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對字母「Z」來說是個悲傷的日子。歐洲媒體報導,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宣佈從社交媒體上暫時移除他們公司的商標,因為商標含有字母「Z」。
同樣在3月27日,美聯社報導,德國下薩克森州和巴伐利亞州禁止在公開場合顯示或者使用字母「Z」,違反的人,在未來可能會被處以3年監禁或高額罰款。
說到理由,我們會以為是段子。
俄烏衝突中,俄羅斯軍隊在坦克裝甲車上塗裝了很多不同的符號,其中「Z」字母塗裝代表俄羅斯語,勝利(за победу)的第一個字母發音。
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和德國兩個州都認為在這個階段他們這邊出現字母「Z」,那就是支持俄羅斯,這是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用字母「Z」,他們就不用。那俄羅斯軍隊要是把26個字母在坦克裝甲車上都塗一遍,西方尤其是英語國家估計就得重新建立一門新的語言了。
也不知道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和德國下薩克森州、巴伐利亞州禁止字母「Z」,能對俄羅斯產生什麼傷害?
眾所周知,俄羅斯語字母表裡根本就沒有「Z」,在俄羅斯語裡對應「Z」發音的是「з」(讀音:茲),寫法不一樣。
不過,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美國亞馬遜(Amazon)公司就麻煩了。
公司名字含「Z」量過高,以後是不是要改名叫亞馬恩(Amaon)?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Bezos)在巴伐利亞州得改名叫貝歐斯(Beos)?
不過他們把「Z」開除出字母表,對有些人來說也不是壞事。
比方說臉書的老闆本名叫扎克伯格(Zuckerberg),以後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可以叫尤克伯格(uckerberg),和烏克蘭(Ukraine)是同一個字母開頭的,這多「政治正確」啊。
這就是西方的言論自由?怎麼聞都像是文字獄的味道。
禁止字母「Z」的新聞出來之後,外媒外網有一些人在洗地,我們國內也有些人鸚鵡學舌,他們說:「納粹德國也用過字母「Z」,俄羅斯一邊指責烏克蘭有大量納粹言行,一邊卻在用字母「Z」鼓舞軍隊士氣,所以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和德國兩個州禁止字母「Z」是有道理的」。
這類言論其實有點搞笑。按這種文字獄邏輯,納粹德國還說德語呢,納粹德國還是德國人呢,英語裡也有大量的詞彙是德語單詞,瑞士有65%的地區說德語,瑞士(Switzerland)連國家名字都含有字母「Z」。
真的反納粹,那大多數的西方媒體怎麼都對烏克蘭軍隊裡的納粹元素視而不見呢?烏克蘭軍隊抓到俄羅斯戰俘。先開槍打斷腿然後再審問,大多數的西方媒體怎麼不報導呢?
禁止字母「Z」,其實就是認知作戰的一種。
因為俄羅斯現在有不少人,通過字母「Z」 在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在表達支持普京,字母「Z」在俄羅斯傳遞出的是必勝的信念。
把對手宣傳的東西進行污名化、妖魔化,這就是認知作戰。無視對方提供的證據,這就是認知作戰。同樣的事情,在報導方向上採用不同的策略,這就是認知作戰。
傳統媒體時代,輿論戰主要打的是信息差。全球社交互聯網時代,輿論戰顯然已經上升到了2.0時代,俄烏衝突中,西方對俄羅斯發動的認知作戰是成體系的。西方媒體霸權,他們的實力在上升。
除了禁止字母「Z」之外,再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同樣的報導戰爭,美國媒體報導烏克蘭平民佔報導量的45%,報導伊拉克平民只佔8%
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時候,2周時間就殺害了7186名平民。美國媒體以前不報導這些,反過來現在盯著烏克蘭平民的傷亡進行報導,這就是認知作戰。
第二個例子,在外媒報導中,擺拍的例子越來越多。
烏克蘭平民的報導中,我們發現有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景和地點反覆出現。西方媒體報導的時候是個平民,「滿頭鮮血」的模樣。
我們還發現在歐洲反對戰爭、支持烏克蘭的示威人群中,有人甚至用好萊塢戰爭片裡受傷平民的照片,當做現實裡的烏克蘭人在宣傳。
第三個例子,有國外網友說出另一種聲音,美國展開政治追殺。
拜登去歐洲連開了三場會,但很多國外網友注意到了另一個事兒:美國和歐盟簽了天然氣供應協議。
不少國外網友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俄烏衝突產生的原因,美國挑起的戰爭,總是與金錢有關。
前牛津大學副教授發推:「歐盟同意從美國購買天然氣,這樣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就減少了三分之一,——如果你想知道華盛頓為什麼在烏克蘭挑起戰爭。」
有一位國外網友發表類似看法之後,奧巴馬時期的美國發言人公開要求美國政府查這位網友的銀行賬戶。
其實例子遠遠不止這些。
好萊塢在冷戰結束後,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拍攝二戰題材的作品,要麼不提蘇聯,要麼直接搶蘇聯的功勞。第二個是凡是拍攝複雜的國際政治衝突的題材,大部分反派角色都是俄羅斯人。這也是認知作戰。
我們中國對外輿論能力很差,而如今美國又把輿論戰升級,如果我們也面臨這樣的認知作戰,有什麼辦法來破解嗎?
印度這次在國際社交媒體上表現得很搶眼,我們能從印度身上學到點什麼嗎?
我們觀察俄烏衝突,提高對外輿論戰能力確實迫在眉睫。怎麼做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中國某些媒體一遇到事情就立刻要我們反思,這種思路是打不了仗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