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大洗牌可能帶來世界大洗牌

晨楓老苑

烏克蘭戰爭一打,歐洲的能源格局就全亂了。歐洲25%的石油、40%的天然氣、45%的煤炭來自俄羅斯,現在要減少,美英站著說話不腰疼,歐盟也要統一立場,在2030年前完全擺脫俄羅斯能源。只有德國還不甘從命,德國55%的天然氣都來自俄羅斯。

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年底前增加向歐洲供應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加上現有的220億立方米,加起來370億立方米。但這只有歐洲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1550億立方米的1/4不到。美國保證2030年前向歐洲供應500億立方米,依然只有俄羅斯天然氣的1/3。歐洲在向卡塔爾增購,但卡塔爾的天然氣都是長期合同,現有產量不能轉售,增產則填不滿這個大窟窿。

美國天然氣只能以液化氣形式運到歐洲,成本大大高於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不說,美國實際上沒有現成的運能,碼頭和船都不夠。如果要急速擴張,碼頭需要擴建,船要加緊建造,可能會敲到中國的門上。日韓的造船產能跟不上這樣急速擴建的要求。到時候,江南的船塢一邊造004,一邊造美國的液化氣船,兩邊都熱火朝天,可能是好玩的景象。

這個問題對加拿大的也一樣。加拿大已經宣佈,要每天增產30萬桶石油,供應歐洲盟國。加拿大的油砂油產地基本上都在西部,加拿大西部的輸油管主要是南北向的,通往美國墨西哥灣地區,美國賓夕法尼亞頁岩油則通過同樣南北向的輸油管輸往加拿大東部的煉油廠。根本沒有東西向的輸油管。這個奇怪的格局是美加經濟高度一體化的結果,但也造成了西部油砂油實際上很難輸送到東部再裝船運到歐洲。最後可能是加拿大西部的油砂油補足美國需求,釋放出來的美國進口轉往歐洲。加拿大的油砂油沒有別的出路,只能賤賣美國,便宜了美國,還讓美國做了好人,高價進口油轉手給了缺油的歐洲。

不過天然氣還是解決不了,歐洲還不知道怎麼最後解決天然氣問題。

俄羅斯也不讓歐洲氣定神閒地擺脫,普京已經要求一周內出台政策,「不友好國家」將只能用盧布支付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歐盟和G7拒絕了,並指責俄羅斯違反合同。這是荒唐的。歐美可以制裁為名任意減少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天然氣,俄羅斯當然可以反制裁為名改變支付方式。對於歐盟來說,手頭沒有盧布,要麼從貨幣市場上買盧布支付,托高盧布幣值,抵消制裁威力,要麼通過中國、印度等俄羅斯友好國家購買盧布,也要托高盧布幣值。歐盟堅持拒絕用盧布支付,就看歐盟的嘴硬,還是俄羅斯按在管道龍頭上的手硬了。歐盟要用拒買俄氣勒死俄羅斯,就別怪俄羅斯搶先用斷氣凍死、勒死歐洲了。

俄羅斯的這一政策不僅是給歐盟出難題,也是保護自己。歐盟可以在收下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後,把付款打入被凍結的俄羅斯銀行賬號,美元和歐元只進不出,一方面歐洲沒有違約,另一方面俄羅斯還是拿不到錢。用盧布結算就避免了這種可能性。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將大批轉向中國,少量轉向印度。

問題是,全球石油、天然氣消耗量大體不變的話,美國、加拿大增產的部份最後將置換其他產地,誰呢?

中國石油來源很廣,中東、委內瑞拉、安哥拉、俄羅斯、美國都有。俄羅斯的量大增後,安哥拉應該不會動,中東也少動為宜,美國肯定會減少,委內瑞拉就看美國是否真的重新進口了,是的話,這一頭也會減少,海上繞過來太遠。

中國天然氣來源主要是澳洲、卡塔爾、美國,俄羅斯天然氣大增後,澳洲和美國估計就要被置換了。澳氣現在與美氣競爭日韓市場,可能會置換美氣,而美氣去歐洲。

這樣,能源市場分為東西方兩大板塊,倒是脫鈎了,只有中東兩頭均沾了。

能源板塊脫鈎的結果是,美國賺了,加拿大也賺了,澳洲可能持平,俄羅斯看中國是否把歐洲的份額都吃下來,是的話,持平,否則要縮減一點,但中國最賺。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一直為能源安全和價格所苦。「套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後,而且沙特進口石油用人民幣計價甚至人民幣定價後,石油價格因為用人民幣結算而收益,一開始會是國際市場價格的簡單兌換,很快會形成相對獨立的標準價格,不同計價貨幣正是美國和歐洲有分別的石油價格的由來。定價權是中國一直渴望而不可得的,何況石油定價權。

中國的天然氣價格肯定降下來了。管道天然氣永遠比液化氣便宜。中國現在管道氣不足,只有用卡塔爾和澳大利亞的液化氣不足、補足,並承受相應的成本。未來俄羅斯管道氣豐沛了,價格大幅度下降。

天然氣是碳氫燃料,但也是自然界里最低碳的燃料,是無碳化的必要過渡。俄氣將大大減輕中國無碳化的壓力,短期內,俄煤還可以補足中國的煤炭需求。過去鐵路是往西重車、往東空車。現在往東可能比往西更重,要運不過來了。煤炭、鐵礦砂、粗鋼、石油都要競爭鐵路運力。可能需要大力加建通過中亞、蒙古的鐵路,現有的不夠用了。

歐洲是最大的輸家。低價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沒有了,被迫用高價的美國液化氣和卡塔爾甚至澳大利亞液化氣,石油也要捨近求遠。無碳的光電、風電要大發展,則要求中國。

都說芯片如何如何,能源才是要命的,一天都不能缺。能源一漲價,通脹立刻起飛。歐洲雖然富庶,但實際上是比美國還要一手進一手出過日子的的,高度福利化把政府的膘消耗光了,民間也因為高度福利化而沒有貼膘的習慣和必要,對大幅度通脹的承受能力在發達國家裡其實最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將被能源包袱壓得透不過氣來,加上新冷戰的軍備競賽壓力,經濟、政治都會受到影響。歐洲追著中國挑事的勁頭可能會低一點。

美國在能源這一塊是賺了,但更大的經濟方面與歐洲連得很緊。歐洲病了,美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北約活過來了,但美國要保持領導,必須付出比歐洲更多,否則被「篡權」都不一定。美國的首要戰略對手依然是中國,但歐洲「臨陣脫逃」了,美國獨力能壓得住中國崛起嗎?

小布殊一上台,就把中國定位於戰略競爭對手,隨後就是向台灣出售P-3C反潛機和8艘常規潛艇(潛艇最後因為落實不了,泡湯了)。但本拉登一躍而出,911給中國帶來20年的發展窗口。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拜登把中國作為頭號敵人,普京一躍而出,不知道這一次能給中國帶來多長的窗口期。機會只給做好準備的人。中國做好準備了,而且中國並沒有期待機會,準備孤軍奮戰的。但機會來了,為什麼要推開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