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幾條戰線上的生死搏殺!

花貓哥哥

俄烏戰爭一開打,當時我就有一個觀點,這場戰爭普京必須速戰速決,事件拖得越久對俄羅斯就越不利。

然而俄烏戰爭打了半個多月,俄軍卻好像並不急於結束戰爭。俄軍合圍基輔、合圍烏東地區烏克蘭政府軍主力已經好幾天,但是至今俄軍也沒對合圍的城市與烏軍發起大規模攻擊。

網上有一些猜測的觀點,說什麼普京不速戰速決是在下一盤大棋雲雲。這些看法是不大靠譜的,敵國作戰最忌久拖不決,具體邏輯在20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就有詳細的闡述——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久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兵貴勝,不貴久。

簡單翻譯一下這段話的含義。

軍隊長期在敵國作戰,屯兵堅城之下,就會使軍隊疲憊而銳氣受挫,又會使國家財政困難,費用不足,軍隊銳氣受到挫傷,財務枯竭,軍力耗盡,諸侯就會趁火打劫,此時就是有足智多謀之士,也無法輓救危局了。

由此,孫子得出結論:在用兵作戰中,只聽說寧拙而求速勝的,卻沒見過求巧而求久拖的,戰爭曠日持久而利於國家的事,是聞所未聞的。

所以用兵作戰,貴在速勝,不宜曠日持久。

孫子這段闡述用在當下俄羅斯身上是再貼切不過了,同時也有力駁斥了所謂普京是故意拖延下一盤大棋的謬論。

敵國作戰最忌久拖不決,這個道理普京肯定明白,為啥現在的俄軍卻遲遲不對合圍的烏克蘭軍隊發起總攻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普京有不得已的苦衷。

俄羅斯太窮了!

這場俄烏戰爭,俄羅斯經濟上的窘迫幾乎就是擺在台面上的明牌。

1、俄羅斯的軍事進展

俄烏戰爭打了半個多月,俄軍發射的導彈還不到600枚,更多的時候,俄軍還是用廉價老式的彈藥在作戰。

最近就出現一個奇葩的戰例,俄軍出動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居然掛著1946年的鐵皮炸彈去轟炸,大家知道這是啥概念?

二戰期間,駕駛當時的轟炸機去轟炸某個目標也是很考驗技術的,畢竟飛機速度很快,時間、高度、風向等等因素稍微掌握不好,炸彈就投不到目標。

現在三代機都是超音速的,飛行速度比二戰飛機要快很多倍,這個時候掛著鐵皮炸彈轟炸特定目標更是考驗技術,不是皇牌飛行員根本就幹不了這個活,結果俄軍飛機被烏克蘭防空導彈揍下來,連飛行員都被抓了俘虜。

被烏軍俘虜的俄軍王牌飛行員

如果是美軍轟炸怎麼可能拿著比金子還貴的三代機與飛行員做這樣的苦活?直接一發導彈幹完了事。

俄軍這麼幹還不是因為導彈太貴,所以不得不冒險。

俄烏戰爭打了半個多月,俄軍就在野外遺棄大量裝甲車輛,這個現象也說明,俄軍軍事裝備平時維護保養是很差的,結果戰場上大規模出動裝備故障率就高得嚇人。

另外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俄烏戰爭打了半個多月,綜合各方面信息,俄軍進入烏克蘭的軍隊大概就在7—8萬人左右,而烏克蘭政府軍就超過20萬,集結在烏東地區就有十幾萬。

俄軍高科技裝備不足,連兵力也處於劣勢,要通過硬攻吃掉龜縮在城市裡的烏軍還是很困難的。

那麼,俄軍為啥不調動更多軍隊進入烏克蘭?當年海灣戰爭美軍武器裝備相比伊拉克軍隊有那麼大的優勢還集結了四十幾萬軍隊,俄軍為啥不集中優勢兵力進入烏克蘭作戰?

這就涉及俄軍一個獨特的二元化軍事體制的問題。

俄軍有兩種士兵,一種是合同兵,這是職業軍人,訓練有素,待遇也很好,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數量不足;但是俄羅斯軍隊還有另外一種兵種,這種兵種叫義務兵,這就是普通老百姓強制性服兵役,時間只有1年,待遇也低。

雖然理論上按照法律規定義務兵不能去海外承擔非自衛型任務,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打格魯吉亞就出動了義務兵,結果傷亡一大堆,引發俄羅斯國內反戰示威。

按照俄羅斯公開的資料,理論上俄軍合同兵人數是不少的。

2019年3月11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召開年度簡報會,90多個國家的軍事人員出席會議。國防部長紹伊古出席會議報告,他表示,在俄軍中服役的職業軍人人數已達接近40萬。

「從2012開始,職業軍人數量已經翻倍,目前已達39萬4000人」,紹伊古稱,「目前在俄軍的每個團或旅中,有兩個營完全由職業軍人組成,還有一個營是義務兵,他們將不會參與戰鬥任務。」

按照俄國防部計劃,到2020年俄軍100萬人中將有70萬包括軍官、軍校學員和合同兵在內的職業軍人(合同兵)。

2020年俄軍的擴軍計劃我們不知道是否完成,就算按照2019年俄羅斯國防部長提供的數據,俄軍合同兵應該也有40萬,調集20萬進入烏克蘭作戰完全不是問題。為啥俄軍至今為止只在烏克蘭出動了不到10萬軍隊呢?

這種賭國運戰爭普京不可能不全力以赴,俄軍在烏克蘭軍隊數量這麼少可能暴露出一個殘酷的真相——俄軍真正訓練有素能夠拉上戰場的其實就只有十幾萬人,烏克蘭方向出動小十萬已經接近極限了,普京還不得不留下部分精銳在國內坐鎮防止意外。

所以,雖然現在的戰場態勢對俄軍有利——控制了制空權,也合圍了基輔、合圍了烏東烏克蘭政府軍主力,但無論是攻克基輔還是殲滅烏東地區烏克蘭政府軍主力,俄軍還力有未逮——比較典型就是哈爾科夫與敖德薩,俄軍打了半個月,現在還沒拿下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城市。

另外,還有一點很關鍵,俄軍的精華大部集中在烏克蘭,如果俄軍為了拿下基輔或者殲滅烏東地區烏克蘭政府軍主力而損失太大,對於俄軍而言就是傷了元氣,這可不是幾年能恢復過來的。

現在俄羅斯戰略環境空前險惡,一旦俄軍被打殘,精銳損耗大半,普京拿什麼去震懾已經蠢蠢欲動的北約?

靠核彈嗎?

沒有一支強悍的常規軍為依託,核彈再多也沒多大用處的。總不能一場邊境衝突就扔核彈吧,那就是全人類的公敵!

所以,不是普京不想速戰速決,而是俄軍的實力做不到速戰速決,普京的基本策略就只能是以打促和,談談打打,爭取以最小的代價贏得俄烏戰爭的勝利——不到萬不得已俄軍是不會去硬啃龜縮在城市據點的烏軍主力的。

那麼,俄羅斯能實現這個目標嗎?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烏克蘭的情況。

2、演員澤連斯基

俄烏戰爭有一個很詭異的現象——這就是澤連斯基每次視頻出鏡身邊都沒有一個烏克蘭軍隊將領!

這是很不正常的!

現在烏克蘭正在與俄軍作戰,澤連斯基是民選總統,是烏克蘭三軍統帥,理論上這場戰爭澤連斯基就應該是指揮烏軍的最高統帥。

但澤連斯基雖然視頻出鏡很頻繁,每次背景都不同,或者是在辦公室,或者是在街頭,身邊楞是沒有看到過一個烏克蘭軍方將領。


澤連斯基深夜在基輔街頭拍視頻

這是為什麼?

有人猜測這是烏克蘭軍方不大支持澤連斯基。這個猜測是不大靠譜的,因為軍方即便對澤連斯基再不感冒,畢竟澤連斯基是名義上的三軍首腦,場面上做做樣子還是能做到的,完全沒必要公開擺出一副與澤連斯基決裂的態度。

我推測的原因可能問題還是出在澤連斯基。

據外媒報導澤連斯基身邊的安保都是英美特工負責,不管是軍方將領或者烏克蘭國安局的人統統都很難接近澤連斯基。

我覺得這個報導還是靠譜的,假如我是澤連斯基,本來在政壇上就是素人一個,軍方也沒有淵源,我也不可能將人身安危托付給烏克蘭政府系統,誰知道這票人背後是啥背景?

萬一來個政變或者暗殺,小命丟了都沒地方哭去!

所以,澤連斯基將自己的安保交給外來人(英美特工)反而可以放心。現在英美退役的特工有很多,只要錢給夠,這些特工還是很有職業道德的。

這個現象我們從另一方面來看,澤連斯基對軍方猜忌到這個份上,軍方對澤連斯基是啥態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現在澤連斯基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演員,天天各種表演給歐美施壓,要錢,要軍火,要對俄羅斯更嚴厲的制裁,至於烏克蘭政府系統與軍方系統,澤連斯基未必指揮得動。

3月11日發生的一件事情就很能說明問題,當日在巨大的壓力下澤連斯基公開表態,對於俄方提出的條件——包括頓巴斯地區與克里米亞問題都可以談。

但是這個表態沒有超過24小時,烏克蘭執政黨人民公僕黨就發佈了一個公開聲明,聲稱烏克蘭絕不可能在主權問題上(頓巴斯與克里米亞)讓步。

這種執政黨公開打臉總統的現象說明澤連斯基在烏克蘭政府內部威望嚴重不足。

所以,普京要以打促和,讓烏克蘭徹底妥協就必須搞定烏克蘭政府內部各方實力派,光是搞定澤連斯基是遠遠不夠的。

3 、烏克蘭政府內部較量

烏克蘭政府早就被英美勢力滲透得千瘡萬孔,政府系統很多高官(比如衛生部長)甚至是幾年前才入籍烏克蘭的外國人,政府有些關鍵部門領導人其實就是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人。

烏克蘭目前主要分為主和派與主戰派。主和派包括烏克蘭軍方以及政府系統一些官員,主戰派包括烏克蘭國安局、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包括亞速營、頓巴斯營等納粹軍事團體)。

這兩派為了爭奪俄烏戰爭主導權的鬥爭已經白熱化。

烏克蘭與俄羅斯第一輪五人談判代表基列耶夫在談判結束一天之後被烏克蘭國安局槍殺在街頭,然後主和派也不示弱,幾天後也就是3月11日,烏克蘭警察試圖拘捕國安局前副局長德米亞連科,然後德米亞連科反抗,被亂槍打死在自己車里。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前副局長被當街射殺

烏克蘭政府軍甚至在外面還有俄軍包圍下主動向亞速營發起攻擊。

按道理,俄軍如果想以打促和就應該出手幫助主和派,但是主戰派也很滑頭,烏克蘭國安局的頭頭行蹤不定,讓俄軍即使要搞斬首行動也找不到機會下手。

至於烏東地區納粹軍事集團包括亞速營直接將軍隊駐紮在醫院、學校,將重炮部署在居民區,讓俄軍投鼠忌器,很難下手。

前段時間,俄軍對部署在一家婦產醫院的亞速營實施打擊,立馬西方媒體就大肆炒作俄軍屠殺婦女,給俄羅斯帶來很大的政治壓力。

3月13日,亞速營甚至扣押了希臘在馬里烏波爾領事館的外交人員作為人質,大概有30餘人全部關押在領事館的地下室,亞速營這種行為讓希臘政府非常尷尬。

這段時間希臘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政府,給錢,給物質一樣不拉下,現在亞速營翻臉不認人,希臘政府都不知道怎麼給國內民眾交代。

烏克蘭政府內部的較量是俄烏戰爭的一條暗線,這條暗線爆出來的消息已經觸目驚心(相互槍殺政治對手、軍隊相互攻擊),沒有爆出來的真實情況可能還要殘酷。

這條暗線對俄烏戰爭前景影響很大。

一般情況下下,政治鬥爭如果發展到街頭槍殺的地步,應該很快就能塵埃落定。但是烏克蘭情況特殊,主戰派是美國的代理人,美國主子不點頭,主戰派是沒有資格妥協的。

那麼,美國又是什麼態度呢?

3月12日,烏克蘭談判代表放出風聲,俄烏雙方已經很接近達成協議,這個消息出來之後,美國的反應就是立刻批准了一批價值2億美元的對烏軍事援助。

美國為什麼還在拼命拱火?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

4、俄美能源博弈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

看看美國佬是多麼「無私」,為了籌集對烏克蘭的援助,連自己國內的防疫經費都砍掉了!

民主黨控制眾議院為啥這樣幹?

因為拜登政府已經沒有退路!

今年11月就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中期選舉。拜登政府執政一年多,國內經濟搞得一團糟,如果讓俄羅斯體面贏得俄烏戰爭的勝利,中期選舉民主黨鐵定會輸得很慘,國會控制權被共和黨奪去,拜登政府成為跛腳鴨,未來2年基本無所作為,大概率會輸掉2024年的總統選舉。

現在拜登政府對內要做出政績已經不大可能的,只能對外搞出點大名堂才有可能在中期選舉中翻盤。

目前烏克蘭就是熱點中的熱點,屬於自帶超級流量的現象級IP,只要拜登政府能掐死俄羅斯,讓俄軍灰頭土臉從烏克蘭撤軍,拜登政府就能將之描繪成「美國領導下的自由世界對抗邪惡國家的一場酣暢淋灕的勝利」,就能一白遮百醜掩飾國內治理上的無能。

那麼,怎樣才能掐死俄羅斯?

俄羅斯最大弱點就是經濟上的短板,現在雖然俄烏戰爭耗費巨大,但俄羅斯同樣在出售能源上賺到手軟,俄石油天然氣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翻倍,所以只要切斷俄羅斯對外能源銷售,俄羅斯就很難在烏克蘭繼續堅持下去。

但是,美國現在通脹也爆表,2月通脹指數上升到7.9%,國內民怨沸騰,掐斷俄羅斯能源對外供應,估計國際能源價格會漲到天際,美國通脹更無法控制。

怎麼辦呢?

美國的辦法就是把委內瑞拉與伊朗的石油放出來,同時讓中東產油國增產,各方面一起發力來彌補切斷俄羅斯能源出口造成的缺口。

美國這個如意算盤卻處處碰壁。

過去美國整委內瑞拉、整伊朗的時候是中俄伸手給予這兩個國家巨大的支持,中國是直接買買買,俄羅斯則是提供軍事援助。委內瑞拉政變時,是俄羅斯給予軍事援助才讓委內瑞拉政府穩住了場面。

現在美國希望把委內瑞拉與伊朗的石油放出來,掐死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如果配合美國道義上就無法交代。所以委內瑞拉第一時間表態重申對俄羅斯的支持,實際就是拒絕了美國。

伊朗態度要曖昧一些(估計也是國內經濟壓力很大),很配合推動維也納核協議談判,這個時候,俄羅斯態度很強硬,俄羅斯核談判代表3月5日就公開表態:由於俄中伊聯手協調的立場,伊朗在核協議中得到了比我想像中更多的東西。

這句話其實含蓄的警告伊朗,過去是中俄的聯手支持,才讓伊朗抗住了美國的制裁施壓,現在你不能忘恩負義,另外也是「提醒」伊朗,中俄伊必須「立場協調一致」,否則俄羅斯被整倒了,未來伊朗會有好日子過?

伊朗現在就算是不大在意俄羅斯的態度(畢竟現在俄羅斯軍事力量都押注烏克蘭),難道還能無視中方的態度?

所以,這個「俄中伊聯手協調的立場」分量還是很重的。

果然,維也納核協議談判中斷。

權衡再三,最後伊朗還是站隊「俄中伊聯手協調的立場」,然後才有了3月13日的導彈攻擊美國大使館事件。

這次導彈發射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伊朗的政治立場表態而已。

美國搞不定委內瑞拉,搞不定伊朗,最後連中東產油國也搞不定,沙特與阿聯酋首腦直接拒接拜登電話。

搞不定這些產油國,美國就無法對俄羅斯能源出口下手,情急之下,美方竟然掉頭向中方施壓。

3月13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放出狠話: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物質與經濟幫助的程度,我們已經告知北京,我們不會容忍任何國家試圖彌補俄羅斯(對來自西方制裁)的經濟損失。

沙利文這番狠話表明,現在的拜登政府已經快要變成一隻瘋狗,只要是不跟隨西方一起去撕咬俄羅斯的國家都被視為敵人。

所以,現在國際形勢局面是這樣:

在烏克蘭戰場,俄烏戰爭久拖不決,對於普京是一種煎熬;

對於拜登政府而言,眼看著國內通脹指數節節攀升,同時眼睜睜看著俄羅斯有條不紊的合圍基輔與烏軍,並且掐斷烏軍的補給也是一種煎熬。

俄烏戰爭目前就是三條戰線的較量:

俄軍在烏克蘭軍事層面的進展;

烏克蘭內部兩派系的廝殺;

俄美在能源上的博弈;

普京日子不好過,拜登日子同樣不好過。

這三條戰線上,俄軍軍事層面處於膠著狀態,俄美在能源上的博弈也處於僵持狀態,但是烏克蘭內部兩派系的廝殺漸漸要分出勝負,主和派已經開始佔了上風。

正所謂一路破,則處處破。

只要烏克蘭主和派取得勝利,俄羅斯大概率就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