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星沒請,卻圈粉14億人!72歲的張藝謀,又賭贏了

金錯刀

立春那一天,北京冬奧會開幕!

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鳥巢上空立現「立春SPRING」的焰火。 

「張藝謀太懂中國人的浪漫」,這一話題刷爆了社交媒體。

國旗在普通中國人手中相傳,這個瞬間直抵人心。 

當屏幕裡傳來熟悉的國歌時,全體起立,升國旗!

沒有一場盛事會在中國失望。

在雅虎日本,有57.6%的日本網友,打出了10分滿分。

一位身著軍裝的護旗手,感動到落淚。

艱難開局的2008年,勝劵在握的2022年。

14年了!北京是奧運史上唯一的雙奧城市。

而72歲的張藝謀,是世界上首位「雙奧」導演,他究竟做對了什麼?

1、倒計時創意想了兩年!每一秒都是中國人的浪漫

疫情之下,一場奧運會開幕式該怎麼辦?

半年前,東京奧運會,獻上了一出大型「陰間」文藝演出。

Wassai表演,活生生將開幕式變成了「祭祀」現場。

網友紛紛吐槽:「就差沒把人送走了」。

日本演員北野武更是直接開炮:「把錢退給我,丟死人了」。

而這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砸了16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億元。

疫情當下,縱情歡樂,不合時宜。但像東京奧運會的「敷衍了事」,更是不負責任。

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是疫情之下最合理、最克制的表達。

2月4日開幕式這一天,是立春。

張藝謀受索契冬奧會的啓發,以24節氣計算倒計時。立春是嚴寒的最後,也是萬物復甦的開始。而運動員的入場,則是按照漢字筆畫順序入場。

這場開幕式,很中國。

24節氣的短片每一幀都是壁紙,「張藝謀最懂中國人的浪漫」衝上微博熱搜。

中國式的浪漫是怎麼做到的?一是腦洞,二是大國實力。

「我最堅持的就是『三』個詞,創意、創意、創意。」張藝謀說。

鳥巢剛建好時,張藝謀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大。但在巨大而空曠的空間裡,如何「凝神聚氣」是最大的挑戰。

1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張藝謀動用了1.5萬名演員,花了4小時,讓世界認識中國。

「幹到底,幹到贏」。在長達兩年的創作時間裡,張藝謀一直在「挺著」。他是團隊裡年紀最大的,但他把所有年輕導演都熬「倒」了。

開幕式上最大膽的創意是點火。

此前,歷屆開幕式的點火方式,是在「點」上做文章,而張藝謀團隊反其道而行,最大的變化是「不點」。

張藝謀稱之為「一葉知秋」,把最後一棒火炬直接放在主火炬台上。

當他在凌晨想到火炬方案時,更是激動得睡不著。

人幸福了,才懂得去理解浪漫。這浪漫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而冬奧會的浪漫底氣,背後是大國科技實力。

「冰雪五環」破冰而出,雖然只有短短幾秒,但它是由中國航天指揮的,倒計時和口令堪比「發射火箭」。

在「和平鴿」環節,小朋友們跑到哪兒,腳下雪花就會跟到哪兒,用了實時捕捉技術。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沒有炫技,也不是一場「完美」表演,但卻是最合適宜的。

在傳遞國旗的環節,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桿下,用小號吹響了《我和我的祖國》。他正在換牙,吹得不穩,水平稚嫩。「沒有表演感,最直抵人心。」張藝謀說。

這不是一個人的冬奧,這是一場屬於中國人的冬奧。

它沒有主持人、沒有明星,幾乎全靠「素人」。張藝謀請了5-70多歲的男女老幼,跳起廣場舞。

他甚至請來「大山裡的孩子」,來自革命老區河北省阜平縣山區的44名農村孩子,獻唱了奧林匹克會歌。

北京冬奧會最大的不同是,在該有的氛圍裡,表達最應有的理念。

就像張藝謀所說,2008年迫切地讓全世界看到「我」,我有家底;但到了2022年,更多強調「我們」,同呼吸共命運。

教科書式的開幕式,告訴世界:

不用太多錢,不用太多人,照樣能辦好一場世界級開幕式。

 2、讓13億甲方滿意!一場「逼瘋」乙方的開幕式

很多人相信,張藝謀從不會讓人失望。

這種信任感,源於他導演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

那場盛會震徹全球。

但光鮮的另一面,是創作中的無奈和掙扎。高手過招,任何創意撐不過3天,就會被否定。

2006年,北京奧組委將北京奧運會總導演的聘書,交到張藝謀的手中。

而張藝謀接過的,是一個軍令狀,也是13億人的期待。

彼時,張藝謀正在執導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不得不將整個奧運團隊帶到劇組,一邊拍電影一邊與團隊探討奧運表演的細節。

張藝謀精力旺盛。每有心得,他便興奮得手舞足蹈,與人談方案,有時甚至能連續談上十幾個小時。

奧運會開幕式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多方力量的角逐和權衡。

比如團隊曾打算在開幕式中,用四大發明來串聯結構,打造新穎的宏觀敘事。

但五千年的文明,怎麼能僅僅用四大發明消化掉呢?

向上級領導匯報時,四大發明被否了,這讓張藝謀沉默了很久。那天習慣晚走的張藝謀,第一次早退了。

張藝謀不僅逼自己,拼命想創意,也「逼瘋」了所有人。

「擊缶而歌」是在無數創意被否後的一次靈感乍現。但缶沒有傳承,沒有人知道它長什麼樣子。

經過26次大型實驗,不斷調試聲音和外型,紅櫻束打擊樂樂團共做了2200個代用品,才做出讓張藝謀滿意的缶。

在「擊缶而歌」的編排中,編導孫育鵬差點辭職。直到2008年,孫育鵬才被逼出了一種「刀削麵打法」。

一首配樂,20幾位音樂人,拿出30多個小樣,有些稿子甚至改了10遍以上。最終有兩位音樂人因承受不住,選擇退出。

甚至連地板的一個顏色,張藝謀都盯了兩周。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電影,但你一生只有一次奧運會。」頂著高壓和截止日期,張藝謀極盡嚴苛,堅持要拿出最好的創意。

2008年8月8日,凌晨2點,張藝謀還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腦子裡一遍又一遍地過著開幕式的細節。

北京奧運開幕式大獲成功。張藝謀得了「國師」的稱號,外加約50萬元酬勞,遠遠少於他拍攝一部商業電影的收入。

有網友稱,張藝謀團隊是一個讓13億甲方滿意的優秀乙方。

3、為什麼「國家隊」導演總是他?

「國師」之譽,榮耀無限。

一直以來,張藝謀總是穿著國家隊的服裝,帶著五星紅旗等元素。

張藝謀覺得,自己像是國家隊。

出色完成08奧運開閉幕式的任務後,張藝謀接受了更多的「國家任務」。

上海世博會、杭州G20峰會等開幕式,但凡國家級大型活動,總導演幾乎都是張藝謀。

很多人都在問,張藝謀,為什麼總是你?

他身上有一種創造力,時常自我較量。

張藝謀出道很晚,執導處女作《紅高粱》時已經37歲,他有一種焦慮感。

每拍一部電影,張藝謀都在自我較勁,希望找到扭轉乾坤的那件武器。

《大紅燈籠高高掛》裡,從「點燈」再到「封燈」,代表了權力與秩序。三姨太死時,徹夜亮起的大紅燈籠,是最決絕的反抗。 

在拍攝《活著》時,張藝謀引入了富有自己家鄉色彩的皮影戲和老腔,來烘托故事的蒼涼。

幾十年來,沒有人像他一樣,即便在高度受限的環境下,仍然做出了廣泛的嘗試。

張藝謀說,自己不是一個才華型的導演,而是一個用功型的導演。他用長期的經驗,以及對原創的追求,激發內在潛能。

不止如此,張藝謀十分擅長講中國故事。

新世紀,張藝謀拍了一部《英雄》,國內褒貶不一,但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在於用電影藝術闡述中華文明,刺客列傳、俠之大者和文人風骨。色彩的隱喻和緩慢的鏡頭,都蘊含了無限的禪意。

《英雄》更是以國內票房2.5億,全球票房1.77億美元的佳績,開啓華語商業大片時代。

可以說,他的電影是讓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支萬花筒。

14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黃鐘大呂,煌煌史詩,五千年輝煌燦爛文明,如畫卷一般鋪展,震驚世界。

「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個知道如何展示中華民族驕傲的團隊」。2008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推選委員朱玉曾評價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

14年後,張藝謀給世界講了「一朵雪花」的故事,來自世界各地的雪花匯聚北京,成為一朵人類的、共同的雪花。

與其說張藝謀懂得講述中國故事,不如說他更懂得中國情感。

結語:

開幕式剛剛結束,微博上的一個話題就衝上了熱榜——

「開幕式後給張藝謀補張電影票」。

這張電影票,指的就是電影《狙擊手》。

作為春節檔口碑擔當,影片排片非常「虐」,甚至比《熊出沒》還低。

張藝謀無奈地說,為了冬奧會已經顧不上電影了。

有網友借網紅詞「emo」,安慰張藝謀,「謝謝張emo,大家快去支持《狙擊手》,讓藝謀不再emo。」

六公主(央視六套)也對冬奧會開幕式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今天放《英雄》。

無論是電影導演,還是「雙奧」總導演,再多的鮮花和掌聲,張藝謀始終知道自己是誰。

他並不喜歡「國師」的稱號,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個普通的導演。

從文化輸出到文化自信,中國走了14年。

而導演的天職是拍好一部作品,張藝謀最滿意的作品永遠在下一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