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得歐洲者得天下!

明叔

1)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實際上至少有兩個「戰略大三角」。從全球地緣政治角度看,中美俄「戰略大三角」至關重要。中俄聯合,抵抗美國的霸權,對於中俄各自的利益,乃至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在中美俄「戰略大三角」中,美國同時對俄羅斯和中國下手,存在戰略失誤,美國短期內看很有進攻性,但從長期看對美國並不利。與此同時,在當前國際體系中還存在一個中美歐「戰略大三角」。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美國來說,歐洲的角色都非常關鍵。如果美國利用跟歐洲在歷史、文化、宗教、種族、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共同語言,將歐洲拉入遏制中國的全球包圍圈,中國將非常被動。如果中國可以利用跟歐洲在經貿和投資方面的巨大共同利益,以及中歐在反對保護主義、反對單邊主義、應對疫情、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的相近看法,撕開美歐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讓歐洲在中美博弈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或者至少不全力參與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則會對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爭取中長期優勢和勝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美俄和中美歐這兩個「戰略大三角」,實際上都統一在中美博弈這個大框架下。中國只要守住了中美俄「戰略大三角」中,中俄聯合抗美的態勢,美國就佔不到太大的便宜。中國如果能在中美歐「戰略大三角」中有所突破,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美博弈的基本力量對比,為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最後勝出奠定一定的基礎。

2)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和歐洲,從政府到社會各個方面,在短期內展現了較強的團結感,美國正在利用這種團結感,試圖將「禍水東引」,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給中國製造新的壓力和麻煩。因此,當前中國經營中美歐「戰略大三角」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一定的緊迫感。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中國一直在積極經營跟歐盟的關係。2020年年底,趕在拜登正式就任前,中歐簽署雙邊投資協定,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美國一直希望破壞中歐之間的合作。正是因為美國炒作香港、新疆等問題,中歐相互進行制裁,導致中歐投資協定目前在歐洲議會受阻,遲遲無法獲得通過。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最近一直在挑撥中國跟歐洲的關係。美國炒作所謂中國不譴責、不制裁俄羅斯,力圖把中國跟俄羅斯進行綁定,並試圖將俄烏衝突後歐洲對於俄羅斯的憤怒和恐懼,部分轉移到中國身上。近期,美國還在拼命炒作所謂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裝備等「謠言」,在中俄兩國都高調駁斥後,歐盟委員會有官員仍繼續聽信美國製造的這個「謠言」,甚至揚言要對中國在貿易上採取行動。接下來,在北約峰會等場合,美國肯定會進一步挑撥歐盟跟中國的關係,我們不得不防。

3)從經營中美歐「戰略大三角」的角度出發,中國對美策略和對歐策略應該有明顯的不同。對美應該繼續堅持「丟掉幻想、敢於鬥爭、守住底線、靜觀其變」,但對於歐盟則要有捨有得,充分利用好中歐關係的各種積極因素,分化、瓦解美歐同盟。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是中國單方面多向歐洲讓一部分「利」,以換取歐洲跟美國在遏制中國的戰略上不同步、不同頻,也是值得的。中國甚至可以把部分面向美國的採購訂單、部分在中國的投資機會轉向歐洲。另外,中國可以為歐洲企業在華投資、經營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讓歐洲利益與中國進行更深度的綁定。

4)中國在經營中美歐「戰略大三角」時,面臨的最大障礙,來自於美國和歐盟歷史上形成的特殊的跨大西洋合作夥伴關係。因為種族、宗教、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相近等原因,美歐天然上更加接近。但是,我們還要注意一個不太為人們所熟知的現象,那就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歐洲進行了全方位滲透、影響和控制,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話語權要比中國大得多。我們不止一次看到,歐盟國家的軍隊、情報機構、媒體、非政府組織等,常常受到美國的操縱和影響。美國一直在利用這種影響,力圖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為抓手,打造美歐對華統一戰線。歐洲議會在一些極端反華議員的操作下,凍結批准中歐投資協定,背後明顯有美國的「黑手」。對於中國來說,要爭取歐洲,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經營,需要廣交朋友,需要不斷擴大中歐在各個方面的交流與互動,逐漸在歐洲積累善意、積累好感、積累影響力。

5)美國影響歐洲最有效的工具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而中國影響歐洲最有效的工具則是經貿、投資合作。鑒於美國對歐洲政府和社會長期的滲透,中國需要多做歐洲國家的工作,讓他們看清楚中美博弈背景下,歐洲自身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之所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要打破美國對歐洲的「賣拐」操作,讓歐洲在戰略上更加自覺、完成覺醒。實際上,特朗普上台後,歐洲已經受到了一次強烈的震撼教育。歐洲在二戰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美國的利益並不總是跟歐洲的利益相一致。美歐在伊拉克戰爭等問題上本來就有過分歧,只是特朗普用一種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震動了歐洲。在美國挑起中美競爭之後,歐洲也再次發現,美歐在對華關係上並不完全一致。雖然拜登上台後,美歐關係有所修復,但實際上2024年如果特朗普捲土重來,歐洲有可能再次被美國「涮」一次。對於歐洲來說,唯有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自主,才能真正維護歐洲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國要在政府和民間各個層面加強跟歐洲的溝通,幫助歐洲更加堅定地追求戰略自主。

6)當前的俄烏衝突,對於中歐關係是一個考驗。如果美國的敘事邏輯在歐洲佔得上風,美歐將更加團結,一致對待所謂的中俄統一戰線。這將使世界有可能進一步朝著「新冷戰」、東西方對抗的方向發展。這是中國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俄烏衝突也是進一步刺激歐洲覺醒、追求戰略自主的新契機。俄烏矛盾的本質是俄美矛盾,正是因為美國一直在「冷戰」後防範、打壓、遏制俄羅斯,並主導北約五次東擴,在俄羅斯周邊發動「顏色革命」,打造親美反俄的政權,才讓俄美關係走到今天這一步,才讓烏克蘭最後成了俄美鬥爭的犧牲品。歐洲在看待俄烏衝突時,不能僅僅看到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這個表面動作,更要看到俄美矛盾這個深層原因。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受到的影響要遠大於美國,無論是能源危機,還是難民危機,歐洲都是直接受害者。現在,需要中國一遍又一遍把這其中的道理講給歐洲人聽。

7)中國要讓歐洲真正認識到,中歐地處亞歐大陸兩端,不存在化解不開的地緣政治矛盾和糾紛,中歐本應該成為天然的合作夥伴。中國的發展本身對歐洲不具備威脅性。中歐雖然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明顯不同,但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表示,中國會堅持走自己的路,但中國絕對沒有要改變或者影響歐洲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的意圖。中國不管怎麼發展,歐洲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社會和文化的***特性,這根本不會影響中歐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美國力圖把中俄定義為「專制力量」,編造所謂中俄越來越強大,會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專制」的謊言,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歐洲的恐懼。但實際上,美國的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中國的文化和傳統跟美國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國不像美國那樣,熱衷於搞模式輸出,熱衷於搞國家構建。中國一直強調「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跟美國把歐洲當「小弟」看不同,中國絕對不會對歐洲頤指氣使,只要歐洲不在主權、安全和發展問題上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跟歐洲之間沒有任何重大矛盾和衝突。

8)中歐在各個領域有著廣泛、深入的共同利益,這一點需要不斷被提起、不斷被強化。今年前兩個月,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經貿、投資合作潛力巨大。歐洲在創新、綠色能源等領域,有很多領先的技術,如果與中國廣袤的市場相結合,可以給中歐雙方帶來巨大的回報。在當前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中歐也有很多共同的語言。在美國不斷將疫情政治化的同時,中歐完全可以在引領全球抗疫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同樣如此。如果2024年特朗普捲土重來,美國將會再次拋棄其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那個時候,只有中歐合作,才能應對這個重大全球性挑戰。在國際關係領域,中歐都沒有美國的那種霸權思維,中歐都傾向於支持自由貿易、支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如果拋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中歐在務實合作與國際關係方面,擁有的共同點實際上非常多。中國要經營中美歐「戰略大三角」,就是要把中歐之間的共同點識別好、挖掘好、利用好,讓中歐在情感認同和利益融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9)在俄烏衝突之後,歐洲最大的痛,短期看是能源危機和難民危機,長期看是安全形勢。在這兩個方面,中國都可以更加主動、積極作為。中歐都是能源消費大國,對於當前天然氣、原油價格不斷上漲,中歐可以攜手,呼籲產油國擴大油氣生產與出口,呼籲加強對金融市場能源交易的監管,打擊投機行為。但對於歐洲來說,一個更為關鍵、更為深遠的問題是,歐洲到底該如何跟俄羅斯相處?歐洲到底該怎麼建立一個可以包容俄羅斯的歐洲安全格局?這對於歐洲實現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在這裡,中國可以讓歐洲看到,中俄特殊的關係,不是負資產。中國不會幫助俄羅斯「侵略」、「威脅」歐洲。相反,中國可以利用跟俄羅斯的關係,參與斡旋歐俄關係,幫助確定一個新的歐洲安全框架。在這方面,中國既可以成為斡旋者,也可以成為參與者,為新的歐洲安全機制提供額外的國際保障。這塊要做起來肯定非常難,主要是美國並不希望看到俄歐和解、合作,美國要的就是利用俄烏衝突,繼續綁架歐洲、利用歐洲,然後賣武器、賣軍火、賣能源。但無論如何,中國要經營好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中歐關係,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必然要照顧和考慮到歐洲面對俄羅斯時的安全恐懼和擔憂。如果中國能夠在歐俄和解、合作中扮演積極角色,其帶來的積極影響將不可估量。短期內,歐洲還面臨難民大量湧入的困難,中國在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同時,是不是也可以將部分援助轉移給接受烏克蘭難民的歐洲國家,或者對這些國家直接提供援助,作為向歐洲示好、建立善意的一個舉措。所謂的朋友,就是急人之所急,真誠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國際關係更複雜,但也有相似性。

10)中美博弈,是一場持久戰。這是中美兩國實力的比拼,背後是兩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比拼,但同時在國際社會,這也是兩國在運籌複雜國際關係方面智慧的較量。用中國人熟知的概念類比,美國就是在運用「合縱」的策略,不斷構建遏制中國的包圍圈、統一戰線;中國則在運用「連橫」的策略,不斷分化美國的包圍圈、統一戰線。在這場二十一世紀的「合縱」與「連橫」的較量中,對於中國來說,守住家門口的東南亞非常重要,只要東盟不選邊站,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同時,中國穩住歐洲也很重要,只要歐洲不那麼明顯地偏向美國,美國在遏制中國的時候,就難以獲得壓倒性的優勢和力量。中美都在爭奪歐洲,美國佔有先天優勢,但「美國優先」的自私自利本質和特朗普隨時可能捲土重來的威脅,是美國在經營美歐關係時面臨的兩大弱點。而中國則是真心實意希望歐洲團結、繁榮、強大,希望跟歐洲做大互利共贏的蛋糕,而且中國相對於美國,對歐洲戰略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這些都是中國相對於美國在爭奪歐洲時的優勢。也希望歐洲的有識之士可以看清大勢,不要在中美博弈中明確選邊站。這樣一來,中美都要爭取歐洲,反而會讓歐洲「奇貨可居」,兩邊受益。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期待歐洲跟美國反目,這是不現實的,但只要歐洲能進一步加大戰略自主,能不在美國遏制中國時亦步亦趨,中國就可以接受。這樣一來,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獲得中長期勝勢和優勢就多了一分可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