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神劇本:就這1.88毫米!,改寫了3隊命運

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2022年世界盃小組賽E組第3輪,日本2:1逆轉西班牙,戰勝2個世界冠軍德國、西班牙以小組頭名晉級16強。賽後,圍繞日本隊第二個進球是否出界在先引發了巨大爭議,不過據最新VAR鏡頭顯示,這個球壓線1.88毫米,雖然微乎其微,但是進球有效!

翻盤、反轉、再反轉、冷門、搏命、爭議……足球運動中,諸多精彩的元素,包含在E組2場比賽中。日本2:1戰勝西班牙一役,「爭議」成為關鍵詞:日本的第2個進球,皮球是否已經出了底線?

我們當時的情況:

第51分鐘,日本發動進攻,堂安律的射門打到後點。替補出場的三笘薰奮力將球救回,門前包抄的田中碧搶射破門。邊裁舉旗,示意皮球整體已經出了底線。

不過,VAR介入,主裁與視頻助理裁判長時間溝通。最終,主裁確認皮球沒有出底線,堂安律鏟球時,皮球與底線尚有1.88毫米的重合,算在界內。日本的進球有效。

根據足球規則,皮球是否出界,是根據球體正上方的垂直投影,是否完全過線來判定是否出界,而非球的實體有沒有壓線。即球的整體垂直投影完全出界,才能判定皮球是出界。也就是說,日本隊這球沒有任何問題,再微小的壓線,也是在界內!

現代足球的高科技,譬如VAR、比賽用球安裝的芯片(感應器),都發揮關鍵作用,減少甚至杜絕冤案、懸案的發生。再看看三笘薰的這次傳球,從垂直俯視角度,皮球的投影有極小一部分在底線上,可能不到1釐米,就是這1釐米,意味著沒有出界。

阿根廷的《奧萊報》,用簡單的原理描述(如上圖所示):乍一看,皮球似乎除過了底線;不過,當你站在垂直視角重新觀察時,會發現這是好球。

放在10多年前,日本的這個進球,很可能就這樣被判定為無效。我們假設,日本這個進球無效,最終的比分是1:1的話,E組的形勢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班牙5分奪頭名,1/8決賽碰克羅地亞;德國4分1個淨勝球,以小組第2的身份出線;日本4分0個淨勝球,小組賽出局——3支球隊的命運都將改變!

2010年世界盃1/8決賽,英格蘭VS德國。蘭帕德的勁射擊中橫梁下沿,彈地而出。皮球明顯越過門線,但裁判認為沒有進球發生。這次冤案,促成了VAR、門線技術的運用。12年之後,德國足球還債了。公平、公正的高科技技術,糾正肉眼的錯誤,將德國送回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