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借訪華對美國說不

宋魯鄭

中共二十大還在舉行之際,德國總理朔爾茨就宣佈將於11月初率領龐大的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領導人,也是二十大之後第一位來訪的西方領導人。

德國對中國如此重視,當然是兩國關係的寫照。自2016年以來,中國便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兩國外貿總量達到約2450億歐元,這相當於德國對外貿易總額的近10%。從中國進口中的產品佔德國全部進口的12.4%。大約有5000家德國公司在中國有業務。根據榮鼎集團的數據,奔馳、大眾、巴斯夫2018年至2021年的在華投資佔整個歐洲在華投資的三分之一。2022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更高達史無前例的100億歐元。要知道自2000年以來,德國半年對華投資最高金額為62億歐元。

由於二戰歷史原因,德國並不是正常國家,它能立足世界完全是靠經濟。它和中國的經濟關係就是戰略級別的。

考慮到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樣兩個國家的相逢,自然具有世界性的效應。因此朔爾茨的中國之行絕非中德兩國之間這麼簡單。

德國總理訪華之際,俄烏衝突已經持續八個多月。由於德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高達40%,所以成為這場衝突最主要的受害者。一向依賴出口的德國竟然出現了貿易逆差,經濟增長環比幾乎為零:0.1%。與此同時,物價則飛漲到四十年新高。德國社會各界無不擔心這場危機可能動搖德國社會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德國經濟結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同,它沒有搞去工業化,製造業的比重一直很高。這就使得德國經濟對電力的需求遠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俄烏衝突使得德國無法對製造業提供可以接受的電力供應,嚴重威脅到德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能力。在俄烏衝突持久化的預期下,化解危機的唯一之道只能是企業外移。放眼全球,中國只能是唯一可選之地。

但與此同時,美國一邊對歐洲進行道德綁架,使其承擔了經濟制裁和難民的巨大成本,但另一方面卻又以高於其他供應商四倍的價格向歐盟提供能源,完全是火中取栗。儘管法國和德國強烈表示不滿,但已經沒有其他選項的歐洲除了吞下苦果,別無他法。

無論是誰都已經很清楚,美國不過是借俄烏衝突削弱俄歐兩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捍衛自己的霸主地位。早在奧巴馬時期,美國就反對有利於俄歐的北溪二號輸汽管道。一直到特朗普、拜登都是如此。但當時的默克爾總理能頂住壓力,全力推進。但現在通過俄烏衝突,不僅北溪二號就是北溪一號也都一起被廢掉了。可以說,表面上美國在遏制中俄,但實際上歐洲也是美國的目標。

現在的德國和歐洲,一方面失去了俄羅斯,另一方面又面對美國的趁火打劫,唯一能寄希望於擺脫困境的就只有中國了。

所以在朔爾茨訪華前,做了兩件不同尋常的事。一是明確聲明反對和中國脫鈎,認為是一條錯誤的道路。其劍指美國唱反調的意味深厚。二是不顧聯合執政的綠黨強烈反對,支持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朔爾茨曾擔任過漢堡近8年的市長,深知中遠入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是要借此證明他反對和中國脫鈎的立場。

很明顯,朔爾茨訪問中國,除了維持和強化雙方傳統的經濟利益外,更重要的是向美國發出強烈的信號:我們還有中國牌可打,美國對歐洲必須改變。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大國都是從更宏大長遠的視野來看待雙方關係的。從德國的角度,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俄烏衝突進一步推動了東升西降歷史大趨勢。這場衝突把中國之外的所有大國都卷進來,形成俄歐美規模驚人的消耗戰。中國則繼續秉持加速發展不動搖。面對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國的中國,德國不得不考慮自己的未來國家利益。

朔爾茨的前任默克爾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時,中國的GDP為2.29萬億美元,落後於德國的2.85億美元。等到2021年默克爾離任時,中國的GDP上升到17.7 萬億美元,德國則為4.23億美元。短短16年,德國從領先中國到僅為中國的23.9%。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雙方的實力對比將會越來越懸殊。到哪時,德國還有多少籌碼都未可知。所以德國必須抓住當下,和中國謀未來。

第二,兩年後美國就要舉行總統大選。由於民眾普遍對拜登不滿,更有75%的美國人認為國家走在錯誤的發展方向上,因此特朗普勝選的概率是相當高的。習下推特的馬斯克多次表示要解封特朗普的賬號,其助選的意味濃厚。

特朗普在其任期內,高舉美國優先大旗,大搞經濟民族民義,給世界造成巨大損害。當時歐洲理事會前任主席圖斯克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有美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歐洲為此選擇和中國聯手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現在特朗普要重返政壇,歐洲也必須未雨綢繆,特別是德國貿易立國,更需要中國。

第三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歷史上十分複雜。它即兩次扮演救世主,幫助歐洲各國擊敗拿破侖和希特勒,但也一直和歐洲存在地緣政治張力。21世紀前十年,俄羅斯還被西方邀請加入G7,但轉眼雙方就在烏克蘭全面對抗。

但不管怎樣講,俄羅斯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烏克蘭衝突總有結束的一天。歐洲仍然需要和俄羅斯共存。中國由於實力和立場,現在已經成為歐洲和俄羅斯之間最重要的平衡力量。德國和歐洲要想處理好戰後與俄羅斯的關係,自然是離不開中國。

所以德國總理此次訪華,既有現實考量,也有未來謀劃。至於中國,自然是樂於和德國以及歐洲聯手維持國際秩序的穩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