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澤連斯基吹上天的約翰遜,被趕下台了!

北風

過去幾個月俄烏衝突期間,優秀演員澤連斯基向全世界表演了什麼叫「軟飯硬吃」。

烏克蘭政府一邊拿著西方各國援助,澤連斯基一邊將各國領導人罵了個遍。

在澤連斯基口中,包括拜登在內的多國領導人,都是「軟弱的」,「缺乏決斷的」,「畏懼普京的」。

唯有英國首相約翰遜,被澤連斯基吹上天。澤連斯基認為「強硬支持他的約翰遜」,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人類民主的守護者。

在西方互聯網上,已經有網友戲稱被加持了光環的澤連斯基為「澤聖」。

而幕後一手締造「澤聖」光環的約翰遜,也飄飄然有「上帝」之感。

可就在今天,前不久還在國際舞台極其囂張的約翰遜,比澤連斯基更先一步,被趕下首相寶座。

約翰遜突然垮台的原因是什麼?英國首相更迭對我們是利好麼?

壹,約翰遜被「政變逼宮」的原因

最近三天,約翰遜及其發言人在多個場合都強調過「絕不會辭職」,直到幾個小時前,約翰遜發表「辭去黨首的聲明,任職首相到繼任者選出為止。」

約翰遜明明是「自願聲明」辭職,我卻用「政變逼宮」的標題,是不是太惡意?

可是將約翰遜的這次辭職,形容成「政變逼宮」的,是喜歡「標題黨」的英國傳媒。

因為約翰遜這次被逼辭職的勢頭非常猛!

前天(6日),約翰遜政府的財政大臣蘇納克和衛生大臣賈維德與十幾名政府成員先後辭職。

昨天(7日),又有三十多名約翰遜政府的重要人士辭職,並且新上任的財政大臣為首,集體要求約翰遜辭職。

到今天,約翰遜發表辭職聲明之前,約翰遜政府已經有57人先後辭職,超過約翰遜政府正常運行時的半數。

兩天時間,十幾名內閣重臣先後辭職,帶領一半的政府重要人員辭職,最後再「反逼首相辭職」,這叫「自願」?

這樣的過程,發生在任何一個「非西方主流國家」,都會被西方媒體界定為「內閣集體政變」。

這次約翰遜眾叛親離的「表面原因」,放眼全球也顯得非常奇葩。

這還要從約翰遜前不久任命的副黨鞭克里斯·平徹說起。

克里斯·平徹

黨鞭一詞,我們經常在美國和英國新聞裡見到。可以將他理解為黨派在國會的「召集人」和「話事人」。

那麼相應的「副黨鞭」,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崗位?

可是就在6月30號,副黨鞭平徹在私人會所的一個酒會上,對兩名男性進行「讓人不適的觸碰」,夠得上性騷擾的級別。

能夠和平徹出席同一個私人晚宴的客人,身份當然不會差了,這兩人也是國會議員。

對兩名同性國會議員進行「不適的碰觸」,就不是一句「酒醉」就能忽悠過去的。

重點是,平徹在過去幾年,有多個「性騷擾」的爭議訴訟鬧得很大,約翰遜卻依舊力排眾議「批准他擔任副黨鞭」。

於是前天,第一批十幾名政府官員的辭職,是「憤慨於約翰遜的包庇」,拒絕與這樣人品的他共事。

約翰遜雲淡風輕的「同意辭職」,是同意這些人辭職,並且表達了自己繼續帶領英國渡過難關的決心。

如果說第一天十幾人的辭職,只是「分道揚鑣」,那麼第二天三十多人的辭職,就是「沉船前的爭先恐後棄船」。

英國的政體是先舉行國會選舉,然後過會勝選的多數黨領袖,自動成為首相。然後首相從黨內議員裡,選擇人加入內閣,擔任各個重要崗位。

因此這些內閣成員都有雙重身份。

既是要為選區選民負責的議員,又是抉擇和執行國家政策的內閣官員。

當政府政策嚴重傷害民眾利益,民眾怨聲載道的時候,這些內閣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選民基本盤,就會盡早辭職,並且通過抨擊政府政策,來和政府進行切割!

第二天,面對累積超過40的政府「辭職潮」,約翰遜雖然對「副黨鞭平徹」事件,進行任人不當的道歉,但依舊「同意辭職」,也再次強調「繼續首相任期是選民賦予的權力」。

直到今天,再有十幾名核心成員辭職,約翰遜已經被一些鐵桿給背叛,這第三天辭職的十幾人,就是「妥妥的逼宮意味」了。

而且在英國國內形成了「讓約翰遜辭職,然後前期辭職的部長都回崗位工作」的民意。

面對超過半數的政府職員,也是絕大多數執政黨內部的切割與背叛,約翰遜發現自己沒有強撐的資本。

於是我們見到了「漢語言的一次奇跡」,那就是「約翰遜同意辭職」的標題再次出現!

過去兩天,約翰遜每天面對內閣成員辭職,他「同意辭職」是批准他人辭職。

最後一天,約翰遜的「同意辭職」,是同意執政黨的逼宮意願,同意自己辭職!

同一句話,三天內不同語境,居然截然不同的含義,這也真是諷刺!

貳,約翰遜垮台的真實內因

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俄烏戰爭中,俄羅斯進展不順,西方加大援助烏克蘭力度時,約翰遜一直衝在最前面。

約翰遜走上烏克蘭街頭,與澤連斯基肩並肩的畫面,讓人感覺,他就是支撐烏克蘭消耗俄羅斯的「幕後大佬」。

在上個月多次對俄羅斯和普京強硬挑釁後,十天前的G7峰會上,約翰遜也是「絕對的主角」。

約翰遜在G7會場提議「所有領導人光著上身與普京比胸肌」,成為全球第一熱搜。

在隨後公佈的G7領導人合照中,拜登老大沒有居中,東道主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沒有居中。

最後是約翰遜站在七國領導人和兩名歐盟領導人的九人中央。

作為「參會的客人」,可見當時的他多麼志得意滿,多麼睥睨天下,目中無人!

約翰遜在國際舞台的狂妄舉動,體現他對「突然逼宮」,是毫無警覺的。

可是約翰遜面臨的「首相之位」,卻一直不像他設想的那麼安穩。

今年年初,曝光「約翰遜在去年全民疫情嚴控期間,多次參加酒會」,這一事件發酵後,最後鬧到國會要對約翰遜進行「不信任投票」。

或許是「不信任投票」的涉險過關,讓約翰遜相信國內沒有勢力能夠推他下台。

可是民眾對他的不滿,卻一直在累積,只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而已。

副黨鞭平徹的「性騷擾男性」行為,是他個人的道德瑕疵,如果只是「用人不明」,根本不會落到眾叛親離的下場。

最深層的原因,還是從去年年底以來,英國已經先一步美國進行「加息收縮」政策。

「加息抑制通脹」是全民極端痛苦的過程,首先是通脹依舊高企,連續幾個月超過9,比美國數據還高10%,也是直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紀錄。

更嚴重的是,通脹沒有壓下去,加息導致的經濟衰退卻提前到來了。英國今年經濟負增長已經是普遍預期。

有了全民「水深火熱禁足」期間享樂聚會的黑點,再加上長期高通脹疊加經濟衰退的折磨,民眾讓約翰遜下台的呼聲也就差「臨門一腳」了。

「在副黨鞭性騷擾事件」中的用人不明和故意包庇,成為執政黨議員與他切割的「最合適理由」,也成為踢他下台的「臨門一腳」。

叄,英國首相換人,對我國有利麼?

英國的選舉制度,是首相先辭去執政黨黨首職務,然後執政黨內部進行多輪投票選出新黨首。

新黨首自動接任首相,直到下一次全國大選。

約翰遜這次辭去了黨首,保守黨內部的選舉,如今曝出的「熱門人選」,各大媒體分析的都不少於五六個。

因此保守黨的多輪投票,各方博弈,會持續一兩個月,約翰遜今天的辭職聲明是辭去黨首,但是會繼續當接下來的首相,直到這兩個月過渡期過去。

可是英國目前的民意和執政黨議員的呼聲是希望他立刻辭職,然後選出臨時首相,度過這接下來的兩個月。

因此英國政壇的博弈和鬧劇還在持續!

約翰遜過去四年任期內,美國經歷了特朗普到拜登的變化,可是約翰遜始終沒變,一直充當美國遏制打壓我國的馬前卒。

就在前幾天我國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週年」之際,約翰遜還發表措辭強硬的講話,聲稱「永遠不會放棄香港」。

結果約翰遜的「永遠」,連一周都沒撐過去,真是「世紀渣男」的寫照。

許多朋友見到約翰遜被趕下台,一方面當然很開心,相當於惡狗遭遇了當頭一棒。

可我們更加關心的是,英國首相更迭,對我們是否是利好!

首先英國約翰遜下台,國內十幾個強人爭奪首相職位,未來兩三個月,英國的混亂,至少讓他們插手香港新疆的聲音會小很多。

同時,英國的新任首相,還要面臨北愛和蘇格蘭公投的問題,面臨高通脹和經濟衰退問題,這些都在把英國拖向分崩離析的深淵。

最近,我們能看到許多大英帝國類比晚清日薄西山的文章。

軍艦老化,中堂被趕下台,這都是晚清和大英帝國共同的劇本。

接下來還有老佛爺歸天,以及分崩離析。

約翰遜的下台,只是把大英帝國向晚晴末年加速推了一把!

一個老牌帝國走向末路,對於我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總是好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