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手,打到了美國的七寸,盟友紛紛反水

戎評

最懂中國人浪漫的張藝謀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設計了一個暖心的環節,那就是來自東南方向的掉隊小女孩在最後時刻歸隊了,這也是一「鴿」都不能少的戰略寓意。

這個小細節,讓所有中國人淚崩!大家都知道,這是對台灣的召喚。

冬奧不僅是一個大型的體育賽事,也是推動世界和平與進步的舞台。

中國借冬奧舞台展開春節外交,出席開幕式的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這樣的鐵桿朋友,還包括來自中亞、中東、歐洲、南美洲、非洲等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有的國家政要甚至不惜得罪美國也要來中國參加冬奧會,比如波蘭、阿聯酋、阿根廷、盧森堡等。

這應該是疫情以來聚集國際政要最多的盛會,已經遠超2021年東京奧運(15人)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16人),達到30多人,其中包括20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5個國家的要員和7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

當然,來參加冬奧的國際政要不止是為中國捧場,更是想借此機會和中國談合作。

從中國領導人這幾天滿滿的工作安排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難得的面對面談合作,簽大單的歷史性機會。

第一個重量級的朋友,自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我們與俄羅斯的關係是「背靠背、肩並肩」的親密戰略協作大國關係,而且普京化身「帶貨達人」,將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賣給中國,也解了中國的能源之困。

什麼樣的情況下朋友之間才會「背靠背」?

一定是將性命交到朋友身上,共同抵御四面八方來的敵人的時候。這是以強大的信任為基礎的。中俄就是這樣的朋友,「合作上不封頂」,「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在美國鼓動其鷹犬四處圍堵中俄的情況下,中俄只有「背靠背」,才能最大限度地擊退敵人。俄羅斯以中國市場為後方支撐,才可以無懼歐美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在西線牽制歐美,中國在東線的壓力就會減輕,借機解決台灣問題也不是沒有可能。

2014年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的時候,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使俄羅斯GDP幾乎被腰斬。在歐美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制裁俄羅斯前,俄羅斯2013年的GDP總量是2.29萬億美元。制裁當年(2014年),俄羅斯的GDP總量是2.06萬億美元,俄羅斯2015年的GDP下降到了1.36萬億美元,2016年是1.28萬億美元,2017年是1.57萬億美元,2018年是1.67萬億美元,2019年是是1.7萬億美元,2020年俄羅斯的GDP總量是1.47萬億美元。也就是說,至今俄羅斯經濟還沒有恢復到制裁前的水平。

如果俄羅斯不為國內經濟找出口,此次烏克蘭危機如果歐美祭出更嚴厲的制裁,比如限制歐洲油氣進口,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等,那麼,俄羅斯的經濟崩盤不是沒有可能。

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費市場,而俄羅斯的油氣行業在其經濟份額中佔據15%,現如今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與歐洲矛盾激化,被俄羅斯寄予厚望的北溪2號項目也被德國暫停審批,俄羅斯加大對中國的油氣供應自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國是俄羅斯被歐美經濟制裁後的戰略緩衝區。不僅油氣合作,在中俄兩國元首的見證下,兩國有關部門和企業此次簽署了將近20份合作文件涵蓋經貿、投資、能源、體育等方面,雙方還簽署了關於中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路線圖的相關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簽訂的為期10年的1億噸石油大訂單,經由哈薩克斯坦管道線供應,說明中俄對哈薩克斯坦局勢穩定的信心,也是在給中亞各國與中國合作建立表率。

此外,雙方還簽訂了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合同,為期30年,兩國建立經過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簽訂之日就開工。

在這份戰略協議中,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雙方在天然氣供應中用來結算的貨幣既不是美元,也不是俄羅斯的盧布和我們的人民幣,卻是使用歐元來結算的。

不用美元用歐元,至少有兩個厲害之處:

1、去美元化,衝擊美元霸權。美元在國際結算體系中佔41%,歐元緊隨其後佔30%,人民幣現在才2.7%,太少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程還很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讓美元把歐元給乾死了,獨霸全球,為所欲為。適當加大歐元結算,既可以平衡外儲,降低風險,也可以削弱美元霸權。

2、打「歐元牌」,中俄就能拉住歐盟,在美歐之間打入一個楔子。這招十分高明,法德等國本來就不想跟北約玩了,拜登拉烏克蘭加入北約、製造俄歐衝突,更是踩了俄羅斯和歐盟兩邊的尾巴。歐盟也害怕俄烏衝突令資金外逃,所以,中俄送給歐盟一個大禮,自然也可以達到離間歐美之效。

那麼,俄羅斯能給中國帶來哪些價值呢?

除了能源等經濟上的利益,戎評認為俄羅斯在西線牽制歐美,是給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以難得的戰略機遇。雖然中俄聲明中沒有談到烏克蘭問題,在台灣問題上也只是強調了「一個中國」原則,但是,從中俄「背靠背」的親密朋友關係來看,中國是俄羅斯在俄烏危機中的經濟「後援」,是歐美制裁下的緩衝地帶,俄羅斯則緩解了中國在東線的壓力,讓中國有更大的戰略主動權去解決台灣問題。

第二個重量級嘉賓是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這個來自美國大後方的南美洲大國領導人,甘願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飛越2萬公里來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而且還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足見中國「德不孤,必有鄰」的外交魅力,以及經濟發展的廣闊空間與制度優勢。

費爾南德斯中國之行的成果也非常豐厚,中阿在擴大貿易規模、加強科技合作、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協作等諸多領域達成一致並簽署了合作文件。其中最突出的一項是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即阿根廷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雖然阿根廷一直受制於美國,但其實其與中國的淵源頗深,特別是目前的執政黨庇隆主義政黨——正義黨,和中國共產黨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聯繫」,庇隆總統本人更曾和毛澤東主席保持友誼與書信往來。費爾南德斯總統本人也是庇隆主義政黨的主席。

此外,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而切·格瓦拉本人也非常敬仰毛主席。從上世紀50年代起,每當拉美地區興起左翼思潮,毛澤東的著作和思想總能獲得再一次的傳播,影響了不止一代拉美左翼青年。

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瞻仰毛主席是極其罕見的,也表明瞭阿根廷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美帝國主義戴在阿根廷人民身上的枷鎖。  正因為這樣的歷史淵源,去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費爾南德斯受邀成為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致辭的外國領導人之一。

當然,費爾南德斯總統此次訪華,重點仍然還是在擴大中阿經貿合作上面。

大家都知道,阿根廷自上世紀80年代拉美危機以來,一直深陷「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不能自拔。美國幾乎掏空了拉美國家的重資產包括能源、礦產等,拉美國家的債務也是不斷高企,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處處受制於美國,更不談政治上的自主權。

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已在經濟困境中掙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飽受高失業率、高通脹和高外債「三高」之苦,政府正苦尋外部支持以重振經濟。因此,借機深化與中國的關係,進一步拓展外部市場成為費爾南德斯此行訪華的重頭戲。

通過加入「一帶一路」,阿根廷將獲得中國在基礎設施與運輸、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採礦、製造業、農業、創新和信息科技等眾多領域的重要投資。對於重振阿根廷經濟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除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哥倫比亞這幾個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之外,共有21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引進中國資本可以實現合作共贏,拉美國家可以逐漸擺脫對美國資本的依賴,同時,拉美也可以成為中國能源、原材料以及農產品的重要供給地。

第三個讓人感到意外的國家是波蘭。

因為波蘭是典型的站隊歐美的國家,在俄烏危機的敏感時期,波蘭總統受邀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其實是極不容易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波蘭的鄰國都有誰?西邊是德國,東邊是白俄羅斯,東南面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距離也不是很遠。

自立國以來,波蘭就是「歐洲的擦腳布」,隨時被歐洲作為與俄羅斯媾和的籌碼,歷史上曾三次被俄歐瓜分。二戰後,波蘭更是成為蘇聯的直接勢力範圍,被強制要求組建軍隊與北約對抗,成為冷戰的最前線。東歐劇變後,波蘭徹底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成為不死不休的敵人。

冷戰結束至今,北約共進行了3次擴大,增加了12個新成員:1999年吸收了波蘭、捷克、匈牙利;2004年吸收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此時該組織的成員國由先前的19個增加到26個;第三次是 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的加入,此後,黑山和馬其頓加入。

在北約30年的東擴過程中,波蘭是東擴的急先鋒。美國、歐盟也是拿波蘭這個成功的轉型國家作為案例,告訴東歐各國未來的圖景。波蘭在以經濟發展為外顯的國家實力上升方面,成為東擴的「樣板間」。

因為波蘭和俄羅斯的歷史和現實關係,以及作為資本主義勝利的象徵借以影響俄羅斯,西方對波蘭的支持是真誠的、真實的。但對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則是虛假的,僅僅是作為降低俄羅斯的影響力。

由於波蘭政治上是站隊美國的,且被打造成為北約東擴的橋頭堡和樣板間,再加上對俄羅斯的歷史仇恨,而中俄又走的比較近,因此,波蘭總統來參加北京冬奧確實讓人感到比較意外。

在去年波白邊境難民危機中,很多難民是希望借道波蘭進入德國的,有的也希望就留在波蘭。而波蘭也是發動白俄羅斯「顏色革命」的反對派大本營,甚至還對白俄羅斯人發「波蘭人卡」。可以說,波蘭是歐盟對抗俄羅斯的前沿地帶。

就在冬奧會期間,美國還在波蘭調兵遣將。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五角大樓方面證實,美軍向波蘭派遣的首批增援的精銳部隊中有「幾百人」已抵達,其餘的將在未來幾天內相繼到位。

那麼,波蘭總統杜達訪華豈不是摸了美帝的老虎皮?

波蘭總統和總理的對華態度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之前爆發難民危機的時候,明明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波蘭總理卻偏偏將指責的矛頭對準中國。他提出要和俄羅斯建立合作關係,然後兩國一起對抗中國。

和該國的總理相比,總統杜達的對華態度就非常溫和,對於兩國關係也抱有一定期待。身為一國元首,在如此敏感的時期宣佈參加北京冬奧會,顯然是對中方抱有很大善意的。波蘭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讓其在中歐貿易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杜達的對華友好是建立在其本國利益基礎上的。

波蘭態度的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極具代表性。東歐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一味地聽從美國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好處,甚至有可能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最後,還有一些國家雖然沒有運動員參加冬奧會,但國家元首卻來了。埃及、新加坡、卡塔爾、阿聯酋等一些冰雪運動尚不發達的熱帶國家雖然沒有運動員參賽,但其國家元首仍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足見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神仙」友誼及對中國辦冬奧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舉世矚目的埃及遷都計劃,埃及政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戰略夥伴中國。埃及新首都建設耗資3000億,是中國迄今為止在埃及市場承建的最大項目。目前,中國企業已經達到埃及,相關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除技術等外在因素影響外,埃及選擇與中國合作,是出於兩國友好關係的考慮。

其實一直以來埃及與美國的關係都走得比較近,美國一直都會埃及有軍事援助。此次埃及總統受邀來華,自然會讓美國不舒服。1月28日,美國國務院官員聲稱,拜登政府將拒絕向埃及提供1.3億美元軍事援助。說這是對埃及這個關鍵盟友的罕見「懲罰」。

此外,去年12月阿聯酋曾宣佈暫停採購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理由之一是拜登上台後,就對這項交易進行了重新評估,附帶了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條件」。包括不得讓中國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先進戰鬥機、將華為公司從阿聯酋5G項目中剔除出去、停止中國在阿聯酋建造的「軍事港口」等。

美國拿F35施壓阿聯酋,結果卻弄巧成拙,不僅沒有達成目的,反而還與阿聯酋生出了嫌隙。華為事件表明,美國高估了自己對中東國家的控制力,也低估了中國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很顯然,相比美國先進戰機帶來的誘惑,對於中東各國而言,搭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更加重要。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的較長一段時間,美國鼓動其盟友一起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甚至上升到人權和意識形態的高度,美西方一些反華機構和政客鼓動以「新疆侵犯人權」為由取消北京冬奧會轉播。但實際上出席北京冬奧的外國政要達到30人之多,涵蓋五大洲,其中不乏美國的鐵桿盟友,這充分說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也意味著美國企圖破壞北京冬奧的計劃徹底破產。

各國政要、運動員、記者、民眾對冰墩墩的熱捧,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在這個困難時刻,北京冬奧成功舉辦的來之不易,也體現了中國在管控好疫情的基礎上,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支持,以及對世界和平的嚮往與追求。■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