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既要又要

牧之野

美國人也有既要又要,但它那種不是在兩個極端中的嚴格要求,而是兩個完全邊界,兩套甚至是對立的邏輯。

比如,美國既炸了德國的北溪管道,把經濟搞得亂七八糟,然後又要德國必須買它的天然氣,德國企業要去美國建廠。

一般來說,你把我家投資的天然氣管道炸了,我沒跟你反目成仇就不錯了,完事了你還讓我買你的天然氣,這叫什麼事。

中國人,是完全沒有辦法理解這種邏輯的,但這卻正是當下通行世界的規範。

如果拿中國老百姓的邏輯看,我們會覺得,歐洲在圖什麼?他們怎麼可能會這麼傻。

事實上,胡蘿蔔+大棒就是西方政客的基本思維模式,我們不能拿中國人「美美與共」的思維套用,是個死衚衕。

拜登近期表示,他不會為擊落中國氣球道歉,但是期望很快恢復通話。同時,經貿的談判也希望繼續,且,這周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在台訪問,下周吳釗燮還要去美國。

就是,我既要揍你,完事你還要好好配合我。這已經不是什麼「雙標」的事情了,完全是心理變態PUA一樣。

過去我們沒有發言權,實力還不夠,所以不論南聯盟事件還是南海撞擊,就忍了,忍了,美國人也就習慣了,認為好欺負。

如今稍微強硬一點,美國自己適應不了,就開始抓狂了。

這次慕安會的講話很好,當著全世界的面,我們沒給美國留面子,該說什麼就說什麼,這就是我們的「鬥爭」。

既要維持中美關係,又要在該鬥爭的地方鬥爭,這是我們的邏輯方式,是能自洽的。

在過去那麼多飄過的氣球中,我們禮貌和節制甚至是低調的處理,而美國卻是擺出一副「殺雞給猴看」的樣子,給自己壯膽。

基於絕對碾壓的實力,美國對歐洲的操控是全方位的,除了法國還能稍微表達一下不滿,其餘大家看到的所謂的「發達國家」不過都是行屍走肉的傀儡,根本無法獨立自主,讓做什麼做什麼,讓犧牲就犧牲。

因此,美國人的既要又要就會顯得非常隨意,因為所有的精英人士、媒體都是掌握在資本手裡,政治也是為資本服務的。

挪威裝了那麼久的「人畜無害」中立,為什麼這次冒著與大國對立的風險出來炸管道?最重要的環節不就是前首相,現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麼。

這個年輕時左傾、反北約反越戰甚至砸美國駐挪威大使館的理想主義者,最終不也被美國威逼利誘下馴服了。

只要搞定了關鍵人物,輿論能洗腦,挪威可以跟俄由並無瓜葛直接轉身做敵人,什麼「民間外交」都變成了無用。

也就是中國比較難搞,軟硬不吃。

布林肯跟我們說不要援助軍事援助俄羅斯,我們就跟他們說不能支持台D,各說各的,說去咯。

我們也知道,如果不是美國有求於人,它怎麼會來跟我們談,有什麼好談的?

其實,沒什麼好談的,大家都看得清楚,一切談判都只是暫時延緩,過去幾個月,美國支持日本軍事動作頻頻(《武裝日本》)、可以進入更多菲律賓軍事基地、與印度達成新的軍事技術協議、美日荷全面限制對華出售先進半導體、與澳大利亞和英國之間推動安全協議、與台灣省互動頻繁。

有求於人還東竄西跳,霸道慣了。

李連杰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有次去美國談合作見一個影視大亨,被晾了兩小時,人家就在屋子裡玩就不出來。他就很緊張,左思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原來的想說的合作條件在見面之後都講的走形,吃了虧。

後來熟悉了就知道,這就是美國人的作風,談判前的心理技巧,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也就習慣了。

後來同這個人有求於他,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晾了他兩小時,這個CEO也很識趣,也不生氣,只要有錢賺,兩人後來還成了很好的朋友。

為了利益,美國可以做一切事,不要面子只要裡子,所以,只要你能讓他臣服,中美最後總是能做朋友的。

理解了這些,你才能以一個正常的心態去看待中美關係,瞭解美國的心理動態,看到未來的發展態勢,知己知彼,有信心有定力看到曙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