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的怎麼樣了?

雲石

很久沒寫俄烏戰爭了,因為覺得已經沒有什麼亮點。不過這段時間,唱衰俄軍的聲音一直此起彼伏,不管是從基輔撤軍,還是所謂的頓巴斯決戰未能實現,以及馬里烏波爾鋼鐵廠的持久戰,都能引發對俄方戰況的看衰。尤其是每當俄軍出現較大戰損,都能在中文網網絡上激起一大撥嘲諷之聲。

這搞得我很有點疑惑。本來我以為這是高華或者1450的輿論操縱術罷了。不過各大平台顯示IP屬地後,發現還是有很多人一致看衰俄羅斯。這就讓我有點搞不懂了。所以這裡再補一篇,解析下這場戰爭,以及背後的整體博弈態勢。

寫之前,雲石君首先聲明一點:俺不是什麼俄粉,情感上對普京也談不上好惡。而且但凡只要懂國際政治的都知道,如果這一次普京真的大獲全勝,對中國來說其實未必是好事——因為從長遠看,這意味著一個更加強大且不依附於中國的俄羅斯,以及一個衰落分裂,且被美國深度裹挾而更加反華的歐洲。所以如果站在中國國家立場,我真希望普京別那麼順。

但現實就是,普京這次總體戰略推進還是比較順利的。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還是從俄烏戰場,以及俄羅斯與西方兩個維度來分析。

俄烏戰況,這個是被看衰俄軍的網友貶的最狠的。當然,看上去也確實如此——都21世紀20年代了,一個全球排名第二的軍事強國,收拾一個排名20開外的小弟,結果生生把這仗打出了80年前二戰時的感覺。從這一點來說,讓全球軍事愛好者大跌眼鏡,也成為眾多吃瓜群眾認為俄軍不復當年的鐵證。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俄軍軍事能力差,這個確實是事實。但問題是差不差你得看跟誰比。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差,那是因為把它放在了全球頂級軍事強國,也就是中美俄這所謂五常中上三常的維度來做比較的。如果跟美軍和解放軍比,那俄軍確實是夠水的——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跟中美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但問題是,俄軍在戰場上的對手又不是中美,而僅僅是烏克蘭。難道打烏克蘭也必須要有中美這種級別的軍事水平才行嗎?

當然,即便是打烏克蘭,俄軍的表現也談不上好看,各種掉鍊子表現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興致勃勃的計算雙方戰損,以及西方援助,認為烏克蘭軍隊無論從人數還是裝備,都已超出俄軍,俄烏戰場形勢即將反轉,烏軍極有可能在未來發動反攻,擊敗俄軍。

這個就有點異想天開了。俄烏戰爭確實打出了二戰感覺,但像二戰,你就真以為這是二戰?真要是二戰,按照各路挺烏派的說法,烏軍現在動員的兵力已是戰場上的俄軍數倍,西方支援的坦克榴彈炮什麼的也都在數量上超出了俄軍,兼又有本土作戰的優勢,那豈不是早應該大舉反攻,把侵略的俄軍包餃子?

但烏軍有這麼做嗎?很明顯沒有。不僅現在沒有,未來也不大可能有!

為什麼這樣?因為烏軍沒網上的烏吹那麼傻。如果真像二戰那樣,把軍隊拉倒野外去跟俄軍搞什麼大會戰,立馬會被屠的渣都不剩——因為烏克蘭沒有制空權!

制空權,這才是現代戰爭的關鍵。只要制空權在俄羅斯手上,烏軍別說兩倍三倍於俄軍,就是十倍,也是萬萬不敢大規模走出城市和工事的。也許烏軍可以憑借西方的軍事情報,衛星網絡,憑借俄軍將士本身的鬆懈和拉胯,派個小分隊什麼的搞點奇襲,也能取得擊沉莫斯科號這樣的精彩戰術勝利,但想從根本上扭轉戰局——也就是通過會戰反殺俄軍,這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根本想都不用想!

既然烏軍不敢大規模出城,那俄軍兵力、裝備是否充足,甚至士氣、軍事素養是否高昂,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別拉胯的太過分,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立於不敗之地,跟獲勝還是有區別的。但問題是,俄軍本來也不一定非要在戰場上直接獲得勝利!

俄羅斯一開始並沒有完全征服烏克蘭的想法——它現在的國力,根本消化不了。對俄羅斯來說,它對烏克蘭的想法,也就是非軍事化、不加入北約就行了。僅就這個目標而言,根本就沒必要跟烏軍鬥個你死我活,慢慢耗同樣可以實現——反正戰場是在烏克蘭,制空權在手了俄軍又充分掌握戰略主動,何必去打的血流成河呢?

所以,消耗戰,對俄軍是可以接受,甚至說本來就在其預期之中的——它的國力遠強於烏克蘭,但戰爭消耗卻又遠小於烏克蘭,所以俄羅斯完全可以通過消耗戰磨平烏克蘭的鬥志,改變烏克蘭民眾的態度和立場。

只有一種情況下,會讓俄羅斯的消耗戰設想破產——就是自己的國力不支。而這種情況的出現,肯定不會是因為烏克蘭戰場的消耗。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西方的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崩潰和財政破產。

這種擔憂,在俄烏開戰的初期一度達到頂峰。西方前前後後啓動了近六千項經濟乃至金融制裁,幾乎徹底鎖死了俄羅斯與西方的經濟交流空間。當時盧布一潰千里,所有人都預測俄羅斯或將面臨滅頂之災。但萬萬沒想到,普京瞅准美國加息縮表收割全球的當口,借著全球大宗商品供需逆轉的宏觀大勢,祭出資源盧布,一舉逆轉了局面。

現在俄羅斯戰爭爆發三個月了,西方能拿出的制裁的都拿了出來,可結果如何?

與事先的預期恰恰相反!

西方這邊,歐洲現在明顯快要被搞死了——對俄羅斯能源的禁用,不僅體現在居民直接生活成本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讓歐洲工業陷入困境——能源不足,直接會導致工廠停工。就算臨時靠儲備和其他地方的增購頂得一時,但這明顯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就算接下來真能從美國等地搞到替代品,但成本大幅上漲,製造業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而美國其實也不好受。西方與俄羅斯圍繞資源的鬥法,同樣也拉升了美國通脹。而美國現在正在加息縮表收割全球的關鍵期。這一套收割大法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就取決於美國能否在遏制通脹的同時,維持經濟大致穩定運行。俄羅斯這一次的掀桌子,等於是驟然拉升了通脹——這對美國收割大法的開展平添了巨大阻礙和變數。

而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的資源盧布,以及其在全球資源國範圍內激發的連鎖反應,極大的削弱了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定價權,並在一定程度上,讓資源代替美元,成為當下的全球硬通貨。這從長遠看,削弱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進而削弱了美國霸權的根基;從近下看,由於美元在全球範圍內能買到的商品總和減少,這更是在加劇美國通脹的同時,削弱了其收割全球的能力。

而反觀俄羅斯,雖然海外資產被凍結,國內也因為西方制裁,導致了一系列的麻煩和大變,但其綜合收益卻更大:

首先,避免了被美國收割。西方的制裁,徹底斬斷了俄羅斯與西方的經濟和金融關聯。這也就意味著這一次美國的全球收割,俄羅斯就已經提前避免了。

其次,這一次俄羅斯掀桌子,搞起了資源盧布,這既是搶奪大宗商品定價權,又是對資源在國際交易中的地位的拉升。而現在結果基本上已經出來了,盧布匯率走強,不僅收復了之前的失地,而且一路拉升;歐洲國家嘴上硬了一段時間,也紛紛開始服軟,用盧布購買能源,這等於建立了一套建立在資源基礎上的金融體系,以盧布而非美元歐元,為計價和結算貨幣。這對俄羅斯這種資源大國來說,戰略意義和價值可以說是無比重大——根本就不是簡單的大宗商品漲價帶來的幾個收入增加可以比擬的。

最後,政治方面,俄羅斯整合獨聯體乃至全球資源國的能力大大增強。獨聯體很多國家都是靠販賣資源維生——俄羅斯把資源盧布整成硬通貨,這意味著其在經濟上它們的吸附力大大增強。跟美元、歐元等建立在消費主導生產邏輯下的貨幣不同,資源盧布是建立資源決定消費邏輯上的,所以這套貨幣體系的影響力擴大,對資源國來說其實比美元和盧布更舒適。而獨聯體國家本來就跟俄羅斯同屬一國,政治和文化上也深受俄羅斯影響,以前只是俄羅斯經濟太爛,所以這些年大家才被西方拉攏。

一旦俄羅斯把資源供應主導市場需求的邏輯樹立起來,這也就意味著跟俄羅斯混,納入資源盧布體系,能給自己帶來到巨大的利益。這樣一來,俄羅斯就能恢復在傳統勢力範圍內的威信,一舉打破美國的圍獵。

而影響還不止於前蘇聯。對全球所有靠販賣資源維生的國家來說,他們天然都會青睞資源主導型的世界貨幣和金融體系——畢竟這才能實現他們利益的最大化。只不過資源國大都是小國,消費國美歐又實力強大,所以他們對美元歐元這套計價結算體系無能為力,只能忍氣吞聲。

但現在美歐明顯遇到了大麻煩,實力衰落在所難免;資源國中唯一有資格扛把子的俄羅斯又趁機掀了桌子;而另一個生產及消費大國中國也強勢崛起,並跟美歐越來越不對付。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普通資源國,現在也有能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西方金融體系,加入到俄羅斯主導的資源盧布體系中,以助俄羅斯一臂之力的方式,實現資源國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能趁機完成了對獨聯體乃至資源國的整合——哪怕是部分的,這對俄羅斯來說也絕對是冷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偉業——不說恢復昔日蘇聯榮光吧,但國際影響力來一個階梯式跨越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最後,徹底馴服歐洲,化解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圍堵。這個邏輯其實很清晰——歐洲不可能擺脫俄羅斯的能源。只不過以前美歐實力強大,主導國際秩序,所以才能一邊享受俄羅斯的廉價資源供養,一邊在美國的意識形態操控下,一起對俄羅斯步步剿殺。

現在世易時移,美歐實力衰落,全球資源與消費主導關係反轉,加之中國崛起掣肘,原有的舊秩序無以為繼,俄羅斯趁機掀桌子,實際上就是要通過給歐洲放血,逼他們在精神上覺醒,擺脫美國的控制。

現在的進展,還是符合俄羅斯戰略的——資源緊缺帶來的通貨膨脹,已經讓歐洲民眾不堪重負,並迫使歐洲開始屈服於資源盧布。而未來幾個月,隨著資源緊缺的影響逐步深入到工業體系,直接導致經濟運行的停滯,屆時歐洲的情況會更尷尬——換句話說歐洲會繼續被迫覺醒,繼續被迫屈服,被動的深度融入到資源盧布體系——不管他們有多麼不甘,現在在政治上有多麼色厲內荏,但經濟方面的根本性困境,決定了他們未來並無更好選擇。而歐洲的屈服,又會進一步增強各資源國對資源盧布的信心,反向助推資源盧布的強勢,讓俄羅斯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大。

總而言之,現在的俄烏戰爭,或者說俄羅斯與西方的博弈,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軍事上,俄羅斯的表現略遜外界預期;但軍事以外,俄羅斯的表現超出外界預期。而這場戰爭大家都知道,軍事的重要性遠不如經濟和政治,何況俄羅斯的軍事表現雖然不那麼亮眼,但也沒有脫離可控範疇。所以總的來說,俄羅斯在這場博弈中,可以說是越打越嗨,越打越舒服。

那麼回到俄烏戰爭本身,普京繼續把戰爭拖下去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反正只要制空權不破,俄軍佔據絕對主動權,那是否消滅烏軍其實就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握住戰爭進程,普京就能操控國際局勢——尤其是歐洲局勢。歐洲裝逼裝過了,普京就再打打,多製造點恐慌,驅趕點難民;美歐要繼續狠下去,俄羅斯就借戰爭升級再拉高一波資源價格。戰爭對現在的俄羅斯來說,就是個全球經濟引爆器——爆不爆,怎麼爆,都取決於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而對美國來說,現在表面看著置身事外,其實也是很麻煩的。炒高全球,尤其是歐洲通脹,本身對美國來說有利——這樣才有利於它驅趕資金回流,進而收割全球。但問題是,由於搞不定其他資源國和本土資源商,所以這波大宗商品通脹也傳導到了美國——這對美國來說其實又加劇了其提前自爆的風險。兩大因素對衝,很難說美國因此佔到了太多便宜。

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博弈到如今這個地步,美國就是想收場也收不了了——現在要是對俄羅斯認了慫,那美國的全球威望將遭到致命打擊——不光是歐洲那邊,東亞這邊——你連俄羅斯都壓不住,你怎麼壓中國?而第三世界也會徹底看清美國的虛弱,進而大肆反水。

而且,就算現在美國認慫,也於事無補——普京的全盤戰略中,烏克蘭只是一部分而已,他的最終目標是整個歐洲。就算美國願意賣掉烏克蘭,並解除對俄制裁,已經在經濟和政治上反客為主的普京也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肯定會再接再厲,把歐洲徹底馴服——認慫不僅不會止損,反而會導致歐洲信心崩塌,加速他們的對俄妥協。

這種情況下,美國其實也只能硬槓到底——一方面在穩住歐洲信心的同時,逼在歐資金回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援助烏克蘭給俄羅斯放血,鼓動波蘭侵略西烏、放縱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不斷提高普京的戰爭成本,在短期內將其資源消耗殆盡,拖垮羅斯的財政,進而逼其對自己妥協。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要達到目的是不容易的。雖然北約給烏克蘭軍援不少,雖然烏軍被北約深度操控,但只要北約不直接參戰,就無法打破俄羅斯的制空權。而沒有制空權,烏軍最多也就只是搞些小奇襲,想扭轉逆勢,推動戰略反攻基本上不大可能——這意味著對俄羅斯造成的短期消耗,很難突破莫斯科的財政承受極限。

至於波蘭和北歐,他們的動作對俄羅斯長期是有傷害,但中短期對俄羅斯戰略進程並無直接影響。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這一輪大博弈中俄羅斯要是最後落敗,那他確實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慘重;但如果最後俄羅斯戰略目標實現——即拆散美歐,甚至讓北約玩不下去;那美國失去了歐洲戰略支點後,波蘭怎麼進的烏克蘭,還得怎麼退回來;芬蘭、瑞典怎麼進的北約還得怎麼退出——甚至到時候北約還在不在都得兩說。

而就這場局本身而言,這麼持續下去,美國也確實會如願收割歐洲,但從整體,以及長遠利益來看,美國要失去的,其實也非常之多。

只不過,現在美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破局之法,再加上這一次加息收割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失敗,美國國運將遭受史詩級的滑坡,所以這種情況下,本來就在走鋼絲的美國,恐怕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當然,最慘的還是歐盟。除了烏克蘭本身,歐盟才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受害者——俄羅斯要給它放血,美國也要拿它吸血,而烏克蘭戰爭,就是美俄兩大強國對歐洲的吸血機。最重要的是,這場博弈中,除了戰爭本身帶來的恐慌和各類負擔,歐元、工業這兩大經濟支柱,都在以極快的速度衰落,歐洲對此心急如焚,卻毫無辦法,只能坐視自己的戰略根基,被一步步的侵蝕。

不過這也是活該。誰叫歐洲過去幾十年,被美國忽悠滲透傻了呢。人都是要為自己的認知買單的,國家、國際組織同樣如此——歐洲人稀裡糊塗過了幾十年好日子,現在,這場美夢,也該醒了!

至於烏克蘭,那就更不用說了——顏色革命是他們自己鬧的,喜劇演員總統是他們自己選的,親西方的戰略方向也是他們自己定的,現在,他們已經成功將自己的國家帶入了泥潭,主動把自己作成了神仙打架的戰場,到了這個份上,接下來的局勢如何進展,就看各路神仙打成什麼個結果,跟烏克蘭人自己,已經沒有關係了,等結果出來,不管是願意還不是不願意,他們都只能被動接受!

這,就是無知者必然要面對的命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