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大日子?王毅抵達莫斯科同一天,拜登突訪基輔,外媒驚訝

叨叨姐、斬魄刀

Surprise!

雖然拜登已經離開了基輔,多家西方媒體還在消化他突訪基輔時留下的「驚訝」。

不僅因為到訪一個隨時可能遭到導彈襲擊的城市,對於美國總統而言,屬於「高風險」事件;而且,拜登事先張揚的訪歐行程第一站,應是波蘭。歐行前一天,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還說,拜登暫無計劃訪問烏克蘭。

又不意外地,在俄烏衝突一週年到來之前4天,拜登在基輔宣佈,繼續向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援助,包括更多的軍事裝備,以及預告本週晚些時候將宣佈對支持俄羅斯有關人和公司實施更多制裁。

美國如此繼續拱火烏克蘭衝突的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的訪問。在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王毅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方針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誰在呼籲對話與和平?又是誰在派刀子,鼓勵對抗?國際社會可以看得很清楚。」

01

拜登對烏克蘭的旋風式訪問,一開始就被蒙上神秘的面紗。

上週六晚,拜登與妻子在華盛頓共進晚餐。等到他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時,已經是在週一早上的基輔。

據媒體透露,美東時間周日凌晨4:15,空軍一號在夜色掩護下載著81歲的拜登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遠赴歐洲,再從波蘭邊境換乘數小時的火車,於當地時間上午8點(美東時間上午1點)秘密來到烏克蘭首都。

前前後後,差不多21個小時。

拜登和澤連斯基先是在馬林斯基宮進行會面,然後開始了充分的街頭秀。

倆人來到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從後面進入建築物,大約5分鐘後,再一起走出教堂。他們拿著花圈走到一面陣亡者牆前,進行悼念。他倆在那裡,寒暄了幾句,然後相互擁抱。

烏克蘭首都彼時處於安全封鎖狀態,汽車交通停止,甚至行人也被擋在某些街道之外。據路透社報導,在拜登的行程中,基輔響起了空襲警報。

拜登此行的隨行人員很少,只有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國防部長奧斯汀、副幕僚長迪倫和私人助理托馬西尼等相隨。

這一路奔波,就為了這短短幾個小時的秀?

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說,從政治上講,這次訪問「需要發生」。過去一年,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奧斯汀、布林肯、沙利文等官員都曾前往烏克蘭。

據說早在一個多月前拜登就開始計劃到訪烏克蘭了。他當時告訴工作人員,在烏克蘭衝突進入第二年,希望通過「公開展示」來表明美國和烏克蘭的「團結」。

這一點,在白宮公佈的聲明也看得很清楚,翻譯一下,拜登此行目的就四個字:鼓勁、躥火。

給烏克蘭鼓勁。還是那套聽過很多次的說辭,對烏克蘭民主、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承諾是「堅定不移和毫不動搖的」。拜登也在基輔做了口頭補充:「至關重要的是,不要對美國的支持有任何懷疑,不要有任何懷疑。」

然而,就連美國自己的官員都覺得這太過於輕飄飄,因為拜登沒有為支持烏克蘭給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大西洋理事會高級主管赫伯斯特說,總統需要更直接地描述為什麼支持烏克蘭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而不是「簡單地說,只要需要,我們就會與烏克蘭在一起」。

不少西方媒體更為廣泛報導的一句話是:「一年後,基輔站起來了,烏克蘭也站起來了,民主站起來了。」不知道聽到拜登這句漂亮話,那些飽受戰火摧殘的烏克蘭老百姓、那些受俄烏衝突波及生活受到極大衝擊的歐洲老百姓心中作何感想?

別說這些老百姓了,就是美國老百姓都不買賬,你「什麼時候才能把美國人放在第一位」?

02

拜登雖然沒有給美國國內、給盟友更切實的理由,但還是對烏克蘭表示了「持續、切實的支持」。

他宣佈了「另一批關鍵設備的交付,包括火炮彈藥、反裝甲系統和空中監視雷達」,還預告了本週晚些時候將宣佈制裁那些支持俄羅斯的人和企業。

根據五角大樓的數據,從2022年2月24日到2023年1月20日,華盛頓向基輔提供了共計超過274億美元的安全援助。所交付的武器包括HIMARS多管火箭發射器、M777榴彈炮、肩扛式反坦克系統和作戰無人機等。美國還承諾轉讓布拉德利戰車和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並一直在培訓烏克蘭士兵。

拜登作為副總統曾6次訪問烏克蘭,他最後一次訪問基輔是在2017年1月。而這一次,是拜登第8次訪問基輔,「每次都很有意義」。

如果說是繼續給烏克蘭衝突火上澆油,那確實是「歷史性的」。澤連斯基就說,目前的烏克蘭美國關係「是史上最重要的」,這次會面也使「我們更接近勝利」。

拜登的基輔之行,時機很有意思。

19日,慕尼黑安全會議剛剛結束。在那裡,關於俄烏衝突將如何結束的問題揮之不去。

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預計將發表公開演講。

按照之前公佈的,拜登原定於週二上午與波蘭總統杜達會面,並於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在華沙城堡發表演講。這就可能形成拜登和普京在同一天分別談論烏克蘭的畫面。

而就在當下,烏克蘭東部的戰鬥仍在進行,「春季攻勢已經打響」。俄軍正在多個方向對烏軍發動進攻,烏軍也在進行春季反攻的準備。

從目前情況看,西方媒體和戰略界普遍預測「春季攻勢」的首要焦點將是巴赫穆特。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表示,巴赫穆特雖然對俄軍攻佔頓巴斯地區的全局戰事具有的影響有限,但具有相當的象徵性意義,畢竟雙方圍繞巴赫穆特的爭奪已超過半年。然而,巴赫穆特之戰注定將非常艱苦,該地的攻防戰,將是外界觀察未來衝突走向的一個重要視角。

西方戰略界普遍認為,俄烏衝突不太可能在今年結束。雙方都難以獲得明顯勝勢、保持持久僵持將是大概率事件,即俄軍難以再佔領新土地,烏軍也難以奪回被俄軍控制的更多領土。

也就是說,任何一方依靠戰場的絕對勝利來結束衝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唯有通過談判才能結束衝突。

勸和促談,正是中國一直在努力的。

03

據俄媒報導,王毅已於當地時間20日抵達莫斯科,開啓這次外訪的「最後一站」。

對於此行的目的和考慮,中國外交部早在13日就做了介紹:

訪問期間,王毅將同俄方重點就下階段中俄關係發展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中方願以此訪為契機,同俄方一道推動雙邊關係繼續沿著兩國元首確定的方向穩步前進,維護雙方正當權益,為世界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然而,西方尤其是美國卻再次戴上「有色眼鏡」,對中俄兩國的正常互動進行了大量歪曲解讀。

在王毅訪俄前夕,一些美國官員就多次公開指控「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還威脅說這對中國而言意味著「嚴重的後果」。共和黨反華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甚至言之鑿鑿地表示,如果中國給俄羅斯提供武器,那就好比「看完電影之後買了一張泰坦尼克號的票」。

這些指控和威脅,與以往美國慣用的「潑髒水」「貼標籤」等伎倆一樣,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全憑政客們幾張嘴就急吼吼地對中國搞「有罪推定」。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北京正在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就連BBC也看不下去了,在報導中引述專家分析提醒美國:這麼做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華盛頓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為理由,第二次出兵伊拉克戰爭的過往。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秘書長王曉泉告訴補壹刀,美方這次又拿「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說事,除了反映出它內心真實的擔憂外,更關鍵的是,華盛頓想通過這種「預防性施壓」的方式,將中國推到審判席上,利用所謂輿論壓力逼迫我們去做一些違反立場和原則的事。

俄烏衝突後,西方輿論就一度浮現出所謂「中國責任論」。對於這種「責任」,王曉泉表示,這與我們常說的「負責任大國」中的「責任」有著本質不同。美國所強調的「責任」,說白了就是在俄烏衝突中與它保持相同立場以及步調一致。中國所堅持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以及勸和促談的立場,由於沒有跟美國保持一致,反倒成了「不負責」。美國顯然是在製造話語陷阱,試圖以此對中國進行道德綁架,逼迫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選邊站。

為了達成目的,一些西方媒體還配合華盛頓,對中俄耍起了挑撥離間的老套路。有的媒體聲稱,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是「腳踏兩條船」,有的則說中國對俄羅斯而言是「朋友」,但是一個「很會算計的朋友」。

但這麼做注定是徒勞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