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周 至少三件大事改變世界 

牛彈琴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歷史性訪華,舉世震驚,中美迅速和解,攜手對付蘇聯,冷戰格局徹底改寫,這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今年是尼克松訪華50週年整。歷史白雲蒼狗,太多的物是人非。

但未來一周,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又一個改變世界的一周,至少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

撒馬爾罕,絲綢之路上的名城,見證了太多的風雲際會。

9月15日至16日,上合組織峰會將在這裡舉行。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峰會,尤其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領導人將再次面對面開會。

一個重點,上合將擴容。

不出意外的話,伊朗將正式成為上合的一員。

此外,按照媒體的報導,准會員國將增加白俄羅斯,觀察員國增加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柬埔寨、尼泊爾,對話夥伴增加埃及、卡塔爾、沙特、巴林、馬爾代夫,敘利亞、以色列也會遞交申請,等等。

撒馬爾罕峰會,毫無疑問,將是上合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中方也公佈了消息,9月14日至16日,最高領導人將參加上合峰會,並對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那意味著他將和普京、莫迪等一眾領導人見面。這也是世紀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出國訪問,也是上合峰會的一次歷史性聚會。

他的第一站是哈薩克斯坦。外交無小事,第一次更有著意味深長的含義。為什麼是哈薩克斯坦?

很簡單,中哈關係正在不斷深化。大家都知道,今年世界第一隻黑天鵝,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動蕩,總統托卡耶夫迅速平定了局勢,中方也第一時間表達了支持。

過去三十年,是中哈關係的「黃金三十年」;那接下來,將是又一個「黃金三十年」。當然,這種黃金關係,也不僅僅是與哈薩克斯坦。現在的中亞,基本都是中國的朋友,是上合組織的成員。

什麼是風雲際會?

這就是風雲際會。

未來幾天,世界的目光將聚焦在中亞,聚焦在撒馬爾罕。

第二件事,俄烏戰場風雲再起。

這幾天說得比較多了,大家也都格外關注。烏東戰事又起,但這一次,是烏軍發動大反攻,俄軍在大幅撤退。烏軍前鋒,已經突破到了烏俄邊境。

戰場形勢突然逆轉,為什麼會這樣?

我之前文章,講過烏軍「聲東擊西」的戰略、西方提供的高精尖武器、俄軍的拉胯失策,以及可能的兵不厭詐。但有朋友昨天還特意提醒了一點,美國的情報!

現代戰爭,我們看到的是戰場的短兵相接,我們看不到的是激烈的情報戰。尤其是美國,除了先進武器外,肯定還為烏軍提供了大量的情報,甚至可能是俄軍哪怕細小變動的情報。這是俄軍必須面對的重大考驗。

但這些都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我想說的是,未來一周,戰場廝殺將會繼續,這肯定是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戰場的得失,決定著俄羅斯和烏克蘭未來的走向。

烏軍的大反攻能不能持續?俄軍是否真會就此陷入被動?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這場持續了半年的衝突,更激烈的較量正在開始,更多的人將倒在血泊中。

第三件事,英國女皇的盛大國葬。

這是英國的一次盛大國葬,也是西方世界的一次可能空前的聚會。

時間是9月19日。不出意外的話,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等,都會出席葬禮。

但因為是女皇的葬禮,日本天皇德仁也將參加,歐洲的眾多皇室,更會一股腦出席。此外,考慮到歷史淵源,英聯邦幾十個國家領導人也將都前往倫敦,向女皇表達最後的敬意。

確實,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她作為一個虛君,雖然不掌握英國內政外交大權,但她成了英國軟實力的傑出代表。

她1952年登基的時候,英國首相還是丘吉爾,美國總統還是杜魯門,蘇聯領導人還是斯大林。在位70年間,她見證了世界的風雲變幻,見證了英國的一步步蛻變,也見證了自己的逐漸老去……

葬禮是她最後的哀榮,但對參加葬禮的西方領導人來說,更是借這個機會,又一次密會勾兌、合縱連橫。

拜登這次去倫敦,肯定會和英國新首相特拉斯舉行第一次會晤;岸田文雄參加完倫敦葬禮後,將馬上去美國訪問。大家還可以看到,英法這對老冤家的微妙互動,英國和歐盟的種種恩怨情仇,還有英聯邦國家對英國的複雜感情……

葬禮外交,有時也會改變世界。這次葬禮,無疑更是歷史性的。

當然,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事情發生,除了這三件大事外,未來一周,我們還將看到半島的風雲,希臘和土耳其的纏鬥,南美和非洲的動蕩,以及美國的各種小動作……

最後,怎麼看?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這是一次世紀博弈。

我記得有一個專門的政治術語:大博弈(The Great Game),特指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大英帝國與沙皇俄國爭奪中亞展開的鬥爭。

但現在的大博弈,肯定不僅僅限於中亞,而是波及整個亞歐大陸。

所以,過去這兩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眼花繚亂的大事件: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中亞國家時不時飛起黑天鵝,再往西,則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激烈衝突,還有正在進行中的俄烏廝殺,以及老歐洲和新歐洲間、美俄歐間的各種鬥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歐亞大陸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不由讓人想起了「世界島」的概念。

這個概念的創始人,是英國戰略學家麥金德。他提出,歐亞大陸以及與之相連的非洲,實際是一個「世界島」,當「世界島」被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塊廣袤的土地。

有人總結說,麥金德的思想其實可歸納為三句名言:「第一句,誰統治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大陸腹地;第二句,誰統治了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第三句,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世界。」

麥金德的觀點,難以脫離那個時代的局限性,未必只是一個強國,統治世界更是西方霸權思維。但高鐵的出現,確實正讓歐亞大陸聯繫得更緊密,「世界島」比以往更像一個島,並對世界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這更考驗著各國領導人的博弈水平。

第二,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我看到,因為俄烏衝突,很多朋友爭得面紅耳赤,有支持俄羅斯的,也有同情烏克蘭的,因為偏好不同,傳播的消息中,還有太多的謬誤。

很多人也問我的立場?

我很簡單,我們必須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正義進步的一邊。所以,我們看到,對於俄烏衝突,我們國家也總體保持著中立的立場,我們和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朋友,我們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

中國不是西方,中國也不可能是白俄羅斯,中國就是中國。中國有自身的國家利益。這種中立超脫的態度,事實上也是很多新興國家的共同立場。

和平,真的太可貴了。若干年後回看,那麼多死去的生命,到底為了什麼?到底又得到了什麼?太讓人痛心了。

第三,我們正在見證大英最後的榮光。

死者為大,這是屬於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最後榮光。但我想,在這之後的英國,這樣的經歷、這樣的場景,應該不會再有了。

事實上,哀悼之後,更多是反思。

英倫三島還會是英倫三島嗎?

必定地,越來越多的英聯邦國家,將告別英國皇室,最終走向共和制,其中甚至包括澳洲、新西蘭。

越來越多的英國前殖民地,肯定還會不依不饒,要求英國和英國皇室為當年的血腥殖民道歉,進行賠償。

英國女皇讓人尊敬,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女皇的優雅、風度,虛位君主的身份,就忘了大英帝國當年販賣黑奴、殖民掠奪的種種惡行,那真是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還有,英國人走後,總是擅長於留下各種麻煩,在印巴、在非洲、在中東……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改變歷史的一周,也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周。

歷史終究是歷史,不管是多麼叱吒風雲的人物,最終都會歸於塵土,也不管是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