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氣球」後續:一出黑色幽默的美式喜劇!

戎評

美國海軍回收飛艇殘骸

「流浪氣球」事件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

但這個事情在美國捲起的風暴,卻還在持續發酵中。

可以說,這個來自中國的氣象飛艇,在引爆美國反華情緒的同時,也引爆了美國內部的混亂和虛弱。

老牛仔拜登,再次為全世界貢獻了一出荒誕的美式黑色喜劇!

下面咱們一一說來。

回目一:特朗普興妖作怪,老拜登暗懷鬼胎

1月28日,中國飛艇最先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被發現,直到漂流整整一周後,2月4日,在大西洋海岸上空被擊落。

咱們中國人看這個事兒的視角或許是,哦,中美溝通失敗了,老美居然真打了。

但在美國人眼裡,看到的則是另一個關鍵信息——

時間差!

從發現,到被打下來,中間有整整一周時間!

拜登政府怎麼能容忍一個「中國氣球」遊遍美國,而在一周的時間裡毫無作為的?

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把氣球打下來?

對於這種級別的國家安全問題,拜登這七天不是「玩忽職守」是什麼?

於是,美國兩黨各界,以各種方式彰顯對華強硬的政客們,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拜登。

美媒也是天天罵,什麼「反應遲緩」「軟弱」「優柔寡斷」「隱瞞事實」,各式帽子輪流戴。

想曝光率正想得發瘋的特朗普,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

特朗普主要就出來說了兩點。

其一「北京非常尊重他領導下的華盛頓」,所以在他任上,就從沒發生過「中國氣球」事件。

其二,如果,他執政的時候發生了這種事兒,他「會立即將其擊落」,壓根兒就不會出現「等一周」的操作。

言下之意,跟我的英明神武一比,老登子是不是遇事軟弱、決斷無能,在中國面前還特別吃不開排面?

這麼一對比,前後兩任總統,是不是高下立判了?

但拜登能允許他這麼抹黑嗎?

於是,就在五角大樓擊落中國飛艇的當天,一名國防部「匿名官員」給媒體爆料了,說你們別聽前總統瞎咧咧,事實是,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中國氣球」至少有三次飛越過美國上空,只不過「沒有被發現」而已。

你看,拜登好歹還發現了吧,最後還擊落了吧,但你特朗普呢,連發現都沒發現,被中國人耍得團團轉,這麼一對比,是不是還是現總統強一點?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特朗普都變睜眼瞎了,還能說什麼呢?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五角大樓這個爆料,是存在一個致命的邏輯漏洞的——

既然特朗普時期的氣球過境一次都「沒有被發現」,那這個匿名的拜登政府官員又是怎麼知道的?

假設他說的是真的,是不是就證明瞭特朗普此前的猜測——在美國政府系統裡存在一個「深層政府」——連總統都不知道的頂級國安情報,某些人卻知道得一清二楚 。

假設他說的是假的,那就是幫拜登撒謊咯?就是說拜登在用這種拖前總統一起下水的方式,來輓回自己的顏面咯?

這麼說來,特朗普指責白宮在散布「虛假信息」,以分散對拜登「無能」的注意力,是不是更可信些?

所以這一輪的PK賽,特朗普無疑是勝了一籌的。

好,那現在問題就來了——

拜登為啥沒有第一時間擊落中國飛艇,以至於給自己留了把柄呢?

這個問題,有兩個版本的答案。

第一個版本,是拜登自己說的。

按照拜登的說法,當他得知美國上空漂流著一個「中國氣球」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就命令五角大樓給打下來。

那為啥當時沒打呢?

因為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參聯會主席米利聯袂上諫,認為氣球可能會向美國城鎮上方移動,擊落後的碎片可能會危機地面上的生命和財產,而且他們斷定,「氣球沒有被評估為情報風險或人身威脅」。

所以,拜登就聽取了專業意見,等到飛艇飄到了大西洋上空才擊落的。

因此也就等等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你看,這是「遲緩」嗎?是「軟弱」嗎?

分明是心懷美國蒼生的大愛啊!

另一個版本,則更貼近現實。

早在美國政府開始調查之前,這個「飛艇」就已經被華盛頓的鷹派和輿論界鋪天蓋地定性為「間諜氣球」。

但前面咱們也說了,按照五角大樓最初的評估,這個飛艇是沒有「情報威脅」的。

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中國間諜氣球」,不是來自於專業的情報認定,而是輿論給認定的。

所以,這事兒到底幾分成色,拜登心裡是一清二楚的。

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一方面,為了迎合了國內的反華情緒,採取了一些激烈措施,包括推遲布林肯訪華、最終擊落飛艇,都是在做出對華強硬姿態給國內反華勢力看的,順著這股輿論來。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中美博弈的白熱化,拜登政府是有自己的對華政策和外交節奏的,又不可能完全跟著這股子極端情緒跑。

所以,這個氣球一路從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經過加拿大一路飄行,都沒動靜,直到飄進有洲際導彈基地的蒙大拿州,美方才突然向中國發難,卻又遲遲不擊落,顯然是有借著這一波「中國威脅」的勢,掌握對華話語主動權的意思。

畢竟,美國一向是無風都能起三尺浪,現在好容易抓著個「侵犯美國主權的間諜氣球」,不趁機逼著中國讓步就不是老美的性格了。

至於怎麼逼迫讓步,下面咱們接著說。

回目二:布林肯拿喬裝相,外交部順水推舟

為展示拜登政府「對華強硬」,原計劃2月5日訪華的布林肯,宣佈無限期推遲行程。

這事兒也是有說法的。

首先,面對氣勢洶洶的反華情緒,布林肯只是「無限期推遲」,而不是「取消」訪華行程。

這說明什麼?

說明拜登政府是留有餘地的!

這個餘地是什麼呢?

也就是咱們前面說的,趁機逼著中國讓步。

相當於布林肯這一腳,把球踢給中方了,後面布林肯來不來、什麼時候來,甚至麥卡錫去不去台灣,都看中國的「表現」而定,美國現在佔據主動,靜等中國讓步!

然而,這種施壓策略,以前或許還唬得住中國,但現在隨著中美打交道多了、尤其是隨著中國實力上來了,我們已經能坦然面對這些小把戲了。

所以在布林肯單方面取消行程後,中方的回復那是啪啪打臉,一點面子都沒給——

「中美雙方都沒有宣佈過什麼訪問,美方發佈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們予以尊重。」

話裡話外就七個字:你作吧,我不在乎!

從去年中美元首G20期間在巴釐島會晤後,「布林肯訪華」就一直是美媒熱炒的話題,但你去翻翻中方的發言,有宣佈過布林肯要訪華嗎?有為此做過什麼公開準備嗎?

並沒有!

咱外交部的這個表態,至少釋放了兩層意思——

其一,布林肯訪華,更像是一場美國主動尋求的訪問,中國是無所謂的態度。

你來,我們歡迎。

不來?

不來就不來唄,反正我們也沒準備給你鑼鼓喧天、張燈結彩!

其二,一個「小破球」的摩擦,中美雙方現有的溝通渠道居然都解決不了,直接導致了這樣一場國家級規格的訪問被「無限期推遲」。

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當前的中美關係下,布林肯的這種來訪,並沒有承載什麼大的使命、沒有什麼亟待對話的問題,或者說沒有非來不可的意義,形式大於內容,不然也不會一言不合就變卦了。

你看,中國為什麼一直沒有公開證實布林肯訪華的消息?

很可能就是認為當前中美之間變數太大,或者雙方重大議程沒有達成共識,那麼沒到最後一刻,布林肯能不能如期來,都得打上一個問號!

咱們再看看布林肯臨近訪問前,美國都幹了啥:聯手日荷發起對華半導體設備禁運、拉攏印度在供應鏈上對華脫鈎、在菲律賓增加4個軍事基地、前印太司令竄訪台灣……

這種情況下,對布林肯訪華,中國還能有什麼期待?

所以反過來,又證實了第一點的說法:布林肯來不來,中國是無所謂的。

那麼,既然中國認為無所謂,之前熱炒布林肯訪華也好,現在借著「氣球事件」單方面取消訪華也好,不就是美國的一廂情願麼?

所以拜登想故技重施,訛下中國一塊肉來,看來是想多了!

回目三:美利堅化身嚶嚶怪,舊帝國花落大西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21年10月那會兒,中國有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被美國大肆炒作為「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測試」。

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當時就說,這是中美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啥是「斯普特尼克時刻」呢?

1957年,前蘇聯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率先上天,美國上下震驚到了恐慌的地步,因為這意味中,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被蘇聯反超了,或者說,美國自二戰後賴以爭霸的科技優勢,被蘇聯反超了。

說白了,所謂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就是美國作為霸主的優越感和安全感,被人挑戰了。

類似這種「時刻」,本來應該是形容歷史的重大轉折的。

然而這幾年,美國媒體上卻頻繁出現了各種「斯普特尼克時刻」——

中國試射「高超音速導彈」,「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

中國創新數據超越美國,「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

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更有優勢,「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

……

包括這次「中國氣球事件」,又是一次「斯普特尼克時刻」!

那這次一個「小破球」,怎麼就被定性為改變歷史的「時刻」呢?

美國人的道理是這樣的——

此前,中國對美國的各種「軍事行動」,都是「被巧妙隱藏在幕後」的,直到上周,「中國氣球」公然「入侵」了美國本土,而這「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安全感」。 畢竟,面對一個更主動「侵犯」美國的中國,一個在五大洲都布有「氣球艦隊」的中國,一個有「稱霸全球計劃」的中國,美國人「絕對安全」的觀念已經不復存在了

……

類似這樣的「道理」,現在在美國還有很多版本。

比如,盧比奧說,這次的「氣球事件」是中國精心策劃的,因為拜登2月7號要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中國就是掐著日子,故意要給拜登一個難堪。

荒誕不?

但人家卻說得言之鑿鑿!

這背後反映的,就是美國對中國的那種無所不在的焦慮,順著這種焦慮展開想像,中國當然就是「邪惡且無所不能」的。

不知道大家最初對美國建立印象是什麼時候,可能年齡稍長的讀者,更能感覺到這其中的差異——

你看,從前的美國,是自信且強大的,誰敢質疑就滅了誰,但現在呢,就跟個嚶嚶嚶的小媳婦兒似的,一個氣球,就把「安全感」搞沒了。

你90年代那種動不動「地球上最強大的」豪橫勁兒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