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未來會爆發戰爭嗎?

花貓哥哥

關於中美未來是否會爆發戰爭的問題,過去我的文章其實已經給過結論——中美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後台留言很多人對這個結論並不認同,今天就這個問題詳細展開聊一聊。

毋庸置疑,目前美國精英階層已經達成廣泛的反華共識,美國大部分普通民眾在西方媒體耳渲目染的抹黑宣傳下對中國也充滿敵意——總而言之,美國對中國而言已經是一個相當不友好的國家。

但是,即便如此,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為什麼?

因為美國基本國策還是受精英階層主導的。也就是說,美國對外政策終究還是有基本的理性的。

但凡有基本的理性,美國精英階層就應該很清楚,中美如果爆發直接軍事衝突——對於美國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彗星撞地球,兩敗俱傷的結果;最壞的情況是美國輸得很難看(當然中國也要付出很大代價)。

下面就給大家捋一捋其中的邏輯。

1、大國戰爭的核心

大國爆發戰爭拼的是什麼?

是拼軍隊的素養?拼戰爭的謀略?

以上都不是!

在排除核戰爭的情況下,大國戰爭真正是拼組織動員能力,拼物資生產能力。

二戰時期德軍軍事素養堪稱全球第一,在很短的時間德軍就拿下整個歐洲,但是1942年12月之後——也就是美國參戰之後,德國形勢很快就急轉而下。

美國1943年開始進行全面動員,1944年軍工生產達到高峰,恰恰在這一年,德軍在蘇聯的軍事形勢開始全面潰敗——其實在1943年以及1944年年初,德軍與蘇軍作戰還能保持1:2甚至1:3的交換比,但是這又如何?

在美國全面動員之後,美國軍工生產水平是德國的10倍+,源源不斷的美國軍援進入蘇聯之後在1944年物資力量全面壓倒了德軍。

當時蘇聯在戰場上打掉100輛坦克、火炮、飛機,美國+蘇聯的軍工馬上就能補充200輛甚至300輛,而德軍損失同樣的裝備之後,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補充。

此消彼長之下,1944年中期之後德軍終於全面潰敗。從此形勢就一落千丈。

現在的中國相對於二戰期間的美國甚至猶有過之,我們的組織動員能力、工業生產能力全球第一,甚至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洲捆在一起也不是中國對手。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2、組織動員能力

首先是組織動員能力。

21世紀初期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華,請他參觀我們國防成就展,對於當時中國國防裝備鮑威爾是不屑一顧的,但是有個展板卻極大震撼了鮑威爾——

這個展板就是一組數據。

這是當時中國軍事科學院給出的戰爭時期中國軍事動員能力數據——中國如果爆發對外戰爭,中國戰時可以動員的總兵力是1億人,後方勤務與支援人員是2.5億人,國防軍工以及配套工程人員是3.5億人。

這個數據當場把鮑威爾嚇壞了,所以他再三向中方人員求證上述數字是不是搞錯了,後來中方人員確認這組數據後鮑威爾久久不語。

中國能夠動員7億人直接間接參與戰爭是個什麼概念?

二戰時期,美國在工業生產能力處於巔峰狀態全面動員的情況下,也就是動員了約3000萬人直接或者間接參與戰爭(其中直接參戰兵力大致是1000萬人),而現在中國的動員能力比二戰時期的美國整整多了20倍!

現在美國人口3.3億,幾十年去工業化之後,即使戰時能夠動員多少人力服務於戰爭?

無論如何也不超過3000萬吧?

也就是說,除非中國的對手大規模動用核武器,否則面對可以動員7億人服務戰爭的中國幾乎就是不可戰勝的。

後來有一些西方智庫認為這個數據是中國吹牛,但是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卻讓全世界對中國組織動員能力震驚不已。

在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是突發的戰爭),中央一聲令下,全國如臂使指,14億人家家閉戶村村封門,與此同時還動員數以百萬計工人拼命生產,光是口罩產能在很短時間就達到每月數百億的規模。

同時全國供應鏈組織有條不絮,確保居民物資供應充沛;無數醫護人員前仆後繼衝向疫區,無數志願者維持基層運轉……僅僅一個月內就控制了疫情。

反觀歐美等西方國家,在新冠疫情之後表現低劣,無論是工業生產、組織動員、基層管理都差了中國八條街,所以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一潰千里,光是美國就死掉了上百萬人。

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如果爆發戰爭,我毫不懷疑在全面動員情況下可以動員7億人直接間接參與戰爭;

而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大概也就10億人口,即使全面動員,能動員1億人口直接間接參與戰爭嗎?更何況歐洲未必願意捆在美國戰車上全面動員與中國為敵(這個問題我們後面來談)。

3、物資生產能力

然後是物資生產能力。

早在2018年中國工業產值就超過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即使在和平時期,即使我國軍費預算只有美國的20%,我們每年海軍新增噸位就超過20萬噸,相當於法國海軍總噸位,遠遠超過美國新增噸位。

055驅逐艦

如果爆發戰爭,在全面動員的情況下,大量民用工廠很快就可以轉為軍工生產,屆時中國軍工產能將達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中國軍工生產能力毫無懸念全面碾壓美國,中美生產效率差距可能比二戰時期德美之間的生產效率差距還要大!

我們打掉100架飛機,馬上就可以生產1000架、2000架,打掉100萬噸軍艦,一年之內就可以生產1000萬、2000萬甚至4000萬噸(2022年預計中國造船總噸位將超過4000萬噸,世界第一,大致是美國在二戰五年期間造船量的總和)。

而美國呢?打掉一艘軍艦要很久才能補上,打掉100架飛機同樣需要很久才能補上——畢竟美國生產F22\F35的生產線就那麼幾條,即使全面動員要大規模擴大生產線絕非短期能做到!

美國幾十年去工業化國內已經沒有大規模數量的工程師、產業工人。即使美國能動員部分歐洲產能,也遠遠無法彌補與中國的產能差距。

也就是說,中美如果爆發全面戰爭,最多一年,中國動員生產的物資力量將全面壓垮美國——如同1944年美國軍工產能全面壓垮軸心國一樣。

在絕對的物質力量面前,什麼戰爭謀略戰術水平統統變得無足輕重。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中國工業生產能力確實很強大,但是資源卻是中國的短板,如果美國切斷中國的外部資源供應怎麼辦?

中國石油對外依賴度超過70%,其中一大半從中東進口,中國鐵礦石對外依賴度超過90%,主要從澳洲與巴西進口;如果中美爆發全面軍事衝突,美國是有能力切斷中東石油供應、切斷澳洲、巴西鐵礦石供應,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受到重創,但是——

並不影響中國戰爭機器的動員與生產!

為什麼?

中國每年進口石油近5億噸,90%以上的用途還是民用,包括要保障近3億台私家車運行,保障幾千架民航機飛行,保障幾億噸民用船隻行駛;

如果是戰爭時期,國家大幅度縮減對私家車輛、民用航班、國際貨輪(被美國切斷)保障,中國對石油需求將大幅度下降,即使中東石油暫時進不來,從俄羅斯、伊朗、中亞擴大石油進口就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鐵礦石也是如此。

其實中國周邊國家也有豐富的鐵礦石礦產(包括俄羅斯、朝鮮、伊朗、阿富汗、蒙古、中亞國家),我們自己也有相當數量的鐵礦石礦產,不過在和平時期,因為澳洲、巴西的鐵礦石品相好、開採成本低——純粹是因為經濟層面的因素才導致中國對澳洲、巴西鐵礦石形成嚴重依賴。

如果是戰爭時期,美國切斷了澳洲、巴西的鐵礦石供應,我們從周邊國家+自己開採也能彌補其中的缺口,無非是成本高一點而已。

最為重要的是,中國之所以每年要進口超過10億噸鐵礦石,主要還是我們基建數量太大——我們每年要建設十幾億平米商品房、要建設十幾萬億元規模的鐵公機,這些基建是我國需要大量鐵礦石(鋼材)主要原因。

如果是戰爭時期,商品房建設、鐵公雞建設都會大幅度縮減,這就會極大壓縮對鐵礦石的需求。

說實話,如果只是為了全面開動軍事機器——造槍造炮造飛機造軍艦造導彈,國內的鐵礦石礦產都綽綽有餘。

4、中美軍事衝突推演

現在我來推演一下,假如中美爆發全面軍事衝突(雙方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會有什麼結果。

20XX年中國啓動兩岸統一,美國參戰,中美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首先是我們高超音速導彈(以東風17為代表)對第一島鏈美軍軍事基地進行一波洗地,幾分鐘之內就能讓第一島鏈所有美軍基地變成一片廢墟。

然後日韓宣佈中立(日本要參戰也是找死)。

接著美軍宣佈禁止中東國家出口石油給中國,美軍印度洋艦隊出動切斷中國航運線,中國經濟受到重創,中國宣佈進入戰時體系,中國動用石油戰略儲備,並且對私家車購油進行限制(國內電動車品牌一夜之間銷售爆表,一車難求);

然後就是登陸台灣,一波流推過去實現兩岸統一;

接下來中國海空軍在導彈部隊掩護下驅逐美軍在第二島鏈駐軍力量,將美軍驅逐到第二島鏈之外;

美軍反擊,對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工業基地進行打擊,中國在內陸地區大規模動員民用工廠轉入軍工生產;

接下來,中國海空軍以南海為基地開始印度洋攻略,要打通馬六甲海峽,要掌握印度洋控制權,前期力量對比肯定美軍佔優,中國海空軍會遭遇一些挫折,但是中國海空軍卻可以拼消耗的方式與美軍拉鋸。

在印度洋戰場,中國海空軍損失的技術裝備很快就能得到補充,中國海空軍會越打越強;而美軍戰損消耗卻很難得到補充(軍工生產能力不足+要繞道大西洋好望角萬里迢迢補充),所以越打越弱,大概在1—2年左右,中國動員的物資力量壓垮美軍,印度洋軍事形勢逆轉,中國掌握印度洋制海權。

然後就是解放軍在中東登陸,驅逐殲滅中東美軍……

中東美軍被殲滅,中東產油國會在第一時間宣佈結束石油美元結算體系……

5、衝突中的可能變數

這個過程有兩個變數。

其一,歐洲會不會站隊美國參戰。

這個可能性不大。

因為歐洲與中國沒有任何地緣政治衝突,相反雙方都有巨大的經貿利益;其次,如果歐洲站隊美國參戰,中國的反制手段是與俄羅斯結盟,大量軍火源源不斷援助俄羅斯,甚至中國陸軍也可以借道俄羅斯參戰,這種情況對於歐洲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但是,這差不多就是世界大戰了。

其二,美國也許可以忍受第一島鏈丟失,甚至也能忍受從第二島鏈後退,但是如果連印度洋制海權、中東控制權也丟失對於美國是無法忍受的——這種情況下美國大概率以動用核武為威脅與中國談判,談判一旦破裂,那就會爆發核戰爭,核戰爭失控就是全世界同歸於盡的結局。

談判即使成功美軍也不可能重返第一島鏈,而且還必須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這個結果對美國全球霸權也是重大打擊。

所以中美如果爆發直接軍事衝突大概率就是兩種結果:

常規戰爭,美國會輸得很難看;

核戰爭,全世界共同毀滅。

按:即使是常規戰爭中美兩國也會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中國大致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受到嚴重損失,經濟倒退10—20年,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美國大致也是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經濟倒退10年以上,美元霸權坍塌。

美國精英階層對中美爆發軍事衝突的後果非常清楚——對於美國而言,無論哪種結局都是災難性的。所以美國精英階層也會極力避免與中方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2020年美國大選前後,在中美關係幾次最危險的時刻,美軍最高將領、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曾分別在2020年10月30日和2021年1月8日兩度秘密致電中方。

在這兩通電話中,米利向中國軍方高層保證美國不會發動攻擊,並表示如果發生攻擊的話,他會提前提醒中方。

米利這種行為被《華盛頓郵報》報導之後,在美國政壇連個水花都沒有,而米利這種「私通」中方的行為甚至都沒有被追究——

為什麼?

因為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是美國精英階層共識!

對於美國精英階層而言,要遏制打壓中國,用經濟、金融、外交、科技等等啥手段都沒問題,但是絕對不能與中國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6、鬥而不破的激烈博弈

最後再多說幾句。

中美之間牽扯極多,相互不但有巨大的經貿利益,而且在國際層面美國也有很多事情搞不定,這些事情都需要找中國幫忙。

從去年拜登執政以來,美方就多次主動找中方通話(我們官方新聞通稿基本都是「應邀」通話),通話的內容涉及阿富汗問題、伊朗問題、俄烏問題,甚至還有關稅與國債問題,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要找中方幫忙。

為啥美方要找中方幫忙?

我們撇開關稅與國債問題暫且不論,在國際層面,美國搞不定塔利班,搞不定伊朗,搞不定俄羅斯,搞不定朝鮮……最近沙利文主動找我們楊主任通話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個事前前後後一波三折,這裡給大家講一講。

首先是拜登準備往東亞走一遭,目的還是拉攏一票東亞國家來遏制中國。但是拜登還沒出行,朝鮮那裡就放出風聲——朝鮮可能在拜登出訪期間放一個大炮仗(你懂的),以及試射遠程導彈。

大家想像一下這個畫面,拜登正在日本(或者韓國)慷慨激昂發表演講,明裡暗裡映射中國的時候,朝鮮突然點燃一個火藥桶!

這就給拜登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裝著沒看見冷處理?然而朝鮮放炮仗事關日韓最敏感的國家安全問題,拜登作為美國總統又恰好在日韓,怎麼看冷處理對日韓輿論以及民眾都無法交代;

如果強硬反應,好像又歪了樓被帶偏了節奏——本來跑亞洲就是搞小圈子對付中國的,如果掉頭去對付朝鮮好像就偏了主題。

所以美方迫切希望阻止朝鮮在拜登東亞之行期間搞事。

但是美方又沒有合適的籌碼去搞定朝鮮,沒辦法只得厚著臉皮去求中方幫忙。

這個世界就這樣充滿了戲劇性——拜登跑東亞是為了對付中國,但是因為朝鮮「恰巧」放出風聲要搞事,美方只能掉頭找中國幫忙。

所以,拜登5月20日開始訪問韓國,沙利文5月19日就給我們楊主任打電話,事到臨頭才找中方確實也是萬般無奈了。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蛋糕,中方也絕沒有白幫忙的道理。

下面我們來看看楊主任與沙利文通話的官方通稿。

楊主任表示,主席同拜登總統就中美關係達成重要共識,雙方要切實落實好。近期,雙方在兩軍、氣變、衛生、農業等領域開展了一些對話,這是有益的,對話勢頭應保持下去。

同時必須指出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美方採取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言行,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予以有力應對。

美方應當言行一致,將相關承諾落實到具體政策和行動中去,與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多做建設性的事,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楊主任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最核心的問題。美方多次明確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

但近來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實際行動與表態大相徑庭。如美方執意打「台灣牌」,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必將把局勢引向危險境地。

我們敦促美方認清形勢,嚴守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必將採取堅定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我們說到做到。

楊主任指出,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是亞太地區的大勢,是民心所向。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理念,與周邊國家一向友好相處、互利共贏、命運與共。任何出於一己私利損害亞太地區各國根本和長遠利益的行為,都注定走不遠也行不通。任何拉幫結派、搞分裂對抗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

雙方還就烏克蘭、朝鮮半島局勢等國際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

因為中方是「應邀」,是美方主動找上門,所以美方不得不捏著鼻子先被中方教訓一通。

美方最關心的是朝鮮的問題,而楊主任談得最多的是台灣問題——很多外界將此簡單解讀為雞同鴨講,其實不是這樣。中美都清楚對方需要什麼,各有訴求才能坐下來談。

那麼,5月19日會談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呢?

5月20日,沙利文突然跳出來宣稱,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不違反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

來源:環球時報

然後就是,拜登出訪日韓期間,朝鮮安安靜靜,沒放炮仗也沒射導彈,

5月22日,沙利文在東京宣稱,美國精心拼湊的「印太經濟框架」將不邀請台灣當局加入;

來源:觀察者網

本來拜登訪問日本基本按照既定劇本推進,但最後還是出了一個幺蛾子。

5月23日,一個日本記者故意向拜登提問,如果中國(大陸)武力「進攻」台灣,美國是否會干預?老拜順口就回答「當然」。這個回答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雖然美國白宮第一時間慌忙跳出來「澄清」——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

但畢竟是美國總統公開發表將軍事干預台灣問題的言論,影響極壞,立刻引發中方強烈反應。

5月23日下午在外交例會上,中方發言人強調,中方對美方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方將採取堅定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我們說到做到!

注意,這是中方第二次對美方放話「說到做到」!分量之重前所未有。

中國有句老話就是事不過三,第二次差不多已經是最後的警告了。

我估計沙利文等一票白宮技術官僚現在已經氣得吐血,好好的一場戲怎麼就被一個老邁昏庸的政客給搞砸了呢?拜登隨口一句話不但讓沙利文前期一系列工作成果化為烏有,而且還給中方產生一個美方極不負責極不守信的印象!

按:為什麼我判斷這是拜登隨口一說導致的重大翻車事故呢?原因很簡單,美國對台重大政策調整的官宣絕對不會是如此草率的場合發佈的(外國記者突然提問),而且這種發佈前前後後一定會有一系列鋪墊以及說明,不會隨隨便便一句話「當然」就官宣如此重大政策。

最為重要的是,拜登目前在日本官宣如此重大政策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所以,這個事我個人認為百分百是拜登腦筋短路的隨口一說。

這件事的一波三折就是當前中美關係複雜性的一個縮影。

反華是美國精英階層共識,但是具體怎麼反華卻又頗多掣肘,一方面要極力避免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一方面因為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需要中方合作(幫忙)又不得不做出妥協。

另外,比較麻煩的是,現在的美國總統是一個老邁昏庸的政客,他的體力與精力已經完全無法勝任一個大國領袖的基本工作,這也是中美關係的一個變數。

所以,未來的中美博弈與競爭可能會很激烈,也會長期化;但是不管怎麼樣,鬥而不破是基本的底線,中美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基本為0。■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