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為什麼把仗打得那麼難看?有很多讀者問我,俄國人不是戰鬥民族嗎,怎麼仗打得一點都沒有技術含量?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要反問你一句,俄軍什麼時候把仗打好看過?
好多人可能覺得不對頭了,俄國人從古到今,似乎是一直很能打的,無論是從沙皇時代,還是蘇聯時代,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俄國人的勝率是非常高的,打敗了拿破侖,打垮了希特拉,怎麼可能沒把仗打好看過呢?
不錯,俄國人要是不能打,也就不可能掙下這麼大一個家產,但如果你要問俄國人的仗打得好不好看,那我要告訴你,俄國人從古到今,就從來沒有把仗打漂亮過,不信?那我們就掰著手指頭替你數一數,俄國人雖然總能打贏,但其實每一次都是慘勝。
只要你仔細地回想一下,你就會發現,俄國人歷史上兩場最大的勝仗,一場是打敗拿破侖,另一場是打敗希特勒,這兩場戰爭從一開始,俄國人其實都輸得很難看。
拿破侖戰爭中,法國人一路長驅直入,一度還火燒了莫斯科。
蘇德戰爭中,斯大林一開始被希特勒打了一個措手不及,300萬蘇軍被殲滅,德軍的前哨,甚至一度都看見了克里姆林宮。
不僅僅打強國,俄國人開場表現得不佳,其實就是打弱國,俄國人經常也是灰頭土臉的,就像我在《晚清滄海事》中寫到的一樣,第十次俄土戰爭中,10萬俄軍在4萬羅馬尼亞軍隊的助陣之下,竟然在普列文要塞前,被已經日落西山的土耳其人,靠僅僅三萬人的兵力,就打得丟盔卸甲,一度損失了1/4的兵力。
即使在俄國最強大的蘇聯時期,全盛的蘇聯陸軍,在1956年10月,干涉匈牙利內亂的時候,蘇軍一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竟然在巷戰中,被布達佩斯的市民們,用輕武器和莫洛托夫燃燒瓶,打得抱頭鼠竄,損失慘重,700多人陣亡,上千人負傷,一度甚至被趕出了市區。
更別提俄軍在入侵芬蘭的戰爭,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以及第1次車臣戰爭中的慘敗了。
其實就是在烏克蘭,1920年的時候,蘇聯名將布瓊尼,為了支援在華沙城下慘敗的另一個蘇軍名將圖哈切夫斯基,就在今天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附近,被波蘭軍隊擊敗,最後全軍潰退,8萬多人被俘虜,蘇聯被迫割地求和,把今天烏克蘭西部的大部分地方,都划給了波蘭。
所以你要問我,俄軍為什麼會把仗打得這麼難看,其實如果你要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俄國人從來就沒有把仗打好看過,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常常忘了三點:
1,俄羅斯從來都不是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2,俄羅斯從來都不是最富裕的國家。
3,俄羅斯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全民真正認可的政府。
無論在沙俄時期,蘇聯時期,還是今天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每一次俄國人參戰,周身都是毛病,因此俄國人打仗有三個特點:
1,仗總是打得磕磕絆絆,一點也不精彩。
如果你想拿俄國人打仗的表現,和當年的拿破侖,後來的希特拉,還有當今的美國相比,那真是土得掉渣,毫無酷炫的表現,這是因為大革命後的法國,二戰前的德國,還有後來的美國,都曾經是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而俄國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高度,所以雙方的底子是完全不同的。
2,傷亡總是很大,經常是殺敵八百,自損三千。
美英攻打伊拉克,前三天就射出了500多枚巡航導彈,丟了2000多枚制導炸彈,俄國人打了五天,才窮酸酸的用了200多枚制導武器,打不起用錢堆出來的戰爭,自然只能靠命去拼。
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俄羅斯並不富裕,網上有個段子說,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差不多等於廣東省,烏克蘭相當是東莞,所以這場戰爭的影響,差不多就是一場東莞掃黃。
其實就算在蘇聯的全盛時期,它在經濟規模上,也從來都沒有達到過美國的一半,更別提現在了,因此打起仗來,自然不可能大手大腳。
3,國內的政局總是不穩定。
沙皇每次出戰,國內的革命黨一定要鬧事,希特拉閃擊蘇聯的時候,斯大林剛剛搞完大清洗,而普京進入烏克蘭的第一天,莫斯科的街頭就有了抗議的人群,給人的感覺總是,如果戰場上一旦遇到了挫折,似乎政府就有崩盤的可能。
但如果你要因此而以為俄國人不行,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俄國人還有三個特點:
1,民族主義十分強大,俄國人的愛國情緒,在西方世界里簡直是一個另類,一遇到國難當頭,總是能團結在一起。
所以拿破侖以為,他如果能在戰場上擊敗俄軍,再把大革命的進步思想,傳入尚處於農奴制的俄國,那沙皇頃刻之間就會低頭,俄國肯定會爆發革命,但直到他攻下了莫斯科,他所期待的這一刻也沒有發生。
希特拉以為,俄國人恨透了斯大林這個屠夫,隨著蘇軍的土崩瓦解,俄羅斯人應當會揭竿而起,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俄國人反而同仇敵愾,越戰越勇。
所以俄國人腦子裡究竟想些什麼,其他的民族真的很難理解。
2,俄國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它特別有戰略韌性。
俄國幅員廣袤,橫貫歐亞,這一方面給了它無與倫比的戰略縱深,另一方面又讓它無懼任何封鎖。
這麼大的國土,可以讓它擁有,一個國家用來生存的所有資源。
俄羅斯很難被擊敗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俄羅斯不怕制裁,不怕封鎖這一點,很多人可能就沒有想到。
這是因為俄羅斯從古到今,一直是一個軍事帝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商業帝國,更沒有完全融入世界的貿易體系中,一直是自給自足的。
無論是沙俄時代還是蘇聯時代,以及今天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從來都沒有變成過世界工廠,更別提向世界輸出製成品了,它從古至今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一直是原材料和能源,所以它對外界的依賴程度很低。
事實上在蘇聯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也就是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雖然它在國際上是完全被孤立的,經濟上是被封鎖的,但因為它搞的是重工業,目的是發展軍事工業,而軍事工業是不需要國際大循環的,所以封鎖和制裁,並不能阻止它的發展。
當然,反過來它也有一個軟肋,那就是不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它的輕工業就總也發展不起來,這也就決定了,它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富裕的國家。
這也導致了它的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從古到今的俄國政府,總是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總是讓老百姓心生怨恨,所以它的政局總是不穩的,只有依靠強人才能控制。
3,俄羅斯在強人當政的時候,不論一開局多麼的糟糕,最後總能反敗為勝。
如果你細看俄國的歷史,會發現俄羅斯真是一個謎一樣的國家。
俄羅斯歷史上的那些偉人們,其實打仗都不怎麼行,無論是彼得大帝,葉特卡琳娜女皇,亞歷山大一世,還有後來的斯大林,沒有一個是傑出的軍事家,從來沒有出現過像拿破侖,希特拉這樣的軍事天才。
俄國歷史上的對外戰爭,幾乎每一次都是打得磕磕絆絆,傷亡慘重,無論是跟波蘭人打,跟瑞典人打,跟芬蘭人打,跟土耳其打,還是跟普魯士或者後來的德國人打,沒有哪一次是一帆風順的,但最後的勝利者,幾乎總是俄國人。
那麼俄國人為什麼總是能贏呢?
因為他們的心夠狠,下得了血本,堅持得到最後。
其實你細想一下,俄國歷史上的那些軍事天才,無論是蘇沃洛夫,庫圖佐夫或者是後來的朱可夫,從他們的經歷,我們就能看出這一點。
就拿俄羅斯歷史上,最大名鼎鼎的名將庫圖佐夫來說,其實他完全不符合,我們通常對名將的定義。
你細想下他的一生,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被拿破侖打敗,在波蘭被拿破侖打敗,在莫斯科郊外被拿破侖打敗,在正面戰場上,他從來都沒有打贏過拿破侖,每次都是損失慘重。
但他就是不投降,就是不在乎犧牲,甚至也不在乎丟掉了莫斯科,就是要和你耗到底,最後把你拖垮,一直等到最關鍵的轉機到來,然後徹底把你打趴下。
事實上你再想一想,二戰名將朱可夫打的那些仗,其實一點也不精妙,都是用屍山血海堆出來的,但正是因為這股狠勁,讓俄國人總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所以只要是那些鐵石心腸的強人當政,俄國就從來都沒有失敗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些人夠狠,夠硬,總能堅持到最後。
而相反,如果俄國的當政者不是一個狠角色,那俄國總會死得很難看,比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是因為對內下不了狠手,對外不能堅持到底,所以在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接連失敗,最後導致全家被滅族。
所以你千萬別試圖拿西方的標準,來評價俄羅斯,俄羅斯人的勝利,幾乎都是用屍體堆出來的,這也是俄羅斯的國力和科技水平所決定的,但不管怎麼說,能贏就是硬道理。
俄烏戰爭膠著的今天,在社交媒體空前發達的現在,很多過去能行得通的手段,現在未必能用得了,而且戰爭才打了十天,當年美英進攻伊拉克,也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才打到了巴格達城下,所以現在說俄軍打得漂亮還是不漂亮,實在是為時尚早。
如果從軍事的角度來講,攻擊基輔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從純軍事理論的角度出發,俄軍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南北夾擊,掃清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政府軍主力,消滅它的有生力量。
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俄軍沒有攻下基輔,就是打得不好。
從目前的新聞媒體上,事實上我們很難判斷俄軍真正的戰略意圖,有關這次戰爭的消息,實在少得可憐,而且網絡上的圖片,也很難分辨真假,因為兩軍的裝備差不多,人也長得差不多。
這不像當年在伊拉克,是美軍受了損失,還是伊拉克軍受了損失,是一目瞭然的,你只要看看被炸毀的是M1A1還是T72,被擊落的是F16還是米格戰鬥機,俘虜的是阿拉伯人還是歐洲人,你就知道誰佔了上風。
但這次雙方曬出來的圖片,全都要打個問號。
而且這次戰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隨軍記者,幾乎都沒有到戰鬥前線,不像之前的幾次戰爭,報導得那麼詳細,所以就更霧裡看花了。
至於這場戰爭最後誰勝誰負,其實已經變得並不那麼重要,烏克蘭如果敗了,美歐絕不會善罷甘休,俄羅斯如果沒有達到目的,它也不會輕言放棄。
只要能讓世界把目光從美中爭霸的焦點,轉移到俄羅斯對歐洲的軍事威脅上,這就是對中國的最大利好。
至於這場戰爭是不是正義的?該不該譴責?這好像不關我們什麼事,為啥呢?說到底這是一次西方內部事務,裡面還夾雜著宗教和歷史因素,水深著呢,對我們中國這個旁觀者來說先等等不著急明面表態,對俄羅斯來說只要不反對其實也是一種支持就像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一樣,希望大家能好好琢磨下。
在六十年前,蘇聯人想把他們的導彈,部署到美國的家門口古巴的時候,美國寧肯冒著打一場核戰爭的危險,也絕不讓蘇聯人得逞。
所以在六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人也絕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因為那樣美國也可以把導彈放在俄羅斯的家門口,這兩者的邏輯是一樣的。
因此這場俄烏之間的戰爭,本質上不過是另外一場古巴導彈危機而已,只是地點變成了烏克蘭。
至於俄羅斯有什麼權利,阻礙烏克蘭人的選擇民主自由的西方,其實就像當年美國人有什麼權利,阻礙古巴人選擇社會主義的道路一樣,不過都是某些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政治主張,找藉口而已,所以有些讀者問我到底誰對誰錯,你們覺得這和對錯有關係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