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行強力援烏,反而暴露歐烏美三方分裂加劇?

風留痕

左起:義大利總理德拉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

關鍵時刻法德意羅四國領導人突訪基輔。公開的信息是表達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誓言要幫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實際上恐怕並非如此。此行反而暴露出歐、烏、美三方的分歧在擴大。

6月16日,法德意國領導人突訪了基輔。羅馬尼亞總統則是單獨前往。四國領導人與澤連斯基進行了會晤。會晤後並沒有公開正式發佈相關消息。

德總理朔爾茨發推特稱,澤連斯基接受他的邀請,將線上參加6月26日在德國舉辦的G7峰會。等於是什麼也沒說。顯然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什麼也沒談攏。

據烏克蘭獨立新聞社報導,澤連斯基 16 日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自己與 4 位領導人舉行了重要會晤。他配發多張圖片,並稱「我們感謝你們與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團結一致」。一句空洞的表達,等於是什麼也沒說。顯然這幾位是空手而來的。澤連也只能是客氣地表示謝意了。

法新社報導稱,他們在這裡承諾要幫助烏克蘭打敗俄羅斯,重建被摧毀的城市。馬克龍說:「我們堅定地與烏克蘭人站在一起,烏克蘭必須取得勝利。」 一名法國外交消息人士對隨團記者說,這種勝利應該包括收回「被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這顯然是順著澤連的意思表達。這表明雙方實際上什麼也沒有談成。還真有點讓烏克蘭好自為之的意思。

單純從以上報導來看,此行強力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

但是,馬克龍在隨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應自主開展與俄羅斯的談判。在這一過程中,法國和德國均無法代替烏克蘭。馬克龍還表示,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四國已經達成一致,同意立即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成員國地位。

而去基輔之前,馬克蘭的表態則是,我們正處於歐洲需要向烏克蘭發出明確政治信號的時候。他說,我們將盡一切努力抵擋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幫助烏克蘭軍隊,並繼續推動談判。但他也強調:無論如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未來「將不得不與俄方談判」,屆時歐洲將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也就是說,談判才是歐洲明確的政治信號。

從馬克龍前後表態來看,很明顯的重點就是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四國表態一致同意給烏克蘭歐盟候選國的地位,則很可能是一個交換條件。可惜,澤連並未接這個茬。

所謂強力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更像是忽悠之詞,或者說是迎合澤連斯基。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不這麼說,等於直接承認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或者說是一種失敗。最重要的是,支持烏克蘭目前依然還是西方的政治正確。這就是典型打腫臉充胖子。

要說支持烏克蘭還可以,要說幫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或收回主權,鬼都不相信。目前歐洲為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差不多就要掏空自己的家底了。繼續強力支持,就只能是升級武器裝備的殺傷性。相信法德不願也不敢觸碰俄的紅線。連美國都沒有這個膽。

法德意三國領導人,從一開始態度就一致,即絕不能觸碰與俄開戰的底線,更是在積極斡旋盡快實現停火談判。意大利此前提出的「割地求和」方案顯然代表的是三方共同的意思。而此前反覆與美英就此進行了暗地裡溝通商討。這引發了澤連斯基的強烈不滿。

如果此行只是想表達歐洲對烏克蘭的強烈支持,似乎並沒有必要冒險前往。只需要按澤連要求的清單提供武器即可。而此前澤連一直力邀,朔爾茨就是強調不想「基輔一日游」。如果此舉就是為了通知支持烏克蘭成為歐盟候任國,就更沒有意義,冒險共同前往,要麼是勸戰,要麼是勸和。具體是什麼,實際上也就一目瞭然了。

如今,眼看著烏克蘭大勢已去。100多天對俄代理人戰爭也好,測試戰也罷,已經證明了俄羅斯的強大。再支持下去真沒有意義了。重要的是隨時都有引爆大戰的風險。

對於困境中的歐洲來說,目前停戰是第一需要。在這個時候反而提出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就純屬扯蛋了。

馬克龍公開聲明的是:烏克蘭應自主開展與俄羅斯的談判。在這一過程中,法國和德國均無法代替烏克蘭。

這與此前的歐洲可以提供安全保障的說法明顯相反。這可能是知道了澤連斯基堅定不談判的意志。所以說,談判與否由他自主決定。這是盡量避免讓外界意識到歐洲與烏克蘭在談判問題上的嚴重分歧。也不想讓外界意識到法德對烏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力。這是在保全自己的臉面。

這似乎也是在說,如果現在不談,以後也就只能是自己來談了。想讓歐洲提供安全保障恐怕都難了。一句話,你願意自己做主,你就好自為之吧。這樣看來,這更像是一種警告或威脅。

但是,一系列表態,都沒有提到北約或美國。這表明瞭法德推動的是歐洲主導下的俄烏談判,也就是此前的諾曼底談判模式。而馬克龍強調也是歐洲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而不是北約。可見,馬克龍並不願意與拜登保持一致。

馬克龍一直強調,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應繼續與俄羅斯方面保持溝通。他指出,我們和俄羅斯共同處在同一個大陸,「地理是不變的」,俄羅斯「昨天在那裡,今天在那裡,明天還會在那裡」。

這是歐洲的安全危機,化解危機自然應當由歐洲自己主導。其實,關鍵還不完全在於主導化解這一次的歐洲安全危機,而是化解危機後如何建立一個平衡穩定的新歐洲安全秩序。關鍵是要防止未來再出現如此大的安全危機。因此,必須是以歐洲為主導化解危機。

拜登一直強調通過持久戰削弱俄羅斯,也早就明確表態美國不會介入任何談判,也不會為烏克蘭中立提供安全保障。最近的跡象表明,他又想領導與俄的談判了。或許,正是意識到了拜登想要主導談判進程,也才有了這一次法德意領導人的基輔之行。有點與美國爭奪談判主導權的意思。

美國要主導俄烏談判,問題就一定會複雜。因為一定要體現美國的利益和美國的領導權。

停戰談判好談,戰後如何重建烏克蘭?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需要大筆資金。歐盟最多也就只能是給烏克蘭一個候任國的地位。也就不可能拿出更多錢。

而對於美國來說,戰後重建恐怕是一分錢不會出的。即使出錢,也必然要帶有附加條件。同時,美國還得向烏克蘭討債。重要的是還得主導烏的戰後重建。就是一定要讓歐洲當冤大頭。

另外,俄烏停戰後,如何防止烏克蘭爆發內戰?這更是一個複雜的難題。

目前,烏東地區,除了頓巴斯必須獨立出去以外,赫爾松、扎波羅熱,甚至於哈爾科夫未來都有可能公投獨立。一旦這些地區要求獨立怎麼辦?烏政府不可能放任不管。而要管就意味著很可能爆發內戰。

當然,美歐或北約是願意出兵維和,可俄羅斯肯定不乾。如果這些地區因為親俄而受到軍事打擊,俄羅斯就不能不管。這事太複雜了。

從以上分析來看,正是因為四國領導人表態強烈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才可以看出歐洲與烏克蘭的分歧、矛盾。那就是目前澤連斯基目前是不會談判的,也就是不會「割地求和」的。

非但如此,在法德領導人前往基輔之時,澤連還在指責法德不作為。不能空手而來。不僅不談談判問題,也不僅僅為歐洲列出提供武器的清單,更是為歐洲列好一份對俄制裁新清單。這表明他還想指揮歐洲、北約怎麼做了。實際上就明確了絕不「割地求和」,就是要繼續打持久戰。

打持久戰,烏克蘭犧牲會更大。但這卻在不斷增加俄與美國北約直接衝突的風險。澤連一直夢想能把美歐拖進戰爭之中。這樣烏克蘭才有可能徹底有救。也就是說,只要美歐不直接與俄開戰,什麼模式都意味著烏克蘭的國之不國。

目前澤連一直呼籲提供更具殺傷性的武器,據法國《世界報》15日報道,當天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是一次決定烏克蘭未來的「關鍵會晤」,有近50個國家代表參加,目的是重新評估為阻止俄羅斯進攻需要支援的武器。

美國防部長奧斯汀15日在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會議上表示,美國及其盟國不應削弱對基輔的武器供應,風險太高了。他稱,美國正在培訓烏克蘭軍隊如何使用新武器。華盛頓決心在這個方向上做得更多。他說,超過45個美國盟國和合作夥伴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而西方國家應該「做出更多努力,讓烏克蘭能夠自衛」。據彭博社15日報道,美國新的援烏計劃將首次包括陸基「魚叉」式反艦導彈。

這表明美歐還真有可能試探著越過俄的紅線。俄與美國北約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大增,烏克蘭獲救的機會似乎是大增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澤連斯基就更不可能與俄談判了。

拜登一邊釋放要讓澤連割地求和談判的信號,一邊又批准為烏提供10億美元的先進武器。給人的感覺是想率先垂範,以誘導歐洲相關國家為烏提供大量武器。他很清楚,俄輕易不會直接與美國發生衝突,但對於一些北約或歐洲小國則很可能來一個殺雞儆猴。我們曾分析過,拜登一直想把歐洲某個小國拱進戰場之上,這樣就可以把歐洲拖進去,有利於美國加強控制。但這個火候必須掌握好。

本月底之前,拜登將赴歐參加G7和北約兩個成員國峰會,屆時主要的議題應當是討論烏克蘭與俄談判問題,以及如何為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的問題。這應當是協調美歐立場的最後關鍵時刻。也是決定烏克蘭命運的關鍵時刻。當然,也可能是危機惡化加劇的關鍵時刻。

總之,歐洲四國領導人基輔之行,首要的目的是嘗試推動俄烏談判。希望的是以歐盟候任國的地位作為交換條件。被澤連斯基封死口之後,也就只能是強調全力支持烏克蘭。而全力支持實際上也有深意。那就是,既然願意按拜登的意思血戰到最一名士兵,那就自己承擔後果吧。別人也就不好再參與意見了。所謂全力支持,恐怕更多只能是停留在口頭上。法德是肯定不會直接與俄發生衝突的。北約是北約,歐盟是歐盟。而要談判,歐洲肯定會全力支持。且要主導這一進程。因為這是歐洲的安全危機。而拜登目前既推動談判又積極提供軍火則表明,與歐盟是有分歧的。如果不能主導談判進程,還不如讓戰爭持續下去。想辦法把歐洲國家拱進戰爭,歐洲才有可能完全聽從自己的。這一次基輔之行,顯然已經不是一日游那麼簡單了。實際上是烏歐美三方分裂加劇的表現,是三方在鬥智鬥勇一場大戲的開幕式。未來的幾周時間不僅關乎烏克蘭的命運,也關乎全球的命運。■

1 Comment

  1. 不出3月AMMO耗盡戰事結束鳥割所有沿海地成內陸國以后如阿般倫一介草民養草唯生 俄海軍更快到及進一步控制黑海口 土耳其希臘甚至中東更進一步親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