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這事熱度又上來了,我隨便講講,咱們不聊經濟學,聊點生活裡的常識。當然了,還是那句話,說得不一定對,大家批判著看就行了。
關於貨幣國際化,大家一定要有個常識,你想讓別人用你的貨幣,先得讓他們手裡有人民幣。比如中國想用美元去買沙特的石油、澳洲的鐵礦,就得先從對美貿易中獲取到美元。
那怎麼有呢?
一般只有兩種辦法:
你買他們的東西,他們手裡就有你的錢了。中國的外匯,就是中國搞外貿從美國賺的。
或者借錢。剛改開的時候我們想引入整條產線,一部分錢是我們賣大慶的石油籌的,另一部分就是從日本借的。
可能有小夥伴說,是不是可以搞貨幣互換?
當然行,不過解決不了大問題,比如咱們跟某國搞了一筆互換,雙方把100億美元的對方貨幣放進自己的賬戶。到期後我們把他們的貨幣還回去,他們把人民幣還回來。
而且很多國家沒有礦,也沒有任何咱們看得上的東西,不然咱們也不會對那些國家順差了。他們拿到人民幣可以買咱們的東西,可是咱們卻沒啥可買他們的。貨幣互換就變成了一種變相的貸款。
所以又回到那個問題上了,只有兩個辦法讓別人手裡有我們的錢,逆差和貸款。
第一個辦法就是咱們多買別人的東西,別人少買咱們的,這樣別人手裡就會留存下一部分人民幣,然後就可以用人民幣去別的國家買東西。也就是我們持續逆差。
這時候那個老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持續逆差會發生啥?
當然就是去工業化。
這幾乎就是國際貨幣宗主國的宿命,甘蔗沒有兩頭甜,你不可能好處全拿,毛病全不想要。
此外也不止逆差的事。比如咱們都希望人民幣購買力強,像美元一樣一塊錢可以換別人七八塊,可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成本會非常高,到時候中低端製造業都會遷出,只剩下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
這事日本也幹過,大家都知道,日元在廣場協議之後大幅升值,日本那邊的考慮就是配合日元國際化,然後出口就出了問題,引發了後來的一堆麻煩。
美國現在產業空心化的毛病,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被「國際化貨幣」給反噬了。
那可不可以貸款給別的國家呢?
想理解這個問題也不複雜,村裡有個大款,開了個廠子,但是大家沒錢買他的產品。於是他借錢給村裡窮人,讓他買自己東西。一開始是可以的,但是隨著大家欠他的錢越來越多,最後可能連利息都還不上,債務遲早爆雷。到時候別人欠大款的錢還不上,大款的廠子裡東西也賣不出去,大家一起完蛋。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了,博主你的意思是不能借錢給別人?
也不是,關鍵是看借錢幹啥。如果我借給你100塊,你從我這裡買了100塊的麵包吃了,那完了,這債務一看就完犢子了。
但是我借給你100塊,你從我這裡買了挖掘機,回去挖出來礦,或者投資了一個農場,把產品賣給我,又拿到了人民幣,從我這裡買麵包和挖掘機,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其實馬歇爾計劃的核心不是借錢,是借錢恢復別人經濟。美國之前借出去的很多錢都成了死賬,只有歐洲和日韓起了作用,因為這些地區除了韓國底子都非常好,只要給錢就能迅速做大。
也就是說,不以發展經濟為目的的借錢,最後大概率都會成為壞賬。
而且很多國家根本不是搞經濟那塊料,國家也不穩定,換一個領導換一套治理辦法,這些都非常麻煩。南美那群國家,幾乎都有這個毛病,經濟不好的時候引入外資,經濟稍微好了一些,新上台的領導就要清算外國資本掠奪本國利益什麼的,然後又來一波暴跌。最近一百年他們幾乎一直在原地打轉。以前我們支持他們打外資,現在不行了,現在我們就是外資。
美國之前也沒少栽跟頭,別看很多人說南美是美國的後花園,依舊被坑了無數次。最明顯的就是伊朗,在伊朗投資了那麼多,一夜之間爆發革命全部打水漂了。之前還大量投資巴基斯坦,也沒啥用。這些年又在投資印度。
最後是那個說爛了的問題,想人民幣國際化,得先放開外匯管制。為啥現在要進行外匯管制呢?主要也是老百姓很容易受驚嚇,到時候說不定把外匯給換光了,平白無故搞出一場人為天災,沒必要。
此外還有一些務實考量,咱們是外貿國嘛,就得保持人民幣不能太升值,那樣咱們的外貿優勢沒了。可是想控制匯率,就不能放開管制,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不細說了,隨便搜一下都有。
這也能看出一個問題,在很多人眼裡,人民幣的信用是不如美元的,不然應該是搶著拿美元換人民幣才是,我們就沒必要擔心外匯流失。只要我們一天擔心外匯流失,那說明我們的「信用之路」還在建設。
說得更直接一些,甚至在我們自己人當中,很多人寧願相信美元而不是人民幣,你能指望別人嗎?忘了誰說的,如果人民幣不能讓自己人100%接納,那就別指望別人也接納。
也就是說,想讓別人承認人民幣的信用,咱們得表現得很有自信。
那有啥辦法能讓我們快速國際化嗎?
沒啥辦法,只能是慢慢熬,一點點滲透到國際貿易裡,先提升我們的結算比例,現在是3%不到,等跟歐元一樣到了30%就好辦了。慢慢用信用打動別人,告訴全世界,「人民幣永不違約」,時間長了大家自然願意用了,並且存在保險箱裡,萬一出了什麼事,帶著人民幣就跑路,因為所有人都認這種貨幣,帶著這種貨幣就能花出去。
這種深入人心的信任,只能是在反復交易過程中慢慢確立。就好像《狂飆》裡白道黑道都相信安欣,並不是因為安欣武力超群,而是因為經歷過那麼多事,大家發現只有這人靠得住。安欣是極度可預測的,他能力一般,但是信用非常強。下次碰上事,你還是要找安欣。貨幣也是這個邏輯,這些道理是相通的。
至於不少人說的軍力什麼的,那確實是一個因素,但是不是關鍵因素,我反復舉過一個例子,蘇聯最強盛的時候貨幣信用遠遠不如瑞士法郎,是因為蘇聯核彈不如瑞士多?還是因為蘇聯坦克集群打不過瑞士?當然不是了,只是反復交易過程中,大家發現瑞士法郎更加有信用,而且瑞士法郎濫發的更少一些。
信用是存在於人心的東西,你不可能強迫別人去相信你。
至於一直說的石油美元,最近看了一部大部頭中信出版社《石油的時代》,作者的意思是,石油選擇美元結算不是啥陰謀,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因為它沒法選擇別的貨幣。
比如沙特人用日元結算,就沒法買到英國人的路虎了。用英鎊結算就買不到美國的F-16了。美國更關鍵的還有個「醫療」優勢,也就是制藥方面的領先地位,其他國家位高權重的人,再牛逼也得治病吧,得給自己家人治病吧,總得吃藥是不是?美國在高端藥物方面幾乎一枝獨秀,很多國家能離開美國的iphone卻離不開那些藥物。
同樣道理,基辛格沒跟蘇聯人簽「石油美元協議」,為啥蘇聯人也用美元結算呢?是蘇聯領導腦迴路清奇,想強化美元地位嗎?當然不是了,蘇聯需要美元去買加拿大的糧食還有歐美的技術。同樣道理,我們為啥那麼在意外匯儲備,那麼在意外貿規模?還不是因為賺到美元可以到處花?
懂了這個,就懂了如果現在沙特用人民幣結算石油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因為人民幣可以買到中國的工業品和東風快遞。
但是全部用人民幣結算可以嗎?這就不行了,因為它還要買其他國家的東西,很多國家國際貿易是不認人民幣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你沒法讓所有人一夜之間接納你的貨幣。3%的交易量提升到30%很明顯不是個短期能達成的事。
只能是慢慢滲透進去,等大家手裡都有人民幣,也接受人民幣結算,那個時候我們的貨幣就國際化了。
這是個緩慢的提升過程,快不了,不過也不會太慢。因為體量在這裡擺著,以中國的體量,全球結算貨幣里只佔3%不到,這個本身就不正常,肯定會大幅提升。只是大家憑直覺和生活常識,也覺得不會太快,過幾年應該就有大變化。
而且很多人在說美元體系崩潰的事,我倒也覺得也急不來。
一方面我們上文說的,做國際貨幣帶來的麻煩不會比好處少,慢慢耗著唄。
另一方面我傾向於覺得這事也快不了,美元崩潰這事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那天就在說了,歷史上經歷過好幾次美元危機,反倒是他更加堅固了,為啥?
因為儘管它爛,但是之前確實沒有一種貨幣比它更靠譜,儘管它濫發,但是其他貨幣更沒譜。
而且存在一種「慣性」來維持它的地位。
首先是心裡的慣性,每個人都愛美元,拿到美元心裡就不慌,因為美元是有共識的,你拿到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別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大家都願意接受。
其次是基礎設施慣性,現在整個世界的金融系統、交易系統、定價系統,都在美元的基礎上,這些想快速替換幾乎不可能,但是確實可以慢慢滲透。
這就好像中國電網用了幾十年時間,搭建了人類歷史上最複雜最龐大的電力系統,有個大款說要重新搭建一套跟電網競爭,你說他有可能短時間內搞起來嗎?長期不一定,但是短期幾乎不可能。
所以說吧,今後的關鍵還是要苟住,慢慢熬,有實力有信用並且不濫發,做得比美元好,慢慢大家就會信任我們的貨幣。等到哪天解除了外匯管制,大家有錢也不換美元,其他國家的老百姓手裡有自己貨幣,也著急換成人民幣,我們的貨幣地位就切切實實確立下來了。肯定有人說我在做夢,可事實是,如果人民幣想國際化,這只是最基礎的要求。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和世界的貿易規模越來越大,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的貨幣大家就越需要。當然了,關鍵還有個升值問題,國際貨幣肯定會升值,升值會導致工業流出,也是沒辦法的事,成年人的世界,不可能讓你把好處都佔了。
文末再說幾句吧。
說這些肯定有些人覺得我不該聊這些滅自己志氣,該聊的是美元馬上要完,我們馬上就要國際化。
但是我不那麼認為,找了幾個業界專家問了下,他們也覺得這是個長期的事。我覺得理性就是最大的信心,速勝論和投降論本質是一樣的,很多人就是接受了速勝論,然後沒有很快看到成果,然後就崩潰轉換陣營了。這兩年大家很明顯能感覺到這種氛圍。
事實上追求速勝的人,高中時候肯定搞過一個禮拜翻身做學霸,到了工作單位三年一百萬什麼的。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學習一塌糊塗心灰意冷,想快速賺錢最後跑去賭博最後輸得啥也不剩。
只有知道前路漫漫,才能有持續的信心。真正堅定的人,反而是那些客觀看待問題、不驕不躁的人,不會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也不會被一時的挫折徹底打翻。慢慢來,該有的都會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