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員預測基輔96小時內淪陷!但為何拜登仍未對俄亮王牌?

王冰汝

美國新聞週刊引述三名美國官員報道說,美國預計烏克蘭首都基輔將在三天內淪陷,烏克蘭的抵抗將會被俄羅斯有效壓制。

匿名官員說,正如普京宣佈的「特別軍事行動」以及「烏克蘭去軍事化」,俄羅斯的重點是包圍烏克蘭軍隊,迫使其投降。預計基輔將在96小時內被佔領,然後烏克蘭領導層將在一周後下台。

與澤連斯基政府關係密切的烏克蘭消息人士也認同美方的評估,認為基輔會在96小時內被包圍,但他不相信澤連斯基政府會垮台。而北約外交官認為,美國的分析確實可信,未來24小時是關鍵。

基輔人民「大逃亡」
在地鐵站避難的烏克蘭人

在普京宣佈東烏地區獨立後,拜登22號宣佈針對俄羅斯的第一輪制裁;在普京下令俄軍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拜登24號宣佈了第二輪制裁。

美國對俄羅斯第一輪制裁主要是四方面:

  1. 針對俄羅斯兩家金融機構進行全面封鎖
  2. 對俄主權債務實施制裁
  3. 對俄羅斯精英層實施制裁
  4. 叫停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第二輪制裁包括:

  1. 封鎖四家俄羅斯大型銀行資產, 總計1萬億美元。
  2. 實施出口管制,限制俄羅斯進口半導體、激光、傳感器等美國技術。
  3. 制裁10名與普京關係密切的俄羅斯精英
  4. 制裁協助俄羅斯的白俄羅斯個人和實體

但拜登其實並沒有「亮王牌」,對俄羅斯施加最嚴厲的制裁,包括把俄羅斯排除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也沒有針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也沒有針對普京個人。

對於烏克蘭方面敦促美國把俄羅斯踢出SWIFT, 拜登的擔心是此舉會對歐洲產生影響,因此他似乎把這個決定留給了歐洲來決定。拜登說:「這始終是一種選擇,但現在這還不是歐洲等國家希望採取的立場。」 拜登認為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反而殺傷力更強。

制裁有效嗎?

八年前,俄羅斯兼並克里米亞後,美國與歐洲小夥伴們同樣是發出嚴厲譴責,並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八年後,俄羅斯仍然牢牢控制著克里米亞,並且展開了對烏克蘭的進攻。

所以制裁俄羅斯真的有用嗎?

《紐約時報》對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美國對俄制裁的形容是兩個詞:targeted and weak, 有針對性且軟弱。剛開始,制裁確實對俄羅斯造成了影響,比如俄羅斯銀行獲得外國貸款難,俄羅斯石油公司與西方合作受限等等。之後兩年俄羅斯經濟萎縮,盧布暴跌,物價上漲。就連普京的支持率也從80%跌到了65%以下。

但制裁沒有改變的是俄羅斯的政治秩序和克里米亞的現狀,不僅如此,就連東烏克蘭也被宣佈獨立。對於這樣的制裁結果,其實專家們都說不意外,因為與美國對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的極限施壓相比,俄羅斯受到的制裁要溫和很多。

前美國駐俄大使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說,2014年普京吞併克里米亞時,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行動過於緩慢和膽怯。原因之一是歐洲國家比美國還要謹慎,有意縮小制裁範圍,把制裁瞄准和普京政權關係密切的經濟部門,同時減少對大多數國家造成的影響。

但是,「有針對性」的制裁往往是行不通的,要給俄羅斯帶來痛苦,美國和歐洲也不得不承擔後果。因此,在拜登22號宣佈對俄制裁時,他承認「捍衛自由將付出代價,對美國來說同樣如此。我們需要誠實面對,並採取措施應對油價上漲等問題。」

短期來看,西方的制裁幾乎肯定不會讓普京停止對烏克蘭的進攻。因為俄羅斯從克里米亞危機後吸取了教訓,做出了相應調整,來對衝西方的經濟制裁,措施包括削減預算,增加外匯儲備,並努力讓貿易結構多元化,以減少對出口歐盟的收入的依賴。

雖然歐盟仍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俄羅斯已努力走多元化道路,

俄羅斯還實施了保守的財政政策,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俄羅斯已削減了債務。

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增加了黃金和外匯儲備。如果制裁導致盧布匯率大跌,莫斯科可能會動用黃金和外匯儲備為支撐盧布。俄羅斯坐擁大量現金,被稱之為「戰爭基金」。

但此次,拜登聯合歐洲的團結力度要比2014年更大,反應也更迅速。畢竟,2014年負責化解克里米亞危機的人,正是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詳細內容請戳歷史文章普京終於放大招!承認烏東倆「共和國」獨立,拜登緊急採取三項措施!)

雖然制裁手段有限,但是拜登的決心是有的,而且一攬子制裁計劃,目前才剛剛打出兩張牌。拜登此次已經下定決心:只要俄羅斯進一步採取行動,美國就隨時奉陪。

但問題是,制裁的效力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顯現,而普京拿下基輔只需要幾天。

美國為何按兵不動?

那麼,為什麼拜登一開始就向普京亮出底牌:拒絕出兵烏克蘭呢?

當普京的軍隊進入烏克蘭之後,拜登做出了三項反應,先是嚴厲譴責了俄羅斯的行為,之後提出要給予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之後要團結起美國的盟友們,一起對抗莫斯科。

但拜登對於派美國軍隊前往烏克蘭,就是只字不提。不僅如此,拜登是極力避免了這種可能,在近期他還從烏克蘭撤出了一直在烏克蘭訓練的一隊美軍。拜登也告訴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他不會派遣美軍來撤離被困在烏克蘭的美國人,理由是有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

在月初拜登接受NBC新聞主持萊斯特·霍爾特(Lester Holt)採訪時曾表示:「如果美國人與俄羅斯人開始互相開槍,那將會是一場世界大戰。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完全不同。」

如果說無意打響核戰爭是拜登拒絕出兵的第一個原因,那第二個原因則是缺乏民意支持。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壓根對於捲入一場自己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國家的戰爭毫無興趣。

第三個原因,則是阿富汗撤軍的狼狽景象還歷歷在目,現在捲入新的戰場,對於拜登來說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第四,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懸殊太大。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事關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嚴,而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真的太遠。

美國官員私下裡指出了避免在烏克蘭部署軍隊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美國對於烏克蘭沒有條約責任。尷尬的是,烏克蘭既在美國的邊境,也沒有美軍基地,更不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

不過,責任是小,利益是大!在老布什政府期間,美國聯合多國將薩達姆的伊拉克趕出了科威特,而當時美國對於科威特同樣沒有任何條約義務,華盛頓出兵保護的利益,主要還是中東的石油與天然氣。

在奧巴馬政府期間,美國對於利比亞進行了軍事干預,以人權為由,阻止了卡扎菲襲擊叛軍控制的班加西。

在政策執行上,拜登一直是一個謹慎的人。1990年,身為參議員的他,還支持美國動用武力平息巴爾乾地區的衝突,但是由於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他開始對部署美國軍事力量變得謹慎。當他作為奧巴馬的副總統時,曾反對軍事干預利比亞,因為美國在利比亞沒有重大戰略利益,而隨後的幾年利比亞的混亂,證明他是對的。

拜登當時還反對了奧巴馬向阿富汗增兵的「The Surge」行動,並在這場長達20年的軍事行動中,成為了那個最終決策人:下令美軍撤出阿富汗。

第五,拜登不願意在烏克蘭問題上出兵,還有一個因素:中期選舉在即,不能給民主黨添亂。

拜登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不僅贏得了民主黨的支持,甚至還贏得了一些「名聲在外」的共和黨人的支持。常年批評拜登政策的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在週二駁斥了向烏克蘭派遣美軍的想法:「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核武器國家,即使我們堅定的做出回應,我們依然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衝突升級,我們不是世界警察,我們不會向烏克蘭派兵。」

本週,國會兩黨40多名議員寫信給拜登,堅稱如果拜登決定要向烏克蘭派遣軍隊,那麼他首先需要過國會這一關,議員們寫道:「在美國軍隊受到傷害或者美國捲入另一場國外衝突之前,美國人民應該通過他們在國會的代表權表達他們的態度。」

美俄的長期格局

一位美國官員透露,政府內部一直擔心,即使美軍不出現在烏克蘭,美俄之間的對峙也有可能升級。這種可能會因為各種小事情而爆發:例如美國公民在烏克蘭被殺,如果俄羅斯使用網絡攻擊來報復美國的制裁,甚至俄羅斯軍隊不小心越過邊境向北約國家開火等…

美國在烏克蘭的參與程度,可能會因為這場衝突持續的時間長短以及之後白宮的主人而異。如今一個普遍看法是,普京將會盡可能佔領烏克蘭的主要地區。因此華盛頓很可能會盡全力來扶持烏克蘭的國內愛國武裝,來長期抵抗莫斯科。

就如同上世紀80年代,當時蘇聯入侵了阿富汗後,美國通過CIA大量向聖戰武裝提供武器與資金,最終讓蘇聯人離開了阿富汗。但是暴力並未停止,阿富汗內部勢力之間互相攻擊,最終導致了塔利班的崛起。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美國上來一位新總統,顛覆之前的可能與計劃。特朗普這兩天就表示,他在任期間,與普京關係非常好,如果他還是美國總統,根本就不會發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樣的事情。

無論是拜登、特朗普,還是其他人在2025年入主白宮,他們所要面對的人,都是普京,他依然會是很長時間內俄羅斯的掌權人。

圖一:如果你跨線,後果很嚴重。

圖二:我是認真的!

圖三:你再走一步試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