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去世,這位任命了15位英國首相,見證了14位美國總統的活化石,終於離開了歷史的舞台。
照本宣科聊歷史沒意思,談點未來可能的變化吧。
在大眾的印象中,女皇只是一個負責蓋章的吉祥物,但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她是這個世紀最優秀的政治家之一,隨著女皇的謝幕,世界地緣政治也將迎來多米諾骨牌式的倒塌。
首先,龐大的英聯邦體系很可能會解體。
這位見證過大英帝國輝煌並從小接受帝國教育的女皇,內心深處一直有著「Make Britain Great Again」的野望,她一生的主要精力也都花費在了重建英國的輝煌。
利用原大英帝國各殖民地獨立後的權力真空,以及各黨派之間的均勢平衡,伊麗莎白憑藉著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幾十年的心血,在一系列的縱橫捭闔之下,建立了由56個主權國家組成,人口25億的英聯邦,自己也保持著15個聯邦皇國的元首身份。
通俗的來說,伊麗莎白女皇的局面其實很差,有點像庚子國難之後仍然統治著四億五族與漢地十八省的慈禧。她只是名義上的領導人,南方各地督撫早已實權獨立,只不過基於複雜的平衡依舊保持著名義上的遵從,北方督撫也都有著獨立真心。
如今接班的查爾斯三世以及他們的繼任者們,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維繫這麼一個複雜的平衡體系,更沒有修道士般的意志去維繫著皇權完美的道德標準,在全球動蕩加劇的如今,英聯邦的瓦解只是時間的問題。
簡而言之,「蘇聯解體」的老路,英國該補還是要補上的。
其次,英國資產階級政權體制也可能面臨瓦解。
縱觀全球歷史,「皇權」天然都會遏制「相權」。
由於權力複雜的制衡關係,伊麗莎白女皇的存在,遏制了英國首相的個人權力,擴大了議會的權力,使得英國的國家權力長期保持在資產階級貴族的手裡,也驅動著英國長期總體上保持著「小政府大市場」。
通俗的解釋,伊麗莎白女皇像嘉靖那樣雖然不理朝政,但她會讓歷任「首輔」猜謎語,也會讓各位「內閣大學士」與首輔相互制衡。「天威難測」讓首輔們的工作如履薄冰,「雨露均沾」也讓其他的「內閣大學士」們有信心和去倒閣,讓英國的內閣形成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
譬如英阿馬島戰前討論時,女皇暗示兒子想為國效力,就是告訴戴卓爾內閣,老佛爺想宣戰,這仗必須打。
最近幾年,隨著女皇的精力不濟,對政治掌控力的變弱,英國出現了「公投脫歐」,以及鮑里斯約翰遜這樣的「民選首相」,唐寧街10號的權力也急劇擴張。
隨著控局的女皇去世後,一方面,未來英國首相的權力會逐步對議會和公務員體系取得絕對優勢,另一方面,議會也將迅速「民主」化,保守黨和工黨的「民粹」力量會加速掌控各自黨內的力量。
簡而言之,美國反對美國的新路,英國遲早也得面對。
最後,是英國南北對立會急劇加速,甚至不排除蘇格蘭獨立的可能。
歷史上蘇格蘭與英格蘭聯合組成的大不列顛,是靠著由蘇格蘭國皇繼承了英格蘭國皇實現的,但兩個地區的複雜關係,就像被絕境長城隔絕的Seven Kindom和野人之間。
女皇已故,凜冬將至!- 精選文章 第3張
死在蘇格蘭的女皇,就像團結長城兩側的雪諾,是英格蘭和蘇格蘭能夠在一起的最大共識。蘇格蘭上一次獨立公投失敗,就是因為伊麗莎白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自己的威望。
通俗的來說,女皇的英聯邦就像袁世凱的北洋軍閥,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就像直奉皖,袁世凱活著的時候,幾個山頭再怎麼鬥也都是政治鬥,可袁世凱一死,調和的力量就失去了,直奉皖就把桌子下的鬥爭擺在了桌面上。
如今查爾斯三世遠沒有他老媽的威望與手腕,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只會更加激蕩,而且一旦過了閾值,就會向著停不下來的方向狂奔。
簡而言之,英國可能要給表兄弟美國提前展示一下加州和德州鬧獨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今天用蘇聯和美國的歷史對照,並不是為了強行押韻,而是由於有伊麗莎白這個超強的政治家操盤,英國的政治避免了自冷戰以來的歷次結構性衝擊,使得世界上仍能看到一系列工業革命時代的政治活化石。
只不過,個人的奮鬥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該來的遲早都會來的,上層結構遲早要符合經濟基礎與生產力。
隨著女皇的離去,這些被保護的很好的政治活化石們,將集中面對時代的衝擊,而集中的爆發更會增加意外和不可抗力,讓事態變得更加有趣。
譬如,不知道繼任的查爾斯三世,會不會遇到他的克倫威爾三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