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60年的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陷阱

西西弗

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寥寥無幾。二戰後,1000萬人口以上的,只有三個。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

研究對象:85個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國家(不包括委內瑞拉、敘利亞、北朝鮮、古巴、南蘇丹等世行缺乏數字的國家),1960-2021年的人均GDP(現價美元,current USD) 數據。

1

85個國家中,在2021年,有15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24470美元)。包括:United States、Sweden、Australia、Netherlands、Canada、Belgium、Germany、United Kingdom、France、Japan、Italy、Korea, Rep.、Spain、Czechia(捷克)、Portugal。

這15個國家中,有9個國家,從1960年開始,全部有數據的年份,都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包括United States、Sweden、Australia、Netherlands、Canada、Belgium、Germany、United Kingdom、France。

意大利除了1960-62年之外,日本從1968年以後,都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美日德英法意加荷比澳瑞,這11個國家從1960年開始,人均GDP從未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歸類為老牌發達國家。

這11個國家除了日本外,人均GDP基本上和世界人均GDP同步增長,與世界人均GDP的倍數,基本保持一致。美國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到7倍。德國在3倍到5倍。

日本在泡沫經濟的高峰,一度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但隨後持續下跌,2021年已經下跌到3.2倍。

2

15個人均GDP超世界平均水平2倍的國家,除去上面11個老牌發達國家,剩下4個是,韓國、西班牙、葡萄牙、捷克,這四個國家在過去60年中,從人均GDP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開始,增長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這四個國家可以歸類為過去60年新興的發達國家。

但除了韓國外,在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到三倍後,都面臨增長停滯。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的起步條件均遠遠優於韓國。1960年人均GDP就超過或非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不算後起的發展中國家。

捷克做為蘇聯集團成員,在1990年前,世界銀行數據庫中沒有人均GDP數據記錄,但做為歐洲工業老牌強國,蘇聯集團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估計其在1960-1980年的經濟狀況也遠遠優於韓國。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data.un.org) ,蘇聯在1970年的人均GDP是1789美元,相當於1970年世界平均水平(812美元)的220%。捷克斯洛伐克1980年的人均GDP是1135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0%,和西班牙在1970年處於同一級別。

2008年金融危機後,除了韓國,其他三個國家的增長速度都慢於全球平均,國家人均GDP / 全球人均GDP的倍數,都沒有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3

85個國家中,在2021年,只有21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12235美元)(FYI:所有國家中人均GDP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一共有70個國家,總人口是26.3億人,其中中國有14.1億人)

按人均GDP排序,中國是這21個國家中的最後一名。除了前面提到的15個發達國家,人均GDP在世界平均水平100%-200%之間的只有6個國家,包括:Saudi Arabia、Greece、Poland、Chile、Romania 和 China。

這六個國家中,中國、波蘭和羅馬尼亞,是從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增長到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然而,和捷克一樣,作為蘇聯集團成員,波蘭和羅馬尼亞,在蘇聯時代已經成為工業化國家。

1988年之前世界銀行數據集中沒有人均GDP數字參考,但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羅馬尼亞在1971年的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2%,而波蘭在1971年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8%。

沙特、智利和希臘在1960年的人均GDP就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不算後起發展中國家。沙特的人均GDP隨油價波動。希臘的人均GDP一度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但因為債務危機迅速下跌。

4

從1960年-2021年(只覆蓋世行有數據的年份),一共有32個國家的人均GDP曾經在某個年份,達到過當年的世界平均水平。除了上面21個國家之外的11個國家是:阿根廷、南非、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哈薩克斯坦、伊拉克、巴西、馬來西亞、厄瓜多爾。

這11個國家,以及前面提到的中國、韓國、捷克、羅馬尼亞、波蘭。一共16個發展中國家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失敗的追趕者:

四個南美國家,是失敗的追趕者。其中,阿根廷和厄瓜多尓的人均GDP增速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巴西和墨西哥也僅僅能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這四個國家的人均GDP,在2021年均已經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墨西哥因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美國的產業轉移,曾經有過高光時刻,2001年一度達到世界平均GDP的140%。但其後一路下跌。中國入世可能是墨西哥經濟衰落的一個因素。

巴西做為能源輸出國,人均GDP波動與資源價格相關性很高。 

另外失敗的追趕者是幾個穆斯林國家和南非。其中相對表現比較好的是馬來西亞和土耳其。

馬來西亞在2014年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土耳其也還表現的不錯,在2005-2017年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這兩個國家很明顯沒能越過中等收入陷阱。

伊朗和伊拉克因為戰爭和制裁。南非的衰落有政治原因。

第二類:有限成功的追趕者:

東歐國家和部分前蘇聯國家是比較成功的追趕者。2000-2007年都實現了比較理想的,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但在2007年後,就只能維持一個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

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國家和羅馬尼亞的低谷是1999-2000年,隨後逐步走出低谷。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高點是2013年,隨著油價下跌和後續的制裁,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2013年都開始下滑。

根據聯合國數據,前蘇聯集團國家中的大部分(除羅馬尼亞),在1970年,人均GDP就基本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工業化和教育水平也比較高。所以,上述國家也只是有限成功的追趕者。

第三類:成功的追趕者

唯一成功的追趕者是中國和韓國。

韓國從1961年,世界平均水平的20%,追到1976年的50%,1987年的100%,1994年的200%。2021年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6%。韓國從世界平均水平增長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只用了七年時間。

日本從達到世界平均水平(1960年)增長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1968年),用了八年時間。 中國從1995年世界平均水平的10%,追到2002年的20%,2011年的50%,到2021年的100%。

5

在過去60年中,超過1000萬人口的國家,從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GDP,增長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真正實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韓國。(國家之外的經濟體還有一個台灣)。如果延長到二戰後的過去77年,日本也可以算進來。

捷克和波蘭這兩個東歐國家,雖然也從蘇聯解體後比較低的水平,增長到世界平均GDP水平的150-200%。但這兩個國家在蘇聯時代,就是蘇聯集團內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大概率當時的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並不能算上真正的,從低水平增長起來的案例。同時,波蘭和捷克是德國鄰國,加入歐盟後,從歐洲一體化中獲益甚多。

可以這麼說,二戰後,人口超過1000萬的,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的持續的,超過世界平均增速的經濟增長,從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到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只有日本和韓國兩個國家,以及中國台灣一個經濟體。

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東歐、南美和中東,都沒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諸多國家,都倒在了中等收入陷阱里,無法自拔。

毫無疑問,中國希望自己能成為是下一個試圖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中國家。

6

為什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接發達國家的產業外移。可以很快的把經濟發展起來。墨西哥承接美國,東歐國家承接西歐。但這種依靠產業外移的方式,存在增長瓶頸。當人均GDP成長到一定水平,和產業輸出國的成本差距縮小,產業輸出國就會設法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提供國。如中國入世後,對墨西哥的經濟造成了重大衝擊。

世界上永遠有貧窮而人口眾多的國家可以提供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如果趕超的發展中國家沒能實現產業升級,經濟就會遇到發展瓶頸,發展中國家的趕超之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依靠發達國家的投資和產業轉移,能比較容易的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但不可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

1000萬以上的經濟體,實現趕超,成為發達經濟體,唯一的三個成功者: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他們雖然也是從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外移開始發展。但這幾個經濟體的政府和企業家,始終竭盡全力的升級產業,不懼怕與發達國家競爭,這三個經濟體,從低端開始,一個個產業競爭。秉承「卷」、「爭」、「搶」的精神,運用低端產業產生的資本積累,不遺餘力的向產業鏈上游和更高端利潤更豐厚的產業爬升。

這是這三個經濟體最終有能力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當日本的產業升級,被各種原因打斷後,日本的發展也就就此止步,人均GDP從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下跌到3倍多。

中國大陸的未來是走日本、韓國和台灣的道路,還是和其他國家一樣,無法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只能等待未來的歷史能告訴我們。

至少,中國大陸,也是秉承「卷」、「爭」、「搶」的精神,不懼怕與發達國家競爭的。能卷、會卷、愛卷,才會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