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丟大了,總統被指著鼻子罵

史客郎

法國總統馬克龍裝了半天,最後還是沒忍住,還是演砸了!在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聯合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兩人居然當眾互懟起來!還被指著鼻子罵了!

唉,那可是外交場合啊,大家應該彬彬有禮啊。

馬克龍作為客人,怎麼和主人吵起來了呢?

他也太不講究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3月1日起,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非洲四國:第一站是加蓬,之後是安哥拉,然後是兩個剛果:一個是剛果共和國,另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

還說到,對法國來說,這次訪問非常重要!

因為在過去,雖說不少前殖民地早就獨立,但法國能暗中控制的非洲國家,還是相當得多。但最近十年,法國兵敗如山倒,所能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

這次馬克龍出訪的四個國家中的三個:加蓬,還有兩個剛果,差不多已經是法國在非洲最後的三個落腳點了!

馬克龍呢?

法國人之前在非洲高高在上的那副嘴臉,他也收斂了起來,想盡辦法,變得和藹可親。比如說他在加蓬,就說:今後我們法國和加蓬的關係啊,要變成新的平衡夥伴關係了。

啥意思呢?

就是之前你得叫我爸爸,今後呢?喊我大哥就可以了。

這姿態,放得夠低吧?

然後他又去了安哥拉,那地方原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和法國人沒啥關係,馬克龍的嘴臉,也收斂得挺好的。

除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和安哥拉人交談時,按捺不住,挑撥了一下安哥拉和俄羅斯的關係。

他是這麼說的:安哥拉人啊,你們可要努力加強糧食生產啊,不能講自己的糧食安全寄託在「地球另一端的某個國家」上啊!

馬克龍說的某國,是哪國呢?

俄羅斯!

安哥拉這個國家,不產小麥,它老百姓吃的小麥,很多是從俄羅斯進口的,一年差不多要花將近30億美元。

馬克龍這話,說得挺酸的。

沒辦法,誰讓這些年法軍不爭氣,在撒哈拉地區反恐反了10年,結果越反越恐,而俄羅斯瓦格納雇傭兵到了之後,沒幾天就搞定了呢?

法國辛辛苦苦經營了快200年的非洲地盤,轉眼間就沒了,馬克龍說話當然會酸溜溜的。

主人礙著面子,沒直接說啥。

但當地人聽了挺冒火的:當年我們反對葡萄牙殖民者,爭取國家獨立時,俄羅斯人可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啊,你們法國人又做了些什麼?

那時候給援助的,其實是蘇聯人。

第二件事呢?就有點搞笑了。

在安哥拉,馬克龍還拉著一堆人,和他來個合影。

這個合影有點怪。

上圖吧!

看馬克龍的腳!

別人都是腳踩在地上,他卻踩在一張凳子上!

個子不高,那是天生的。

但你硬要踩在凳子上,拼命要顯得高人一頭,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兩件事怎麼說呢?

算小節。

雖然讓當地人不舒服,還是能過去的。

但接下來的事,就有點大了。

他之後去了剛果民主共和國。

這是個絕對不能小覷的國家:它國土面積234萬平方公里,論面積是非洲第二大,但第一大的阿爾及利亞,國土絕大部分是撒哈拉沙漠。

它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有色金屬,銅、鈷、鋅、鑽石、鉭鈮、黃金、錫、錳、鉻這些資源的蘊藏量,在全世界都是數得著的。

鐵礦什麼的也不少。

這些資源還只是勘探過的,沒勘探過的區域,不知道藏著多少寶藏。

它的森林資源也特別豐富,全國一半以上的國土,覆蓋著廣袤的森林,有很多珍貴樹種。

它的水力資源,也豐富得一塌糊塗:它境內有條剛果河,論長度,比長江要短1600多公里,但它流域面積,卻是長江的兩倍多。

水量呢?

更不得了,是長江的13倍!

所以全國可開發的水電潛能,也非常大。

對這種國家,照道理說,馬克龍應該好好地拉攏,為法國爭取最大的利益。

結果呢?

搞笑了:就在這個國家,馬克龍和它的總統齊塞克迪在開記者會時,當眾互懟起來了。

怎麼懟的呢?

在記者會上,馬克龍開始講話了。

剛開始好好的,講著講著,他說的話就不對勁了:剛果東部地區,為啥從1994年以來,就一直陷於動蕩?是你們無能啊!

齊塞克迪已經在那裡翻白眼了。

結果馬克龍啥都沒看到,還自顧自地,說:你們沒有能力在自己的國家恢復主權,無論是軍事、安全還是行政,這就是現實。」

一副爸爸教訓兒子的態度。

到這時,齊塞克迪頓時就耐不住性子了。

為啥呢?

剛果東部地區,到現在為止,為啥會叛亂頻出,一直陷於動蕩?

法國人難辭其咎!

是這麼一回事:我們都知道,在1994年,發生了盧旺達種族屠殺,胡圖族人殺圖西族人,很短時間內,上百萬人被殺!

當時法國人在幹嘛?

一他們在送武器,當時法國派了個叫讓·瓦萊的法國將軍,負責聯繫這件事,後來瓦萊自己就親口說:胡圖族人準備搞大屠殺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早就知道,還給武器,那簡直是同謀。

二呢,法國人還在拱火。

像當時的法國駐盧旺達大使館,在大屠殺期間,就拼命地在拱火!

說到這裡,有人要問了:盧旺達種族屠殺,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地區的動蕩,有什麼關係呢?

這兩國是接壤的,在剛果境內也有圖西族人。

種族屠殺發生後,盧旺達境內的圖西族人會怎麼辦?當然是逃亡嘛,於是至少兩百萬人就越過邊境,跑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還叫扎伊爾的境內了。

然後呢?

這些人是逃難過來的,早就覺得天下之大,卻無他們的容身之處,因此極其團結,戰鬥力也就相當凶悍。

之後反正是風風雨雨,他們既然很有戰鬥力,當然就少不了各方的拉攏,也就參與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亂和外戰了,像第一次剛果戰爭、第二次剛果戰爭,他們都參與了。

有人有槍,還挺能打,他們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搞了一大塊地盤,自己搞起了武裝割據,成了這個國家的一大塊心病。

所以剛果內亂這件事,歸根結底,和法國人是有很大關係的。

馬克龍和齊塞克迪合影

馬克龍跑來,這個歷史舊賬,齊塞克迪主動不翻,已經很給馬克龍面子了,沒想到馬克龍居然說:為啥你東部會有內亂?是你們無能!

這齊塞克迪就耐不住了。

他手指馬克龍,立刻反唇相譏:這件事,難道不是因為你們法國參與了1994年盧旺達種族屠殺引起的嗎?

結果馬克龍也挺光棍的,立即回嘴說:你們就是無能,你不要「為此去尋找國外的罪魁禍首」!

齊塞克迪勃然大怒,放了重話:歐洲以及法國對待我們的態度必須改變,你們必須尊重我們,不能再以殖民者的心態看待非洲了,你們不能再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用家長式的口氣對待我們,對我們說話,我們絕不允許。

這就搞笑了。

明明是準備低聲下氣,到非洲去保住最後的地盤,結果還是忍不住要裝X,居然和一個重要國家的總統當眾吵起架來了。

這外交辦得,也真沒話說了。

怎麼說呢?

那怕快要山窮水盡,法國人還是走路帶風,殖民者那種高高在上的嘴臉,看來是刻在DNA裡了,永遠擺脫不掉了。

但沒事,馬克龍並不孤單。

最近還流出一個視頻:還有一個歐洲政客,也被非洲人懟了。

誰呢?

德國聯邦議院前議長諾伯特·拉默特。

他和納米比亞總統哈格·根哥布見面,沒說幾句話,就說了:你們納米比亞怎麼一回事啊?怎麼在這裡的中國人數量,是我們德國人的4倍啊?

哈格·根哥布頓時就火了。

他好不客氣,立即連珠炮地開火: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中國人來納米比亞搗亂,但德國人會;

我們以禮以待前來納米比亞的德國人,可德國卻從來沒有學會尊重我們;

你怎麼這麼「關心」中國人,可中國人從來不在我們面前像你們這樣談論德國人。

諾伯特·拉默特目瞪口呆。

結果哈格·根哥布又說了:你們西方人每次來都要談論中國人,可我們不覺得中國人有什麼問題。他們尊重我們,不把我們當傀儡,他們遍布非洲支援我們搞建設,也從來不跟我們搞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

諾伯特·拉默特肯定沒搞清楚:一戰之前,納米比亞可是曾淪為德國殖民地過的呀,而且當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發出過「種族清洗」令,納米比亞人差點被德國人殺絕。

德國這個國家,有這麼個前科,諾伯特·拉默特還傻乎乎地,跑去挑撥中國和納米比亞的關係,結果當然毫不意外,直接被納米比亞總統給懟了。

最近被懟的,還不止法國人和德國人,美國人也被懟了。

誰呢?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

前段時間,墨西哥搞了個選舉改革方案,怎麼選舉本來是墨西哥自己的事,結果美國人出來說話了,意思是墨西哥做得不對,這個方案不行。

這就惹惱了洛佩斯。

在新聞發佈會上,他就直接說:我告訴布林肯過,墨西哥比美國好得多,因為「這裡是由人民治理國家,而在那裡說了算的是寡頭」。

他還說:美國就是這麼一個爛德性,老是喜歡管和他們無關的事。

這些事,都是最近幾天發生的。

美國、德國、法國這三個國家,在西方世界裡,都算大國,但近段時間,它們的政客,兩個被非洲國家懟,美國呢,則被墨西哥人懟。

這是偶然的嗎?

顯然不是。

背後其實反應了一個大趨勢:面對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決定不忍了。

這是為什麼呢?

對西方國家,其實發展中國家早就很不耐煩了,但不甘心歸不甘心,卻因為西方過於強大,發展中國家普遍都怕成出頭鳥,哪怕受了委屈,也都躲著。

結果萬沒想到,從2018年起,西方就接連遭到慘敗。

先是在經濟領域,中美貿易戰打到現在,已經到了第5個年頭,結果去年美國對我們的逆差,還創了新高,誰都能看出來:這場貿易戰,美國是徹底輸了。

之後呢,則是在軍事領域:在俄烏開戰之後,美國集結了眾多盟國,對俄羅斯又是極限制裁,又是開足馬力,運送武器,結果俄羅斯不但一直打到現在,甚至在戰場上還佔著優勢。

經濟上,西方打不贏;軍事呢,西方也打不贏。

這就好比村子裡有個惡霸,橫行霸道慣了,但之前因為大家都怕他,所以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結果某天出來幾個挑頭的,它又壓服不了,於是那些過去受欺壓的,就一個個地,站出來了。

在今後,西方國家的日子,不可能再像過去500年來,那麼好過啦!不管稱大航海時代也好,或者殖民主義時代也好,它最後的一縷痕跡,快要消失了。

忍不住想起那句歌詞: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