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鐵路曾經牛炸天,現在為啥這麼爛?

史客郎

近段時間,有不少小夥伴在後台留言:說說美國鐵路唄。

為啥呢?

因為就這幾天吧,美國的鐵路系統,差不多和「爛」字掛上鈎了。

2月3號,剛在俄亥俄州翻過車,超級災難級的,連美國人自己都說是另一個「切爾諾貝爾事件」。這詞用得挺重,因為切爾諾貝爾事件發生後6年,蘇聯就解體了。

這事影響挺大。

因為污染範圍太廣了,還有人不斷跑當地去,搞各種花活。比如說有人去當地河邊,粗粗一看,水挺清澈的,然後這人朝水裡扔一塊石頭,彩虹色的油花就從水底泛出來了。

還有人呢?

弄個棍子去水裡攪動攪動,油花又冒出來了。

這種事,要放在中國,絕對是天大的事,肯定各地要來個大檢查大整頓什麼的。

但這是在美國啊,所以不但啥事沒有,這幾天美國鐵路系統還不但再接再厲,再創輝煌,繼續勇敢地不斷翻車:

當地時間13日清晨7點半,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地區,又有火車出軌了,報導裡說它上面也裝有「有害危險品」。

美國媒體還是老樣子,什麼「有害危險品」繼續不講。

唯一的改進,就是剛有過前車之鑒,鐵路公司去放把火燒掉,那是不敢了。

接著呢,3天之後,2月16日,也就是美國當地時間的昨天,在密歇根州範比倫鎮又發生了列車脫軌事故,新聞報導說:上面還是裝著「危險品」。

啥「危險品」,又沒講。

出事的鐵路公司是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對,2月3日在俄亥俄州出事的,也是這家公司。

天天出事,作為主管部門,美國運輸部長該崩潰了吧?

事實上並沒有。

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對媒體是這麼講的:美國「有大量的火車出軌事件」,每年大約1000起,俄亥俄州那起事故得到了「特別多的關注」。

啥意思呢?

就是:別大驚小怪!這些事都不算啥!

所以問題就來了:美國的鐵路系統,為什麼會混到這麼爛的地步?今天就來聊聊這事。

在聊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鐵路它是用來幹嘛?

可能有小夥伴要說了:這還用問?它是交通系統啊,用來運貨運人的唄!

對這麼回答的小夥伴,這裡只能表示祝賀,因為能這麼回答,說明你本性善良,道德高尚。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很多時間建鐵路,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運貨運人,而是為了殺人搶地盤。

最能體現後面那功能的,就是著名的太平洋鐵路。

這條鐵路,大家都聽說過吧!

為了修這條鐵路,一萬多華工把命都丟在美國中西部的莽莽荒原中了。

不過美國的鐵路,剛開始時,還沒後面那功能,也是為了運貨運人。

所以剛開始時,它就在人口稠密、商業發達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美國的東北部,叫新英格蘭的那個地方。

但那地方有個特點:河流縱橫,水運很便利。

水運比鐵路運輸,要省錢不少,所以在剛開頭,美國的鐵路系統並不怎麼樣,發展得也很不一般般,怎麼說呢,算水運的補充吧!

那它殺人搶地盤的功能,是誰挖掘出來的呢?

不得不提起我們的一個老熟人:美國總統林肯。

我們的教科書裡,把他說得太好了,說他打贏南北戰爭,摧毀了南方的奴隸制,解放了黑奴,為了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什麼的。

問過幾個美國朋友,人家說得就很簡單:林肯最大的貢獻,是不讓南方搞分裂,維護了美國的統一。

所以我們得記著這件事:任何正常的國家、正常的人,都是要維護國家統一的。如果有人說出什麼什麼理由,要你別去維護,此人肯定是非蠢既壞。

林肯1809年出生,老家是肯塔基州,也就是肯德基的那個州,現在算美國中部。但在當時,那地方其實算美國的邊陲之地,因為再往西走,就是基本上是印第安人縱橫馳騁的地盤了。

美國歷史上有件事,現在還不斷被人罵:美國政府頒布法令,說剝下一個成年印第安男人的頭皮,獎100美元,女人和孩子呢,是50美元。

這法令什麼時候頒布的呢?

1814年,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頒布的,當時林肯5歲。

林肯當上總統後,對印第安人下手也特別狠,一點都不比麥迪遜差。比如說,在1862年,他就親自下令,絞死了印第安人蘇族38個部落的酋長。之前的美國總統,對印第安人雖說也是瘋狂屠殺,但對它的領導層,還多少裝點樣子,但林肯就不,下手奇狠。

說到這裡,有人要問了:林肯殺印第安人,搶印第安人的地盤,和鐵路有啥關係呢?

當然有關係了。

當時白人是怎麼殺印第安人,搶他們地盤的呢?往往是一伙人結伙,弄N輛大篷車,帶上家屬、火槍什麼的,跋山涉水去搶地盤。

這種辦法,效率太低。

有人統計過:說用這種辦法,光是從林肯他老家,運一噸糧食到大西洋邊,就要花120美元。

要是往西邊走呢,比如說到加利福尼亞州什麼的,成本就更高了。

怎麼提高效率呢?

就得利用鐵路這種當時人類的最新科技了。

所以在1862年,當時南北戰爭還在打,雖說戰爭費用高得一塌糊塗,林肯還是沒忘記殺人搶地盤這個美國的大業,他簽署了一部法案,叫《太平洋鐵路法》。

這部法案啥意思呢?

簡單來說,那就是:政府出錢出土地,鼓勵大家修一條橫穿整個美國的鐵路!

怎麼出錢呢?

在平原地區,修1英里鐵路,美國政府補助16000美元;

在丘陵地區,修1英里鐵路,補助32000美元;

要是在山區呢?那就更高了,每英里補助48000美元。

當時的美國人,年收入差不多60美元。在平原地區修1英里鐵路美國政府給的補助,比250個人乾一年賺的錢還要多,所以這筆補助,本身就非常高了。

但光給錢不行,美國政府還給地。

怎麼給呢?

林肯簽的這個法案上規定:只要鐵路修成,沿線20英里的土地也歸鐵路公司所有。

1英里差不多1.6公里,所以你只要肯去修鐵路,沿線32公里的地也歸你了。

這條件,夠優惠的吧?

但就這樣,林肯還覺得不夠,在1864年又把送給鐵路公司的地加了一倍,變成只要肯修鐵路,沿線64公里的地都歸鐵路公司了。

這還不算,他頒布的法案還規定:不光是地,地底下埋著的自然資源,也統統歸鐵路公司!

美國政府開出這麼優惠的條件,民間的積極性就一下子調動起來,民間瘋狂參與投資,拼命修鐵路。

這種修鐵路,這種送地,惹火了沿線的印第安人。

人家是世世代代住在那地方的呀,之前雖說有法國人來過,有美國人來過什麼的,像我們歷史教科書上說的拿破侖只收了1500萬美元,就把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那些事,只是美國人知道,法國人知道,但這塊土地的主人印第安人,卻是一點都不知道啊。

法國人和美國人當時的交易,相當於什麼呢?

這麼打個比方吧!

就相當於你和我,今天晚上簽個協議:說你給我1000塊錢人民幣,把美國夏威夷州,外加一個白宮,賣給我了。

你付完錢後,拿著這個協議,去找拜登,要他交出夏威夷州,順便騰出白宮,拜登會不會同意?他肯定不肯的嘛!

美國政府說要修太平洋鐵路,又說沿線64公里地歸鐵路公司,印第安人知道嗎?他們也不知道啊,所以看到有人來搶他們的地,會怎麼辦呢?

當然是不斷反抗啊。

說到這裡,不少小夥伴就明白這條鐵路是怎麼修的了:就是鐵路公司的人,一邊和當地印第安人開戰,搶他們的地盤,一邊向前修路。

路越往前修,後面運人運物資來越方便,殺印第安人搶他們地盤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到1869年,這條鐵路就修通了。

這條鐵路修通之後,意義很大:因為隨著它往前修,大批的白人也順著鐵路線,沿途散布開來,到處大規模地,去搶印第安人的地盤了。

現在網上,老有人說:「集中力量辦大事」,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不是什麼好辦法。

其實在人類歷史上,要幹成什麼事,往往就靠「集中力量辦大事」。

太平洋鐵路修了之後,頓時就成了「樣板工程」,美國各州政府也有樣學樣:你來修鐵路,我們給你補貼送你地!

反正那些送的地,大部分是印第安人的地,算慷他人之慨。

鐵路公司為了修路成功,還必須兼職殺印第安人,公司運作之下,效率要高多了。所以沒多長時間,印第安人就從1000多萬人,被殺成幾十萬人,還被圈進保留地裡去了。

總之怎麼說呢?

從修建太平洋鐵路起,因為有政府補貼和送地,美國掀起了修鐵路的狂潮,這和現在風投拼命燒錢,搶佔賽道一模一樣。

這股狂潮有多熱呢?

最狂熱的時候,美國人僅用10年時間,就修了20萬公里的鐵路。

到1910年時,知道美國人修了多少公里的鐵路嗎?

說起來嚇死人!

總數是56萬公里,當然中間有些路修好後,發現沒啥生意,就拆掉了,所以到1913年,美國鐵路總的營業里程差不多是41萬公里。

這個時候的美國,簡直是牛炸天,你不稱它「基建狂魔」,都不行!

順便說一下:美國這段修鐵路最瘋狂的時候,正好被一個人幾乎全過程給目睹了。

誰呢?

孫中山。

他大概琢磨著:中國和美國差不多大啊,美國人能用10年時間,就修20萬公里的鐵路,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不如美國人嗎?

他寫了本書,叫《建國方略》,上面就說:準備用10年時間,修10萬英里,也就是16萬公里的鐵路。

但孫中山看到的美國鐵路巔峰期,很快就要結束了。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美國人修的鐵路,實在是太多了。

太多之後怎麼辦呢?

當然就開始卷了。

怎麼個卷法呢?

一是鐵路巨頭之間,內部在卷。

最後有名的一場內卷,就是「伊利鐵路爭奪戰」。

卷的兩位,一位是「海軍上將」範德比爾特,這位老兄原來是搞船運的,後來一看船運是夕陽產業了,把船賣掉,跑來搞鐵路。

搞船的人嘛,都有那麼一點匪氣的,範德比爾特還是那種匪氣十足的那種。

另一位呢,名叫德魯。

這老兄牛販子出身,典型的奸商。

據說他是這麼起家的:在賣牛前一天,他會給牛吃很咸的飼料,但就是不給牛喝水,牛肯定渴得要死嘛!於是這位老兄會在牛群快到市場前,把它們趕到一條河邊,讓它們痛痛快快喝個夠,一下子就能多出好多公斤。

靠著這種「注水牛」,他多賺了很多錢。

這兩位搞的「伊利鐵路爭奪戰」極其精彩,反正是勾心鬥角,啥手段都用上了,比如說收買市議會議員,收買法官,還讓兩個不同地方的法院對著幹什麼的,搞了很長時間,讓整個美國都目瞪口呆,就像在看《紙牌屋》連續劇。

劇情是夠精彩,但也把美國鐵路行業的名聲搞臭了。

二是內部卷完之後,它們又玩起了前段時間某些平台玩的遊戲。

怎麼玩呢?

簡單來說,就是對大客戶降價,痛宰小客戶。

美國鐵路當時運的東西,主要是農產品,小農場主居多,這麼一搞,就很方便那些大資本吞併小農場主,弄得怨聲載道,再次把自己的名聲搞臭。

三是前面說過美國為啥那段時間掀起修鐵路的狂潮?

是因為美國政府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嘛!

當時有個統計,說美國修的鐵路中,政府補貼的錢佔了25到30%。鐵路修好之後,政府不補貼了,再加上華爾街玩金錢遊戲,這中間其實泡沫挺大的,幾經轉手之後,後來就出現了泡沫破裂。

本來就不怎麼賺錢了,偏生這時候又雪上加霜,出了兩件事。

哪兩件事呢?

一件事是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

之前美國人要想利用海運,比如說從紐約去洛杉磯,把貨把人從東海岸運到西海岸,該怎麼走?

得從麥哲倫海峽兜一圈!

所以走鐵路還划算,但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後,就不見得那麼划算了。

另一件事呢,則是福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製造流水線,T型車橫空出世。

但當時美國還沒想到政府投資建公路,所以福特的汽車,走得都是顛簸不已的土路,雖說被搶佔掉一些市場,但至少在1950年之前,多少還能支撐,還是美國運輸主力。

但這個格局,被一個見過世面的人給一手破壞了。

這人是誰呢?

也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對他,不少人應該知道:在第二世界大戰時,他當過盟軍歐洲戰區的總司令,率領英美法軍隊對德軍展開進攻。

這和德國人的仗越打,越靠近德國邊境,艾森豪威爾就越受刺激:德軍的反應速度,怎麼那麼快?

為啥呢?

因為在小鬍子時,德國已經建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高速公路系統!而且經過小鬍子親自審定,還有了自己的標準:一般路段為雙向四車道,路面寬34米,路面為水泥結構,中間設5米寬的綠化隔離帶,每隔約200米竪一鑲嵌金屬片、夜晚在車燈照射下可反光的水泥柱,沿途設有類似今天服務區的加油站、餐廳等。

二戰前德國的高速公路

小鬍子還有條搞笑的規定:德國高速公路設計時速為160碼。

其實呢,在當時,沒哪種車能達到這個速度。

當然,這種高速公路也不是沒有缺點:當美軍不斷前進時,德國人就在高速公路上埋反坦克地雷,但在建造時,德國人太注重質量了,整條路破壞起來太難,德國人就只能在路面上鑿出一個個洞,把反坦克地雷放進去。

這就太形式主義了,路過的盟軍一看,就知道這地方埋了地雷,趕緊把它們起出來。

於是就沒啥用。

總之怎麼說呢,就是在歐洲這段戰事,讓艾森豪威爾親身感受到了用高速公路搞後勤的靈活、機動。

知道他有這個愛好,1952年他勝選美國總統後,兩個財團就來遊說他了。

哪兩個財團呢?

一個是底特律財團。

底特律是當時美國汽車城,汽車產量很大,但因為美國路不行嘛,所以繼續擴大產量受限制。

一個是石油財團。

當時的火車,還主要燒煤;只有汽車才燒石油嘛!

它們就跟艾森豪威爾說:平時多修路,戰時才能少流血啊!

大家都知道,在部隊呆過的人,最怕什麼事?

一怕打仗失敗,二怕同袍戰友戰死嘛!

這兩個財團這麼一遊說,當時美國和蘇聯又在冷戰,頓時就讓艾森豪威爾想起打仗時在德國見到的那一幕,於是他立即拍板:我們美國,也要大建高速公路!

然後他就簽了一個法案。

這個法案有兩個名字,正式名字叫《聯邦援助高速公路法》,還有一個名字叫國家州際公路和國防公路法案。

這個法案本來計劃是花250億美元,12年內完成,結果最後花了1140億美元,搞了35年,一直到1991年才完工,總共建了差不多8萬公里。

這些高速公路怎麼修出來的呢?

又是老辦法:集中力量辦大事。

基本又是美國政府出的錢。

而且因為考慮到國防用途,甚至修路時還動用了軍費。

但艾森豪威爾這麼一搞,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也都因此改變:大家不用再擠在市中心,而是住在郊外的大house裡,開車進城上班,下班之後開車回家,這就是所謂的「美國夢」。

對鐵路運輸來說,這又帶來什麼呢?

簡單來說,艾森豪威爾的這次動作,其實差不多等於把鐵路運輸這盞科技燈給掐滅了,美國的交通系統,從此之後上了另一條軌道:公路運輸。

換賽道之後,美國鐵路就慘了:貨運部分被公路搶走很多,客運部分呢,更是大規模地,讓給了私家車!

但鐵路系統還在,還需要維護啊!

所以美國的鐵路公司就開始大規模的虧本,美國政府當然也不能看著鐵路荒廢,對不對?

所以它也採取了一些辦法:像在鐵路客運很虧本,在1970年,美國政府就將鐵路客運單獨剝離,成立一家公司,名字叫Amtrak,由國家補貼,把鐵路公司給解放出來。

但客運剝離出來,鐵路公司還是虧本,怎麼辦呢?

在鐵路利益集團的遊說之下,在1980年,美國又通過《斯塔格斯鐵路法案》,允許在貨運領域,鐵路公司自由定價,如果要是有的線路實在維持不下去呢,鐵路公司也可以出售,甚至廢棄掉某些線路。

但就算這樣,還是不行。

因為到了1990年代,鐵路公司又遇到了新的對手:廉價航空。

其中最有名的一家,就是西南航空。

本來有些人因為嫌自駕車時間太長,太累,還願意在超長途旅行時,去坐坐火車,這下子好了,鐵路連最後一批旅客都喪失了。

所以美國的鐵路,就幾乎專門搞貨運了。

但這貨運市場,還是越來越小,該怎麼辦呢?

於是就有了前幾天我說過的事。

本來呢,對對用鐵路大規模運輸化學品,美國是有嚴格限制的。但鐵路利益集團想啊,他們就花了大價錢,跑到華盛頓去遊說。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奧巴馬居然同意了,開了允許大規模、長途運輸危險化學用品的口子。

第一道防線破了。

之後是第二條防線又破了:等到特朗普當總統時,這幫鐵路公司又跑去找他,搞遊說。

又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特朗普放鬆了關於運輸化學品的種種安全條件,尤其是對容器的要求。

然後到了拜登當總統,他繼續添磚加瓦。

美國鐵路行業又是長期996,工作強度很高,假期很少,工人也覺得錢不夠,吵著要罷工。

他居然通過法律,強行通過法律禁止鐵路工人罷工!

這下好了:工人沒得到休息,疲勞駕駛,並且沒了監督機制,連必要的檢修都不做了。

美國前後三任總統一張藍圖畫到底,就導致了種種嚴重的後果。

第一個後果就是:最近這些年,鐵路運輸危險化學品的事故,屢屢發生;

第二個後果就是:自從艾森豪威爾掐斷了鐵路運輸這盞科技燈後,美國的鐵路技術就一直原地踏步,甚至還在不斷地被荒廢;

第三個後果是:之後鐵路技術革新,像重載鐵路啦,像高鐵啦什麼的,美國幾乎全都沒趕上,以至於到現在,美國連一寸高鐵都沒有。

聊完了美國鐵路的事之後,還可以往更深處去聊:在美國鐵路不行背後,還藏著什麼東西呢?

如果認真去看,會發現不光是美國鐵路不行,美國其他方面也不行。

比如說美國的很多基礎設施,從1950年代之後,就再也沒修過:公路、地鐵、橋梁、大壩。

去年1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還發生過這麼一件尷尬事:拜登本來準備到這個市,去宣傳美國要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結果出事了。

在他到匹茲堡市之前幾小時,當時一座大橋倒塌,一輛公共汽車墜落峽谷,救援人員不得不排成人牆,到峽谷底下去救乘客。

當時拜登還跑去看了一下,然後大嘆:簡直沒法相信!在基建方面,美國這些年來,是這麼地落後!

拜登和塌掉的橋

上面說過:美國當年搞基建,也是靠著「集中力量辦大事」搞起來的。

現在拜登能再來一次「集中力量辦大事」,把美國的基建再搞起來嗎?

答案是不能。

為什麼呢?

美國大修鐵路,是在什麼時候?

1860年代到1910年代,當時美國的經濟,基本走的是內循環道路,靠外面的很少。

美國大建高速公路,是在什麼時候?

主要在1950年代。

當時美國雖然是「世界警察」,但經濟走的還是內循環道路。

但現在的美國呢?

它一半左右的消費品靠進口,企業50%以上的利潤來自海外,大部分人才是海外移民,甚至運輸模式也是東海岸和歐洲聯繫多,西海岸和亞洲聯繫多,東西海岸之間反而聯繫要少得多。

美國人口分布,也東西兩極化了。

換句話說:它現在的經濟,主要靠的是外循環,靠的是吸全世界的血。

既然這樣,就算鐵路再破,橋梁再塌,公路再爛,它也沒太大動力去修修補補。

所以美國只要還在吸著全世界的血,它的鐵路就會繼續爛下去。

所以這一切背後,其實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當美國崛起時,經濟規律可以給它調動來各種資源,刺激出10年建20萬公里鐵路的這種超級效率。

但等它越來越依賴外循環,越來越依靠吸全世界的血時,它就只能眼睜睜地,靠著它的鐵路火車出軌,看著各種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看著它的橋梁倒塌。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起《三國演義》開頭那幾句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