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這個地處非洲大陸最南端,離俄烏衝突地點相距超過一萬公里。儘管如此,他依然被西方國家催促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終於在3月份的時候,南非不勝其煩,公開發表聲明,明確表示不制裁俄羅斯,或者叫:拒絕制裁俄羅斯。
這個事也側面證明了一個事。國際世界並不是什麼法治社會,而更像是一個江湖。既然大家都是在江湖飄,那歲月靜好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一萬公裡外打個仗,也不得不跟著出來表個態。畢竟出來混,立場就是你最基本的屬性。
不過一般來說,作為吃瓜群眾肯定是誰贏幫誰。雖然俄羅斯比烏克蘭強很多,但就經濟制裁這個領域來說,是西方世界厲害,俄羅斯GDP僅為西方世界一個零頭,俄羅斯處於絕對的劣勢。
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沒有跟著一起加入制裁陣營呢?
吃瓜諸國的立場
其實西方國家這麼滿大街的拉人入伙制裁俄羅斯,本身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經濟制裁這種手段經常被西方國家用來打擊對手,但這個手段本身有兩個重大缺陷。
第一缺陷:書面語叫「反噬」,反就是正反的反,噬是咬人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反咬自己一口」的意思。
制裁對方的人,會被制裁本身反噬,也就是你制裁別人,自己必然會付出代價,或者叫你制裁別人的同時,100%地在制裁自己。
這個邏輯,在基本原理上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買賣的本質是平等互利的,不是誰對誰的恩賜。原來既然做買賣,肯定對自己有好處,沒有好處的買賣,你不會做。現在你要制裁別人,不跟別人做買賣了,那原來想得的好處肯定就沒了。
比如,你買他的東西,往往是因為在市場可選擇的資源裡面,他最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你制裁他,雖然會導致他賺不到你的錢,但也會讓你失去這個市場裡最適合你的商品。那你就只能去找比原來那個東西差一點的東西了,更何況,有的時候你還根本找不著。
反過來,你賣東西給他,是為了賺他的錢,你現在要制裁他,不賣給他東西了,那就意味著你本來能賺到的錢賺不到手了。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西方國家在對俄羅斯舉起制裁大棒後,自己的壓力也非常大。俄羅斯本來就是歐洲最主要的資源和能源供應商。如今西方國家自己把這個供應給砍了,一點緩衝都不留給自己,那當然會造成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暴漲。
所以,他們需要有人去分擔這個壓力。不然的話,西方國家在制裁上每加一次碼,就相當於多砍自己一刀,肉再多也扛不住,最好能有別的國家跟著一起制裁。
根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想讓俄羅斯經受100個單位的損失,那麼,制裁的人也要經受100個單位的損失。如果只是美國和西方制裁俄羅斯,那麼,制裁別人的人,自己要承受的100個單位的損失,就全部由他們自己承擔了。如果還能拉別人入伙一起制裁別人,那麼,這100個單位的損失,就可以讓別人分擔一點。
這就是美國滿世界拉人一起制裁俄羅斯的本質所在。
制裁的第二個缺陷是:漏洞。
經濟制裁要有效,這個制裁的鎖鏈就不能出現一個較明顯的缺口,否則的話,你一生氣要制裁別人,不買別人的東西了,可是有人會在你後邊撿漏,不影響別人賣東西,那等於沒制裁。這就好比你築起一個堤壩,只要有一小段決堤,整個堤壩就會失去作用。
在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其實發生過很多次,比如說在19世紀,拿破侖為了制裁英國,用武力施壓禁止所有歐洲國家購買英國貨(史稱「大陸封鎖體系」)。
當時英國是歐洲最主要的紡織品工業中心,有點跟現在的中國差不多。不允許買英國貨的結果就是整個歐洲的衣服都漲價。於是沒過多久,又冷又窮的俄羅斯就表示扛不住了。俄羅斯隨後便退出制裁陣營,開始對英國貨大買特買。
這麼大一個國家跟英國開始貿易,那你整個制裁體系自然就徹底崩潰。這個時候大量的英國紡織品就流入俄羅斯,英國就可以續命了。
最要命的是,英國的東西進了俄羅斯,就算是俄羅斯的東西了。英國巴不得俄羅斯多買點,因為這會兒拿破侖正制裁它嘛。俄羅斯也是大賣特賣,除了自己用,還把它轉手賣到歐洲。
於是,表面上只有俄羅斯一家買了英國的東西,事實上整個歐洲各國都買了英國的東西,於是拿破侖的制裁就徹底破產了。
不過有兩個不同:
一是俄羅斯當了一回二道販子,賺了一回差價,歐洲本來直接買英國便宜的東西,現在只能從俄羅斯那裡買加了價的轉手貨。二是,歐洲既然買加了價的二手貨,那自然要多出錢了。
就這樣,拿破侖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封鎖體系就此爛尾,拿破侖惱羞成怒,轉過來打俄羅斯,可是在莫斯科大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今,雖然西方國家憑借其發達的經濟水平佔據著全球貿易的大量份額,但他們並非全部,世界上還有很多貿易是在西方以外的國家進行的。
比如說2021年全球貿易總額是28.5萬億美元,其中光越南就有0.67萬億美元,中國更是高達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貿易額的20%以上,遠遠超過了美國的4.6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這個制裁的鎖鏈現在漏得跟篩子似的,它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就兩個:
一個是將西方產品趕出俄羅斯市場,把市場份額讓給其他國家,比如說印度的制藥業此時就在瘋狂搶佔西方退出後的俄羅斯市場,中國汽車和手機的3月份俄市場銷量也出現暴漲。
另一個是禁止俄羅斯把能源賣給西方,逼俄羅斯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然後其他國家還能倒賣給西方國家賺差價,西方國家嘛,那就必須要多出錢了,所以他們就通貨膨脹的厲害。
這兩個「作用」加起來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和歐洲抱團變窮。
這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沒有參與制裁的「其他國家」贏大發了。
當然,還有一個國家也贏了,那就是美國。他一邊要求其他西方國家對俄能源進行全面制裁,一邊自己又趁著俄羅斯原油打折大肆買進俄羅斯原油。這段時間,美國一直逼著印度不買俄羅斯的石油,可是印度媒體最近發現美國買的石油比印度還多。
美國同時還允許自己的公司去購買俄羅斯的化肥,與此同時,歐洲不僅對俄羅斯實施化肥禁運,還關掉了自己境內最大的化肥廠,因為這個化肥廠的母公司是俄羅斯企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出口國,現在歐洲已經被迫去非洲搶購化肥了。
拜登甚至還公開表示,讓歐洲因為制裁俄羅斯而失去天然氣供應,這是歐洲心甘情願做出的必要犧牲。更令人迷惑的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聽到這句話後還挺開心。請朋友們看一下下面的圖片,那個馮德萊恩見到拜登好像笑得跟一朵花兒似的。
不過,歐洲的腦子進水了,不代表著全世界所有人的腦子都進水了,大家心裡門清,所以,現在西方世界以外的大多數國家都拒絕去制裁俄羅斯。
畢竟大家只是想好好過日子而已,這時候去吃歐洲吐出來的市場不香嗎?你們歐洲最後爛成什麼樣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樂意吃糠咽菜別帶上我啊!
地圖中紅色國家為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和地區,灰色國家為沒有參與制裁的國家和地區,總之,那個世界地圖上大部分地區都是灰色的,也就是沒參與制裁俄羅斯的。
目前全球78億人口裡面,只有西方陣營的11億人在制裁俄羅斯,其他吃瓜群眾都是「不關我事」的態度。
就目前這場戰爭而言,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的最好辦法就是出兵,但他們也知道俄羅斯好歹也是五常之一,不好惹,所以又不敢出兵。
在江湖上混,想讓別人跟你衝,自己首先要身先士卒。你想讓別人幫你50分,自己先要做到100分。在中國,這叫領導要帶頭。
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出兵了,那麼其他國家看在你的面子和威懾力上,或許真的會考慮跟著你一起參與制裁。
但問題是西方國家沒有出兵,既然他們自己都知道俄羅斯不好惹,自然也就很難忽悠別人跟著一起上了。
最後,西方國家現在想打造起他們這個封鎖體系的唯一辦法就是祭出道德大棒,搞道德綁架,希望那些「不爭氣」的世界各國能站在他們口中的「正義」的一邊,從而為西方國家的利益而犧牲自己國家的利益。
可是,國際社會的道德標準究竟能有多高我們先放在一邊不談,西方國家的這個「正義」首先就沒有多少說服力。因為站在歷史角度上看,歐洲各國的領土主權從來都是一筆爛賬。
這片大陸是人類歷史上戰爭次數最多的地方,即使是在跨入近現代文明後的幾百年里也是一直打個不停。兩次世界大戰就是他們那裡搞出來的,至於對落後國家的殖民和掠奪戰爭就更加罄竹難書了。
朋友們再看一看今天文字裡面配的一個插圖,每一個白點表示一場戰爭。西歐那地方由於白點太多,簡直就白成一片了。白點第二多的地方就是美國,再次是中東。而世界其他的地方,總體上是灰的,只有一些星星點點的白點。
現在的俄烏戰爭放到歐洲的歷史裡,只是一個很平常的事件。歐洲過去打那麼多仗,侵略那麼多國家,他怎麼不說他們是在侵略?現在突然把侵略這個事掛在嘴邊念念不忘。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西方還想著讓一堆萬里之外的國家去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維護你口中的「正義」?
可能嗎?
也不是不可能,但得加錢,得加很多錢。
可是,這種制裁的主要後果之一就是:缺錢。
所以陷入了死循環。
西式操作
西方國家在這場「拉人站隊全球巡演」的制裁運動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其實是中國。
中國目前是全球貿易總額佔比最大的國家,是事實上的全球貿易中心,只要中國不被拉進去,其他國家就有底氣對西方的壓力說不。
早在3月中旬的時候,中國就和美國、意大利進行了一次會晤,後來又開了個中歐峰會,雖然明面沒說,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兩次會晤最關鍵的議題就是俄烏戰爭的相關問題。
從事後發佈的會議公告上看,無論是3月中旬的中美會晤,還是4月初中歐峰會,會晤雙方都沒有達成太多的共識,主要的收穫都是「坦率地交換了意見」。所謂坦誠的交換的意見,就是各說各的,我明知道你不愛聽,我還是說了,這叫「坦誠」。你也明知道我不愛聽,你也還是說了,這也叫「坦誠」。坦誠完了,散會,拉倒。
站在我們的角度上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這種拉中國去制裁俄羅斯的舉動是非常荒唐的。遠的先不說,近幾年你美國是怎麼對我們的?這前腳還沒制裁完我們,後腳就拉我們去制裁別人了?
就算中國不考慮地緣政治的平衡,也沒必要跟著西方一起去承擔這個制裁的反噬後果吧?我們又不是西方的舔狗。
但凡稍微有點國際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中俄兩國都面臨著被西方圍堵的局面,目前在地緣政治上處於唇亡齒寒的關係。
所以美國現在的這個行為邏輯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這樣的:
我以後是要對付你的,但是現在請你幫我幹掉你的隊友,這樣我以後才能更好的對付你。
你說,這個時候要跟著美國一起去制裁俄羅斯,這是不是有病?中國人身體很好,連個新冠病毒,我們都要把它清零,怎麼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呢?
當然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從美國的邏輯來看,美國和西方這段時間在輿論上忽悠中國譴責俄羅斯、制裁俄羅斯,這個操作也不是沒有道理:
西方國家喜歡搞的一個東西叫「公共外交」。
所謂公共外交是相對於政府外交而言的。它不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外交,而是一國政府與另一國的公眾之間的外交。
也就是說這個外交工作的對象不是對方國家的政府,而是他們的公眾。基本模式是我對某國公眾施加影響,再讓他們轉過頭去影響自己的政府。
在這個邏輯下,國家間等價的利益交換就不一定是必須的了,因為對方可能會迫於公眾的壓力而答應自己敵人的條件。
比如現在各國大使館都在中國的微博上打嘴炮,這就屬於公共外交的一部分。他們在試圖爭取中國民眾的支持,進而期待對中國的政策有所影響。
說實話,這種外交上的搞法,對西方國家自己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在他們的制度下,政客往往要無節操的討好選票,只要大眾關心國際政治,那他們在外交操作上就要考慮大眾的直觀感受。但是大眾的直觀感受又來自於政客們長期對大眾的宣傳教育,而這種面向大眾的宣傳教育往往又比較簡單粗暴。
多種因素湊合在一起,就變成了這麼一種局面:
在西方民眾眼裡,已經認定普京就是邪惡的代名詞,他們覺得根本沒有與其妥協和談判的必要。
而為了順應自己教育出來的民眾的意願,西方國家的外交策略不得不給自己綁上道德枷鎖,更多的從民眾認知的角度,而不是從國家實際利益的角度出發去進行操作。
可以說,西方這套「公共外交」在影響其他國之前,先把自己給影響到位了。
這一點在歐洲尤為明顯。比如說歐洲現在想買天然氣,但又宣佈凍結支付給俄羅斯的美元和歐元,同時又拒絕支付盧布去購買,然後還要求俄羅斯繼續供應天然氣給他們。
這一系列邏輯下來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如果要賣天然氣給歐洲,那麼盧布他們是不支付的,估計他們也沒有。他們可以支付美元或歐元,但支付的美元和歐元,又隨時可能被他們凍結了,俄羅斯收不著。
同時,歐洲還要求俄羅斯不能因為自己被歐洲制裁了,就不賣糧食給歐洲。
這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邪惡的俄羅斯啊,你不配拿錢,但請你做個人,把我要的東西給我。
這種祥林嫂式的外交手腕能起到多大作用可想而知,俄羅斯這邊根本懶得搭理。
既然外交領域作繭自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國民就不得不承擔代價。
啥代價啊?漲價。
歐元區3月份CPI同比上升了7.5%,連續第5個月創歷史新高。注意,是歷史新高。
歐洲政客拿出了這麼一個應對策略: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號召大家洗冷水澡,同時他們煽情的講話裡面似乎還隱含這這麼一層意思:每人每次在準備洗冷水澡的時候,罵一次普京。估計這樣洗冷水澡的時候就可以減少對冷水的恐怖。
跟朋友們說一下我讀大學的一個習慣,這不是「觀雨大神經先生」文章的內容,是我加上的。
大學時候,我冬天洗澡不喜歡跑很遠去集體的浴室,沒別的原因,就是嫌麻煩。不過,那時候像我這樣嫌麻煩的男生很多,也是為了壯膽,我們經常約著一起,就近,在樓道盥洗室,集體洗冷水澡,場面非常壯觀。
洗冷水澡的第1個動作就是把一盆冷水從頭頂淋下來,這是最難的。我們通常會幾個十幾個同學站成一排,先後鬼哭狼嚎一般的叫喚一番,我說那是鬼哭狼嚎一般,一點都不誇張。我們就這樣,一邊鬼哭狼嚎,一邊把一盆冷水從頭頂上淋下來。最難的一關就就這麼過了。
可問題是,歐洲人冬天洗冷水澡之前先罵普京,可能能給自己壯膽,但對普京有啥損失呢?普京肯定還是在莫斯科用俄羅斯的天然氣燒出來的熱水洗熱水澡,更何況他是克格勃出身,身體也還不錯。
當然了,歐洲現在也不是沒有頭腦清晰的政客,就比如和馬克龍競選法國總統的勒龐。這個人主張法國應該退出北約,獲得國家安全和政治上的獨立地位,同時她主張歐洲應避免過多壓制俄羅斯而導致其向中國靠攏。
雖然這個人在反美的同時對中國也沒多少好感,但不得不承認她的這個邏輯非常合理。
歐洲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安全上也不存在真正的威脅,這兩股勢力聯合,對他們自己來說是最優選。
她這樣的觀點雖然歐洲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支持,但是沒有戰勝他的反對者。
如今的歐洲民眾不會去考慮俄烏衝突背後的複雜邏輯,他們現在就兩個訴求:
普京是壞人,歐洲一定不能妥協。
物價太高了,國家得幫我降下來。
可問題是,你反對普京,不買俄羅斯的東西,那必然導致物價上漲。
這兩個訴求,在根本上是矛盾的。就好比一個人,自家沒有糧食,又想有骨氣不吃別人的糧食,又想不餓肚子。這咋搞得成呢?
可是這事兒,歐洲的民眾不去考慮,反正讓政客們去解決。
那政客們咋解決呢?
政客們其實心裡啥都明白,這就是一個死結,解決不了啊。可這不能明說啊,明說出來就說明自己無能,搞不好就是「通俄」。向剛才說到底那個和馬克龍精選總統的勒龐那樣,明確說出來,結果就選不上,就當不上官。
沒辦法,還是老一套,甩鍋中國。說中國不該沒譴責俄羅斯,沒跟著制裁俄羅斯。
那麼中國在這場衝突中將如何自處呢?
中國的選擇
「公共外交」的玩法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太明顯的效果,因為中國老百姓對基本的敵友分得還是很清楚的。
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中國百姓的覺悟確實很高。雖然有那麼一些公知,但現在公知已經翻不起大浪了。
中國百姓並不一定每個人都精通國際政治,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淚史,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經歷過百年屈辱的中國人心裡比誰都清楚。
中國人即便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張口閉口講原則,所以在大事上不糊塗,沒那麼容易被人忽悠。
在俄烏問題上,首先,中國並非歐洲國家,所以真正關心烏克蘭的前途都人應該不多,甚至關心俄羅斯的也不多,大家主要關心的還是中國自己。
至於國際公理和正義,我們不是不嚮往,而是真的不敢指望。沒辦法,之前被揍過太多次了,而且我們被揍的時候,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也沒怎麼「顯靈」過,最後還是要靠自己的拳頭來解決問題。
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不管把正義這個東西說的多麼玄乎,最起碼,正義要對包括自己和別人在內的所有人都有利。由於大多數中國人平時忙著上班,所以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太瞭解,關心也不太夠,所以中國人關心的就是,你美國和歐洲嘴上說的那個正義,對中國有利嗎?你當年侵略南斯拉夫,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時候,咋不說那是侵略?咋不說那不正義?
再過幾天,5月8日,北約侵略南斯拉夫,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導致許杏虎、邵雲環、朱穎三位烈士犧牲的忌日,就到了。這個時候,你美國人和歐洲人要在中國面前討論正義,要討論「反侵略」的事,那請把1999年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導致許杏虎、邵雲環、朱穎三位中國烈士犧牲的兇手交出來,然後再說事兒。
中國人不是不反侵略。
問題是,反侵略這事,應該怎麼反?該由誰來領導?最起碼,反侵略這事兒,不應該有侵略者來領導吧?
很明顯,反侵略這事,應該由反侵略的高手來領導。
這個世界上誰是反侵略的高手呢?中國!
中國100多年來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反侵略歷史。要論侵略別人,中國遠遠比不上美國和西方。但要論反侵略,中國絕對是他們的師傅的N次方。
事實上,俄烏衝突這個事兒,如果從反侵略的角度來敘事。美國和西方嘴上叫嚷著要反侵略,但為啥這事還沒消停呢?原因有兩個:第一,他們水平不行,一個長期侵略別人的人,咋知道怎樣反侵略呢?第二,他們嘴上喊著反侵略,骨子裡面根本就不想反。
我可以非常確定的說,俄烏衝突這事兒,如果要讓中國來領導處理這事兒,早都搞定了。
所以,當下,美國和西方忽悠中國譴責俄羅斯、制裁俄羅斯,中國老百姓肯定不會上當。不過,我不得不說,這個覺悟,並不需要很高的水平,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這樣考慮問題。歐洲老百姓現在之所以不正常,是因為長期受到了他們政客的忽悠。
可是,普通中國民眾在關心國際政治的時候的這點水平,就是西方傳統精英外交者的氣質,即一切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重。我們發現,在這一次俄烏衝突中,中國普通民眾的水平要比西方當下的政客水平高。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可以輕鬆的選擇立場,因為西方國家在外交手腕上除了公共外交外還有一招,那就是力量威脅。
反正加錢是不可能加錢的,要麼忽悠你,要麼威脅你。
只是就現在而言,這一招也很難起到作用,感謝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前把中國修理了一遍,中國沒事兒,所以,現在,中國也習慣了。而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也提前知道了,中國不怕修理。
所以,至少到現在為止,中國不跟著他們譴責俄羅斯、制裁俄羅斯,他們也沒把中國咋地。反過來,中國愛咋地咋地。
在往深處說,如果俄羅斯戰敗,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會有一大堆騎牆的國家倒向西方,這對致力於建立多極化世界的中國不利。
如果俄羅斯不僅敗了,還把自己玩崩了,那美國就騰出手來全力以赴地對付中國。本來由中國和俄羅斯一起扛的,來自美國的壓力就只能由中國一家扛了,你說麻煩不麻煩?
所以,俄羅斯不能敗,不能倒,不能崩。
所以,關心政治的普通中國人,在心理上傾向俄羅斯是很正常的。
當然,這個心思未必能夠拿到台面上明說,所以在台面上的話應該這麼說,這是一場歐洲的戰爭,是歐洲的混亂。你們玩兒,我有事,比如我要抗疫,我要清零,我要做生意,我要養家糊口。
當然,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有間接的關係。
比如說2022年中國汽車和手機等工業品在俄羅斯市場銷量已經同比去年翻了一倍。這得感謝西方企業也自發的參與制裁俄羅斯。咋制裁呢?東西不賣給俄羅斯了。那你西方企業不賣東西給俄羅斯了,俄羅斯就只好買中國的東西了。
中國不是故意的,是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搞市場經濟這事兒,美國和西方不是一直批評中國搞得不標準嗎?
請美國的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來認真學習一下中國,美國和西方制裁俄羅斯不賣給俄羅斯東西了,俄羅斯自然而然的買中國的東西,這就是美國和西方定義的最標準的市場經濟,尤其還是最標準的「自由」市場經濟。
等俄烏衝突結束了,中國經濟再上一個台階,那時候我們也可以給美國和西方上上課,把這個事作為自由市場經濟課程的經典案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