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撤退——普京是欲坐等世界局勢重大轉變?

風留痕

進入9月後,烏克蘭戰場上出現了「戲劇性」轉變,面對烏軍的大舉反攻,火力佔優的俄軍卻選擇了戰略撤退。對此,普京強調主動撤退是為了重新進行軍事部署,實際上,這種「轉攻為守」的策略很可能是普京在觀望世界局勢的轉變,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打法。

進入9月,烏軍突然在東部展開了大反攻,只用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基本上「收復」哈爾科夫失地。俄軍在火力佔優的情況之下為何突然選擇戰略撤退,是烏軍變得更強大了?還是俄軍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嚴重減弱了?又或是普京在重新佈局,為下一階段戰役進行充分的準備?

普京明確強調,撤退是為了重新進行軍事部署。就是說,這是撤退不是敗退,撤退是為了準備新的攻勢。

然而,事情似乎並沒有如此簡單,要從戰略撤退的國際大背景來看,不能簡單圍繞俄烏衝突實力對比本身來分析。

目前俄烏衝突已經不是世界關注的唯一焦點,中美關係突然惡化,已經部分搶了「風頭」。

目前的中美關係,已經降低到了歷史的冰點,也可以說,正值美國徹底明確對華戰略的關鍵時期。拜登嘴裡的「競爭」一詞很有可能完全被「對抗」所取代。

一方面,拜登在推進對華脫鈎,另一方面,美國國會正在推動重構中美關係的基礎。目前最大的焦點問題就是美國參院推動的《台灣政策法2022》。

美國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已經正式批准了這一法案,接下來就是送到參眾兩院審議表決,這一法案基本上放棄了「一中原則」,不但嚴重破壞了中美外交關係的基礎,也是公然粗暴嚴重干涉了中國主權,這一法案一旦在美國正式立法,中美爆發全面對抗就是必然。

中美若全面對抗,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恐怕就不是俄烏衝突能夠相提並論的了。俄烏衝突是俄與美國北約之間的間接對抗,局勢控制相對容易,中美直接對抗,局勢就難以控制了。

中美若激烈對抗,可就不只是台海危機了,還有南海、東海和朝鮮半島都有可能爆發軍事對抗危機。

因此,普京目前恐怕是想觀望中美關係的變化、走向。一旦中美對抗升級,美國必然減弱對烏克蘭的支持,甚至有可能放棄烏克蘭,而在中美對抗的牽制下,俄大可以放開手腳在烏克蘭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反過來,如果此時俄加強攻勢,或者說快速取得戰場優勢地位,美國反而在與華對抗問題上有所忌憚,拱火俄烏衝突的目的,一是為了削弱拖垮俄羅斯,二是為了控制甚至是坑殺歐洲。在付出了巨大代價而沒有實現拱火的目標的情況之下,是不能讓烏克蘭失敗的。

重要的是,一旦讓俄實現了戰略目標,或一旦烏克蘭選擇了中立,也就意味著普京戰略上的完全勝利,這樣一來,歐洲就要建立新的安全秩序和樹立新的安全觀,也就是俄歐關係的重新確立,這對美國太不利了。

而美國肯定沒有能力同時與中俄全面對抗,也就無法集中力量與中國全面對抗。從這個角度來看,普京選擇戰略撤退,實際上是在向拜登發出特殊信息。

因此,目前普京弱化在烏的軍事行動,採取以守代攻的策略,就是在觀望中美關係的走向,實際上更希望拜登能夠大力推動印太戰略或遏華戰略,自然也就意味著弱化對烏克蘭的支持了,至少中美對抗可以極大的減輕俄的戰略壓力。

目前世界的另一大焦點問題就是歐洲的能源危機問題。能源危機不但增加了歐洲人的生活負擔,也將重創本就困難重重的歐洲經濟。因此,在對烏支持和制裁俄羅斯方面,目前歐洲已經出現了分裂跡象,患上了烏克蘭疲勞或厭倦綜合徵。

而美聯儲快速大幅加息進入收割世界財產的模式,對歐洲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歐元貶值,通脹加劇,真夠歐洲人喝一壺的了。

儘管歐盟還嘴硬堅定支持烏克蘭,可實際上只是口號喊得響而已,自己的能力和承受力真的有限,進入冬季後的歐洲很可能因為能源或經濟衰退會加劇,引發政治動亂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

而近來極右勢力在歐盟迅速崛起,對歐洲政治也是一次重大的衝擊。

普京希望歐洲堅持不下去而在對俄對烏政策方面做出重大的轉變。而中美若對抗,也勢必引發歐洲戰略上的重大轉變,這就對俄更有利了。

除了以上兩大焦點問題之外,就是世界性能源和經濟危機不斷加劇。美元開啓了收割機模式,勢必加劇危機,而解決或緩解這一危機的最佳手段,就是俄手中的能源和糧食武器。一旦危機加劇,世界各國可就不會再顧忌美國的制裁令了。

還有就是,目前澤連斯基炮擊扎波羅熱核電站一事,儘管沒有公開受到指責,但任誰心裡都清楚這是典型的綁架國際社會的打法。對烏克蘭處境的同情正在快速的流失。除了美國之外,恐怕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烏克蘭能夠「割地求和」。俄的被動局面正在一點一點逆轉。這就需要趕時間了。

以上可能才是普京主動做出戰略撤退或以守代攻改變的重要原因,也只有靜待國際局勢出現重大的轉變,才能無所顧忌放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