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簽訂能源協議,脫離俄羅斯,能源短缺的坑能被美國填上嗎?

晨楓老苑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會見美國總統拜登

受俄烏戰事影響,美西方對俄羅斯實行了最嚴厲的制裁。近日,普京實行反制裁,宣佈包括歐盟在內的「不友好國家」購買天然氣時需要使用盧布支付。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直接拒絕,稱將在明年冬天之前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與此同時,3月25日,歐盟還與正在歐洲拜訪的拜登簽署了一項保證歐洲能源安全的協議,美國在今年年底將給歐洲追加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到2027年幫助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同時還將聯手推動歐洲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美國和歐洲轟轟烈烈地簽訂合同來擺脫能源短缺問題,乍一看,美國就如同一個「救世主」,將歐洲拉出水深火熱。但仔細琢磨一下,歐洲彷彿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被賣了還要替美國數錢。

話說回來,在美國的「幫助」之下,脫離了俄羅斯,歐洲能源短缺的坑真的能被填上嗎?

短期:購買美國天然氣是歐洲緩兵之計

想弄清楚歐洲天然氣短缺的坑能不能被美國填上,不妨先來看下幾個數據。據國際能源署公佈的數據,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約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約佔進口天然氣總量的45%左右。

各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也不盡相同,德國最多,佔50%,意大利次之,為40%,而芬蘭等國家幾乎百分之百地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由此可見,歐洲一旦切斷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交易,將出現一個龐大的缺口。

美國在經歷了「頁岩革命」後,天然氣產量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據美國能源署2021年11月3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天然氣淨出口量為773.69億立方米。

從數據上也能看出來,對比於俄羅斯每年給歐洲供應的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40億-180億的液化天然氣來說,雖然2021年美國天然氣淨出口量逐漸增加,但供應量遠達不到這個標準。

因此,從短期來看,歐洲購買美國的天然氣也只不過是一種緩兵之計罷了。畢竟為了制裁俄羅斯,狠話已經放出去,騎虎難下,再不購買美國的天然氣,冬天取暖、發電都是很大的問題。

此外還需要看到的是,歐洲進口美國的天然氣還將面臨以下困難:

首先,運輸難度大。

近幾個月,歐盟正增加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美國已經連續3個月成為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市場。目前,在墨西哥灣的碼頭上,早已擠滿了運送天然氣的船隻,大部分都是運往歐洲的。

德國等歐洲國家以往都是使用管道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與通過管道進口的天然氣相比,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運輸則更為複雜。需要在零下163℃液化,通過特定的船隻送到歐洲港口,隨後使用設備將液態汽化,最終運送到歐洲的發電廠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對應的港口、輪船以及液化汽化的設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儘管歐洲目前已經決定增建10個天然氣港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投入使用還需要較長時間。

其次,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價格更高。

從去年12月以來,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就不斷飛漲,價格飆升導致原本運往亞洲的天然氣船隻掉頭駛向了歐洲。布魯金斯學會能源安全項目研究員蒂姆·博爾斯瑪曾表示,與俄羅斯以及中東地區不同,美國的天然氣生產和供應都是來自私營企業,這些生產者不會根據地緣政治決定往哪裡出口,只會根據天然氣的供給需求以及價格做定奪。

歐洲天然氣價格未飆升之前,由於亞洲市場「溢價」現象突出,且願意簽署長期合同,美國天然氣廠商更願意將天然氣出口到價格更高的亞洲市場。現在情況有變,這些企業冒著違約的風險,也要去歐洲賺更多的錢。與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相比,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在歐洲的售價要高20%-30%,這也是橫亙在歐洲面前的一條深溝。

據德國《經濟週刊》,若完全切斷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往來,將給德國帶來千億歐元的損失,對歐洲很多普通家庭造成嚴重困擾。

長期:歐洲能否徹底切斷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就短期來看,歐洲暫時無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進口美國的天然氣也不過是為了維護歐盟的價值觀和能源安全所做的緩兵之計。這也是歐盟內部出現分歧,無法就制裁俄羅斯能源達成一致的理由。但是脫離俄羅斯轉投美國懷抱也並不是安全之舉,理由如下:

其一,美國或許並不是歐洲能源短缺的救星,正如前面所說,美國的天然氣生產屬於私企,這些私企出口天然氣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會遵從地緣政治,一切向錢看齊,哪裡的錢多,就賣到哪裡,為此不惜違背貿易約定,將原本運往亞洲的天然氣轉運到歐洲。

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即便扣除掉運往亞洲的運費等成本,出口到歐洲的利益顯然更高,還能減少時間成本。一旦這些企業在歐洲賺不到錢,可能隨後都能調轉船頭駛向亞洲。到那時,歐洲將面臨兩頭沒氣的地步,不得已從其他渠道想辦法。

有外媒報導,正是因為美國於2021年將天然氣大量出口到亞洲,再加之聯合歐盟制裁俄羅斯,才導致歐洲天然氣荒局面更加混亂。

不過,拜登為了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美歐關係,從中進行了斡旋。比如邀請眾多能源企業進行座談,咨詢是否有額外的能源供給,儘管這些企業表示如果政府需要,可以延緩氣田維護工作,保證天然氣生產的穩定,但對於是否向歐洲大力供應天然氣不予置評。

其二,烏克蘭危機可能是暫時的,但俄羅斯的能源是真真實實長久存在的。作為歐洲搬不走的鄰居,俄羅斯有4條運往歐洲的主要天然氣管道路線,比如「北溪1號」、亞馬爾-歐洲管道、土耳其管道等,放著天然廉價的天然氣不用,反而費勁巴拉地大老遠購買美國的天然氣,怎麼看都不是長久之道。

歐洲想要擺脫俄羅斯能源依賴,不能完全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打鐵還需自身硬。高度依賴天然氣進口的現狀降低了自己的議價能力,同時也增加了美國對歐洲的掌控力。對於歐洲來說,靠著俄羅斯「間歇性」供氣與美國天然氣的「馳援」,這個冬天或許能有驚無險地度過,但是從長遠來看,加強天然氣的庫存、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才是關鍵。一旦俄羅斯反制裁升級,徹底關閉天然氣管道,或者一旦美國天然氣供應量不足,歐洲必將雪上加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