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港口擁堵仍不見好轉,貨物的積壓給美國零售商的庫存帶來沈重壓力。為保障商品供應,一些小型美企不得不「另辟蹊徑」。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1月18日報導,近期美國不少小型企業決定直接跑到中國親自取貨,以避開港口擁堵造成的供應延遲。
報導稱,新澤西州的線上嬰兒用品商店Pish Posh Baby過去只會偶爾在中國採購產品,到中國進貨也只是瞄准製造商提供折扣的機會以節省開支。但在美國供應鏈危機的衝擊下,這家商店已經改變了進貨策略。
「如今製造商多數時候也不打折,所以我們到中國去就是為了生產商品。」商店首席運營官查理·伯恩鮑姆(Charlie Birnbaum)說,「我們不再只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能保證進貨有產品可銷售。」
他表示,自己把貨物裝進集裝箱,可以更好地控制商品供應。「我們通常依賴美國經銷商供貨,他們先從中國取貨並運到自家倉庫里,然後我們下訂單讓他們把商品寄到我們的倉庫,我們再賣給客戶。現在我們則是下一個更大的訂單,然後直接把貨(從中國)運到自己的倉庫里。」
NBC稱,這種做法並非個例,越來越多的美國小型企業都開始採用類似的方式規避美國的供應鏈危機。
美國玩具製造商Kids2首席執行官瑞恩·岡尼格爾(Ryan Gunnigle)向NBC透露,隨著零售商對該公司的供貨需求不斷增加,商家們也都希望能直接從Kids2的在華工廠取貨。岡尼格爾稱,共有10家大型零售商已經向他提出這一要求。
「零售商正在尋找我們這樣的大公司,幫助他們解決一些供應鏈問題。」他說,「像有一家零售商來找我們,說可以與我們合作並將需求增加30%。這樣的對話已經出現過四五次了。」
岡尼格爾表示,他早些時候就猜到了事態發展的方向,而他的公司很幸運地已在中國站穩了腳跟。「有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我們可以增加響應的時間並抓住更多機會。但我們也需要改變工作模式,我們每周都要開供需會議。實際上我們在供應鏈中有很多庫存,而你不會希望這些庫存最後溢出或過少。」
如今美國供應鏈問題依然緊張,這主要是由於港口這一關鍵環節的擁堵還沒有明顯改善。NBC稱,就算企業能從拿到貨,並能負擔起運往美國的航運成本,但貨物依然要在美國港口積壓。貨船首先要在港口排隊等待卸貨,卸下的集裝箱又要緩慢地通過港口等待運輸。
截止18日,美國最大港口洛杉磯港外仍有80多艘貨船在排隊等待,平均等待時間更是達到18.4天。據洛杉磯港執行主任基恩·塞羅卡(Gene Seroka)估算,該港碼頭上堆積的進口集裝箱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有71000個。他表示,雖然情況相較10月已有好轉,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貨物的積壓與美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美媒指出,卡車運輸一直在美國貨運行業佔據主導地位,按重量來計算的話,全美約有72.5%的貨物通過卡車運輸。但與此同時,美國卻一直深受卡車司機短缺的困擾,這一問題近年來還在不斷加劇。
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TA)統計稱,在疫情暴發之前,美國卡車司機的缺口就從2015年的4.8萬名增長到2019年的6.15萬名,現在美國卡車司機的缺口更是已超過8萬名。
這樣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在眾多關鍵行業普遍存在。美國勞工部7月的報告稱,美國的倉儲行業出現創紀錄的49萬個職位空缺;截至今年8月,美國自願選擇不工作的勞動人口已經累計達到430萬,創下20年來新高。
此外,彭博社在10月的報導中還提到,美國港口工會連續多年態度強硬地抗拒自動化,這也使得美國港口自動化水平低下,拖累了港口貨物裝卸效率。
為了確保供貨,美國的大型零售商紛紛動用財力保障運輸。NBC提到,沃爾瑪等零售商租用私人貨船運輸產品;億萬富翁泰伊·華納(Ty Warner)甚至還用上更為極端的手段,在過去一個多月里累計包下150多架飛機,把旗下的毛絨玩具商品從中國空運到美國,而每一架貨運飛機的成本約在150至200萬美元之間。
這些手段雖然可以有效繞開加州港口的擁堵,但費用過於昂貴,小型企業根本不可能效仿。為確保有足夠的商品供應,美國的小型企業們也只能各自「發揮創意」。報導稱,其中一種解決方案就是親自跑到中國直接提貨。還有一些企業則開始自己建倉庫,以避開港口的危機。
美國電動自行車企業Lectric eBikes的首席執行官利瓦伊·康洛(Levi Conlow)表示,當前在美國的港口,整個物流的過程可能要花上幾周的時間。「洛杉磯的第三方物流和配送中心已經幫不上忙了,他們沒有足夠的餘力把貨取出來。」
康洛說,早在港口擁堵惡化之前,他的電動自行車商品已經很難保持庫存,現在他打算乾脆放棄洛杉磯港的物流系統,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倉庫。
NBC指出,美國小型企業為了保持庫存、滿足客戶需求而採取的一系列「戲劇性措施」表明,美國供應鏈危機對零售商的壓力依然巨大,就像伯恩鮑姆所指出的那樣:「從原材料採購到把商品送往美國客戶,整個過程全都存在問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