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陶宛收穫了2個「失望」。
其一是收穫了英國的「失望」
根據路透社2月8日報導,英國首相約翰遜於當日會晤了來訪的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
會談中,約翰遜表達了對立陶宛的支持,還聲稱對中國的貿易行為感到「失望」。
英國「失望」,但立陶宛更失望,不過不是對中國,而是對英國。
要知道,希莫尼特來英國是想獲得切切實實的支持,但英國一句「失望」就打發了,這算怎麼回事?
實際上,英國也不能過度刺激中國,要知道一個「中阿聯合聲明」就已經讓英國跳腳。當年英國憑一支航母艦隊就擊敗阿根廷,獲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現今阿根廷若是從某些渠道獲得了高性能反艦導彈,再來一次馬島戰爭的話,英國航母未必能再幸運一次。
英國如果做得過了頭,別人也有的是反擊手段。
其二,在澳洲淪為了背景
在總理希莫尼特奔赴英國的同時,兵分兩路的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也跑到澳洲求抱抱。
澳洲外長佩恩在經歷一番陳詞濫調如「貿易脅迫」等等之後,在發佈會上明確重申,不會考慮更改「駐澳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名稱,也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原則。
但凡照顧到立陶宛面子,澳洲在這類問題的表態上就會模糊得多,會使用「呼籲各方妥善解決分歧」、「澳洲對台海問題表示關注」等等。
但面對在台海問題搞出麻煩的立陶宛,當著該國外長的面直接表明態度,這就讓立陶宛有些難堪。立陶宛本是來求抱抱的,結果被當面打了一巴掌;本是來求同情的,結果淪為了澳洲闡明態度的對比背景。
這兩件事有以下3點:
1、空手而歸
本想去博同情、求抱抱,但除了獲得幾句口頭支持外,未獲任何實際乾貨,這恐怕是讓立陶宛失望的。
2、笨與精
立陶宛上桿子真幹並讓自己陷入了困境,英澳等國只動動嘴皮子並再次闡明態度,兩相對比之下,一個顯得呆笨,一個則顯得「精」,這讓立陶宛感受到的恐怕不僅僅是失望,還有難堪。
3、滑稽
澳洲早前也挑釁過中國,但在中國的反擊之下損失不小,直到如今可能都還在流血。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滑稽場面,一個失敗者(立陶宛)去找另一個失敗者澳洲求抱抱、求安慰。
說難聽點,立陶宛就像一個國際政治乞丐,整天這裡求安慰、那裡博同情,一會兒找美國,轉身又找歐盟,如今混到英澳等國求同情,國家之間都是講利益的,巴掌大的立陶宛無法帶給別人大的利益,像它這樣四處求安慰,除了淪為別人的背景之外,真不知意義在哪裡。
立陶宛如今暴露了。
早前分析過立陶宛這樣折騰的原因,在於它想讓美國在立永久駐軍,如今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已明確表明瞭目的,他於9日表示,將尋求美國在該國永久駐軍,以幫助強化安全。
但問題在於,美國輪流駐軍,那是整個北約與俄羅斯對抗,這正合美國心願,因為美國要的就是歐洲與俄羅斯激化對立。但讓美國永久駐軍,這就是讓美國直接同俄羅斯對抗,對美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美國這樣幹的機率很小。
連這麼些邏輯都不明白,立陶宛這幫政客不知是如何混上這樣的高位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