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論持久戰!

唐如松

俄羅斯軍事特別行動打到今天已經快半個月了,果然陷入到了膠著狀態。這時候,我不得不佩服起我們的英勇前輩志願軍。他們在武器裝備,後勤補給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四十天時間就把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從中朝邊境附近給趕回到三八線,並在其後的第三次戰役一舉拿下漢城。如果當年的志願軍有目前俄羅斯的裝備優勢,兵力優勢,空中優勢以及後勤補給能力,把美國人從釜山趕下大海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這次俄羅斯的特別行動,暴露了很多問題,就像十四年前它在對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中暴露的問題一樣多。那次暴露出最大的問題就是俄軍裝備老舊,現代化程度太低,雖然打的是必勝之仗,但也把軍隊的弱點給暴露無疑。好在俄羅斯有核武器撐著,就是把自己的死穴亮給對手,依然沒有人敢去戳這個死穴。這就給了俄羅斯更長時間的改進機會,我記得當時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俄羅斯方面在對格魯吉亞行動中進行檢討的總結,並由此而做出了加強軍隊裝備更新的決策。這些年,隨著俄羅斯經濟的逐步改善,俄羅斯在加強軍隊現代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而這次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則是對這十四年來努力的驗證。但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裝備的確有了提升,但對手也是升了級的對手,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不是一個層級的。而這次西方世界對於烏克蘭的支持力度也要遠遠高於當年他們對於格魯吉亞時所做的支持。那一次,西方世界似乎連嘴皮子都懶得耍一下,所以當時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克什維利才被中國網友戲稱為「刷卡時為零」。

烏克蘭這次事件,北約雖然沒有派出部隊,但武器的援助卻是較為給力的,除了戰爭沒有爆發前美英以及波蘭立陶宛送進烏克蘭的武器,戰爭爆發後,北約國家的一部分武器援助也進入到了烏克蘭。最重要的是這次俄羅斯軍隊由於受到了出乎意料的烏克蘭軍隊較為頑強的阻擊,讓戰爭的時間線被拉長,這使得西方世界有了組織志願者進入烏克蘭的時間。我前些天說過,如果俄羅斯不能在十天內拿下基輔,勢必會讓戰爭的時間線拉長,如今,一大批雇傭軍或志願者已經進入烏克蘭,雖然這並不會改變俄軍依舊佔據軍事上的強勢地位,但這個仗要難打很多了。

這些雇傭軍以及來自歐美國家的志願者,和烏克蘭自身的軍隊有著不一樣的性質,烏克蘭軍隊中雖然也有民粹主義者,會對說俄語的烏克蘭民眾冷血殘酷,但最起碼他們對於使用烏克蘭語的民眾並不殘暴。而佔比更多的烏克蘭普通軍人就更加不會對本國的老百姓鐵血冷酷。即便不愛護,也不怎麼會去傷害。而這些由異國進入的志願者和雇傭兵就不一樣了,他們會無所顧忌的利用烏國民眾做肉盾,並對這些民眾予取予求,毫不憐惜。而通觀俄羅斯這十幾天在烏克蘭的行動,對於烏克蘭民眾卻是愛護有加,很顯然,俄羅斯這次並不想讓烏克蘭民眾看到兄弟相殘的景象,而是要讓烏克蘭民眾看到俄羅斯只是來清剿美帝走狗,資本傀儡的烏克蘭政府的,是來解放他們的大救星。

不惜利用民眾做肉盾的雇傭軍大量進入,勢必會讓想要獲得烏克蘭民心的俄羅斯在軍事行動上更加束手束腳。再加上俄羅斯這次所顯示出來的軍事行動和後勤補給依然有很大的漏洞,竟然有坦克因為油料問題半途拋錨,行動一開始的時候,俄羅斯也想如當年在阿富汗行動之前,利用空降兵控制喀布爾一樣控制基輔,但後來這個計劃卻因為各方面的不足中途夭折。在俄羅斯不能快速佔領基輔的情況下,烏克蘭最終成為東歐絞肉機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這是孫子兵法作戰篇裡關於作戰要義的一些詮釋。事實上,孫子兵法作戰篇通篇都是在講戰爭不可持久,特別是境外作戰。一旦持久,必然生變,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即便在本篇的最後,孫子依然在提醒「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我倒不是要紙上談兵的強解《孫子兵法》,而是從俄軍目前的進度來看,俄羅斯是的確想快一點的,否則就不會仿照當年解決阿富汗那樣用空降兵突襲基輔。而烏克蘭這次的抵抗也的確是出乎俄羅斯乃至全世界的意料的。近半個月打下來,俄羅斯雖然保持著勝利之勢,卻無法打出決定性的一擊。這些都是事實存在的。

如果我們站在俄羅斯方面來看,這的確不是太好的跡象。有人說俄羅斯不怕,隨著全球石油天然氣價格的暴漲,作為能源出口大國的俄羅斯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也一定會因為暴漲的能源價格而獲得更多的戰爭資本。梅德韋傑夫不是說了嗎,天然氣價格暴漲近十倍,他要感謝歐洲的同事們。我覺得梅德韋傑夫這樣說,其實只是輿論戰的一種。作為一種較為出格的言論,梅德韋傑夫的這番話會讓很多歐洲民眾乃至歐洲政客們反思這場戰爭的受益者到底是誰?又是誰在為這場戰爭買單?答案很簡單,受益者絕對不是歐俄,最大的經濟買單者卻一定是歐洲。而梅德韋傑夫說出這句話,就是要達到這種目的。而不是想成為中國網絡上一句充滿歡樂預期的段子。

持久的戰爭對於戰爭雙方來說都不是好事,但對於第三方來說,卻未必。只要最終這場戰爭不會成為世界大戰,不會成為核戰爭,在常規武器的戰爭中,可以從戰爭中受益的永遠都是第三方。所以,拜登終於下令制裁俄羅斯的能源了。但這一次,歐洲決定不跟,雖然一直以來歐洲都是緊跟美國的制裁政策的。

歐洲在能源制裁上的不跟其實也是有時間限度的。因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明確表示,將會盡快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發與盡快做到能源供給多樣化。這其實不用馮德萊恩說,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天然氣價格越高。研發成本較高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就越快,建設成本較高的多樣化能源採購渠道就越順暢。如果戰爭持續到一定的時間後,歐洲極有可能真的會在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什麼突破,也極有可能在地中海裡建設一條從中東輸往歐洲的油氣管道。一切都取決於成本的高低,而如今的高油價給了高成本項目一個機會。不過,前提是歐洲能夠熬到那一天。

對於美國來說,現在的他已經初步嘗到了戰爭的甜頭,相比較於當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乃至敘利亞辛辛苦苦的撈錢,連敘利亞的一個油井都要霸著的苦逼搶劫,這次可算是一頭扎進了阿里巴巴的財寶之洞。歐洲相比那些苦逼國家,不是寶藏又是什麼呢?大批的歐洲資本被逼往美國,俄羅斯富豪們在海外的財產被輕易掠奪,歐洲不得不用昂貴的價格從美國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而相比較於德法等國對於金錢的心疼,東歐國家則在這場戰爭中考慮著更為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安全。波蘭,立陶宛等國肯定慶幸自己早一步加入北約,但是北約對於烏克蘭的不給力也讓他們心驚膽寒。他們不傻,知道自己極有可能最終成為俄歐勾兌的籌碼,這種事,俄羅斯與歐洲在歷史上乾過不止一次。所以,他們只能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因為美國作為域外國家,需要這些東歐小國來作為自己牽制西歐國家的棋子,而美俄之間的勢不兩立,又會讓美國不大會把他們出賣給俄羅斯。所以,在烏克蘭這件事上,歐洲出現了絕對分化的兩大陣營,西歐和東歐。西歐想要和平解決,東歐則希望取得勝利。因為如果這次烏克蘭要是不能贏的話,波蘭等國就會成為下一個博弈之地,緩衝前沿。

波蘭於是表示願意把自己的蘇制戰鬥機送給烏克蘭,不過它自己不好出手,希望轉經美國之手送出。而且,一旦美國願意轉交這批戰鬥機,那麼接下來波蘭就會和美國商談從美國購買先進戰鬥機事宜,這次的購買不是一批,而是整體更換,體系性更換。波蘭空軍目前絕大部分機型都是蘇制的,整個空軍體系也是蘇式的。而東歐的大部分國家都類似於波蘭這種情況。這些國家原本也不準備在防務上花太多的錢,因為加入北約後,他們基本上都把安全交給北約了。但現在由於烏克蘭這件事,他們已經明白,不把自己和美國綁得更緊一點,說不定就會在某一天被美國給甩了。雖然美國曾經在阿富汗揮刀斬斷了阿富汗親美分子的綁繩。

那就只有加大保護費的繳納了。波蘭不但自己準備這樣做,也呼籲所有的前華約國家都這樣做。這對於美國軍工集團來說,可是一筆大生意。把所有的東歐國家戰鬥機以及蘇制武器都扔進烏克蘭,然後讓這些國家都來購買美國的軍火。這筆生意不但可以讓美國的軍工集團盆滿鉢滿,也更能讓東歐從此屬於美國而不是屬於歐盟。這個誘惑是極其巨大的。雖然美國目前說是這樣做風險太大,怕引發更大的美俄衝突。但面對這塊肥肉,美國能夠受得了誘惑嗎?絕對不能,只要戰爭還持續下去,只要基輔還能堅守,波蘭的戰機遲早會經過美國的手進入烏克蘭的,然後被俄羅斯揍下來,再然後東歐各國向美國買新的或者二手的F16啥的。對於美國來說,這樣做不是因為有風險,而是需要適當的時機。而且烏克蘭也需要時間來培訓更多的炮灰飛行員。所以,戰爭時間對於俄羅斯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

時間長了俄羅斯受不了,歐洲更加受不了,前面說了,無論是高油價還是東歐對於美國的進一步綁定,都是歐盟不願意看到的,更是德法難以接受的。但是作為歐洲的代言人,它們又不可能單獨和俄羅斯簽署和平協議。更因為他們和美國還是名義上的朋友和家人,且美國還是他們的家長,所以他們對於這件事更加百愁莫展。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這次戰爭的慫恿者和獲益者,俄羅斯則是歐洲的敵人,那麼,歐洲該怎麼辦?

想要破局,要麼是跟美國恩斷義絕,一刀兩斷,要麼向東歐尋求美國這個域外第三方一樣,西歐諸國也去尋找一個關鍵第三方來為自己提供破局的方法。否則,一年之後,俄羅斯固然元氣大傷,歐盟恐怕也得分崩離析。這個關鍵第三方,實際上對於美國的持久戰,倒也並不生懼,反倒有一種寒冬將盡的欣欣之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