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動態清零難逃一劫,防疫路線兩不靠!抗疫也「一國兩制」?

蔣曉峰Terry

終於,香港新增確診數在春節後,如期翻番了。

自求多福

在2月7號到達614人,8號625宗,再創疫情以來新高,絕大部分都是本地個案。

600多宗是到一個新平台了。我問了很多身邊的朋友,對於這個數字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遲早的事,連港府官員都在年前警告,會出現幾何級增長。

從300多到600多,這還不算「幾何級增長」。

衛生署報再大的數,我都不會奇怪。問題是,600多宗裡,有450多人的感染源頭還在調查,說白了就是源頭不明!

真的要自求多福了。

為什麼會搞到今天地步?

就是抗疫不夠快,不夠狠,不夠准,更重要的是不堅決!

香港現在是兩線作戰,左戰德爾塔,右戰Omicron。

醫院床位不夠,港府趕緊宣佈「居安抗疫計劃」,讓密切接觸者在家隔離,把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的床位空出來,讓病情較輕的患者搬進去。醫院騰出床位給病人,尤其是重症。

竹篙灣原本用來隔離密接者的,現在用來隔離輕症者,密接者呢?

就是剛提到的「居安抗疫計劃」 ,分為4天及14天檢疫期,密接者的家居接觸者(次密接)相對風險較低,4天檢疫期;如果密切接觸者檢測最終呈陽性,那麼次密接者會變成密接者,檢疫期延長到14天。

希望市民家居檢疫期間,定時做檢測,留意身體狀況,如果檢測呈陽性或不適,就第一時間聯絡安排入院檢測和接受治療,希望市民通力合作、自律。

我現在就怕自律兩個字,也是最靠不住的兩個字。

家居檢疫是DIY,自己用測試包檢測,憑自律,憑自覺?

但是現在港人不是比拼覺悟的時候,疫情太久了,搵食艱難。我的猜測是,有人檢出陽性也不會出聲,可能會自己扛過去,反正他們接受到的信息是這個omicron病死率不高,瞞天過海,實在扛不住就聯絡外界,至於期間有沒有播毒,播了多少,對唔住,唔關我事。

照目前這個增速,醫院加竹篙灣的床位也都不夠用。

對於強制性措施,港府好像是羞於啓齒,是在「柔情」抗疫,「溫情」抗疫。

比如,過年期間,市民走親戚,拜神廟,就自然多出「年飯群組」、「拜神群組」。

要民眾提高防疫意識,特別是春節期間減少「跨家庭聚會」,完全憑自覺、憑覺悟?

不知道人是最靠不住的麼?

過完3天春節假期,數字上一個台階,不出奇。

幸虧是3天假期,如果像內地7天自由行動會怎樣?不敢想。

現在飯店晚上6點後打烊,這會不會變相大大增加家庭聚會的可能?

因為酒樓不能聚,就在家裡聚唄。

過完年,確診數暴增,算不算是一種懲罰?

何去何從?

衛生署說,官方公報即日起不會再公佈每宗個案詳細情況,「已經無乜意義」, 這是不是「躺平」的另一種委婉說法?

不公佈個案,那就是流調跟不上,軌跡沒能力操作了。也就意味著,市民們連鄰居、同事確診了都不知道!

香港防疫政策現時最大問題到底要走「動態清零」的正路,還是「與病毒共存」的歧途?

現在看是還在「騎牆」,以為不動態清零,可以討好民眾,照顧到他們的舒適度,這到底是溺愛還是殘害?

選擇「與病毒共存」,不但科學上不能給出結論,嚴重考驗香港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和內地自由通關就別想了。

又因為圍封強檢等,日常生活也沒得快活,生計大受影響,手停口停。

騎牆就是有香港特色的迷之操作,後果卻是兩頭不到岸,兩不靠,兩頭不討好!

不想忍受短痛,那就是選擇忍受長痛。

有人說,香港是小政府,動態清零隻能建議,無法強迫,廣東也是愛莫能助。

從香港制度來看,港府資源相對有限是事實。但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它沒有做,或做得不到位,

就是在給香港社會建立動態清零的信心上,應該從最高長官說起做起。否則,就是再兩個思路,兩條路線間搖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香港需要的不是討論東風西風,現在不是討論的時候,是行動的時候。

還有人說,香港資本主義社會基層社會組織動員能力有限,其實香港並不是做不到,依靠地區力量,各大政黨、社團組織,不可以出人出力麼?

檢測不夠人的時候,當然可以動員這些力量,為什麼不下沈到小區、樓棟?

港人與其觀望境外會怎麼樣,不如看看內地在做什麼。

美國確診人數和病亡數不斷創新高,內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冬奧會如火如荼。

這麼抗拒抄內地行之有效的作業,恐怕已經無法用醫學、流行病學觀點解釋了。到底他們怎麼想的,他們自己清楚。

針對病毒,齊心抗疫, 難道也要「一國兩制」麼?■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