50萬人民幣、員工數量5-10人的微型貿易公司而已。

難道說,一家來自中國河南的家庭小作坊,也能隔著萬水千山的決定了印度的「國防軍工事業」了?

這不僅讓人們覺得匪夷所思,也讓中國成百上千家工廠小老闆們都不禁面紅心跳、躍躍欲試,拳拳報國之心暗潮湧動……

不過,這個故事還沒結束。

對於印度原本打算進貨的德國羅特艾德公司而言,其軸承離印度最近,設備最完善,從供料到加工到成品再到運輸可以完成一條龍服務的最大產地,是中國徐州。

現在這一合資公司下屬的工廠,不僅僅負責國內的軸承需要,還向羅特艾德集團的全球工廠提供產品。

也就是說,印度所謂的「德國製造」,其實都是從徐州產的。

即使印度向德國羅特艾德總部下訂單,他們最終拿到的也多半還會是他們認為「劣質山寨」的中國零件。

看到這,就連印度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在網上留言:「火炮失敗錯在自己,怪不到別人頭上去。」

而炮造不出來可以賴中國貨,但槍造不出來,可就無論如何都無法抵賴了。

就在今天,印度剛剛花了30億向俄羅斯買了7萬枝AK步槍救急,配發邊境一線部隊,為此,俄羅斯還借機大漲價。

相似的場景在去年也發生過。

當時印度剛和我們發生了一波衝突,亟需大量槍械,但印度政府沒去聯繫自己的軍工廠,反而找到了俄羅斯,一單就訂了70萬枝AK-203突擊步槍,還催促俄羅斯趕緊在印度建立槍廠。

為啥中印衝突,要去找俄羅斯買槍呢?

原來,這是因為印度「國產」的英薩斯步槍是出了名的質量差、火力不足,導致印軍在戰場上不是卡殼,就是啞彈,戰後開總結會的時候統計了一下,發現故障率超標20倍。

時間長了,陸軍就是鐵打的也頂不住,所以明確拒絕使用本土製造的突擊步槍,這才把印度逼得只好買進口的。

但你買一萬枝,人家興許還樂意賣,你動不動就買幾十萬支,擱誰都得留一手。

這也就導致了,印軍只得從許多國家東拼西湊,但每個國家的槍都不一樣,一度出現6名印軍使用5種不同步槍的尷尬局面。

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槍不統一,子彈也無法統一,給後勤彈藥供給及維修帶來了巨大壓力。

說到印度的後勤系統,水平更是一言難盡。

去年9月,印度在青藏高原上和我們對峙,但隨著冬天來臨,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50度,政府一開始發的棉衣開始頂不住了。

為了和我們硬剛,印度開始火急火燎的採購冬季用品。

但這時他們發現,就連防寒用品,國內的工廠也造不出來。

等下,印度不是號稱輕工業大國,怎麼連防寒裝備都造不了呢?

原來,這是由於印度體制鬆散,並不能像我們一樣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部分先進產能,更別提生產出足夠量的睡袋、防寒服、極地帳篷等防寒裝備,而另一邊前線士兵又急著要。

面對迫切的需求,印度只能求助於俄羅斯和美國。

但當印度買到手後才發現,這些裝備大部分都是「二手貨」,尤其是來自美國的防寒服,帶有極重的汗餿味兒,給士兵們熏得直惡心。

這還沒完。

後來發現這批防寒服中,還有一些是五顏六色的迷彩色,假如士兵們穿上它,瞬間就變為了雪地上的活靶子。

面對後勤的種種拖後腿,印度士兵只得身上穿著衣,嘴上罵著娘。

而士兵偶然的抱怨,也掀起了國內輿論的不滿,不少人翻起了舊賬。

比如,曾經有瑞士廠商提議可以在印度建廠,直接在印度本土生產防寒服,但國防部卻想盡辦法拒絕了這一提議。

很多人聲稱,一旦設廠成功,印度軍方就不能從美國拿回扣了。

這自然也引起了政府的主意,正當他們要徹查此事時,倉庫突發了一場大火,士兵的20萬套防寒服被一燒而光。

之後,軍方發聲,在該倉庫附發現一條地下密道,而「恰好」入口旁邊找到了幾個塑料沙袋,上面有巴基斯坦的標誌(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死敵)。

通過「縝密」的調查,軍方判定,這次必然是巴基斯坦人幹的。

就這樣,一樁牽扯到士兵「穿衣保暖」的案件,被如此草草解決了。

尾聲

長久以來,總有人不斷鼓吹印度的頂尖武器有多麼豐富,軍事體量有多麼龐大。

實際上,擁有很多新式武器,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就很強大,持有許多先進設備,也並不能和一個國家的軍工實力成正比。

在真槍實彈的戰爭中,武器僅是其中一環,一個國家的後勤、技術、醫療保障、工業化體系、經濟水平,每一環都不可或缺。

而且越到膠著的戰爭後期,後者們就越重要。

而不同於我國先引進後吸收,堅持獨立自主的軍事戰略,印度選擇了先「批發」一大堆先進裝備,把自己武裝成一個軍事「怪物」,等到了消化吸收環節,就慢悠悠開始睡大覺了。

以至於到目前為止,印軍的國產裝備佔比仍然只有不足40%。

2006年,我國機械巨頭三一重工進軍印度,發現印度寧願買漏油嚴重的韓國老式發動機,也不願用中國價廉物美的新發動機。

背後的原因竟然是,老機器雖然漏油,但會修,但新機器壞了,沒人能懂。

至於學修新機器?沒有一個人願意學。

顯然,這一幕顯然也複製到了軍工領域。

而這樣的實力打小國還能奏效,遇上中國這種造艦如「下餃子」般的工業大國,注定只能被打出「紙老虎」的原型。

另外,任何戰爭打到最後,除了軍事實力之外。

更重要的,是軍人的戰鬥意志。

從加勒萬河谷衝突可以看出,在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印軍只是看到前鋒落水,整個部隊就開始毫無組織地爭相潰退,連隊友都不敢救援。

而我軍不僅彼此掩護,甚至不惜闖進敵軍陣地去解救戰友,寧可向前十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

這背後,一個試圖轉移內部矛盾的窮兵黷武,一個是為了民族興旺的家國情懷。

這種戰鬥精神的根源,才是兩軍根本的差異所在。

所以,無論多少大軍壓境,調來多麼先進的武器,如何的偷襲,只要解放軍的軍魂在,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我們都不怕。

無論何時,只要犯我邊境者,必定付出代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