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真的很無奈!

虛聲

01、大國分歧

10月9號,拜登與朔爾茨通了一個長電話,談了很多內容,隨後兩國分別發了聲明;但內容指向卻差異頗大。

德國所發的聲明中提到:

兩位領導人同意永不接受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領土,俄方舉措讓形勢進一步升級。他們認為俄羅斯的局部軍事動員令,代表著俄民眾必會為普京錯估形勢付出慘痛代價。他們批評俄方最近的核威脅很不負責任。

——講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正確,相當於向德國民眾講了他們都知道的那些話。

美國所發的聲明中提到:

為即將舉辦的G7和G20會議做準備,拜登和朔爾茨討論了全球能源市場的近期發展,以及確保可持續和可負擔能源供應的重要性。

——重點提到了能源問題,相比德國的聲明更為務實,講的賺錢問題。

可以說德國和美國在聲明裡體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了德國的無奈。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能源問題原本並不是問題,供給基本平衡。但是戰爭爆發之後,能源供給系統被打破了。

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因為制裁和反制裁的關係,導致能源聯繫中斷了。尤其是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炸之後,等於是切斷了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紐帶。

德國的能源困局由此而凸顯出來。因為德國原本非常依賴俄羅斯能源,而且因為環境問題關閉了核電站、電廠等能源設施。

美國的能源系統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為德國缺乏能源,必然要大規模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直接點明,美國液化天然氣供貨商將供應量增加了數倍,獲得巨額利潤,他們對未來獲得超額利潤非常感興趣。

為什麼德國會陷入如今這種無奈的能源困局中呢?

02、三大復盤

復盤一下冷戰結束後的歷史進程會發現,德國是受益者。

冷戰時代,德國被一分為二,一半屬於西方,另一邊是蘇聯小弟。兩德統一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起點之一。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國吃到了巨大的冷戰結束的紅利,通過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國家統一。

對德國來說,與蘇俄戰爭打到天昏地暗都沒有佔到便宜,卻通過和平的方式獲取了巨大的利益。所以德國有潛在的動力和俄羅斯搞好關係,這也是默克爾當初頂著美英壓力修築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深層邏輯之一。

冷戰之後,隨著北約五次東擴,歐盟其實也在東擴。

那些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基本也都加入了歐盟。德國作為歐盟的盟主之一,也充分享受到了歐盟東擴的紅利。

2008年之前,北約和歐盟的幾輪東擴,俄羅斯也沒有激烈反對(當時俄羅斯還在幻想加入北約),基本沒遇到什麼阻力。德國也算是不費吹灰之力便享受到了歐盟擴大的紅利。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德國也不想和俄羅斯直接衝突。

時間到了2014年,美英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親俄的努亞科維奇政府被推翻。俄羅斯趁機奪走克里米亞,俄烏由此而走向對抗。

但是德國不想和俄羅斯對抗,美英便想方設法拉著德國和烏克蘭對抗。德國的無奈之處在於,它的胳膊根本擰不過美國的大腿。

復盤一下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到今年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會發現德國一直在拉著法國努力維護俄烏平靜。

德國的努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默克爾拉著馬克龍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周旋,先是搞出一個「明斯克協議」,讓俄羅斯奪走克里米亞引發的地震暫時得以平息。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隨著澤連斯基的上台和默克爾的下台,明斯克協議成了烏克蘭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第二個方面,默克爾頂住美國的壓力,同俄羅斯一起建造了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這個管線相當於從能源層面把歐盟和俄羅斯連接起來。其實對歐盟和俄羅斯來說,北溪管道是一筆雙贏的買賣。

當然有些親英美派認為,默克爾的所作所為是「綏靖主義」。

德國的用意,除了經濟層面互通有無之外,還希望歐洲穩定下來。

然而讓德國無奈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德國的「和平佈局」顯然不如「英美的破壞佈局」有力。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尤其是北溪管道被炸之後,德國所有的努力毀於一旦。

復盤一下俄烏衝突會發現,德國在戰爭初期對局勢還存有幻想。

戰爭初期,朔爾茨曾拒絕提供烏克蘭武器、只送了5000頂頭盔,而且不願終止北溪-2號計劃作為制裁手段,也算是表現出了歐洲主要大國應有的姿態。

但是讓德國無奈的是,隨著戰爭的深入,德國不斷被美國裹挾,不得不加大力度援助烏克蘭,卻落不著好。

明知道戰爭擴大不符合德國和歐盟的利益,但德國無力阻止。德國的胳膊擰不過美國的大腿。

德國在美國的主導下逐漸被綁上美國的戰車。

現在戰爭越來越危險:

烏克蘭襲擊克里米亞大橋

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的大城市

白俄和俄羅斯軍隊也開始有聯手的信號。一旦白俄捲入,波蘭很可能入局。如此一來北約與歐盟都相當於正式下場。那麼德國的損失,就不止是購買美國高價天然氣那麼簡單了。

過去幾十年,德國的發展主要有三大支柱。

支柱一,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戰爭打到現在,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已經打沒了。看這勢頭,短期恢復的可能性也不大。

支柱二,歐盟系統內的供應鏈。戰爭如果繼續擴大,歐盟有國家(比如波蘭)捲入其中的話,那麼歐盟的供應鏈也會被打斷,包括德國在內的更多歐洲製造業會外遷。

支柱三,中國和亞洲廣闊的市場。這點目前還算穩定。但是如果德國徹底被美國綁上戰車,並且最終走向中國對立面的話,德國的處境更是不容樂觀。

輿論界的老鐵們可能會納悶,赫赫有名的德國日耳曼人,曾經兩次發動世界大戰,把地球村攪得天翻地覆;如今為啥落到如此進退維谷的局面?這其中的答案有很多,但關鍵有幾點。

03、四層答案

答案一,戰後德國被美國徹底改造。

戰後德國不論是體制還是意識形態方面,都跟著美國走了。與此同時,德國的體量又遠小於美國,所以綜合力量被美國碾壓。而且德國的商品也離不開美國市場,所以可以看到美國的執法部門經常對德國的大企業開罰單。

答案二,被美國駐軍。

歐洲是海外美軍的主要基地之一,德國又是美軍在歐洲的主要基地,幾乎所有德國戰略要地都有美軍。德國對美國來說是完全透明的。這就是美國當初能夠那麼輕易地監聽默克爾的原因之一。

答案三,美英掌控了西方話語權。

現在西方營造的針對俄羅斯的政治正確,基本上都是按照美英設計的套路走,德國以及歐洲國家只能被動跟隨。就拿這次烏克蘭戰爭來說,德國明明不想和俄羅斯徹底翻臉,但在西方「政治正確」的極端輿論環境中,德國沒有任何一個政客敢出來推動正常的俄歐關係,甚至連提都不敢提。

答案四,被東歐國家牽制。

雖然德國在歐盟內部享受到諸多利益,但歐盟成員國基本上也是北約成員國。東歐的那些歐盟成員,基本都選擇抱美國大腿。原因很簡單,東歐各國既恐懼俄羅斯,也恐懼德國,都經歷過被德國或俄羅斯支配的恐懼。

所以在挑動德國和俄羅斯對立的棋局中,東歐各國都非常有動力。

比如立陶宛,拆除了俄羅斯向加里寧格勒的鐵路,變相拉歐盟下水。

比如波蘭,又翻出二戰的舊賬,向德國索賠。其實就是變相施壓,讓德國大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自己的歐盟小夥伴都吊在美國大腿上,德國即便想平衡俄歐關係,也是有心無力。這就是烏克蘭戰爭中,德國無能為力的原因之所在。

德國只有在兩種局面下才能擺脫困局。

04、兩種局面

第一種局面,美國徹底衰落。

一旦美國衰落,德國便可以擺脫美國的鉗制,同時東歐各國再也不可能圍繞美國團結,至少有一部分國家會選擇抱住德國的大腿。如此一來,德國就有了自主施展的戰略空間。

但是美國是否徹底衰落,需要很多綜合因素共同推動,不是德國所能主導的。

第二種局面,德國崛起,重新武裝。

很明顯,如果德國重新武裝,很多國家會瑟瑟發抖。正因如此,德國想要武裝才非常困難。

烏克蘭戰爭,德國原本撥了千億美元用於國防建設,輿論界驚呼德國是不是要重新武裝。然而在如今的格局下,德國的國防經費大部分會流向美國的戰爭機器,而非重建德國的戰爭機器。

所以現在談德國是否重新武裝,還為時尚早。

所以在美國沒有徹底衰落或德國自己沒有崛起之前,德國注定要繼續無奈下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