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網民狂刷「我支持普京」,這是什麼魔幻行為?

烏鴉校尉

烏克蘭戰事爆發以來,網絡上出現了一種「美必贏」的論調,原因之一是這次美國大大團結了「盟友」。

乍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對俄制裁,在各種不相干的領域「逢俄必反」,好像成為了美國「朋友圈」的共識。

然而,這只看到了有「盟友」抱團,卻沒看見也有「盟友」叛變啊。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近些年一直「緊跟」美國,簡直恨不得認爹的印度。

印度不僅在官方層面不給美國面子,在譴責俄羅斯決議草案上投出棄權票;印度民間更是「放飛自我」,直截了當地跟美西方唱反調,旗幟鮮明地支持俄羅斯。

在俄羅斯賬戶被西方社交媒體大量封禁的情況下,印度網民成為了西方網絡最大的挺俄勢力,甚至一度把「我支持普京」熱搜標籤刷到了美國熱搜榜第2。

「我支持普京」tag 3月3日登上美國推特熱門趨勢

這還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印度嗎?不僅我們意外,美國人對印度突然「跳反」恐怕也是相當震驚,甚至威脅對印度施加制裁。

合著印度跟班了美國這些年,突然一夜之間活明白了?

1

印度網友素有「網絡五常之上三常」的名聲,幾乎是一己之力讓支持普京和俄羅斯的聲量在國際社交網絡上超過了支持烏克蘭。

他們一個個如同多年的「反美鬥士」一般,直截了當地挺俄噴美。

有人稱冒著被「封號」的危險,把俄羅斯形容為印度過去75年裡真正的朋友,直白表示自己支持俄羅斯和普京為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安全所做的努力。

有人曬出莫迪與普京的視頻表達「印度與俄羅斯同在」,呼籲道「讓我們(印俄)聯合起來反抗西方國家」。

有人明示印度選擇拋棄「美式制度」、「與普京站在一起」。

有人指責西方肆無忌憚地入侵摧毀了9個伊斯蘭國家,殺害了1100萬人,沒有人稱他們為恐怖分子、沒有人為無辜死難的平民哀悼,現在卻竪起道德標桿批評俄羅斯,何其虛偽、何其雙標、何其無恥。

有人引用了普京的 「我們沒有去美國邊境,但美國來到我們的邊境」,認為北約東擴、利用烏克蘭不斷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就是事實。

有人羅列了一堆美西方干涉內政、培植代理人、害得別國雞犬不寧的「前車之鑒」,感嘆美西方的代理人都沒有好下場,成為美國代理人的烏克蘭自食其果,烏克蘭人民無辜買單。

有人直言美西方不能代表整個世界,應該聽到來自亞洲的聲音,印度、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和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都不認為北約是對的。

好傢伙,三哥這次是真的哥,火力屬實猛。

雖被我國網友戲稱為「俄烏戰爭限定三哥」,但其實印度網民這種表現可以說是「基操勿六」,人口數量優勢和精通英語buff加持,加上對西方話語體系的準確把握,西方的痛點那是拿捏得相當到位,令對方難以反擊。

反恐和穆斯林,這兩個關鍵詞就完美契合美西方的話術體系,他們的「政治正確」此番成了雙刃劍。

本以為反對聲音會主要來自中國的美西方,被印度的「反戈一擊」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畢竟這些年美國為了拉攏印度也沒少賣力氣。尤其是2010年後,美印關係持續升溫,共同對付中國。

於是乎,美國開始加大對印度軍火市場的搶佔力度,承諾援助印度開發民用核能,儘管仍存戒心,還是表態願意賣給印度先進的武器系統。

莫迪2014年5月上台後,第一時間對華盛頓進行了訪問,更於2015年邀請奧巴馬訪印,雙方發表的《印美對於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聯合戰略願景》文件成功使得印美軍事防務合作事實上達到「准同盟」程度,為後來印太戰略的正式出台埋下伏筆。

印太戰略提出至今,印度在一段時間裡都非常狡猾地向美國投其所好,十分樂於加入其中,並成為印太戰略重要的支點國家。

其實回頭看的話,印度的轉向總是那麼突然、直接、不留空間。

當他們跟美國熱絡之時,不惜得罪「前好友」俄羅斯。

俄羅斯多次直接反對印太戰略,印度不為所動,仍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包括舉行「2+2」層級的會晤和參加「馬拉巴爾」海上軍演,更以簽訂談判協議等形式為推動西方安全機制軍事化做出了積極配合。

印度外長蘇傑生甚至用「正因為印俄關係保持長期穩定,這種狀態有時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來回應俄羅斯的不滿,就差把「俄羅斯請尊重我們大國印度」寫在明面上,估計那會兒俄方的惱怒不下於今天的美國。

那些年印度對美「示愛」那可以說是毫無顧忌,從軍政到文體全領域,壓根也沒考慮過俄羅斯的感受。

即便到了拜登上任,美印之間的「蜜月期」似乎仍在延續。就在一年前的3月19日,莫迪在新德里會見了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不僅向拜登傳達了「最好的祝願」,更在推特上對直接「表白」。

這股熱情勁兒,誰能想到俄烏衝突一開,印度突然「翻臉」呢?

在美西方特別是美國看來,從來只有我憑霸權跟別人翻臉的份兒,怎麼你印度個「小弟」、「第三世界國家」敢跟我玩勁兒?合著我們一天天盯著中國,倒把你給漏了。

從西方政界、媒體各界的反應中,都能直觀地讀出他們的震驚、失望和出於傲慢的憤怒。

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表示:「印度小心翼翼、不惜一切代價地避免激怒普京,這凸顯出印度仍沒有準備好承擔主要大國的責任或成為一個可靠的夥伴。」

阿斯彭戰略研究集團的安雅·曼努埃爾和美國前副國務卿斯蒂芬·比根警告說,印度有可能「放棄其作為一個世界主要‘民主國家’受尊重的地位」。

美國政府更是放話稱:「正在權衡印度與俄羅斯密切的軍事關係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的程度,並考慮是否根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實施相關制裁。」

換言之,西方想通過說「印度不是個好人」來解釋印度的言行轉變,儘管他們前一天還在把印度說成「最大民主國家」、「世界的希望」。

那麼印度「轉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前印度駐俄大使潘卡吉·薩蘭回答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印度)站在我們自己這邊。週期性爆發的冷戰對抗令人厭倦。」

沒錯,印度自己的看法是——「獨立自主」,雖然跟咱們中國人理解的獨立自主好像有哪裡不一樣。而「印式自主」的效應,蘇/俄早已體驗過了。 

2

總的看來,印度在「搞平衡」這方面的表現十分吊詭。

要說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早年接受的大量蘇聯援助、後來與俄羅斯的元首互訪機制和對俄制武器的依賴都做不得假。

要說是俄羅斯的重要夥伴,自詡為印太戰略在印度洋的重要支點、積極參與新四方同盟、與美國共同舉辦軍演也是事實。

要說把中國當作最大對手,政冷經熱和邊境糾紛未停之外,印度還在一些國際場合為中國說話,甚至是打配合。

這就像是一邊把人得罪透了,一邊還要跟對方講「我們關係不是很好嘛」。實在令人有點難以捉摸。

印巴獨立伊始,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思來想去,提出了著名的不結盟政策,也就是不靠華約、不靠北約,拉著一幫亞非拉窮哥們單玩。

於是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度一度混得風生水起,自詡為第三世界的領頭者,有時候甚至還能給美蘇兩霸權牽線搭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62年。

那年,自我感覺良好的尼赫魯,悍然進攻眼中的「窮鄰居」中國,結果被教員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打得屁滾尿流,至今走不出亡國陰影。

被嚇破了膽的尼赫魯為此放棄了不結盟政策,轉而和美蘇甚至英法以色列這些國家套近乎,不僅僅是買武器,更是直接求干涉。

這樣一來,印度一度不僅獲得了萬國牌武器,甚至有美國航母助陣。

美國好歹會顧忌著巴基斯坦的小情緒,給印度的軍售時停時有,反而是蘇/俄把印度當軍售領域的狗大戶。

在中蘇交惡的大背景下,整個七八十年代,無論是東巴獨立、印度地下核試驗還是蘇聯入侵阿富汗,蘇聯和印度都基本是蜜里調油、相互找補、互動密切。

好了,那印度跟蘇/俄這「哥們」是怎麼處的呢?

蘇聯解體後,面對整個90年代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俄羅斯,印度非但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趁火打劫,借盧布貶值的最低點還了蘇聯時期的欠款,好比你30年前借了別人兩萬塊,當年能買套房,如今還你兩萬塊,連個廁所都買不起,你還只能打落牙齒活血吞。

要知道那會兒印度可還沒跟美國處上呢,他就敢這麼得罪人!

10年前著名的「查克拉」號核潛艇事件,更是讓俄羅斯對印度的不滿達到頂點。

一直把擁有核潛艇當作大國標誌的印度,在2012年花9.2億美元從俄羅斯租借了一艘 971型「海豹」號,並將其命名為「查克拉」號。

起初,不管是俄羅斯還是印度,都對「查克拉」號加入印度海軍贊賞有加。

俄軍事專家放言:「這艘核潛艇大大超過中國海軍目前裝備的任何核潛艇,不但能跟蹤中國潛艇還能尋機取勝。」

印度方面也自信地認為,完勝中國核潛艇的「查克拉」號能夠對中國航母構成極大威脅。

不惜大價錢租借俄核潛艇,除了用來打嘴炮炫耀,印度更希望能學到俄核潛艇的設計技術,並在10年試用期內為印度海軍培訓一大批熟練的艇員,從而為本國的核潛艇領域進行技術和人才儲備。

核潛艇的機密性有多強,想必大家也都明白,為了防洩密,俄羅斯和印度簽署了保密協議,還準備再次租給印度第二艘971型「抹香鯨」號。

然而,壞消息卻接二連三。

先是印度海軍將「查克拉」號直接撞上了海底,造成艇首部位嚴重損壞。這好歹還能讓俄羅斯再撈一筆維修費。

問題是,印度又把美國海軍代表放進艇內參觀,這不等於把俄羅斯的核心軍事機密大喇喇地出賣給美國?

這幾乎意味著,俄羅斯的971型甚至是其它型號的核潛艇,對美軍來說都不再神秘、甚至輕易就能夠被追蹤。

印度可能壓根就沒覺得這得罪了俄羅斯,但俄國人顯然更在乎。

先是普京在盤點「正走向超級大國」和「實力迅速上升」的國家時,似乎刻意遺漏了擁有大國夢想的「老朋友」印度。

後來俄外長拉夫羅夫又公開警告「印度已經成為美國堅持不懈、咄咄逼人、陰險狡詐的反華政策的目標」。

再到兩國年度峰會20年來首次取消,一切的一切似乎預示,印俄關係似乎很難回到過去。

印度對雙邊關係的這種「不自知」,不是針對俄羅斯,而是算得上「一視同仁」。

2019年6月1日,特朗普宣稱將把印度從所謂的普惠制待遇框架下的受益發展中國家名單上刪除,禁止印度繼續享有該待遇。

印度則立馬反制,宣佈可能對20多種美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

印度網民「永遠不要相信在背後捅刀子的美國」的評論,可謂反映了印方對此的態度。

同時,印度就跟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坦然」邀請普京對印度進行訪問。

據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亞歷山大·米赫耶夫表示,俄印還達成了放棄使用美元進行相互結算,所有支付均以盧布和盧比進行。

即便是對華關係,印度似乎也不是「逢中必反」,但他們的操作實在是拉不到好感。一方面不斷在邊境挑釁和發起衝突,又在國內叫囂著要與中國「經貿脫鈎」,各種封禁中國app。

可同時,在氣候問題等領域,印度又願意跟中國站在一起。

在《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表決過程中,印度環境部長最後一刻一票否決,要求將協議中的霸王條款「逐步淘汰煤炭」改為「逐步減少煤炭」,得到了中國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贊賞,最終發達國家集體妥協,「逐步減少煤炭」成為協議內容。

怎麼樣?印度這腦迴路,確實難以理解吧?

3

其實,這更多是印度式以我為主、本國認可的一種表達。就像這次關於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印度網民直言,不願意投票反對俄羅斯並不等同於支持俄羅斯,西方這種「不支持我就是敵人」的二極管思維是時候被消除了,印度並不是西方的殖民地。

對於跪舔美國的日本,印度網民亮出福島核污水問題,直言印度人敢喝恆河水,但日本人絕對不敢喝有核輻射的水。

對美國,有的印度網民毫不客氣地說,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美國人民也是好人,但美國政府不怎麼樣,起碼在出現政治危機或一些重要時刻,美國從沒有和印度統一戰線,所謂的美印友誼只能騙騙那些長期把美國政府當朋友的傻子罷了。

更有人尖銳指出,俄羅斯不是印度的敵人,而是美國的敵人,美國只是在利用烏克蘭這個傀儡報仇,面對烏克蘭的不給力,又想拉印度下水,自己則是清白無辜,心思太過歹毒!

更有意思的是,在俄羅斯不能倒下的這個大問題上,無論怎麼鼓吹仇華情緒、把中國樹立為假想敵,印度網民還是與中國網友達成了初步的共識,畢竟誰都知道,一旦俄羅斯倒下,美國誓要盡全力將中國踩在腳下甚至開除藍星球籍,到那時,身為南亞第一大國的印度也勢必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一言以蔽之,印度把自己看成「大國」,那大國就不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人家說啥是啥,沒有點兒主見怎麼行。

尼赫魯當年有句名言,「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徹底從地球上變成三流國家,我從來不做中間黨」。

當我們做橫向對比的時候,總是感覺印度在發展條件上「差很多」,但那是相較中美這個級別而言。如果嘗試站在印度視角,那麼除了遙不可及的神話時代,近些年的印度,完全可以說是「有史以來」這個國家最高光的時期,「前所未有」的獨立、統一、繁榮、強大,這種經歷就使得印度人對本國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盛世自信」。

南亞問題專家、現代院南亞所所長胡仕勝就提出,印度對大國地位的追求,自尼赫魯時代以來就沒有變過,只有策略變化,目前認為戰略自主和大國追求都受到來自中國的嚴重考驗和威脅,才選擇聯美制華。

未來如果印度感到,繼續和中國抗衡所帶來的損失已經超過了美國戰略拉攏所能給予的利益,很快又會改弦更張,繼續奉行在中美之間等距離的外交政策。

我們看來,也許印度只是強權的跟屁蟲;但在印度人眼中,自從脫離殖民枷鎖,自己一直是很「獨立自主」的,甚至好於很多「強國」。

有人誇贊印度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比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西歐國家更獨立、更民主,甚至能夠取代英國成為聯合國五常。

有人吹捧印度的管理體制。

有人拿小麥舉例子,稱美西方國家1962年拒絕向印度出口小麥,到了2022年,印度已經成為了小麥出口國,歐洲國家卻還需要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小麥。

更有人直接把莫迪政府奉上神壇,認為莫迪能夠帶領印度走向新時代,世界已經從全新的視角看待印度。

而基於這種對「大國地位」的期望,印度人認為,如果將來某一天印度變得像中國一樣強大,且不屈從於美國的利益,毫無疑問會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將被美國抹黑、制裁、威脅甚至是攻擊,畢竟追求絕對霸權、沒有平等自由且無視法治的美國不會允許任何國傢具備超過美國的實力或者潛力。

對於美國主導的外交政策和領導的強權世界,印度人也充滿了厭惡。

2021年11月,國大黨領袖艾亞爾質問:「印度在莫迪上任之後就成為了美國的奴隸,與美國政府之間從來沒有平等的對話,有的只是卑躬屈膝,期待借此獲得美國的保護、應對外部威脅,印度人願意如此嗎?」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去年11月8日在《為什麼印度不會成為美國的盟友》的文章中也指出,印度有自己的外交野心,非常珍惜自己的主權和獨立,絕不滿足於小夥伴的角色,所以不會成為美國的盟友。

印度國內甚至還有些人畫出了地緣大餅,稱印度應該拋棄盲目和美國拉近關係的做法,選擇和中國、俄羅斯減少分歧、拉近關係,印-俄-中同盟會成為西方的噩夢。

BlueKraft數字基金的CEO——Akhiesh Mishra還針對俄烏衝突總結了一些教訓,獲得了上萬人點贊和轉發。

他和一些印度精英都認為,美西方為了達成目標,把SWIFT金融協議、民用空域、人權和言論自由等都當作地緣政治工具,武器領域的自給自足不能夠確保戰略自主,技術、金融和話語權方面的自主更為重要。畢竟今天被制裁的是俄羅斯,明天就可能是其他國家。

對於印度、美國、俄羅斯、中國這四個國家的關係,也有印度網民借烏克蘭危機做了很精辟的闡述。

在他們看來,在亞洲,俄羅斯希望中國成為大國,美國更屬意印度。印度不應該和中國打起來,因為美俄不會真的開戰,他們會想辦法讓中印這兩個鄰國互掐,跟烏克蘭現在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當然可以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去說印度的「大國夢」有多麼不切實際,印度版本的「獨立自主」多麼富於攻擊性令人難以接受,但當印度人回顧他們的「大國夢」起源時,多少會發現一點點事實和真理,畢竟所謂「獨立自主」本就來自中印共同的反殖民鬥爭敘事。

如果大家關注我國官方聲音表達的話,就會發現,即便是中印矛盾最尖銳的時刻,中國在官方層面對印度的表述也跟對美國的大不相同,仍是將其作為「第三世界」、受壓迫民族,希望印度走出歧途的。

就在此次俄烏衝突中,隨著在烏的最後一批中國留學生8日從蘇梅撤離,跟隨一起撤離的還有來自印巴等國的留學生。

對此,作為CGTN Digital資深國際編輯的印度人Abhishek G Bhaya在推文中表示,中印兩國其實有很多共同利益,在很多問題上立場一致,又擁有著全球近三成的人口規模,若能求同存異,放下歷史包袱,合作前景將極為光明。

對於這個以我們的常理難以判斷的國家,需要增進的認識還有很多。■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印度網民把「我支持普京」刷到了美國熱搜第2》

觀察者網:《推上看到一印度人寫的關於中印關係的文章,驚嘆於他的透徹》

觀察者網:《原來中國撤離在烏留學生時,還帶著50多個印巴等外國留學生…》

南亞研究通訊:《印度不願譴責俄羅斯,美媒狠批》

樓春豪、王瑟、李靜雅:《俄印關係的新變化及其前景》

毛克疾:《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拿我當大國?》

胡仕勝:《中美印三角,印度能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嗎?》

《經常逛印度國內各大新聞網站和軍迷論壇,對這批三哥的心理比較瞭解》

推特、三泰虎上印度網友關於俄烏衝突和印度對外政策的評論

知乎網友對於俄印關係相關問題的回答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