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歐盟「受傷」的世界

有理兒有面

距上月24日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已整整一個月,該衝突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在逐漸顯現,尤其是對身為俄烏近鄰的歐盟,衝擊之大,可謂讓歐盟苦不堪言。

據美媒《政治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前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加北約緊急峰會,其中心議題是討論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問題。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其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均排在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能源出口量可佔據全球出口貿易的25%。

而歐洲國家則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最主要目的地,俄羅斯出口至歐洲的石油能夠佔到俄羅斯總出口量的50%,天然氣更是高達78%。

由此可以看出兩點,一是能源才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當下美歐多國對俄採取的各項經濟制裁措施,只要未涉及到能源領域,都無法觸及俄羅斯的根基。更別提某些組織和機構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跟風制裁俄羅斯的運動員、俄羅斯的音樂,甚至是俄羅斯的貓、俄羅斯的樹了。

二是歐盟對俄羅斯能源非常依賴,根本不可能輕易做到劃清界限、完全脫離。而歐盟跟風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一開始看起來還煞有介事,似乎顯得威懾力極大,但時間一長,才發現歐盟竟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俄烏局勢升級初期,歐盟與美國聯合將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確實對俄羅斯造成了一定的衝擊。這使得國際上對俄羅斯唱衰之聲四起,俄羅斯盧布也一度暴跌,同時一路走低的還有美國股市和美元。

但沒有幾日,盧布同美元便開始回暖,只有歐元仍在不斷貶值。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俄烏衝突繼續升級將對歐洲經濟增長前景造成負面影響,便紛紛轉向美元和其他避險貨幣。歐元幣值在本月初就已經創下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歐元兌瑞郎亦觸及七年新低。

與此同時,俄羅斯賣去歐盟的能源價格卻在持續上漲。僅在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開展的最初5日內,歐洲的能源價格便上漲了26%,對比2021年同期,漲幅更是高達335%。其中天然氣價格更由去年春天的300歐元/千立方米飆升至3500歐元/千立方米,這讓絕大多數歐盟國家都難以承受。

特別是普京總統於日前宣佈,俄羅斯將在向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所有「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時,採用盧布結算,這無疑又給歐盟一記迎頭痛擊。

此消息一出,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漲幅瞬間飆升34%,盧布隨著暴漲,歐盟無奈嘆氣。要知道,俄羅斯出口至歐洲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中,一半以上是用歐元結算,剩下一小半則是用美元和英鎊結算。

若歐盟仍要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能源,就不得不瘋狂兌換盧布,變相地幫助了俄羅斯恢復和穩定其國內經濟形勢,這又與歐盟妄圖通過經濟制裁打壓俄羅斯的初衷相矛盾。

除了在對俄實施強硬政策後遭遇尷尬局面,歐盟政客還得面對各成員國民眾及企業的不滿怨言。

3月20日,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歐盟內部舉足輕重的成員國——西班牙爆發了一場大規模遊行示威運動,人數超過15萬。他們絕大部分是生產生活十分依靠能源的農民、農牧場主和卡車司機,他們走上街頭吹口哨、拉橫幅、堵塞交通,以抗議能源價格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

無獨有偶,德國漢堡街頭也出現「抗議高油價」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約250輛汽車堵塞交通,高昂的燃料成本令這些依靠車輛運輸產品的公司面臨運營困難。

除此之外,法國布列塔尼西部地區與希臘雅典市的農民也自發舉行了零星示威活動,可見歐盟內部已經因為本次能源上漲問題引發了更嚴重的社會危機。

其實,從俄羅斯買能源並沒有那麼貴,例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3月19日的電視節目中就表示,該國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的價格是270美元/千立方米,「幾乎相當於免費」。而印度則一直在努力建立使用印度盧比與俄羅斯盧布之間的貿易機制,以繞過需要用美元計價的貿易。印度不僅從俄羅斯購買石油,還進口大量武器、化肥和鑽石原石,相對應的,印度則向俄羅斯出口藥品、茶和咖啡。

一般來說,只要跟俄羅斯簽署長期能源協議,其價格都會很便宜。但歐盟國家偏偏喜歡簽署短期協議,這就導致能源價格隨著市場變化而波動劇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歐盟本就和俄羅斯關係不太好,又長期受到美國影響,總是在對俄強硬與不得不同俄保持貿易往來之間左右搖擺。

以本次俄烏軍事衝突為例,歐盟其實早可以調停戰爭,但他們卻想著自己能不能從美國挑起的這場對俄「戰爭」中撈點好處。只要俄羅斯承受不住美歐等國的經濟制裁壓力,那麼歐盟在歐洲的地位和話語權便將急劇上升,而那時歐盟對美國的態度也可以有所轉變,不需要像如今這般點頭哈腰,畢竟歐盟想脫離北約成立自己的軍隊已經很久了。

但歐盟的「小算盤」打得太差了,俄羅斯並沒有他們想像得那般脆弱,雖然沒有如預期那般對烏克蘭實施閃電戰,但是這種邊打邊談,「拖拖拉拉」,已致使歐盟不斷陷入能源危機的泥潭。

另一方面,歐盟政客同美國一樣,都是以短期利益為主,因為他們在位期間需要盡快做出成績,好為自己拉取選票。像簽署長期協議這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工作,他們一般不做。

本次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前往歐洲參加峰會,看起來似乎要為歐盟如何脫離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問題出謀劃策,但實質不然。此番前往歐洲討論能源問題,更如同一場以為自己可以給俄羅斯帶去壓力的表演秀。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也剛於昨日向電視台表示,「拜登總統不會要求歐洲做他們根本做不到的事,他們必須保障自己人民的燃料供應。」

這是啥意思?這就好比,美國帶著歐盟一起上賊船,發誓會罩著他、保他安全,但等真的遇到風暴了,美國卻轉頭對歐盟說,我只能保自己,誰叫你當初要跟著上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