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儲戶被賦紅碼事件:亟需推動健康碼全國統一管理!

ChairmanRabbit

今天聊聊最近的一個社會事件:河南村鎮銀行儲戶被強行賦紅碼事件。由此再說說要加強全國健康碼統合管理的問題。

這個事情的惡劣程度、嚴重程度,怎麼說都不為過。

1.健康碼:中國獨特的數字化防疫體系

中國大陸在疫情以來建立的這套防疫體系,最難以複製,同時也最具中國特色、最難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複製的,就是我們基於數字化/大數據的防控體系。這套體系的內核,是要求每個居民都讓渡一點個人隱私及權利(譬如自己的行程信息),將這些隱私(及權利)匯聚成「池」,交予政府,用於防疫抗疫的公共目的。

縱觀全世界,鮮有國家和地區能夠建立這樣的體系的。我在之前的一些文章裡都展開介紹了這套數字化治理模式,特別是《中國模式的更進一步:COVID-19的歷史分水嶺作用(一)》;《從防疫、反恐到在氣候問題上拯救人類  ——中國模式的更進一步:COVID-19的歷史分水嶺(二)》,認為COVID-19疫情將推動中國加速應用這套數字化體系,並將其應用於公共治理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還認為,這套體系未來所指,是中國與西方的「數字文明」的大分野。

西方會更加強調數字的去中心化、個人化,更加註重權利和隱私的保護,形成更加多元、多層次、離散的數字世界。數字科技將使社會更加的分散,分裂,變為小的社群/泡泡,出現個人和群體更大的割裂與對立。數字科技將不斷地挑戰和削弱公權力、削弱社會的「有機構成」及「共生性」,削弱社會共享的價值與集體意識。

相對而言,中國的數字文明則會更加的中心化、社會化,集體化。數字科技將有利於增強社會橫與縱的「有機性」、「共生性」,增強社會的集體意識與價值,並且賦能公共治理。

這是兩條完全相反的數字文明道路。並且以個人主義為導向的美國/西方將帶頭反對我們的數字路線,將科技戰最終也變為文明戰。

2.美國/西方為什麼不可能接受中國這套模式呢?

因為他們(這裡指美國透過英語國家輻射影響整個西方的主流價值觀)本質是個人主義導向的,認為個人的權利是絕對的,是社會倫理的基石,是終極的目的,而不能是為了達成旁的目標的手段或工具。它的地位與價值置於社會與政治共同體之上,不容挑戰。

政府/政治存在的唯一目的及合法性,就是保護和服務個人。美國/西方對政府有著極大的不信任——無論採用什麼樣的選舉體制,有什麼樣的開放媒體,也不能打消他們對政府/政治的深切懷疑。並且開放媒體並沒有增強人們對公權力的信心,相反,在削弱人們對所有公權力、公共部門及公共機構(包括企業)乃至媒體自身的信任。

在這樣一個充滿不信任的社會,個人與政府始終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與張力,處在某種緊張的對立關係裡。

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怎麼可能把涉及隱私的信息交予自己最不信任的政府去處理,並可能以此限制自己的權利呢?

也因為如此,一項基於數字科技的治理模式,如果需要從個人處獲取信息交予政府處理的,那麼很有會可能遭到反對。

這可不僅僅涉及健康碼,在美國,還包括全國一體化的身份證、數字選舉等,事事都難以推行。

美國再將這樣的理念與邏輯借道英語國家「小弟」,滲透並推廣到其他西方國家乃至其他大陸與文明。

毫無疑問,他們認為中國的數字化治理會顛覆西方價值,而且對此還要加上道德判斷,認為中國的模式本質是「落後」和「邪惡」的,是「現代價值」的「敵人」。

當代美國對個人權利(僅包括政治與公民權利但不包括經濟與社會權利的狹義口徑「人權」)及個人「消極自由」的執念近乎「病態」,有些不可理喻。比方說,巨大的貧富差距、每年大量的槍擊死亡及暴力犯罪、吸毒、種族不公等,在他們看來似乎都沒有關係,因為這些好像都不是社會問題,都只是個人層面的問題,都有個人(「原子」)可以為之負責。

社會上下似乎只需要關心一件事,就是保護個人權利,保護個人的消極自由,不受政府傷害。政府只要不出來害人就可以了。

偏執的個人倫理,其實是把一些人性自私、狹隘、「小我」給放大、昇華成為某種崇高的東西,用最漂亮的話說出最世俗本原的訴求。

美國/西方當然也有「大愛」傳統的存在。但自基督教信仰在當代式微後,這樣的能量也被大大的削弱。

本文不打算進一步西方的問題,還是說說中國。

3.為什麼中國得以推行這套數字化治理模式呢?

首先,肯定是:中國集體主義、家長主義等傳統價值理念;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個人(對社會/集體的)義務(obligation/duty),但淡化個人的「權利主張」(claim-rights);個人被認為需要在集體/社會里承擔某種角色,完成某種職能,貢獻某些力量;個人被認為需要考慮社會利益、公共利益、國家利益;個人需要服從集體的意志與選擇;中國傳統文化裡的順從/從眾主義(conformism)。

這些都是中國社會的傳統文化與價值使然,成長在這個環境裡,大多人服從的時候是很自然的,其實並不會想太多。(實際上,老外來到中國,遇到要使用健康碼,也只能入鄉隨俗:看到旁的人都在做,自然也就跟著做了,做了以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慢慢就習慣了。)

但這裡面還有很重要的一條:誠然,我們每個人都對社會讓渡了一點隱私,放棄了一些權利,也使得我們的生活面臨一些不便利與不確定——特別因為時空交錯、沒有按需按時做核酸或者其他疫情管控防控原因變碼而出行受限,也不會覺得這套數字化體制從根本上有什麼問題。

一來,這是眾志成城、聯防聯控努力的一部分,我們認為這是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是好事。

二來,我們相信政府會保護好個人信息,不會非法採集、不會濫用,而是妥善地將這套體系完全地、單純地用於防疫目的。

但人們絕對想不到的是健康碼體系真的可以被用於防疫以外的其他目的!

人們也是絕對無法接受健康碼體系被非法用於防疫以外的其他目的的。

這是濫用權力,觸碰了絕對底線。

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就是顛覆了健康碼及背後的整套數字化治理模式的根本邏輯乃至合法性了。

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東西比這個更能傷害和透支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公信力。

並且,海外影響會很壞:美國/西方人一心一意希望對中國數字道路妖魔化的東西居然出現了,如果我是反華人士/媒體,會高呼「全壘打」。所以啊,真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4.河南村鎮銀行儲戶被賦紅碼事件:沒有引發人們對整個體系的質疑

雖然理論上的危害不可估量。但要看到,河南村鎮銀行儲戶被賦紅碼事件尚沒有上升到對整個體系的懷疑。

為什麼呢?

  • 因為這個事件顯然嚴重不合規,一看就是違反防疫政策及法律法規的;
  • 此濫用健康碼的事件過於奇葩,令人髮指,人們暫不覺得會在其他地方複製;
  • 人們也沒有看到其他地方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就是河南地方問題;
  • 明顯屬於河南地方的問題;
  • 料查出問題源頭並不難,沒有技術障礙;
  • 這一騷操作蠢得很,有點看笑話的意思;
  • 已經變成輿情事件,在社會聚光燈下了,跑不掉了;
  • 中央政府和央媒已經介入;
  • 可能還能查出一些其他的問題和腐敗,一並曝光、處理。

所以,目前事件是可控的,不致進一步危及這套寶貴的體系的公信力。

但現在就必須把這個事情給徹查清楚了,到底是怎麼個一回事:涉及哪些人物?什麼部門、組織、機構、團體?涉及哪些利益?事情的來龍去脈及發展鏈條是什麼?哪些人要為此承擔責任?等等。

最後,必須嚴肅處理相關人員,對違法的人要由其承擔刑事責任。我們需要昭告天下,對這樣的事情是絕對零容忍的。這是對全國人民的交代。

5.全國各地健康碼管理不統一的問題

2020年初疫情初期,政府就應聯防聯控管理之需,開發數字化管理系統,最終建成了我們每個人每日生活都離不開的健康碼系統。

健康碼系統雖遵循共同的原理和邏輯,有一定的指導規範與原則,但還是由各省市地方政府落地建立,依賴的是當地財政及自選供應商,由當地政府具體管理及擔負主體責任。

我理解,彼時,為了滿足疫情防控的迫切要求,又要結合和適應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這是一套效率最高的做法。

但現在我們發現,COVID-19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年,常態化防控的階段還沒有結束。這套由各地分頭搭建起來、缺乏全國統籌管理的健康碼及數字防控系統就顯得不足了。

並且,各地的健康碼系統有什麼問題短板,平時看不出來,往往是待到疫情爆發的時候才會顯現。除此以外,才是河南地方出現的非法採集及濫用問題。

在國內不同省市地方差旅的人應該都知道,各地健康碼都不同,存在不統一、缺乏統合管理的明顯問題。列舉一二。

1)界面不同,一個地方一個樣,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掃當地的碼,進入當地的小程序/界面,使用起來也不盡相同。只有行程卡是統一的。

2)各地系統是不連通的。例如:

——在一個地方做了核酸,與另一地健康碼不一定聯通(這個數據聯通的勾稽關係頗為複雜,沒啥規律。我剛剛試了一下,比如上海、福建、廣東、天津都不認我北京的核酸檢測記錄,但天津能識別我在廣東的檢測記錄)

——在一個地方打過疫苗,與另一地健康碼上可能不聯通(這是個老問題。我剛剛測試了一下,廣東的粵省事,打開健康碼,首頁顯示疫苗接種「暫無省內數據」,打開省外接種記錄,進入另外一個界面,可以查出我在北京的接種情況。上海的隨申辦,稱我沒有疫苗接種記錄;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防疫健康信息碼,是可以查到我在北京的接種記錄的。但這個一體化防疫健康碼很少在各地用,一般都會用各地的小程序。這就要求個人依據場景和需求打開合適的小程序以顯示自己的接種記錄。

3)各地健康碼賦碼不同。同樣一個人,在各地健康碼上的賦碼狀態可能不同,全國不統一。例如,在北京可能彈窗,在其他地方卻是綠碼。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防疫健康信息碼,有一個功能可以看各地健康碼賦碼情況:

但這個功能只鏈接了北京、廣東、河北、陝西、浙江、天津、江蘇、上海。那麼其他省市地方呢?

個人防疫信息本來就是一致、一體的,為何不同地方可以賦不同的碼?什麼邏輯?

另外,各地賦碼的邏輯是否統一?有沒有嚴格執行的統一規範?

4)各地健康碼不互認。各地不互認的場景實在太多,每個人都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就不一一羅列了。為什麼不互認呢?一方面健康碼體系本身是各地開發、維護、管理、擔負主體責任的,另一方面,賦碼是一個地方的防控手段,本來就有屬地化、去中心化的特色,要滿足各地防疫一線的要求(而且可能是非常緊急的要求),所以使得各地都有各地的賦碼狀態。估計由於這種去中心化的操作,實操里各地賦碼的標準、規範、應用等也不完全統一,所以上來就是不統一的。各地都以自己的碼為準,並且,為了防疫,一個地方還不敢輕易承認其他地方的碼。這樣就會有幾個結果:

  • 一是確實可能有的地方管得比較鬆,它的碼不靠譜。今年這波Omicron疫情之前,有的地方(包括上海)管理開放,各地的碼都認,這可能變成一種漏洞
  • 二是如果覺得其他地方的碼不靠譜,那就增大了不互認動力,各地可以通過給特定人士賦碼的方式限制人員跨域流動(防疫地方主義),構成防疫的「層層加碼」;
  • 三是一旦發現碼可以被用來限制人口流動,就可能出現濫用。這次河南儲戶被強行賦紅碼事件就是例子;
  • 四是由於不聯網、不互認,也給了人們鑽空子的機會。例如上海之前比較開放,一地被彈窗/賦碼,跑到其他地方,就變成健康狀態。譬如在北京彈窗,不能乘坐飛機或火車,那麼開車到河北/天津/異地去就可以規避這個問題。

5)場所碼問題。亮碼,只顯示個人狀態,掃碼,是既顯示狀態,又參與了行程信息採集,是更加重要的數據防疫手段。疫情以來,北京是最嚴格執行掃碼的,上出租車要掃碼,進了一個商場要掃碼,進了一個店要掃碼,出入小區要掃碼。在環球影城,景點、商店、餐廳都要掃碼。一天掃幾十個碼。這樣,一旦出了疫情,就很容易利用數據進行精准防控。一個地方如果不嚴格執行掃碼政策,出了問題是要背大責的。現在國內其他地方,要麼是沒有場所碼/掃碼的功能,要麼是有也形同虛設,沒有掃碼的習慣與實踐。這也是各地健康碼系統與管理不統一的一個方面

6)基於身份證明的漏洞。例如利用通行證、護照等身份信息,為一個人建立「兩套」健康碼系統,規避防疫監管。這是長期存在的系統性漏洞,經常從事商務旅行的人不少都瞭解,利用過,並在利用這個漏洞。我沒有仔細研究過,但可以理解其背後的邏輯。

以上只是一些比較典型的。人們可以舉出更多其他例子。

總之,越往後,全國各地健康碼缺乏統一管理的問題就會越嚴重,需要有統一的整改了。

6.應加快推動統合全國各地的健康碼系統

健康碼是一個全國性的數字防疫基礎設施,早就應該推行統一。

1)數據聯通。全國各地數據聯通,一個實名認證的自然人對應一套信息,動態更新。核酸、疫苗之類的信息都應該可以在一個平台裡查找

2)全國一體的健康碼。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權威的健康碼/app——可以類似於現在國家政府服務平台上的一體化防疫信息健康碼,但要包括所有的基礎功能,包括核酸、疫苗、行程等數據的信息查驗、場所碼,以及其他一些核心功能(例如查找核酸檢測點),並且在各地都能夠通行使用,解決互認問題。(疫情早些時候,我還會用這個一體化健康碼,後來,因為各地健康碼不互認問題,北京掃場所碼問題,還有普遍需要核酸天數等更多信息之後,這個碼是最沒用的,也就再也不用這個程序了)

3)選取全國最佳實踐,推廣到全國及各地。有的地方的健康碼系統做得比較好,例如北京:

  • 除了有亮碼,還有掃碼。亮碼和掃碼出來的文字和信息還有差異
  • 帶照片(而且很難美圖),更加實名化
  • 出了問題就「彈窗」,彈窗還帶解釋說明
  • 老幼健康碼助查詢也很方便

如果確實有比較好的實踐,為什麼不能在異地及全國層面推廣呢?依樣畫葫蘆不就可以了麼。

4)建立嚴格的管理原則、標準與規範,而且考慮上升到法律層面。數據的採集、處理、應用,對個人的賦碼等,即便權限要放在地方,也要有非常嚴格的統一標準的管理,而且最好上升到法律層面。這既是做好防疫工作,防止漏洞,也是加強對個人信息採集及應用的保護,防止濫用。一石多鳥。最後,實踐中如果違規操作,就對相關人員嚴肅問責,追究行政及法律責任。

加強對全國健康碼統一管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伴隨COVID-19病毒的變異(Omicron),健康碼在我們的生活里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全國範圍加強統一、統籌管理變得迫在眉睫。河南儲戶被賦碼事件,應該壞事變成好事,變為加速推動這套體系在全國範圍統合的某種契機。

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管理健康碼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防疫本身,而是進一步優化、增強、改善中國數字化治理模式的重要舉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