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還差幾步?

虛聲

01、梗

挖一挖印度夢。

眾所周知,中國在追求復興崛起,努力回到自古以來的位置上。其實很多國家都有一個崛起的夢想。伊朗夢想回到波斯時代,沙特嘀咕著回到阿拉伯時代,土耳其嚷嚷著回到突厥時代(不敢提回到奧斯曼帝國時代,那樣周邊樹敵太多,幹不過)。

大家都有權追求自己的夢想,但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各憑本事。反正中國把自己的崛起復興之路走得腳踏實地即可。

最有趣的是韓國和印度。

韓國是典型的歷史輝煌度不夠,民科來湊,挖東亞鄰國、尤其是中國歷史的牆角,這也是韓國的,那也是韓國的功了!想到這個就來氣,此處省略五千字。

因此地球村有個流傳很久的名言:歷史是棒子(韓國)的,未來是三哥(印度)的。當年混天涯時,這個梗(其實還有一句,現實是(中國)灣灣的)曾風靡一時。

印度呢,也是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貪婪的大國,它也有一個大國夢,但那個夢很糾結。

02、糾結印度夢

由於南亞大陸歷史上是一個碎片化的狀態,大部分時間是分裂的,輝煌的大一統時間極少;而且一直有外來入侵者,印度想要復興到某個時間段是不容易的。

中國講復興,大致有個參考坐標——漢朝和唐朝,大家很容易理解。

但是印度講復興,回到阿育皇創建的孔雀皇朝還是回到莫臥兒皇朝?其實都不容易。原因很簡單——

阿育皇推崇佛教抑制印度教,而佛教本身已經被印度拋棄了。因此孔雀皇朝這面大旗,很難在印度大眾中引起共鳴。

至於莫臥兒帝國,那更沒戲,它不僅是穆斯林創建的,而且對印度人心心念念的神牛很不友好(穆斯林愛吃牛肉)。關鍵是,現在印巴對峙其實就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對峙。如果要宣傳恢復莫臥兒時代的榮光,首先要印巴和解,否則印度人自己就能把自己整暈乎。

所以印度人很糾結,喜歡沉思,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幻想這輩子吃苦受累是在為下輩子變成婆羅門或白色神牛享福做準備。

論洗腦效果,印度教在世界宗教中絕對名列前茅,不服不行。

所以印度的苦行僧特別有特色。

03、奇特的共識

印度獨立之後,需要有一個旗幟把稀奇古怪的民族和宗教團結起來。於是印度政府選擇煽動民族主義來增強凝聚力。仔細觀察印度就會發現,不論是永遠充滿歡樂的寶萊塢電影,還是奇特的募兵制,都有助於以煽動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的優點很明顯,可以轉移內部矛盾,可以團結不同派別;但缺點也很明顯,需要向外宣洩。所以印度很好鬥,和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斯里蘭卡等周邊所有國家乾過仗,成為二戰之後最好鬥的國家(之一)。根源就在於宣洩民族主義。

慢慢的,印度夢就變成民族主義推動下的擴張夢。

江湖中流傳的那個(未來是三哥的)梗,其實不僅僅體現出印度人愛幻想,還隱藏著另外一層內涵——擴張。

目前印度基本上有一個共識:要崛起,就要搶奪所有爭議領土。

這就是印度不願意和中國解決爭議領土的根源,因為它想全都要。印度不僅非法佔據中國藏南,還想搶奪阿克賽欽,屢次碰瓷中國,其實就是反復試探中國的底線。好在中國一直沒給其機會。

這也是印度不願意和巴基斯坦停火、和平發展經濟的根源。因為在印度的夢中,印度崛起之路,必須佔領全部的克什米爾。不僅巴基斯坦發誓堅守克什米爾,中國也不能容忍印度搶奪克什米爾,因為那會威脅「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

不僅如此,印度還想像鯨吞錫金那樣,吞併不丹、尼泊爾、恆河平原、印度河入海口……

很明顯,印度這條「崛起之路」走歪了。

工業文明週期中,還沒有哪個國家是靠吞併領土成功的。

西班牙、英國、法國這些前殖民地大國都崩潰了。

二戰前的德國和日本何其強悍,最後倒在擴張的路上。

二戰後的蘇聯想去吞併阿富汗,把自己給撐死了。

印度這條「擴張崛起」之路注定走不通。

即便把整個南亞給印度,按現在的模式也崛起不了。

如果印度想崛起,一定要靠內部變革,老老實實走工業化之路。

04、中印差異

地球村還有個趣事,中國喜歡盯著美國,印度喜歡盯著中國。

更有趣的是,印度喊過無數次「將」超越中國、孟買「將」超越上海、新德里「將」超越北京……已經成為地球村的奇特景觀。

最有趣的是,中國盯著美國而學習美國,印度盯著中國卻不學中國。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有諸多原因,比方說趕上全球化大潮、改開政策給力、領導團隊有定力等等。各路專家學者總結中國經驗時,大部分內容都會說這些。

但過去幾十年,東歐土耳其、北美墨西哥、南美巴西、中東伊朗,包括印度本身,其起點都不比中國差,為什麼沒能像中國一樣高速發展?

實際上還有幾項更本質的因素:

本質因素一,中國人吃苦耐勞,聰明能幹,很愛錢(這裡愛錢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指改善生存環境的動力)。

相比之下,印度人的特徵是愛沉思幻想來世,或者歡樂地接受不公平的現實,相比之下效率不怎麼行。看看下面這張圖:一個哥們幹活,旁邊幾個哥們歡樂圍觀。

這種情況會有效率?不可能的。但它很好地反映出底層印度人的精神狀態。

如果印度想崛起,第一步就是改善管理,把效率提上來。這種向非洲看齊的工作態度和效率是沒什麼希望的。

目前印度很多地方,政府對於工業用電一天只供應8個小時,其餘時間機器只能閒置。換成中國老闆,肯定抓狂。要解決這個問題,前提是先把基建(公路網、鐵路網、電網等等)搞上去。把基建搞上去的前提,是把效率搞上去,否則基建成本會非常高昂。

05、變革之道

本質因素二,在改開之前中國已經大力掃盲。中國農民工基本上可以認識一些字,或者做一些基本的算術。印度現在還文盲遍地。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新報告:全球三分之一(約35.1%)的文盲在印度。

根據印度最新的人口普查記錄:92%的公立學校尚未全面實施RTE法案(兒童接受免費義務教育權)。

不僅如此,印度男女差異巨大。表現在文盲率上,女性文盲遠多於男性。印度的女性識字率在地球村一直倒數。

男女識字率的嚴重不平等表明印度男女嚴重不平等。

印度44.5%的未成年女孩已婚,大約1億名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女孩被非法交易。

越貧窮的家庭,女孩子面臨的壓力越大。她們可能嫁給自己隔壁村的叔叔,可能被賣給四十多歲的喪偶中年人。

所以印度想崛起,最要緊的不是碰瓷中國、找茬巴基斯坦,而是——

大力掃盲,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從而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提升女性地位,給予她們安全感。從沒聽過哪個女性不安全的國家能崛起的。

06、小結

本質因素三,改開過程伴隨著高考擴招,培養出無數理工科工程師。

大家現在看中國是基建狂魔,實際上每段路、每座橋、每條隧道都凝結著農民工的汗水和年輕工程師們的辛苦勞作。印度在文盲沒能搞定的情況下談大學擴招,有點奢侈。

印度的精英教育沒問題,並不比別國差,但受益者畢竟是少數群體。

簡而言之,印度想崛起,最終還是要把廣大貧民階層帶入歷史大潮中——

讓農民變成農民工;

讓年輕人變成知識分子;

讓知識分子變成教師、工程師、醫生、律師;

讓所有人享受發展紅利的同時承受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高醫療成本帶來的壓力。

這是所有國家工業化的必由之路,想成為高手都要去走,但有些成功,有些失敗。如今的印度試圖跳過這個步驟,試圖按軍國主義思路、嘗試德國和日本都未能走通的路,可愛可笑可憐可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