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行事總是出乎意料。
2月21日,就在輿論界的吃瓜者以為世界大體太平時,俄羅斯出乎意料地打破僵局,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徹底撕裂烏克蘭。
就在輿論界的吃瓜者以為俄烏會在東烏拉鋸時,俄羅斯出乎意料地於24號閃擊烏克蘭,並且在一天之內抵達基輔。
就在輿論界的吃瓜者以為俄羅斯會快速解決烏克蘭時,俄羅斯再次出乎預料,在基輔城外慢了下來。閃電戰逐漸往拉鋸戰演變。
所謂兵貴神速。閃電戰的精髓就是出其不意的快,慢下來就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慢下來的俄羅斯要面臨三重壓力。提起壓力,很多吃瓜群眾可能會說是軍事層面。其實不是的,只要龐大的核武庫還在,就沒有國家能從軍事上威脅俄羅斯。
真正的壓力來自其他層面。
層面一,輿論壓力
首先就是輿論壓力。
在中國輿論圈,挺俄羅斯的言論更多。因為現在俄羅斯面臨的壓力,未來有可能會轉移到中國身上。所以俄羅斯的行動在中國輿論界可以獲得更大的理解與支持。
但是在中國之外,輿論話語權與社交工具都掌握在西方手上。為俄羅斯發聲的渠道,基本被封殺。如此一來,在國際輿論層面,俄羅斯基本是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不要說招架還手,就連找個發聲渠道都難。
俄羅斯此次進攻烏克蘭,缺乏行動夥伴。美國進攻別國時,都是呼朋喚友,輿論做足。俄羅斯直接赤膊上陣,基本只拉了白俄一個夥伴。就連前段時間借俄羅斯力量平定暴亂的哈薩克斯坦都拒絕出兵。
而公然聲援俄羅斯的國家只有中東的敘利亞(俄羅斯對其有救命之恩)、歐洲的塞爾維亞(白俄之外,俄羅斯唯一的歐洲夥伴)、美洲的尼加拉瓜、還有半個委內瑞拉(馬杜羅力挺,瓜伊多譴責)力挺俄羅斯。
吃瓜群眾都知道,這幾位在國際上存在感有限且自身槽點滿滿,發聲也微不足道。而伊朗、朝鮮、哈薩克斯坦等被認為和俄羅斯很鐵的國家都沒站出來。
另外指責俄羅斯的聲音卻很多。
美國和歐洲各國是其中主力,這個自然不必說。實際上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讓美國和歐盟態度空前統一。
除了美國和歐盟之外,美洲21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格林納達、危地馬拉、圭亞那、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委內瑞拉)。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很多敵對的國家一致譴責俄羅斯。
另一個輿論壓力,來自俄羅斯內部的反戰情緒。莫斯科和彼得堡都有人反戰;還有那個所謂的「全俄軍官會議」,一直反戰。
最典型的要算2000餘名俄羅斯科學家和科學記者聯署了一封公開信,抗議俄羅斯發動戰爭。
這些人代表俄羅斯的精英階層,他們反戰的聲音,俄羅斯政府還是要考慮的。隨著戰爭的推移,這些人的聲音在俄羅斯普通人中影響會增大。
當然對俄羅斯來說,最現實的壓力還是制裁。
層面二,制裁壓力
自古以來的國際叢林中,疾風暴雨的輿論背後都是制裁。科技企業蘋果、谷歌、臉書、聯想(天知道為啥也去湊熱鬧)紛紛和俄羅斯劃清界限。
西方政府更是毫不客氣,能用的招數都往外甩。說實話,西方這些年沒少制裁俄羅斯,但是這次有三種方式讓俄羅斯有點吃不消。
其一,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物資。
那些物資會增加烏克蘭的反抗實力與信心。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24號戰爭開始時,澤連斯基卑微地請求普京談判。
俄羅斯慢下來之後,澤連斯基一邊號召大家抵抗,一邊提高了談判要價。
普京原本說在白俄談,澤連斯基要求在波蘭談(波蘭仇俄親烏克蘭)。
現在澤連斯基又表示拒絕「最後通牒」,只接受全面談判;且談判必須以常識為基礎並能夠制定出符合烏克蘭人民和國家利益的公平解決方案。
其二,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
2月25日,拜登宣佈四項新的對俄制裁措施:
限制俄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從事全球貿易;
切斷俄為軍隊提供資金和發展的能力;
削弱俄在21世紀高科技經濟中的競爭力;
制裁俄多家銀行,累計資產約1萬億美元。
拜登補充說還將制裁俄羅斯的另外四家大型銀行,「這意味著他們在美國的所有資產都將被凍結」。
按照拜登的說法就是,這些制裁相當於俄羅斯在美國的所有資產被凍結。差不多相同時間,歐盟、英國、加拿大也對俄羅斯發起類似制裁。
這麼一番群毆下來,俄羅斯在海外的天量資產基本全部凍結。這種出招非常狠。要知道俄羅斯精英階層很喜歡在歐美置業,他們的海外資產被凍結,一部分人肯定會遷怒俄羅斯政府的決策。
其三,把俄羅斯踢出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26日,美國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宣佈禁止俄羅斯的主要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同時對俄羅斯央行實施「限制性措施」。
這個制裁被稱為所謂的金融核武器。打個比方說,就好比個人不能用銀聯,只能靠現金。如此一來,俄羅斯企業搞國際貿易的成本大幅提升。
西方制裁的關口,伊朗外長還發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聲明:如果西方各方表現出真正的意願,伊朗準備立即達成一項良好的核協議。
伊朗這是瞄准了當下的機會,在俄羅斯被制裁時試圖自己解封。要知道歐盟制裁俄羅斯之後,油氣市場出現巨大缺口。而伊朗有著天量的油氣資源,正好可以填補俄羅斯在歐洲的市場。
這要緊的關口,伊朗和俄羅斯的關係現出了塑料姐妹花的原形。其實伊朗這個動作容易理解。畢竟伊朗自己被制裁得也不好過,如果能趁機解除制裁,也是好事。
層面三,時間壓力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任何戰爭都不宜久拖。尤其是俄羅斯這種攻入異國作戰,作戰成本非常高昂。
蘇聯和美國都是在巔峰時期進入阿富汗。蘇聯拖了10來年,就把自己耗得搖搖欲墜。美國耗了20年,灰溜溜收拾裝備走人。
對北約來說,烏克蘭就是一個局,要設法把俄羅斯引入其中慢慢消耗。俄羅斯現在的經濟狀況肯定比不上巔峰的蘇聯和美國,耗下去絕不會有好結果。
俄羅斯慢下來之後,正逐步陷入消耗戰。俄羅斯進攻了好幾天,也只是針對烏克蘭軍事設施,並沒有摧毀烏克蘭的水、電、網等基礎設施。
為什麼會慢下來?原因其實也不複雜。
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俄羅斯應該還顧念兩國同根生吧。畢竟大家幾十年前還是一家,讓俄羅斯士兵去轟炸烏克蘭城市,也未必下得去手。
另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背負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必須維護文明之師的形象。俄羅斯一直強調自己無意針對烏克蘭人民,只想消滅新納粹。
但是慢下來之後,所謂的閃電戰也就失去了意義,拉鋸戰必然陷入無休止的消耗中。
1、烏克蘭背後是整個西方,俄羅斯拼消耗肯定不是對手。
2、消耗戰過程中,西方的制裁必然不會解除,對俄羅斯也是巨大的壓力。
3、只要俄軍還在烏克蘭,巨大的輿論壓力也不會解除。
所以俄羅斯應該會想辦法避免長時間消耗。
那麼俄羅斯該如何化解壓力?這要看俄羅斯此行的目的。
俄羅斯目標
2月25日,俄羅斯常駐歐盟代表弗拉基米爾·奇若夫表示,俄羅斯並不需要烏克蘭的領土,俄方結束行動後將從烏克蘭撤離軍隊;但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要恢復到「原有的邊界」。
這話有好幾層意思:
其一,東烏要獨立。
其二,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
其三,讓烏克蘭去軍事化。
目前看,拖得時間越長,達到這三個目標的概率越小。
當然俄羅斯也不是沒有籌碼。作為地球村大玩家,俄羅斯也是見識過大風大浪的,行動之前肯定有預案。
俄羅斯雖然遭遇制裁,但俄羅斯是資源大國。當今世界,資源是硬通貨。
不讓俄羅斯用美元與歐元,俄羅斯還可以選擇人民幣。
總體來看,俄羅斯還是要避免拖下去。畢竟戰爭這玩意兒,多一天就意味著多一份犧牲,受傷的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