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階段的哈爾科夫地區作戰中,烏克蘭軍隊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且還在南部戰線上迫使俄軍放棄了赫爾松市,這或許讓澤連斯基政府和烏軍高層「備受鼓舞」,乃至讓基輔方面放出了「下一個目標就是奪回克里米亞」的「豪言壯志」。但從當前的局勢來看,事情似乎正在向著對烏方不利的方向發展。
據環球時報報導,俄軍和烏軍在烏東部城市巴赫穆特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據受傷後被送往後方醫院的烏軍士兵描述,俄軍在對巴赫穆特周邊地區的烏軍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但即便如此,烏政府和軍方依舊在向巴赫穆特增兵。
據悉,短短幾天內,烏軍的第71獵兵旅和赫爾松方向的部隊就被部署到了巴赫穆特附近,甚至連一些訓練程度較低且裝備水平不高的邊防部隊,都被派往此地。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或許正是個消耗烏軍有生力量的機會。
可能很多人有所不知,巴赫穆特有著不小的戰略意義,這裡是烏克蘭控制下的通往頓涅茨克地區的門戶。如果俄軍攻克巴赫穆特,不僅等於卡住了烏軍在頓涅茨克地區的補給線,更是徹底斷絕了當地烏軍退回烏克蘭控制區的後路。所以說,巴赫穆特市的得失不僅在於這座7萬人口城市的控制權。更關係到烏克蘭在頓涅茨克地區戰線的穩定,以及數以萬計的烏軍士兵的生死。
而從俄軍的打法來看,其固然劍指巴赫穆特,但卻並沒有急於讓大部隊直衝烏軍的防禦陣地,而是頗有耐心地以小編制部隊襲擾烏軍陣地,並配合遠程重火力持續消耗烏方。據悉,此舉是俄羅斯「瓦格納」雇傭軍創始人葉夫根尼·普里戈津的意見,即把巴赫穆特用作「誘餌」,讓烏方持續向這裡增兵支援,而俄軍則借機發揮自身的火力投射優勢,分批重創並打殘烏軍各部隊。
事實上,在烏軍於哈爾科夫方向取得突破之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一點,即俄軍在巴赫穆特方向發動了攻擊,到今年十月初,俄軍攻佔了巴赫穆特外圍的郊外地區,掃清了烏軍在這裡的外圍據點,並從東部、東北部和南部三個方向開始了對這座城市的合圍,顯示出了斷掉頓涅茨克地區烏軍後路的戰略意圖。
顯然,為了確保補給線和退路的安全,烏軍必然會「不惜代價」地死守巴赫穆特,且俄軍越是對此地加大火力投射力度,烏軍就越會投入更多的部隊掘壕據守。但烏方若難以重新奪回巴赫穆特市的外圍地帶,就只能坐視俄軍將身管類火炮和火箭炮部署在周邊,並承受「狂轟濫炸」,其結果很可能是「投入一支防禦部隊,就被打殘一支部隊」,讓自己的有生力量遭受持續性的損失。
如果烏方想要破局,恐怕只有集中更多戰力和技術類裝備,在此地擊退俄軍。不過這樣又會帶來一個新問題,即一旦從其他戰線上抽調過多力量,有可能導致另外的防線出現兵力不足的風險。
對烏克蘭來說,一座7萬人的小城,卻成了頓涅茨克戰區的「絞肉機」,「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一幕是否與此前固守赫爾松市的俄軍有點像?不同的是,俄方做出了撤離赫爾松市的決定,雖然很丟面子,但保全了有生力量,而烏軍卻很難就此將巴赫穆特拱手相讓。不知道在這座小城周邊,還會消耗烏方多少戰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