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之間沒有戰爭,但並非不可互相摧毀

遠方青木

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五常之間是不可能有戰爭的,別說大規模決戰,就連小摩擦都不會有。

因為時代已經變了,數萬年來通用的戰爭規則,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全部失靈,人類已經步入了一個新時代。

農業時代的戰爭規則

在闡述五常之間為什麼沒有戰爭之前,我先說說為什麼古人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在古代,戰爭是很常見的行為,不僅常見,而且殘酷。

屠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打贏之後直接車輪斬也不罕見。

所謂車輪斬,就是佔領一地後,將此地所有高於車輪的男子全部斬殺,身高低於車輪的孩子和婦女可以存活。

男的殺光,女的搶走,懵懂無知的孩子也可以留著,養一段時間就同化了,然後就能當戰士用。

這就是殘酷的車輪斬。

但和更殘酷的屠城比起來,車輪斬還算有人性,至少還留下了婦女和幼童。

屠城不是說說,而是真的屠,滿城殺光,男女老幼一個不留。

古代戰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殺人,殺人數量遠超現代戰爭,歷代王朝剛建立時,全國人口數量十不存一是很常見的現象。

為什麼古代戰爭這麼喜歡殺人?

因為在以畜牧業和種植業為經濟核心的封建農業時代,土地是唯一的財富源泉,而人口是最不值錢的。

剛建國時人口十不存一又怎樣,只要休養生息幾十年,人口馬上就恢復如初了。

一旦和平了一兩百年,人口甚至會成為負擔,成為動亂之源。

所以開國皇帝打仗的時候,本族人口還能算是財富,異族人口,尤其是異族男丁,價值連根草都不如。

只要佔領了異族的土地,捕獲了異族的女子,繁衍出大量的可戰男丁只需要一二十年時間,而且這些男丁還都流著本族的血,對部族非常的忠誠。

既然如此,為啥還留著那些有威脅的異族男子呢?

誠心投降的還可以留一留,加速統一進程,心懷鬼胎不可信的,直接殺光了事。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代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業經濟模式,注定了屠殺和戰爭會成為家常便飯。

而這一切,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漸漸的灰飛煙滅。

工業時代的戰爭規則

工業革命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首先發源於英國,而英國也成了工業革命的代表和最大受益者。

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了龐大到難以想像的生產力,讓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1938年,日不落帝國的人口為4.58億,約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25%,國土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

列個數據對比一下,今天的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19.84%,國土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7%。

大英日不落帝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數量,國土面積接近4個中國,而且遍布於全球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基本沒有貧瘠之地。

甚至美國,如果不獨立的話,也會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日不落帝國的數據還會再增加。

這就是工業革命霸主的強大,強的讓人恐懼。

但如此強大的英國,征服世界的時候卻沒有太大規模的屠殺,更沒有整族整族滅絕的行為。

是英國人文明麼?

並不是,海盜起家的國家談什麼文明,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工業革命帶來的龐大生產力,讓英國的財富來源不再依靠土地,而是依靠機器。

機器的佔地面積極小,但生產出來的東西卻很多。

僅靠英國本土的機器,就足以生產出供全世界使用的工業品。

所以英國根本就沒有興趣去徹底佔領殖民地的土地,這些土地並不能增加英國多少財富。

同時也沒有多少人願意離開富饒的英國,去那些貧窮的殖民地開荒。當年建立美國的英國殖民者,那都是犯了罪被流放,才被迫過去的。

土地對英國用處不大的同時,殖民地的那些土著卻很重要。

這些土民不僅辛苦給英國提供原材料,還大量消費英國的工業品。沒有這些土民的消費,英國的工業品就賣不掉,經濟危機就會降臨,從而摧毀整個英國。

資本主義的致命缺點就是缺乏消費,這讓英國始終在不斷的開拓市場,好把本國的商品賣出去。

這些殖民地的人口,可都是寶貝,怎麼能殺?

沒有他們,誰去挖礦種田給英國提供原材料。沒有他們,又有誰會去買英國的工業品。

而英國的國力膨脹的又太快,彈丸小國,在開啓工業革命後短短150餘年的時間里,擴張到了全世界。

英國本族的人口繁衍速度跟不上這個土地擴張速度,和殖民地沒有生存空間的爭奪需求,財富來源又不依賴土地。

那我當然要擺出仁慈的一面了。

為啥美國是例外

自十八世紀美國建國後,就開始了一路對外擴張。

但和英國不同的是,美國的崛起之路,卻充滿了對土民的屠殺,實行徹底的種族滅絕制度。

美國是由英國流放犯組成的國家,但這種路線選擇和品德及素質並無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美國實行徹底的農業制度,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英國提供原材料和消費市場。

在當時的英國統治者眼裡,北美洲是一片蠻荒之地,地位甚至還不如印度。

而機器作為英國統治的核心,這樣的高科技自然不可能,也不允許放在美洲。

而以農業為經濟核心的美洲殖民者,需要土地,這就和當地土著出現了劇烈的衝突。

英國派去統治印度的,是東印度公司,是富人和上等人,只需要維持當地的經商秩序就可以賺取暴利,自然沒必要和土著爭奪土地。

英國派去統治美洲的,也是富人和上等人,同樣沒必要和土著爭奪土地,按理說是可以和印第安人和諧相處的,就像英國和印度人一樣。

英國征服印度的過程中,也搶了無數珠寶,也殺了不少人,後來不一樣太平過日子。

但美洲恰好被指定為英國的流放地,那些英國流放犯來了美洲後一無所有,沒辦法靠經商賺錢,也不是啥上等人,只能靠種地糊口。

印第安人靠土地吃飯,英國流放犯也靠土地吃飯。

那這塊土地該歸誰?

英國流放犯再低等,畢竟也是本族人,殖民地的統治高層還是另眼相看的,自然不可能傾向於印第安人。

在可以合法持槍的殖民地,印第安人根本不是流放犯的對手。

在衝突中,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被殺掉,也有少量殖民地的白人被印第安人殺死復仇。

雙方的血仇,越來越大,到最後殖民地的白人對印第安人實行無差別的屠殺,不管有沒有利益衝突。

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最好的印第安人。

所以,美國的印第安人差點死絕了,幸好美國及時發展出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對土地不再有那麼大的需求,才讓印第安人幸存下來了一絲火苗。

如果當年印度成為了英國的流放地,那今天我們在印度大陸,就看不到印度人了。

十幾億人的生與死,就是因為當初地圖上的輕輕一點。

今天的五常對土地沒啥需求

從上面美國的擴張圖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在建國初期是一個對土地非常飢渴的國家。

但僅僅擴張了50餘年,到了19世紀中期,美國對土地的興趣就突然消失了。

當時的加拿大地廣人稀,幾乎到處都是無人區,也沒有多少軍事力量,但美國並沒有侵略加拿大的土地。

1867年,加拿大民眾集體情願維多利亞女皇,要求英國政府承擔殖民地的債務或允許殖民地加入美國。

英國女皇拒絕了這個要求,你們殖民地的債務應該自己承擔,不要來麻煩英國政府,如果美國願意接受你們並承擔這份債務,那我不介意。

美國總統對於加拿大民眾和英國女皇的心意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加拿大民眾。

要那塊破地幹嘛,能賺幾個錢?還要承擔那麼大筆債務,真的太不划算了。

財富的核心,是機器,是市場,而不是土地。

美國已經是一個工業國了,我們不玩農業國的那一套。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非常想加入美國,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國會議員還發起了「入美運動」,想成為美國一個新的洲。

這些國會議員對菲律賓國民說,如果菲律賓加入了美國,那菲律賓將成為美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州,擁有投票權後,菲律賓人甚至可能選出一位來自菲律賓的美國總統,加入美國後,菲律賓人能享受和美國人一樣的工作機會和薪水。

菲律賓人當然願意啊,於是紛紛同意。

但美國人不願意,十分乾脆的拒絕了菲律賓。

一幫窮鬼,你想加入美國就加入美國啊,要你菲律賓那塊地幹嘛。

軍事上那裡已經是我的了,經濟上同意你入美純粹是虧錢的生意,肯定要給菲律賓大額補貼,同時稀釋其他州的工作機會和薪水。

所以到今天,一心一意倒貼的菲律賓人,依然沒能成為美國人,只能靠出國給人當女傭來補貼家用。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只要是工業國,對土地基本都沒啥需求。

你給一塊乾乾淨淨的土地我當然喜歡,畢竟怎麼都算是錢。

但你如果還要我承擔這塊土地上的債務並接收上面的窮人,那我就不願意了。

而世界五常,都是強大的工業國。

包括中國,現在其實對土地也沒啥需求,富饒的土地又和自己有極大淵源的,比如香港台灣還有點興趣,窮國的土地是真沒興趣。

對外的領土摩擦,其實大多數都是保證自己的大國威嚴和面子,而並非為了佔領土地。

為啥我們打了印度就撤退,為啥我們打了越南又撤退。

打贏這些國家容易,佔領太難,種族屠殺對工業國沒有任何好處,憑空背負污名。所以從利益的角度講,佔領實在是得不償失,揍一頓就行了。

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打贏了一戰,打贏了二戰,但自己的領土卻不斷衰減。

1938年是英國土地和人口的巔峰狀態,但隨後的全球革命浪潮卻掀翻了英國幾乎所有的殖民地。

到了今天,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幾乎十不存一,幾乎只剩下本土島嶼了。

但英國並不介意,甚至當年印度獨立的時候,英國也是和平退出的,並沒有爆發太多的流血衝突。

農業國的擴張方式雖然血腥,但確實是長治久安的唯一辦法,不過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工業國的殖民方式雖然在一百多年里都是利大於弊,但隨著殖民地的不斷發展和進化,統治成本會越來越高,最後以至於入不敷出。

革命浪潮下席捲的民眾覺醒後,統治難度一下子激增,導致殖民地成為了一個包袱和累贅,每年不僅不能給英國提供額外的財政收入,還需要英國本土不斷的補貼。

而退出殖民統治後,短期內英國依然可以在這些國家收到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

所以,英國就從日不落帝國重新變成了一個島國。

作為五常之一,出於利益的考量,英國連印度這麼龐大的土地都可以放棄,你說英國會為了土地和中美這樣的霸主拼命麼?

當然不可能,而中美之間同樣不可能為了土地拼命,旁邊一大堆窮國的土地我都沒要呢,何必為了這玩意去和其他五常賭命。

二戰剛結束時,五常尚且不肯為了土地拼命,如今大家都有了核武器,在世界核平的威懾下,就更不可能了。

雖然在土地方面沒有衝突,但是在經濟利益方面肯定有衝突,工業國最看重的不是土地,而是經濟。

既然是經濟利益的衝突,那就要算經濟賬了,如果算下賬來打仗是虧的,那就沒必要打仗。

如果採用一些經濟代價較小的手段,那還可以試一試。

比如說,貿易戰。

但熱戰爭,那是不可能的。

自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鬥法無數,但都是代理人戰爭,一直到蘇聯解體,美蘇之間連一次小型的摩擦都沒有過。

要摧毀一個世界大國,尤其是一個有核大國,戰爭的手段是非常不靠譜的,根本不可行,意識形態和輿論戰爭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段,也是唯一可行的手段。

搶佔意識形態和輿論高地後,不斷等候,尋找合適的機會,然後將其一舉掀翻,從內部直接裂解。

蘇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我從來就不擔心中美之間必有一戰,我只擔心那些被美國思想滲透的人,從內部掀翻我們的國家。

五常之間,沒有戰爭,也不可能有戰爭,但並非不可互相摧毀。

有些思想武器,比核武器還要恐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