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準備寫兩條。
第一條是這件事:在維也納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上,OPEC+宣佈,從11月起每天將會減產200萬桶石油。
從今天下午起,就有好幾個小夥伴要我寫。
先說結論吧!
這件事,等於結結實實地,往美國臉上,狠狠地扇了一耳光!
會眼冒金星的那種。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來分析。
最外邊的第一層是:這事究竟大不大?
先看減產量。
現在OPEC+,也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外加一個俄羅斯,每天產的石油,差不多是9000多萬,到1億桶的樣子。減產200萬桶,差不得等於減產2%。
這2%,千萬別小看。
它可能導致石油價格上漲10%,甚至20%!
這就很厲害了。
再看第二層:這事對誰有利,對誰不利?
這裡其他的都不說。
光說影響最大的兩家:美國和俄羅斯。
這件事對美國政府,對拜登來說,非常不利。
因為今年11月,美國要舉行中期選舉。
不得不說,拜登確實是政壇老鳥,雖說治國理政的能力差不多只有及格線的水平,但他搞國內政治鬥爭、外交玩陰謀的手段,實在是超一流的。
兩三個月前,大家都覺得:拜登上台之後,老是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這次中期選舉,民主黨沒戲了,參眾兩院的控制權都可能保不住。
不得不說,這老頭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他一是抓住美國最高法院搞墮胎權的事,瘋狂開炮,說這是侵犯人權。
一下子把共和黨的支持率拉低下來。
二是通貨膨脹率,尤其是汽油價格下來了。
老百姓本來怨聲載道,說什麼東西都貴了。
其中美國人最吃不消的,就是汽油貴:美國地方大,公共交通系統又不發達,汽車是生活必需品,汽油是生活物資。
拜登一邊拼命拋國家石油儲備,一邊美聯儲在暴力加息。
這種暴力加息的效果,會讓很多國家被迫加息,經濟衰退,那對石油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嘛!它還會讓美元升值,美國老百姓掙的,是美元啊。美元貴了,那老百姓就會感到物價便宜下來了。
這雙管齊下,民主黨居然扭轉了劣勢。
現在支持率只比共和黨低一點點,就從必輸變成了「鹿死誰手,還不可知」的地步了。
好不容易,把局面扳成這樣。
結果好了,來了一群穿長袍、戴頭巾的,張口就說要把石油減產200萬桶。
那拜登好不容易壓下來的汽油價格,不是又得漲了嗎?
老百姓不是又得罵了嗎?
民主黨的支持率,不是又得下來了嗎?
特朗普肯定會見縫插針,跳腳大罵啊。
要是油價飛漲,到時候民主黨這中期選舉,還怎麼搞?
對俄羅斯來說,卻是樁喜事。
為什麼呢?
這段時間,不少人被俄烏戰場的情況所吸引,一會兒看俄羅斯撤出這個地方,一會兒看到俄羅斯撤出那個地方了,總之就是感覺俄羅斯不怎麼行了。
但它佔的地盤大啊。
10多萬平方公里。
一天撤出個兩百平方公里,丟掉數個城鎮,算大踏步後退了吧?烏克蘭方面算大勝了吧?但和俄羅斯之前佔的10多萬平方公里相比,實在太小。
而且到目前為止,只見俄軍撤退,沒聽說它有大批部隊,比如說像「亞速營」那樣,被合圍或殲滅。
戰爭最重要的,不是佔地盤,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
對手的有生力量消滅不了,那這仗的結果就很難說。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就是這意思。
上面這段是順便說的。
其實我從戰爭一開場,就說這場仗,戰場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它的核心並不在戰場,而在經濟領域。只要經濟領域獲勝,戰場到最後也肯定會獲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聯解體。
它解體時,軍事力量有改變嗎?
沒有啊。
坦克還是鋼鐵洪流;
飛機還是鋪天蓋地;
核潛艇還是叫西方心驚膽戰。
「西方-81」演習時的蘇聯坦克,但經濟戰失敗,再多的坦克也只是廢鐵。
但它解體後,為什麼西方能肆無忌憚,把它摁倒在地,血淋淋地直接對它活著剝皮吃肉?
就是因為它在經濟戰場上輸了嘛!
那麼這場戰爭,遵循什麼樣的邏輯呢?
美國人要贏,得從軍事上著手,把烏克蘭搞成1979年到1989年的阿富汗,戰場不一定要贏,但一定要讓俄羅斯人陷入戰爭泥潭。
因為戰爭這東西,向來很費錢。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世界上絕大部分大國,之所以在戰爭中戰敗,不是因為它沒軍隊,而是因為它財力枯竭了。
這種戰法,就好比在俄羅斯人的大動脈上豁開一個大口子,讓它的血不斷地流出來。
美國人的套路得逞,俄羅斯最後會血盡國亡。
它失敗後的結局,都有美國智庫想好了:分裂成17個國家,彼此之間相互殘殺和爭鬥。
如果俄羅斯想贏,該怎麼辦呢?
辦法也簡單:就是利用它是產油產糧大國的優勢,推高全世界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的價格。
兩個原因:
一是油氣價格高,可以給它經濟「補血」,不至於因戰爭消耗過大,失血而亡;
二是過去這20來年,美國一直濫發美元,把小病拖成大病,現在瀕臨病危,如果大宗商品價格長期處於高位,會把美國拖死。
這也就是今年2月底,普京為啥敢放手一搏,對烏克蘭下手的原因。
其實他是看准了:在這關鍵時刻,只要能想辦法,推高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的價格,還把這場戰爭拖得盡量長一點,比如說三四年,就憑美國現在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那種經濟體質,遲早會步蘇聯後塵,落得個拖崩拖垮的下場。
當然,搞經濟戰,光憑俄羅斯,是一家不行的。
它背後還得有棵大樹。
這棵大樹必須是超強的石油消費大國,有它托底,像俄羅斯這種產油國幹事的底氣,才會足很多。
是哪個國家呢?
這就不用解釋了吧。
只要記牢我之前說過的這句話就行了:別看俄羅斯和烏克蘭那邊,打得很熱鬧,其實真正的世界主戰場,一直在我們這邊。
無非是沒硝煙而已。
說到這裡,對這次OPEC+部長會議說要減產200桶石油,美國人會是種什麼態度,大家就應該很明白了。
美國政府極端生氣、極端恐懼。
新聞報導說:一位美國官員直言,白宮正在「痙攣和恐慌」,甚至可能將歐佩克+此舉視為「敵對行為」。
為啥美國這麼生氣呢?
上面講的是一層原因,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要剝的第三層洋蔥了:它等於是這些石油輸出國,特別是中東海灣國家集體反水!
要知道,在這之前,這些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特,對美國那真叫一個「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是個超貼心、超忠誠的小弟啊。
蘇聯怎麼解體的?
大家還記得嗎?
背後就有這些中東海灣國家的身影。
1980年代,當時蘇聯在打阿富汗戰爭,深陷泥沼,花錢很多,美國和沙特聯手,正反兩手出招:正的一手是沙特挑頭,讓各木司令國家捐錢,買武器運去阿富汗,讓蘇聯陷得更深;反的一手是不計成本,大家狂產石油,拼命打低油價。
當時油價低到什麼程度?
最低到一桶7、8美元。
當時蘇聯產一桶油,成本差不多要15美元。
蘇聯一下子就慘了:一邊阿富汗那裡打仗,花錢如流水;一邊呢?本來還可以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賺點錢,結果國際油價這麼一跌,錢賺不到不說,為了維持產油產氣,還得虧本。
蘇聯的大動脈被切開了,血瘋狂往外洩。
這麼一搞,蘇聯就倒霉了。
當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基本靠蘇聯,給它們的價格,蘇聯一直非常優惠:按前5年的國際油價,蘇聯再打個大大的折扣。
1970到1980年代初期,當時國際油價漲得很高,比如說1981年,國際油價就曾經到過39美元一桶。這些東歐國家,跟著蘇聯,其實是賺了很大便宜的。
但國際油價跌了後,它們的想法就不同了。
特別是到1986年後,油價跌破10美元,東歐國家從上到下,就變得對蘇聯很不高興、不滿意了。因為根據之前規矩,它們從蘇聯拿到的油氣價格,是1981年還有之後、再打個大折扣的價格。
1981年的國際油價,是30多美元啊!
就算折扣打得再大,也比10美元高出很多。
小國的脾氣,向來這樣,可以和它們共富貴,但共患難,那基本就別想了。
這也就是為啥這兩年美國拉了一幫子盟國,對我們耀武揚威的,大家不用擔心的原因:這幫子小國,你讓它們跟著美國搖旗吶喊,打打第三世界拖鞋黨什麼的,它們可能還肯乾。但真要它們捲入大國爭鋒,說不定要被核平時,它們就會轉身逃走。
這批東歐國家以各種形式,紛紛對蘇聯表示不滿,說「大哥」在喝它們的血。
蘇聯人呢,先前攤子鋪得太大,花錢的地方太多,答應人家的東西太多,本來就已經在咬牙苦苦撐持。這幫東歐國家還跑來要石油削價,蘇聯頓時有種房價剛一下跌,馬上有「房鬧」跑到售樓部,吵吵嚷嚷要退房那種感覺:國際油價高的時候,我虧錢給你們,只見你們笑呵呵,也沒聽說哪位不好意思,想補點錢給我;現在國際油價跌了,你們就跑來鬧了?
於是死活不同意。
東歐國家挺火,雙方關係就不那麼好了。
美國人看到機會,再來招手:你們看看,蘇聯向來就是這麼蠻橫霸道,向來就是只顧自己,剝削你們,看看我們,市場經濟、柿油皿煮,多好!
結果大家都知道:東歐劇變了。
東歐一動,蘇聯更撐不住了,它後來也跟著解體了。
可以這麼說:當年蘇聯之所以解體,美國能冷戰勝利,中東這些海灣國家,其實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正因為這樣,美國人現在肯定嘴裡挺苦澀。
怎麼突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不計成本,跟著我一起幹的小兄弟,現在反跑到俄羅斯那邊去了呢?
這是個重大變局!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這些國家是產油國啊,油價上漲,對它們有好處。
這世上只聽說過嫌錢少的,哪裡聽說過嫌錢多的?所以偶爾和俄羅斯人站一起,也不奇怪嘛!它們一起,宣佈每天減產石油200萬桶,最多也就是想多賺點錢,說這是朝美國臉上,重重地扇了一耳光,是不是太過了?
一點都不過。
為啥呢?
這就得往第四層裡說了:這世上,從來就沒不透風的牆,這些國家準備石油減產,美國人早知道了。
他們早就派人去勸了。
先派了拜登的最高能源特使阿莫斯·霍赫斯坦,他還帶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東和北非協調員佈雷特·麥格克、美國也門事務特使蒂姆·倫德金,一起去過沙特。
反正就是跟沙特人說,無論如何,看在大家之前交情的份上,無論如何,尤其在美國快要中期選舉這種節骨眼上,OPEC+千萬不要減產石油。
美國人的態度,向來趾高氣昂慣了,肯對人這麼說話,那是真急了。
結果沒用,沙特人不吃這一套。
然後又換人上了。
誰呢?
重磅人物:財政部長耶倫。
耶倫親自出面,跟海灣國家的財政部長講,這種時候,千萬不要減產石油。
當然在這種時候,這種場合,肯定不能講美國要中期選舉這種破事,所以耶倫的說法很冠冕堂皇:如果它們減產,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損害。
她不但曉之以理,還動之以情:對你們國家的經濟,也有傷害哦。
結果沒用。
然後,她出了更狠的一招:誘之以利。
你們這些石油輸出國,之所以要減產石油,不是想要更多錢,想要維持油價嗎?
你們只要肯幫我這個忙,我肯定不會白白讓你吃虧!
耶倫許下了這個一個諾:如果OPEC+不減產的話,作為回報,美國將宣佈回購2億桶石油,這些石油不會進入市場,而是會變成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
這種辦法,算兩全其美。
因為美國肯這麼搞,所起到的效果,和OPEC+宣佈每天減產200萬桶,總共減產100天,所起的效果,實際上是一樣的。
這麼幹,對美國也有好處。
雖說美國把2億桶石油收儲,市面上的石油總量,和減產100天一樣,但大家總會覺得油還在,對市場信心的衝擊會比較小一點。
應該算貼心了吧?
結果是這些石油輸出國照樣不聽。
耶倫只能使出最後一招了:威脅。
美國的傳統藝能。
她說:如果你們繼續推進減產的話,「你的聲譽以及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會有很大的政治風險」。
要是放早年,很多小國領導人聽到美國講這種話,得嚇個半死。
當年薩達姆、卡扎菲就這麼死的。
這次情況大變,這些國家根本就不鳥美國,照樣把這個減產的計劃給公開推了出來。
那麼,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什麼來呢?
可以看出三點。
一是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控制,現在已經大大地被削弱了。
這裡得補充個細節:前段時間,國際油價下跌。前面說過:俄羅斯這場戰爭要想贏,必須得保持較高的油價嘛!於是俄羅斯人就建議說,OPEC+能不能把每天的石油產量減少100萬桶?
注意!
俄羅斯的提議是每天減產100萬桶!
結果這幫國家說:那哪夠啊!為了壓低油價,美國正把它的戰略石油儲備抽出來,每天有差不多100萬桶的量呢!那100萬桶也得算上,就減產200萬桶吧!
從這個細節,能看出什麼來?
這就有點跟美國對著幹的意思了。
再來說第二點。
對美國,這些國家可謂是咬牙切齒已久,只等一個爆發機會了。
怎麼回事呢?
一是積怨。
既然大家一起搞垮蘇聯的,冷戰後中東海灣國家總得分到點戰利品什麼的,結果啥都沒有不說,美國頤指氣使,還在海灣地區搞戰爭、弄顏色革命什麼,弄得這些國家一夕數驚,超級沒安全感。
二是利益。
對這些海灣國家來說,共和黨還好一點,畢竟人家和美國的油氣利益集團關係不錯嘛!民主黨上台後,拜登天天吼氣候變遷,拼命要世界各國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量,搞減碳。
什麼是化石能源,主要就是石油和煤炭啊。
石油輸出國,尤其是中東海灣國家,都是一大片沙漠啊,產不出什麼東西的!你美國要全世界不用石油、天然氣什麼的,那他們將來怎麼辦?喝西北風還是吃沙子?
三是潛憂。
美國國債債台高築,加上後年又要搞總統大選了,所以現在這種暴力加息,肯定持久不了。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又會啓動核動力印鈔機,濫發美元。
但對中東國家來說,每次美國濫發美元,對它們來說,都是極度危險的時刻。因為大量美元湧入後,會導致當地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底層老百姓生活艱苦,正是美國猛搞「顏色革命」的好時機。
2010年到2011年,從北非到中東,為啥那麼多阿拉伯國家發生動蕩?背後原因就是奧巴馬上台後,猛烈地啓動印鈔機,平均每年要多發1.1萬億美元。
近段時間,美國人對這些石油輸出國,實在是太講道理了,講道理講到了大家都害怕的地步。現在美國有求於人,不敢對它們怎麼樣。等明年拜登再次瘋狂印鈔,美國會不會像2010年一樣,再搞它們一次呢?
海灣這些石油輸出國,可都是王爺國啊,吃不消人搞的!
既然歷史已經證明美國是條白眼狼,絕對沒法相信,為啥現在不幫一下俄羅斯,當然也可以和某個東方神秘大國合作一下,來尋求未來的安定呢?
最後就是第三點了。
它是我的一點感慨:這個世界上,美國本來沒有敵人。它的敵人,都是被它逼出來的!
忍了很多年後,這些石油輸出國在美國中期選舉的最關鍵時刻,給了一次最狠的反擊!
這世界的又一個板塊,被撬動了。
世界正在大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