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拿俄羅斯做試驗?

胡一刀

俄烏衝突何時能結束?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主要取決於衝突雙方想要實現的目標。

同時也與烏克蘭背後支持力量想要達成的目標有關,尤其是世界頭號大國——美國。

現在,美國官方已經表態,他們認為俄烏衝突很可能持續到今年年底。

因為,有了充足的時間,華盛頓才能借這次俄烏衝突實現三個目標:一個自由和獨立的烏克蘭,一個被削弱和孤立的俄羅斯,以及一個更強大、更統一和更堅定的西方。

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的話說,「我們認為這三個目標都在眼前。」

尤其是據美國媒體透露,美國正在制定「長期孤立俄羅斯」的新戰略,其目的就是「削弱俄羅斯、擊敗俄羅斯」。

1

多家西方媒體17日稱,不少人士預感,烏東大戰將是一場殘酷的血戰,俄羅斯將不惜一切要獲取這場勝利。

它們聲稱,俄羅斯對烏克蘭「非軍事化」的目標已然「幻滅」,即使烏克蘭人可能放棄加入北約,也將繼續使用西方尖端武器武裝自己。現在,英國準備好為烏克蘭提供反艦導彈,美國提供裝甲車和大口徑火炮系統,斯洛伐克則送去了S-300反導系統。

美國等北約國家的目的,是在5月9日衛國戰爭勝利日之前,阻止俄羅斯獲得一場勝利。

而它們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目的,那就是用戰爭孤立俄羅斯,甚至拖垮俄羅斯。它們想借鑒歷史的經驗。

第一個是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

當時,為了鞏固其在遠東的利益尤其達到控制朝鮮的目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派遣遠征軍與表面看似弱小的日本開戰,因為輕視對方的戰力,準備不足,情報錯誤百出,結果看似強大的俄羅斯被日軍擊敗。

失敗引發當時俄羅斯內部的強烈動蕩,沙俄帝國搖搖欲墜,幾年後進入歷史。

第二個是蘇聯在阿富汗折戟沈沙。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這場持續十年的戰爭,蘇聯當時的損失並非巨大,戰爭本身也並未置蘇聯於險境,然而,失敗帶來的恥辱使蘇聯陷入內部矛盾和猜忌的狀態。蘇軍撤離阿富汗兩年後,1991年蘇聯崩潰解體。

所以,西方一些政治精英認為,要完成對俄羅斯政權的顛覆,就要讓「俄羅斯遭遇失敗」。

在這一地緣戰略盤算之下,我們看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僅在戰場上向烏克蘭提供越來越富有攻擊性的武器,幫助其與俄羅斯作戰。同時,在其他政治、經濟等其他領域,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孤立和遏制俄羅斯。

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本週將在華盛頓召開春季會議。烏克蘭總理與財長和央行行長計劃赴會。他們將與G7國家金融官員舉行會談,並參加世行舉辦的烏克蘭問題圓桌會議。

烏克蘭財政部長馬爾琴科和央行行長捨甫琴科,將於4月21日參加這場圓桌會議。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上周表示,世行正準備向烏克蘭提供15億美元的一攬子支持。

而且就在前幾天,立陶宛方面發佈消息稱,該國外長和財長已向七國集團外長和財長髮出呼籲,要求立即永久終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成員資格。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7日表示,歐盟計劃對俄羅斯實施第六輪制裁,主要針對俄羅斯最大商業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同時也將包括對俄羅斯石油的制裁。

迄今為止,俄羅斯最大的銀行——聯邦儲蓄銀行一直「幸免於難」,該行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是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付款渠道之一。

馮德萊恩說:「我們會進一步鎖定俄羅斯銀行業,特別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這家銀行佔俄羅斯銀行金融(業務量)的37%。此外,當然也會有能源的議題。

意大利總理德拉吉17日的一個表態,也暴露了西方目前的想孤立俄羅斯的心態。德拉吉宣稱,「西方與俄羅斯對話的努力很多是白費嘴舌」。

2

美國《華盛頓郵報》16日刊登文章稱,美國及其盟國正在為不再與俄羅斯合作做準備,而且正在計劃一項旨在「孤立和削弱」俄羅斯的長期戰略。

美國國務院、五角大樓、盟國國防部以及北約和歐盟,都已經為這項戰略制訂了針對俄羅斯的軍事、金融、外交、商業等各方面的新政策。

在戰略方面,美國拜登政府即將公佈《國家安全戰略》,這份文件本應於去年通過法律提交,但迄今仍未完成,估計原因是該文件可能臨時進行了許多修改,改變其最初計劃聚焦於中國和美國國內問題的做法。

五角大樓今年3月份以機密文件的形式向國會提交了新《國防戰略》。該戰略將中國列為首要目標,將「俄羅斯挑戰」列為另一個重點目標。北約也將於6月公佈新戰略文件,「打擊俄羅斯的新重點」將被納入新戰略文件中。

北約上一份戰略文起草於2010年,當時呼籲北約與俄羅斯建立「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但北約官員已經明確表示,今後這將不再是北約的目標。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在訪問華沙時曾語出驚人地表示,「普京不能繼續掌權」。與此同時,另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表示,「雖然我們不是在討論政權更迭,但如果普京繼續以這種方式行事,很難想象會出現穩定的局面。」

現在看來,這些話並非說漏了嘴或者隨口說說那麼簡單。

在軍事方面,自2月24日俄羅斯入侵以來,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26億美元的新軍事援助,預計還將提供更多所謂的致命武器。拜登政府官員曾表示,他們預計烏克蘭的衝突可能會「曠日持久」,甚至持續數年。

目前,北約正尋求加強其在俄羅斯周邊國家的軍事力量。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國向歐洲增派了數萬名士兵,其中許多部隊被部署在與烏克蘭和俄羅斯接壤的東歐國家。美國軍方領導人正在尋求永久增加駐軍。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提出,美國可以在東歐盟友建立新的永久性基地,美軍可以在這些基地輪流部署。目前美西方國家打擊俄羅斯的一個重要行動是向烏克蘭輸送大量的武器。

在經濟方面,多年來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一直保持著強勁的貿易關係,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程度極高。目前歐盟正在尋求改變這一狀況,比如宣佈對俄羅斯煤炭的禁令。

歐盟還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嚴重依賴減少三分之二,並在2030年前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所有化石燃料。

而華盛頓已經先行一步,也簽署法案結束了美國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關係,並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在地緣政治和外交方面,美國的歐洲盟國宣佈將在未來逐步增加國防預算。芬蘭和瑞典計劃將在6月馬德里峰會之前申請加入北約,一些西方媒體稱,「這是歐洲安全平衡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意味著大西洋聯盟在俄羅斯邊境的軍事存在將大幅增加。

3

但是,美國及其盟國制定「孤立俄羅斯」的戰略,只能代表世界上一小部分國家對俄羅斯的態度,更多的國家並非願意走上這條道路。

而且,即便在歐洲內部也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策略。

從長遠來看,雖然該戰略的目標是打擊俄羅斯,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在孤立的過程中,歐洲經濟也將遭受重大打擊。

所以,在西方一些國家,有不少政客認為有必要與俄羅斯保持溝通。比如匈牙利歐爾班領導的政府,就與俄羅斯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

另外,已經進入第二輪競逐的法國總統候選人勒龐日前還重申自己的承諾,如果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將調整法國與北約的關係。

她說:「我不會把我們的軍隊置於北約統一指揮之下,也不會置於未來的歐洲指揮之下」,並拒絕「隸屬於華盛頓的保護之下」。勒龐還重申,和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機構的做法一樣,她仍將堅持《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款即集體防禦條款。

同時,勒龐主張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並提議俄烏戰爭結束後,北約應與俄羅斯達成「戰略和解」,並強化彼此的聯繫。

在德國,有許多人支持與克里姆林宮保持對話的大門,以促進最終的和解。

一位資深美國問題專家表示,現在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為了自己的地緣政治目標,推著歐洲敵視俄羅斯。而這種「孤立俄羅斯」的戰略也有一定試驗性,因為美國和北約將中國視為未來長期的「競爭對手」,我們要提防美國和北約把現在用來對付俄羅斯的手段,今後拿來對付中國。

當然,孤立某一個國家或者與某一些國家划線,這種做法讓很多人聯想到了冷戰時期。很多國家並不願意回到那種嚴重對抗的狀態之中。你安全了,意味著我不安全。這種零和博弈,最終讓各國都把資源投入到武器採購等軍事安全能力建設中。

而發展經濟和民生的資源必然相對減少。

除了歐洲一些國家不願意重走老路之外,從目前看中國、印度都不希望如此,而亞洲的其他國家,非洲國家和拉美國家都持相近的立場。

當前,由於國內族群矛盾撕裂、政治極化嚴重、通脹水平創下40年來新高,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團聯合開展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上周跌至41%。這是拜登總統任內的最低支持率之一。

尤其是蓋洛普的最新民調則顯示,拜登的支持率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大幅下降約20%。面對國內面臨的危機,美國政治精英拿出了最擅長的做法,通過一切手段,把矛盾關注點向外部轉移。

而為了實現自己的地緣戰略目標,美國從來都毫無顧忌,將其他國家當做墊腳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