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說了句實話!

縱橫十

法國《費加羅報》1日報導,當天,馬克龍在愛麗捨宮發表講話,核心觀點如下:

中美有所衝突,但法國與中國在印太地區不存在「對抗邏輯」,法國不準備在印太地區與中國採取對抗策略;

歐洲必須建立「地緣政治獨立」,拒絕選邊站、拒絕成為美國的附庸。

第二點,主要談的是「歐洲戰略自主」,這是馬克龍力推的東西,有美國在,很難。

只說第一點,中歐間無必然對抗邏輯,這應該是馬克龍說的一句實在話。

這一點,作者在早前多次介紹過,中歐間有經濟競爭矛盾,但無地緣衝突邏輯。

俄羅斯與歐洲相鄰,彼此間有威脅,俄羅斯巨大的體量對歐洲有天然威脅,並且還是最為重要的生存性威脅,這使得歐洲有與生俱來的「恐俄症」。

也正是如此,如今歐洲不惜大出血也要陪著美國一起幹倒俄羅斯,哪怕俄烏戰爭本身不關歐洲的事。

但中歐之間不同,中歐相隔萬里,誰對誰都不具有生存性威脅,沒有衝突的必然性,所以馬克龍說中法間不存在「對抗邏輯」、「無對抗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馬克龍說的也不全對,中歐間只是沒有生存性威脅,沒有地緣衝突,但卻有經濟競爭。

這個世界的本源就是對能源的索取與資源的追求,誰對此二者掌控的多,誰就生活的更優越。西方之所以富強,根源也就在於它們作為先發國家,對此二者掌控的多。

不說太多道理,只舉三個例子。

其一,德國工程師

早年我們的很多機械都要從德國進口,稍微有點小毛病,就得找德國工程師來維護。

但別人來不能白來,他來一趟,除了正常的零件費、維修費外,還得算上他的工資、差旅費、食宿費等各種費用。

結果就是,他來中國旅遊一趟,遊山玩水一番後,輕輕鬆松帶走十萬歐元。

但如今,很多機械咱們自己能搞了,再有問題,咱們自己的工程師花個半天時間、有個幾千塊錢的成本就解決了,德國工程師的日子就沒這麼舒服了。

其二,中美收入差距

是一位華人教授說的,具體名字忘了,現居國內。

他說他最開始到美國公司上班時,規定8點開始上班,他就7點多去公司,發現一個人都沒有;然後他也學聰明了,就8點半再去,結果只有一二個人;他不斷推時間,推遲到早上九點半時,人才多了起來。

最後他才明白,公司10點開早會,只要在開會前到就行,不用打卡。

下午下班時一樣,規定5點下班,最開始他也是老老實實的等到5點,但發現下午三四點時人就跑光了,後來他也就跑了。

然後他就對比了一下,國內996玩命幹,美國人一周幹四五天、一天干四五個小時,但賺的錢卻比咱們多得多,就感嘆了一下差距。

其三,借你的錢買你的東西,最後是白拿。

典型的就是美國國債,美國借別國的錢,然後從別國買東西,這不就相當於白拿麼?

好比一家超市,你沒錢了就去找它借,借到錢後又用它的錢買該超市的東西,沒錢了又找超市繼續借,相當於白拿……美國人乾的就是這個邏輯。

上述三點,就隱藏了發達國家為什麼要玩命打壓後起國家的原因,它們掌控了先發優勢及大量世界資源,這能讓它們生活的很好,現在突然一大波後進國家要崛起,但世界上總體資源就那麼多,作為既得利益階層的它們,必然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就一定會進行打壓與遏制。

看懂了這一點,就會明白以G7為代表的西方為何會結成一體;明白美國與中俄等國必然要進行的較量;明白中歐間雖無生死對抗的必然性,但經濟利益較量、甚至遭受歐洲打壓遏制的原因所在;至於俄歐間,除了經濟利益較量,更是要進行生死對抗。

還能明白另一點,為什麼近些年來西方右翼、極右翼會崛起,為什麼特朗普2016年會異軍突起;為什麼民主黨現在正全力圍剿特朗普,只因為他背後的支持力量太過龐大;甚至在2024年,美國民主共和兩大陣營的造反派會合流,形成一股新的強大力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