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拜登鼓搗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正式啓動,這玩意包括美日韓印澳新以及7個東南亞成員國,覆蓋人口25億,佔全球GDP超40%,並囊括了RCEP15個成員國中的11個,CPTPP11個成員國中的7個。
消息傳出來後,網上一篇激憤,一些自媒體也大肆渲染其威脅性,甚至聲稱其比當年的TPP更具威脅:比如說其目的是不在乎貿易而在乎標準,是要把亞洲各國都跟美國的新一代數字、綠色、稅收與供應鏈同意標準,搞個新時代的大一統,修一座長城把中國隔絕在標準之外。
看到這些「憂心忡忡」,我一開始有些疑惑:真有這麼牛逼?能比TPP還猛?
當然,如果說是炒概念的話,畢竟TPP過了六年了,根據人類概念炒作的進化規律,IPEF比TPP聽上去更唬人,這個在邏輯上是通的——畢竟就是中國的這幫互聯網創業者,現在做的PPT,也肯定比2016年更花哨不是?
但概念歸概念,回歸現實,邏輯上的BUG就來了:憑什麼IPEF比TPP更牛逼?是2022的中國國力和市場規模比2016更弱,還是現在的美國影響力和經濟前景比2016更強?或者說是美國能夠承受的市場開放、產業外流壓力大幅增加——所以對東盟印度這幫國家吸引力增強?或者說美國經過幾年的臥薪嘗膽,已經舊貌換新顏,能夠向一幫小朋友撒更多的幣,將他們成功收買?
琢磨來琢磨去,發現哪一樣都不佔啊!不僅不佔,反而樣樣都是反著的——很明顯,過去六年里裡,中美實力和影響力對比,在過去六年中是大幅縮小的,美國那邊的經濟狀況,社會矛盾,貧富差距等等,也都比6年前更糟糕。甚至美國都已經窮瘋了,擺明瞭要開始收割全球回血,而且這場收割,正受到非美系國家明目張膽的抵制和反抗,美國卻無計可施,反而收割失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拜登前幾天剛搞東盟峰會,拉攏他們跟中國作對,卻居然只拿出了1.5億美元——連打發叫花子都不帶這麼寒磣的!
就這種情況,你跟我說IPEF比TPP更牛逼?這不是搞笑嗎?
說白了,基於pk目的的組圈子搞小團伙,這種事兒的成效,跟你家的胡蘿蔔和大棒是直接掛鈎的——你的胡蘿蔔越誘人,大棒越厲害,你的效果才會越好;而如果你跟對手比,胡蘿蔔變小了,大棒變細了,那你再想招兵買馬收小弟,效果必然會要差很多——這是基本規律。
現在美國樣樣不如2016,中國樣樣強過2016,這種情況下,拜登連TPP都不敢重新加入;哪來的能耐去重組一個比TPP更牛逼的局?最搞笑的是,一些尬吹的人,非要說什麼其目的是不在乎貿易而在乎標準,說的像美帝多高級一樣,但實際上懂經濟的都明白——這分明就是美帝貿易戰已經失敗了——沒玩死中國,反而把自己玩了個半死,所以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標準上去做文章。但凡貿易戰能打贏,你看美帝它還能這麼端著臉玩逼格不?
當然,雖然現實中,IPEF最多只是TPP的降級版——甚至連降級版都算不上,頂多是個mini版,但網絡嘛,肯定還是要販賣焦慮才好吸引眼球,所以咋呼咋呼,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說了這麼多,IPEF到底是什麼玩意?其實說白了,就跟它的名字「印太合作框架」一樣,真的就是一個框架,或者說的更直白點,就是一個空架子。
根據其具體內容來看,IPEF,並非一個傳統的區域貿易協定,而是一個參與方用來商討相關經濟議題的平台——也就是個論壇,而且,目前IPEF也只是一個架子,裡面沒有具體內容,至於未來會有哪些內容,則需要成員國不斷談判討論決定。而且這種未來的議題設置,對參與國來說也無強制性,各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參與,或者參與哪些組成部分。
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這個框架下,每個國家都可以去設置議題。但是你設置出來,並不代表其他成員國就一定要參與——如果你設置的議題,一些國家覺得有興趣,那大家就一起討論一起玩;但如果另外一部分國家覺得沒興趣,那它就完全可以不搭理——你們最後整出的共識什麼的,他們也可以不理會不參合。總而言之,就是不具備一致性,不具備強制性。
這個才是比較符合邏輯的。就美國現在這鳥樣兒,想在印太整出針對中國的,帶有一致性、強制性的經濟聯盟,根本就不現實。拜登非要這麼做,別說東盟了,連印度甚至新西蘭這種估計都不會幹。也就能拉攏拉攏日韓澳這些鐵桿小弟——甚至澳洲在總理換屆後,還會不會延續過去的對華強硬都得兩說。所以,一個排除中國的非強制性、弱約束性論壇,這已經是拜登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當然,這麼說,並不代表這個IPEF就是個繡花枕頭——它現在確實只是空架子。但空架子總比沒架子強。現在先把架子搭起來。有了這麼個架子,美國好歹也有了個對華經濟封鎖的抓手和平台。至於效果,未來如果形勢發展順利,可以慢慢再往架子裡填東西,立規矩,一步步的把這個架子坐實。
那麼,這個形勢發展順利,它的標準、或者說是涵義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中美兩國實力和經濟能量的比拼。如果美國全球收割順利,自己成功回血;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不順,甚至接下來被美國收割。那麼美國可以穩固自己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地位,並擁有足夠的戰略博弈資源。
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可以一方面為印太各國提供廣闊的市場,一方面可以投入大量資源給這些國家修建基礎設施;這樣印太各國就有動力深度融入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同時,由於實力雄厚,美國也有能力承擔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太這個過程中所增加的額外成本;消化這種轉移必然帶來的成本上升(畢竟印太這些國家不大可能建成中國這麼強悍的工業體系)。如果形勢沿著這條道路發展,那印太合作框架就會不斷坐實,美國會利用自己的資金和市場雙重優勢,將其塑造為一個加強版TPP,一個將中國排斥在外的緊密經濟聯盟,將中國力推的RCEP徹底架空。
但如果美國收割失敗,中國產業升級成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美國收割失敗,其國力和影響力將遭遇史詩級滑坡,消費市場也將慘遭重創;而中國勢必會接盤美國全球控制力下降所吐出的地盤——而東南亞、中亞、南亞、中東,則是中國的重點。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範圍的增加,不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而且這種橫向擴張,也會讓其未來能夠獲取到更多的資源,去投入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而隨著中國的科創升級的不斷實現,中國消費市場會隨之快速擴張——這意味著其對印太生產國的吸引力增加;同時,中國產業鏈的整體上移,也會讓其有更多餘力將低端產業向周邊轉移——東南亞和南亞會因此受益。這條路徑下,中國將從生產和消費兩端,同時擴充其對東南亞、南亞的影響力,並以此為紐帶,建立起以中國為首的經濟體系。如果是這樣,那印太合作框架,也就始終只能停留在框架範疇——甚至最後大家為了避免中國不高興,很有可能連留在這個架子里的興趣都沒有,直接讓它散伙,就剩美日韓這仨國在裡面自娛自樂得了。
總而言之,IPEF,確實是對中國的威脅;但這個威脅並不在於當下,而在於可能的未來。至於這個可能的未來會否實現,寬泛點說取決於接下來中美兩國實力的此消彼長,具體點說取決於中美在這一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表現。如果中國表現的糟糕,美國收割意圖順利實現,那IPEF就會成由虛入實,成為不遜於TPP、甚至破壞力更大的殺器;如果中國表現的好,美國收割全球失敗,反被中國挖了牆角;那IPEF就注定只是個花架子,
甚至連花架子都維持不下去——畢竟這玩意都沒有經過國會立法,而只是以總統行政令的形式推出——所以如果拜登這次應對經濟危機失敗,2024特朗普上台鐵板釘釘。等川皇回歸,以他的尿性,這樣一個拜登留下的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捆住美國手腳(妨礙了他收保護費)的合作框架,他肯定一上來就直接廢了,然後繼續玩他的大棒威懾全球套路。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是得回歸到自身實力。有實力才有朋友,有利益才有兄弟。IPEF,到底是步TPP後塵消弭無形,還是成為新版對華大殺氣,最終看的不是這個框架,而是取決於美國自身,也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然,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還是要重視。除了拼國力這個根本之外,我們其實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操作,讓拜登他們的反華陰謀加速破產。對於這一點,我們不僅有必要,更有能力做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